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校园欺凌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sking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目前教育现状中的教育导向以升学为主,道德教育方式方法滞后,一部分少年漠视他人尊严,屡屡有“校园小霸王”产生。同时,学校及教师面对升学教育方面的压力,不能有效地、系统地针对问题少年进行专门教育,也难以及时发现受到伤害的学生,并帮助他们摆脱阴影。许多家长忽视校园欺凌的严重性,在孩子被校园欺凌困扰时不能及时发现,甚至在孩子发出求援信号时不能足够重视,只是说一些“别理他们,慢慢会好的”这类不关痛痒的话,也使得校园欺凌事件愈演愈烈,后果越来越严重。
  
  一、营造解决问题的氛围
  
  由于校园欺凌具有严重的危害,家长面对孩子受欺负时,更需要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家长要营造“解决问题”的气氛,而不是探讨“如何报仇”。你可以心平氣和地告诉孩子“父母能够帮助你,把事情说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引导孩子如实地讲述事情经过,对听到的事情的起因、过程的细节都进行常识性的判断,同时不要提出“是他先针对你的,是吗”、“你没有动手,对吗”等主观性询问,而是鼓励学生说出真话。
  
  二、创设解决问题的途径
  
  如果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是被欺侮、被打、被劫、被勒索等较为严重的事情,解决的方法可大致参考以下几个要点:
  1、用不卑不亢的态度武装自己:有的学生被欺负时,一味地退缩——越是退缩,欺负他的人就越可能变本加厉;有的学生会轻易暴怒、情绪激动,这也容易导致对方情绪激化,自己可能被围攻,受到更大的伤害。自信、敢于正视对方的眼睛、不轻易激动,保持清醒的头脑,是态度方面的要领,也是摆脱困难的关键。
  2、拓展孩子的生活圈子:许多因为在校园里被别人欺负而苦不堪言的孩子,生活圈子都很小,在同学中受排挤,就相当于失去了大半个世界。家长应该为这类的孩子适当拓宽生活圈子,可以考虑为孩子选择喜欢的兴趣班。比如:近几年比较风行的跆拳道学习班,既能增加孩子的朋友,减轻压力,也能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
  3、日常的铺垫不可或缺:在学校,成绩好的孩子不容易受到欺负,朋友多的孩子不容易受到欺负。鼓励孩子多和老师交往,多获得老师的关注;同时教育孩子宽以待人、诚以待人,尽量少限制孩子的交友活动,这些积累都有助于孩子减轻遇到校园欺凌的压力。
  4、家长和老师出面的时机要适当:孩子一吃亏就请家长,或是受了委屈就去报告老师,这虽然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做法,但不见得合适。如果样样都“报告老师”,孩子的依赖性就会很强,而且可能被同学看不起,失去不卑不亢的资本。同时,如果老师处理的方式或力度不当,可能会形成“报复——报告——报复”的恶性循环。因此,在经过判断认为需要大人出面的时候,父母应该和孩子商量:是父母出面,还是请老师出面?如果是请老师出面,是孩子自己去说,还是父母去和老师协商?
  5、“不理睬”策略:民间有“不睬顶凶”的俗语,说的是遇到凶恶的人,不去理睬他。遇到校园欺凌时,也可以借鉴这个做法:一方面不理睬他们,让其无趣自退;另一方面尽量避开同他们碰面,在日常行动中避开他们经常出现的时间和地点。
  6、提醒孩子在高危情况中首先要自保:当面对持枪抢劫等高危险性的暴力侵害时,要冷静地满足对方的要求,谋求尽早脱身。毕竟比起有形财产来讲,自己的身体乃至生命是更为宝贵的。尽管这种危险遇到的可能性很小,但是提前教育孩子有危机时刻的“自我保护”意识,还是很有必要的。
  在全球范围内,校园欺凌都是受到高度关注的事。在我国,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正在逐步深入,在全国两会上,已经有人大代表提交了开设维权热线、制止校园欺凌的议案。社会的关注、家长的努力加上孩子的进步,相信孩子们终会得到本属于他们的自由、博爱、快乐的世界。
其他文献
随着素质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不断推进,各地教学改革实验方兴未艾。如果我们仍然习惯于老师讲、学生听的老一套教学方法,缺乏研究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学习方法,势必造成教学质量的下降。为了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和教育家巴班斯基“分组教学”的理论,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成绩参差不齐、两极分化严重的突出弱点,我们在教学中进行了“阶梯分级分组进行教学”的尝试。    一、因材施教,实施阶梯教学  
期刊
“留守学生”成为现在农村学校一个新的特殊群体,“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问题是学校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学校经过多次调研,结合我校实际,强力推进关爱“留守学生”工程,通过以下措施,为推动关爱工作的社会化进程打下了基础,为学校管理工作搭建了强有力的平台。    一、以调研为导向,有序推进关爱“留守学生”工程    2006年3月,根据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在教育局的统一安排部署下,学校将“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确
