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课堂教学程序的多元互动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55314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元互动课堂教学程序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单向传授式教学为现代的以学生为主的多元探究式教学,即教师指导学生与教材进行探究性互动。与同学和教师进行交流研讨性互动,与问题情境进行尝试体验性互动,用系列多元互动进行自主学习,以达到知识的内化、智能的建构。
  多元互动课堂教学的基本程序如下:
  
  一、教师启动
  
  教师启动是指教师提出课题时采用巧妙的教学手法,使学生对教材产生浓厚的兴趣,对课题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智能完全启动,跃跃欲试。
  新课开头开得如何,对上好整节课关系极为重大。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情绪、注意状态等。为此,教师如果能在每节课开始前精心设计导语,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就会像磁铁一样吸引住学生,使之产生新奇感,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教师有好的启动,能起到开启思维、诱发思维的作用,每节课前,根据将要学习的内容,适当地、恰如其分地提出一些问题,就会使学生的思维机器跟着教师讲授的疑点转动起来。
  
  二、生材互动
  
  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生材互动则是学生主动参与最为重要的一项活动。
  生材互动是指学生对教材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即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凭借自身原有的认知水平及思考方式對新教材、新课题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活动,把获得的知识纳入、整合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成为自身的一部分,就像消化系统将营养物质吸引一样。
  心理学家奥托指出:所有的人都有惊人的创造力,这种创造力能否得到发挥,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他们创造追求创新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所以,生材互动教学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阅读的活动过程,它能引导学生的自主创新性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增加了学生创造性学习和创造性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盘活知识,通过实践使之再学习、再探索、再提高,长此以往一定会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生生互动
  
  以问题为焦点展开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研讨性的学习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与学生组成一个个学习群体,然后以合作探究的方式重点讨论研究在生材互动中一些悬而未解的问题,使学生之间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得以互补。
  学生学会合作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合作交流使学生变得活泼起来,每个人都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在合作中,培养了学生与他人交流、切磋的习惯,在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相互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形成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还能发现不同的思考方法、解题思路,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充分体现团队合作精神。
  在学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角色应变为一个促进者和合作者,有时也根据学习任务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当指导者。教师除适时组织外,还必须置身于学习小组中,参与到学生中间去,在内容、时间、学生的情绪等方面适时进行调控,以达到互相提高、互相学习的目的。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都要采用一种友好的、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既不能过多地干预学生的学习过程,又不能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袖手旁观,而是随时变换角色,使探究活动顺利进行。
  
  四、师生互动
  
  教师针对学生互动中未解决的疑难问题,进行置疑。可用师问生答、师导生答或师讲生答等方式进行交流研讨,解决遗留问题。在互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往互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心理相容,形成真挚的师生关系。只有在民主、和谐、平等的氛围中,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全面展示。
  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都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创造参与的机会。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问时要考虑到大多数学生,让多数学生能够有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把握课堂提问的“频率”也是教学成功的一大要素。
  
  五、生题互动
  
  教师针对课题内容,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关练习题,指导学生解决习题,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运用知识、巩固知识、深化知识,使基本知识向基本技能转化。
  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训练是主线。这是教学的基本理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精讲”而传递给学生,把教材的要点、重点、难点讲透了,再辅以“精练”,学生理解和消化起来就比较容易了。理解、消化了,把教材内容转变为学生的知识、能力和人格素养,教学目的大致上就达到了。
其他文献
我国教育专家叶澜教授说:“课堂教学应被看成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教师要让课堂焕发出生命和活力。”他的意思是:教师要用多种方法去营造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怎样才能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呢?    一、激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谓课上得有趣,也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所展示的真理感到惊讶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能意识到或感觉到自己的
期刊
在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中,知识观、学生观、以及评价观的变革呼唤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任务不但要“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启智、陶情、冶性”。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时,必须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将怎样转变自己的角色呢?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语文教师应由知识传授者向参与者转型    许多年来,教师一直被认为是知识的传授者,“传道、授业、解惑”被认为是教师的天职。但现代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已成为社会共识,新课标理念也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已日益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阵地。下面,笔者就教学实际谈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几点做法:    一、建立新颖的师生关系    “只有民主才能解决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绝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最高峰。”(陶行知语)教学民主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关键,新课
期刊
构建探究式学习的课程,是近年来基础教育改革的重大成果。探究性学习不仅是一种理念,同时也是一种学习方式。结合新课程标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探究性学习。传统的基础教育过多地注重了接受式学习,忽略了探究性学习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价值,使探究性学习活动(如观察、实践、调查、实验等)在教学中处于被忽略的地位。若将探究应用于文科综合学科的学习,学生学习的范围将大为拓宽,学习的模式将大为改观,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大
期刊
学习方法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适合自身特点的一系列措施、手段或途径。内地西藏班(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学习方法不当的现象,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因此,我们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对他们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使他们学会学习。    一、藏族学生学习方法不当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1、藏族学生学习方法不当的表现。一是学习无计划。学习计划是实现学习目标的保证,有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毫无计划,缺乏主动的安排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不断推进,各地教学改革实验方兴未艾。如果我们仍然习惯于老师讲、学生听的老一套教学方法,缺乏研究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学习方法,势必造成教学质量的下降。为了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和教育家巴班斯基“分组教学”的理论,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成绩参差不齐、两极分化严重的突出弱点,我们在教学中进行了“阶梯分级分组进行教学”的尝试。    一、因材施教,实施阶梯教学  
期刊
“留守学生”成为现在农村学校一个新的特殊群体,“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问题是学校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学校经过多次调研,结合我校实际,强力推进关爱“留守学生”工程,通过以下措施,为推动关爱工作的社会化进程打下了基础,为学校管理工作搭建了强有力的平台。    一、以调研为导向,有序推进关爱“留守学生”工程    2006年3月,根据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在教育局的统一安排部署下,学校将“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确
期刊
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它要求我们把“以人为本”作为自己工作的本质和核心。这是由学校管理的特殊性决定的。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即教师在学校管理者的管理下开展教育和培养学生的活动,所涉及到的三个方面是:学校管理者——教职工——学生,是一个由“人——人——人”构成的管理系统。所以,学校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这里笔者着重谈谈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即如何优化师生关系。  对学生的管理与对物的管理显然是
期刊
新课标、新课程、新教材,带给我们全新的理念。用“课程标准”取代“教学大纲”,实际上就隐含着教师要“用”教材而非“教”教材,它象征着教育导向的重大转换,体现出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和谐发展的新理念。  目前,在我国广大地区,地方教材和校本课程亟待开发和完善,学校各科教学的主教材普遍选用人教版“九义”(即国家统编)教材,师生最为熟悉的也就是人手一册的教科书了。其中,语文教科书成了实施语文新课标的重要工
期刊
“学习难,学习难,一提学习就心烦。”这是我班上学生的一句口头禅。如何对待这一不良现象呢?我进行了一些探讨:    一、教师要改变自己的心态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后进生同样具有进取心、自尊心,渴望进步。但他们由于各种因素造成了成绩差。我们承认学生是有差异的,这些差异有的是智力上的差异,有的是知识上的差异,有的是非智力上的差异等等。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尤其是在课堂上。作为教师,对具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