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师范学校在地方文化传承中有着特殊的重要地位,在历史变革关头,原有的传承链条已经分解,师范学校适时引进地方传统文化,对师范学校课程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在丰富教学内容、活跃教学气氛,以及提升办学品位方面,都有着积极意义。同时,符合对非物质文化继承和弘扬的时代精神。
【关键词】师范教育;左权小花戏;文化传承;办学品位;地方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学校要开设体现地方和学校特色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改变以往我国基础教育“千校一面”、“千人一面”的局面,努力形成学校特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对大学生“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师范学校在区域文化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时代变革中,原有的文化传承链条已经不复存在,撤乡并镇带来的学校合并,使大量的中小学生离开家乡进城,逐渐使传统文化碎片化,给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晋中高师目前实行分科培养体制,课程设置沿用了师范固有课程,相对缺泛活跃性和丰富性,针对以上现实,首先引进非物质传统文化——左权小花戏,经过三年的积累,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一、普查和考察,优选非物质文化,形成系统化教学机制
在引进地方文化过程中,学校音乐系和教育、文化部门的专家一起普查并考察了本地非物质文化资源,选定左权小花戏后,又专门到左权调查小花戏的历史、现状,广泛收集资料,在此基础上,教师和专家一起编写了教材。为了更好完成这一教学任务,成立了专门教学机构,制定了相关教学、考核标准,并将教学延伸到毕业生的教学实践中。
二、开门办学,学以致用,丰富整体教学内容
左权有着丰厚的小花戏传承,在师范教学中,首先是引进来,聘请小花戏非物质传承人李明珍老师走向讲台,执教小花戏;其次是走出去,让学生到左权体验小花戏表演,并和演员交流。在教学中始终不离开教学的师范性,学生边学小花戏,边体验小花戏教学过程。整体教学体现了轻松愉快、目的明确、教法灵活。
三、善于总结,贯通教学与实用环节,并推广至全校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阶段性总结和年终总结相结合,校内校外教学效果相结合,注重了教学的整体效果,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学到传统文化的精华,另一方面能够用在未来的教学中。音乐系教师特意调查了历届毕业生在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教学情况,对毕业生的教学需求、实践和教学经验做了总结,在此基础上,调整特色文化教学的课时比重。三年的实践已经取得了预期教学效果,根据学校的实际教学情况,已经具备了全校推广的条件,各系课依据这一教学成效,制定相应的引进地方文化的教学内容。
三年的教学实践,地方特色文化进校园,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提升了师范学校的办学品位,丰富了教学内容
传统文化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是历史和地方特色的综合体现,知识的学习永远不能离开文化的传承,教师的培养尤为重视人文的体现,学校的品位不是简单的教学成绩,更应重视的是学生对历史文化的体验与领会,传统文化的引进对提升师范学校的办学品位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
(二)体现了传统文化对师范教育的独特的资源优势
传统文化中,融入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对师范学校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继承的教学,就不是简单的一个种类的非物质文化,其中的地方风情礼俗、服装礼仪、区域生活以及儒释道对个人、家庭、生活的准则等无所不包,这种综合性的教化无形于教学之中,成为师范教学的独特资源。特别是非物质传承人李明珍老师执教中,体现了一位老艺术家的做人及对艺术不懈追求的风貌,对学生的影响就再不是简单的一堂课了。因此,传统文化教育和继承对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修养、健全学生人格有着独特的意义。学生通过学习地方民俗文化课程,并实践到地方民俗文化事项中去,使他们了解家乡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认识自己所生活的文化背景,不仅对家乡的情感会油然而生,而且能使其参与家乡社会建设和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创新。
(三)对学校办学特色有着积极的探索意义
学校通过开设非物质文化课程,基本形成了师范学校的办学特色,符合了现在的教育理念,并取得了相应的教学效果和经验。全国各地都在这一教学领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各地都有着厚重的特色文化传承,内容丰富多彩,涉及范围极广,蘊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其人文性、知识性、艺术性、技能性体现多多,学校引进适当,对整体教学特别是学生的全面发展意义非凡。同时,师范学校对地方非物质文化的重视,延伸了基础教育,彌补了当前时代变化对地方文化建设冲击的缺憾。