期刊
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它要求我们把“以人为本”作为自己工作的本质和核心。这是由学校管理的特殊性决定的。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即教师在学校管理者的管理下开展教育和培养学生的活动,所涉及到的三个方面是:学校管理者——教职工——学生,是一个由“人——人——人”构成的管理系统。所以,学校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这里笔者着重谈谈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即如何优化师生关系。  对学生的管理与对物的管理显然是
期刊
新课标、新课程、新教材,带给我们全新的理念。用“课程标准”取代“教学大纲”,实际上就隐含着教师要“用”教材而非“教”教材,它象征着教育导向的重大转换,体现出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和谐发展的新理念。  目前,在我国广大地区,地方教材和校本课程亟待开发和完善,学校各科教学的主教材普遍选用人教版“九义”(即国家统编)教材,师生最为熟悉的也就是人手一册的教科书了。其中,语文教科书成了实施语文新课标的重要工
期刊
“学习难,学习难,一提学习就心烦。”这是我班上学生的一句口头禅。如何对待这一不良现象呢?我进行了一些探讨:    一、教师要改变自己的心态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后进生同样具有进取心、自尊心,渴望进步。但他们由于各种因素造成了成绩差。我们承认学生是有差异的,这些差异有的是智力上的差异,有的是知识上的差异,有的是非智力上的差异等等。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尤其是在课堂上。作为教师,对具体
期刊
多元互动课堂教学程序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单向传授式教学为现代的以学生为主的多元探究式教学,即教师指导学生与教材进行探究性互动。与同学和教师进行交流研讨性互动,与问题情境进行尝试体验性互动,用系列多元互动进行自主学习,以达到知识的内化、智能的建构。  多元互动课堂教学的基本程序如下:    一、教师启动    教师启动是指教师提出课题时采用巧妙的教学手法,使学生对教材产生浓厚的兴
期刊
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毕业设计,是一项综合实践环节。这一环节是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的创新活动。由于理论与实践的差异,学生往往存在一定的误区与迷惑。面对具体的开发项目,不知该如何下手,不知从哪些角度分析问题。其实,学生所欠缺的是一种软件开发的模式,缺乏开发活动中的思维方法。说白了,软件开发是一种思维的转换,是一种计算机应用系统模型搭建的过程。根据多年软件开发的经验和多次毕业设计的辅导,只要通过以下三次
期刊
在新课改不断推进、新课程全面深入的今天,中小学领导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组织听课,怎样听好一节课,发挥听课作用,让授课者和听课者都有收获、有提高,是一个值得探讨研究的新课题。笔者认为,在新课改下中小学领导听课模式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要听有备之课    学校领导听课的目的是了解教学现状、探讨教学方法、研究教学过程、指导教学实践、积累教学经验,而不是寻毛病、找岔子,借听课给某一个人挑刺儿,更不是抬、
期刊
后进生的问题是学校教育中令人頭痛的普遍问题,后进生的人数虽少,但其影响大、危险性大,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对后进生的转化。  我觉得,对于“后进生”这个概念,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后进生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后进生并不是一无是处,他们只是在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存在不足。既然要转化他们,首先就要弄明白他们后进的原因:  1、学校因素。学校是向社会输送人才的地方,学校的管理、校风、教师的素质,言行、工作方
期刊
以学生为主体的意义在于转变学习方式,即把学生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转变为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正如《走进新课程》中所说:“本次课程改革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活化主体,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如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呢?笔者主要采用以下一些做法:    一、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美国人类研究社社长卡尔·施莱歇尔说:“如果你认为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