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要重视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大体可分为两部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常用的直观教学手段,它能使学生加深记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中教师除了要重视演示实验的直观性和操作的规范性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精心准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为了让学生记住实验相关知识,可以用口诀、诗词、歌曲等,帮助学生记忆相关实验现象。
例如,在讲“胶头滴管的使用注意事项”时,教师可小结为“捏头赶空气、放手吸试剂、悬空滴液体、管口勿触壁”。学生听起来有兴趣,记起来也容易。
又如,在讲“氯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操作”时,教师可让学生用查、装、定、点、收、移、熄来记这个实验的七步操作。
二、灵活处理实验,使学生全员参与
教师应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加到演示实验中,可以是直接动手实验,也可以是和同学分组讨论或者是对实验方案进行改进。
在学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后,有的演示实验可让学生参与动手操作。
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由于学生已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在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后,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进行实验,细心观察学生的操作并做必要的指导。
必要的时候,可以把演示实验变为学生分组实验。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便于学生掌握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苏霍姆林斯基主张,知识应让学生自己找出来。我认为“让学生自己找出来”的最佳途径就是让学生参与教学。
三、改进实验,让学生寓学于乐
1.教师不要照本宣科地做实验,讲实验
教师通过适当的方式对演示实验进行改进,可让学生更有兴趣。
例如,在讲“酚酞溶液遇碱变红”时,我自编自演了一个故事:有个算命先生对某家人说,你们家里有鬼,不除去将造成祸害。然后杀鬼开始了,我一边说,一边向一把自制的木剑(事先已在剑上涂有酚酞溶液)上倒了一些碱性溶液,剑上出现红色——鬼的血。学生像是在看电影,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充满了渴望。
2.使用身边的材料进行实验
例如,可以用输液管来代替导气管,用一次性塑料杯代替集气瓶,用小饮料瓶做反应容器等。自己制作的反应仪器让学生觉得更有意思,而且也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一些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使用教学辅助设备,让学生看得见,看得清
有些演示实验距离教师远一点的学生就看不清,如碳酸钙和盐酸的反应、铁和盐酸的反应等。在教学过程中,我借助实物投影仪实时将反应过程搬到大屏幕上,学生就看得很清楚。对于没有实物投影仪的也有办法,可以使用反射式的投影机。
例如,在讲“金属的化学性质”时,我用几个培养皿作为反应容器,放在投影机上,通过幕布学生可清楚地看到实验现象,很容易比较出反应的剧烈程度。
四、挖掘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对演示实验进行改进创新。
例如,在讲“空气组成”,做空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后,我提出问题:为什么实验测得的数值小于21%,在剩下的空气中是否有氧气剩余,为什么?如何改进实验以尽量多地消耗空气中的氧气?学生很有兴趣,并提出了很多想法,有的想法的确很好。有的学生还利用课后时间进行了实验并将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向老师请教。
又如,在讲“过氧化氢制氧气”实验后,我提出问题:老师进行演示实验,每次添加药品都要重新组装仪器,有没有办法免除这个麻烦呢?学生通过讨论想到用长颈漏斗、大试管(锥形瓶等)、双孔橡皮塞代替之前的装置,就能解决问题。我又提出问题:能不能通过改进,让实验的发生和停止随心所欲呢?学生经过思考和讨论想到了一些方法,教师进行引导点拨后,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理解。
新教材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实验前学生不知道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这就要求他们正确操作,仔细观察,真实记录,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基本品格,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化学实验教学,大体可分为两部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常用的直观教学手段,它能使学生加深记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中教师除了要重视演示实验的直观性和操作的规范性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精心准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为了让学生记住实验相关知识,可以用口诀、诗词、歌曲等,帮助学生记忆相关实验现象。
例如,在讲“胶头滴管的使用注意事项”时,教师可小结为“捏头赶空气、放手吸试剂、悬空滴液体、管口勿触壁”。学生听起来有兴趣,记起来也容易。
又如,在讲“氯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操作”时,教师可让学生用查、装、定、点、收、移、熄来记这个实验的七步操作。
二、灵活处理实验,使学生全员参与
教师应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加到演示实验中,可以是直接动手实验,也可以是和同学分组讨论或者是对实验方案进行改进。
在学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后,有的演示实验可让学生参与动手操作。
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由于学生已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在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后,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进行实验,细心观察学生的操作并做必要的指导。
必要的时候,可以把演示实验变为学生分组实验。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便于学生掌握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苏霍姆林斯基主张,知识应让学生自己找出来。我认为“让学生自己找出来”的最佳途径就是让学生参与教学。
三、改进实验,让学生寓学于乐
1.教师不要照本宣科地做实验,讲实验
教师通过适当的方式对演示实验进行改进,可让学生更有兴趣。
例如,在讲“酚酞溶液遇碱变红”时,我自编自演了一个故事:有个算命先生对某家人说,你们家里有鬼,不除去将造成祸害。然后杀鬼开始了,我一边说,一边向一把自制的木剑(事先已在剑上涂有酚酞溶液)上倒了一些碱性溶液,剑上出现红色——鬼的血。学生像是在看电影,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充满了渴望。
2.使用身边的材料进行实验
例如,可以用输液管来代替导气管,用一次性塑料杯代替集气瓶,用小饮料瓶做反应容器等。自己制作的反应仪器让学生觉得更有意思,而且也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一些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使用教学辅助设备,让学生看得见,看得清
有些演示实验距离教师远一点的学生就看不清,如碳酸钙和盐酸的反应、铁和盐酸的反应等。在教学过程中,我借助实物投影仪实时将反应过程搬到大屏幕上,学生就看得很清楚。对于没有实物投影仪的也有办法,可以使用反射式的投影机。
例如,在讲“金属的化学性质”时,我用几个培养皿作为反应容器,放在投影机上,通过幕布学生可清楚地看到实验现象,很容易比较出反应的剧烈程度。
四、挖掘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对演示实验进行改进创新。
例如,在讲“空气组成”,做空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后,我提出问题:为什么实验测得的数值小于21%,在剩下的空气中是否有氧气剩余,为什么?如何改进实验以尽量多地消耗空气中的氧气?学生很有兴趣,并提出了很多想法,有的想法的确很好。有的学生还利用课后时间进行了实验并将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向老师请教。
又如,在讲“过氧化氢制氧气”实验后,我提出问题:老师进行演示实验,每次添加药品都要重新组装仪器,有没有办法免除这个麻烦呢?学生通过讨论想到用长颈漏斗、大试管(锥形瓶等)、双孔橡皮塞代替之前的装置,就能解决问题。我又提出问题:能不能通过改进,让实验的发生和停止随心所欲呢?学生经过思考和讨论想到了一些方法,教师进行引导点拨后,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理解。
新教材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实验前学生不知道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这就要求他们正确操作,仔细观察,真实记录,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基本品格,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