作者简介:王丽娜(1977—),女,汉族,山西左权人,专科,文化馆聘用制干部,馆员。山西省舞蹈家协会会员,第一届晋中市政协委员。
【关键词】师范教育;左权小花戏;文化传承;办学品位;地方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学校要开设体现地方和学校特色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改变以往我国基础教育“千校一面”、“千人一面”的局面,努力形成学校特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对大学生“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师范学校在区域文化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时代变革中,原有的文化传承链条已经不复存在,撤乡并镇带来的学校合并,使大量的中小学生离开家乡进城,逐渐使传统文化碎片化,给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晋中高师目前实行分科培养体制,课程设置沿用了师范固有课程,相对缺泛活跃性和丰富性,针对以上现实,首先引进非物质传统文化——左权小花戏,经过三年的积累,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一、普查和考察,优选非物质文化,形成系统化教学机制
在引进地方文化过程中,学校音乐系和教育、文化部门的专家一起普查并考察了本地非物质文化资源,选定左权小花戏后,又专门到左权调查小花戏的历史、现状,广泛收集资料,在此基础上,教师和专家一起编写了教材。为了更好完成这一教学任务,成立了专门教学机构,制定了相关教学、考核标准,并将教学延伸到毕业生的教学实践中。
二、开门办学,学以致用,丰富整体教学内容
左权有着丰厚的小花戏传承,在师范教学中,首先是引进来,聘请小花戏非物质传承人李明珍老师走向讲台,执教小花戏;其次是走出去,让学生到左权体验小花戏表演,并和演员交流。在教学中始终不离开教学的师范性,学生边学小花戏,边体验小花戏教学过程。整体教学体现了轻松愉快、目的明确、教法灵活。
三、善于总结,贯通教学与实用环节,并推广至全校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阶段性总结和年终总结相结合,校内校外教学效果相结合,注重了教学的整体效果,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学到传统文化的精华,另一方面能够用在未来的教学中。音乐系教师特意调查了历届毕业生在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教学情况,对毕业生的教学需求、实践和教学经验做了总结,在此基础上,调整特色文化教学的课时比重。三年的实践已经取得了预期教学效果,根据学校的实际教学情况,已经具备了全校推广的条件,各系课依据这一教学成效,制定相应的引进地方文化的教学内容。
三年的教学实践,地方特色文化进校园,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提升了师范学校的办学品位,丰富了教学内容
传统文化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是历史和地方特色的综合体现,知识的学习永远不能离开文化的传承,教师的培养尤为重视人文的体现,学校的品位不是简单的教学成绩,更应重视的是学生对历史文化的体验与领会,传统文化的引进对提升师范学校的办学品位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
(二)体现了传统文化对师范教育的独特的资源优势
传统文化中,融入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对师范学校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继承的教学,就不是简单的一个种类的非物质文化,其中的地方风情礼俗、服装礼仪、区域生活以及儒释道对个人、家庭、生活的准则等无所不包,这种综合性的教化无形于教学之中,成为师范教学的独特资源。特别是非物质传承人李明珍老师执教中,体现了一位老艺术家的做人及对艺术不懈追求的风貌,对学生的影响就再不是简单的一堂课了。因此,传统文化教育和继承对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修养、健全学生人格有着独特的意义。学生通过学习地方民俗文化课程,并实践到地方民俗文化事项中去,使他们了解家乡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认识自己所生活的文化背景,不仅对家乡的情感会油然而生,而且能使其参与家乡社会建设和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创新。
(三)对学校办学特色有着积极的探索意义
学校通过开设非物质文化课程,基本形成了师范学校的办学特色,符合了现在的教育理念,并取得了相应的教学效果和经验。全国各地都在这一教学领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各地都有着厚重的特色文化传承,内容丰富多彩,涉及范围极广,蘊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其人文性、知识性、艺术性、技能性体现多多,学校引进适当,对整体教学特别是学生的全面发展意义非凡。同时,师范学校对地方非物质文化的重视,延伸了基础教育,彌补了当前时代变化对地方文化建设冲击的缺憾。
作者简介:王丽娜(1977—),女,汉族,山西左权人,专科,文化馆聘用制干部,馆员。山西省舞蹈家协会会员,第一届晋中市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