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情绪调节是个体发展的核心动力,是个体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机制,关于情绪调节问题的研究,国内外已经有了完善的知识系统。种种实践显示,心理意识对于情绪调节有着重要的影响,控制情绪可以实现个体的心理健康,对于积极情绪的培养也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心理意识;情绪调节
心理意识是人的大脑对外界事物的反映,是脑的一种机能。情绪是随着意识的产生过程而产生的,是人体对客观事物的体验以及对结果的满足程度的反映。人具有控制感觉的功能,适当控制自己的意识阈和感觉阈限,主动选择稳定健康的心理意识,对于培养乐观积极的情绪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心理意识的内涵
心理意识广义上是指一切动物的心理意识;狭义上仅指人的心理意识。我们所讨论的心理意识都是从狭义的角度来分析的人的意识。
(一)心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它产生于人的大脑,而不是产生于人的心脏
心理意识代表着人的内心活动,它可以通过人的行为、语言表现出来,具有规律性。比如我们通常所说的“语言是思维的外衣”,就是说人的思维活动可以通过语言来表达出来。“百闻不如一见”指的是视觉对思维活动的产生比听觉冲击效果要强烈。这都说明人的心理活动是内在的,但是它可以通过外在的现象表达出来,是能够总结出规律的。因此,心理就是存在于人体内的一种非物质性质的观念。心理学就是一门研究心理事实、心理规律和心理机制的学科。
意识实质上就是人的心理现象,是心理的最高水平。意识或者心理活动都依赖于人这一实体而存在。俄国心理学家谢切诺夫在《大脑反射》一书上,就曾经指出意识产生方式和存在结构说,这都跟反射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意识和心理都是人脑对外部环境和内部机体状态的回答。心理现象就是基于刺激回答而产生的,这种刺激或现象使人产生了知觉进而导致思维、想象的产生。对于各种刺激的不同反映,导致人产生了不同的性格。后来巴甫洛夫在此基础上一进步实验,提出了“两种信号系统”学说。
由谢切诺夫和巴甫洛夫的实验结果我们得知,动物和周围的事物有着相互作用的关系,这种相互作用是通过反射活动进行的。反射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种类型。无条件反射是动物生来具有的对外界环境作用的本能生理过程,是中枢神经低级部分的活动。条件反射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已有的经验建立起了的一种反射,是后天习得的。也是中枢神经的最高部分产生的,是一种综合性心理现象。条件反射对于间接事物的反映就是动物心理。
人是一种高级动物,所以说人的心理活动也要比动物高得多,主要体现在第二信号系统语言和文字上。语言和文字就是对于同类的刺激物的概括,是人特有的一种概括性理性反映。
(二)人的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人的意识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劳动在其产生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可能;语言实在劳动者产生的;人脑在劳动中日趋完善。可见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二、心理意识对情绪调节的影响
(一)感觉阈限与情绪调节
心理学研究表明,动物只是对部分外界刺激做出反映产生感觉。这就说明刺激量与感受程度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这就涉及到了感受性和感受阈限两个概念。
感受性是动物对外界刺激的感受能力,它的大小是由感觉阈限来决定的。感觉阈限是指引起感觉的临界值。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成反比,感觉阈限越小,动物的感受性就越大。而感觉器官的感受性越高,它的感觉阈限就越小。
每个人的感觉阈限不尽相同,所以他们对同一刺激量产生的情绪就不一样。感觉阈限与人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在体验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并且随着人的活动性质、年龄等变化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就意味着人的心理意识在同一环境下是可以变化的,所以情绪是可以人为调节的。面对同样一件事情,有的人就可以积极面对,有的人就悲观退缩。
(二)意识阈与情绪的调节
人的大脑不可能对所有的刺激都做出反映,人自身能够对意识层面中的观念加以必要的控制。这种控制具有一定的范围,这就是“意识阈”。如果人的接受刺激范围超过了意识阈,就可能发生精神崩溃的危险。
所以我们要利用自己的意识来调整意识阈,选择稳定健康的心理意识,培养积极向上的情绪。在社会工作和生活过程当中,适当调节自己的意识,对自己需求做出恰当的选择,保证情绪朝着预定的目标前进。
(三)情绪调节与幸福感之间的关联
幸福感就是个体需要与理想得到满足时的情绪状态,是由认知、需要、情感等有机组成的,属于多元化的心理状态,其中,情绪是核心内容,情绪调节对于幸福感有着直接的影响。学界针对情绪调节、成人依恋、主观幸福感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情绪调节活动中,主观幸福感与认知重评是正比关系,而主观幸福感与表达抑制则是反比关系,相关系数较低。目前对情绪调节影响效果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对深入了解情绪调节运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心理健康工作者有的放矢地为情绪失调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干预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但目前对情绪调节影响效果的研究多是分散地考察情绪调节的影响作用,缺乏对相关研究结果的整合,还需要进行深层次研究。
三、结语
总之,心理意识是人精神领域的内容,它存在于各种情绪当中,是情绪表现的推动者。所以我们要从心理方面入手,适当调节自己的情绪,这样才能够实现身心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杨辉,马伟娜,朱蓓蓓.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情绪产生与情绪调节的关系研究[J].健康研究,2012(05).
[2] 崔向军,逯春洁,郭永芳,石贺敏.大学生情绪调节与抑郁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03).
[3] 汤冬玲,董妍,俞国良,文书锋.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一个新的研究主题[J].心理科学进展,2010(04).
【关键词】心理意识;情绪调节
心理意识是人的大脑对外界事物的反映,是脑的一种机能。情绪是随着意识的产生过程而产生的,是人体对客观事物的体验以及对结果的满足程度的反映。人具有控制感觉的功能,适当控制自己的意识阈和感觉阈限,主动选择稳定健康的心理意识,对于培养乐观积极的情绪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心理意识的内涵
心理意识广义上是指一切动物的心理意识;狭义上仅指人的心理意识。我们所讨论的心理意识都是从狭义的角度来分析的人的意识。
(一)心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它产生于人的大脑,而不是产生于人的心脏
心理意识代表着人的内心活动,它可以通过人的行为、语言表现出来,具有规律性。比如我们通常所说的“语言是思维的外衣”,就是说人的思维活动可以通过语言来表达出来。“百闻不如一见”指的是视觉对思维活动的产生比听觉冲击效果要强烈。这都说明人的心理活动是内在的,但是它可以通过外在的现象表达出来,是能够总结出规律的。因此,心理就是存在于人体内的一种非物质性质的观念。心理学就是一门研究心理事实、心理规律和心理机制的学科。
意识实质上就是人的心理现象,是心理的最高水平。意识或者心理活动都依赖于人这一实体而存在。俄国心理学家谢切诺夫在《大脑反射》一书上,就曾经指出意识产生方式和存在结构说,这都跟反射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意识和心理都是人脑对外部环境和内部机体状态的回答。心理现象就是基于刺激回答而产生的,这种刺激或现象使人产生了知觉进而导致思维、想象的产生。对于各种刺激的不同反映,导致人产生了不同的性格。后来巴甫洛夫在此基础上一进步实验,提出了“两种信号系统”学说。
由谢切诺夫和巴甫洛夫的实验结果我们得知,动物和周围的事物有着相互作用的关系,这种相互作用是通过反射活动进行的。反射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种类型。无条件反射是动物生来具有的对外界环境作用的本能生理过程,是中枢神经低级部分的活动。条件反射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已有的经验建立起了的一种反射,是后天习得的。也是中枢神经的最高部分产生的,是一种综合性心理现象。条件反射对于间接事物的反映就是动物心理。
人是一种高级动物,所以说人的心理活动也要比动物高得多,主要体现在第二信号系统语言和文字上。语言和文字就是对于同类的刺激物的概括,是人特有的一种概括性理性反映。
(二)人的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人的意识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劳动在其产生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可能;语言实在劳动者产生的;人脑在劳动中日趋完善。可见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二、心理意识对情绪调节的影响
(一)感觉阈限与情绪调节
心理学研究表明,动物只是对部分外界刺激做出反映产生感觉。这就说明刺激量与感受程度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这就涉及到了感受性和感受阈限两个概念。
感受性是动物对外界刺激的感受能力,它的大小是由感觉阈限来决定的。感觉阈限是指引起感觉的临界值。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成反比,感觉阈限越小,动物的感受性就越大。而感觉器官的感受性越高,它的感觉阈限就越小。
每个人的感觉阈限不尽相同,所以他们对同一刺激量产生的情绪就不一样。感觉阈限与人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在体验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并且随着人的活动性质、年龄等变化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就意味着人的心理意识在同一环境下是可以变化的,所以情绪是可以人为调节的。面对同样一件事情,有的人就可以积极面对,有的人就悲观退缩。
(二)意识阈与情绪的调节
人的大脑不可能对所有的刺激都做出反映,人自身能够对意识层面中的观念加以必要的控制。这种控制具有一定的范围,这就是“意识阈”。如果人的接受刺激范围超过了意识阈,就可能发生精神崩溃的危险。
所以我们要利用自己的意识来调整意识阈,选择稳定健康的心理意识,培养积极向上的情绪。在社会工作和生活过程当中,适当调节自己的意识,对自己需求做出恰当的选择,保证情绪朝着预定的目标前进。
(三)情绪调节与幸福感之间的关联
幸福感就是个体需要与理想得到满足时的情绪状态,是由认知、需要、情感等有机组成的,属于多元化的心理状态,其中,情绪是核心内容,情绪调节对于幸福感有着直接的影响。学界针对情绪调节、成人依恋、主观幸福感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情绪调节活动中,主观幸福感与认知重评是正比关系,而主观幸福感与表达抑制则是反比关系,相关系数较低。目前对情绪调节影响效果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对深入了解情绪调节运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心理健康工作者有的放矢地为情绪失调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干预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但目前对情绪调节影响效果的研究多是分散地考察情绪调节的影响作用,缺乏对相关研究结果的整合,还需要进行深层次研究。
三、结语
总之,心理意识是人精神领域的内容,它存在于各种情绪当中,是情绪表现的推动者。所以我们要从心理方面入手,适当调节自己的情绪,这样才能够实现身心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杨辉,马伟娜,朱蓓蓓.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情绪产生与情绪调节的关系研究[J].健康研究,2012(05).
[2] 崔向军,逯春洁,郭永芳,石贺敏.大学生情绪调节与抑郁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03).
[3] 汤冬玲,董妍,俞国良,文书锋.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一个新的研究主题[J].心理科学进展,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