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部编教材的逐步推进,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对于广大一线教师来说,如何在教学中落实名著导读将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一、名著导读的意义
众所周知,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他认为课外阅读给学生的学习创造了“智力背景”,而且课外阅读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到:九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另外,部编语文教材在鼓励学生读书方面有一个重大举措:它把课外阅读纳入了我们的教材体系当中。小学中高年级几乎每一单元都有课外阅读的延伸,重在激发兴趣、传授方法,如浏览、快读、读整本书、读不同文体等,都各有方法引导,这样设置的目的就是努力建构一种“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
由此可见,名著导读教学已经势在必行。我们在教学中需要带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用人类文化中的精品来滋养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头脑。
二、名著导读策略
对于新实施的部编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指出:语文教师要像研读课文那样研读推荐的名著。要把个人的阅读偏好搁置起来,用心阅读,欣赏每一本推荐名著,获得丰富的阅读体验,发现名著的魅力。要注意收集与名著有关的研究、赏析资料,形成自己对作品独特的认识和评价。最好能够记录下自己的阅读体验,系统整理有关研究资料,建立每一本名著的阅读档案。
笔者现结合自己近几年来的名著导读实践,谈谈名著导读的策略。
1. 书目分类分级,金字塔分层策略
我先把学生中高年级的阅读计划进行了一个长期规划,之后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书目分类,比如:中年级孩子喜欢故事性书籍,因此将童话类、寓言类、科普类、动物类、探险类、历史类、个人成长类书籍归为中年级书目;高年级孩子已经具备独立的思考能力和鉴赏能力,同时将为进入初中打下文学基础,所以对于他们的课外阅读应该将目标锁定在古典名著类、现代当代佳作、红色经典类、诗词古文等书籍上。其次,进行更为细致的书目划分,确定好哪些作为必读书目,哪些作为选读书目,选择出学生易读易懂的书籍作为自读书籍,而对那些有难度的经典书籍教师进行共读指导,以推动学生的读书进程,提升阅读质量。
特别要说明的是,教师应根据自己学校、班级或者学生的实际,选择具有普适性而个性化的书目推荐给学生进行阅读。
根据我对高年级学生读书难度情况的调查发现:他们在阅读含有古典小说、古文或者一定历史背景的小说时会觉得比较困难,其他类的书籍阅读起来游刃有余。因此,我又将必读、共读书目进行了等级划分。
——对于易读易懂的书籍,我把它定义为一级读物,一级读物采用自读方式;
——对于稍有难度的读物,将其定为二级读物,采用讨论交流的方式促进其阅读理解;
——对于难读又难理解的书籍,将其定为三级读物,对这类书籍就需要用“共读一本书”的方式来推进。
由此,我将必读书目做了一个“金字塔”分级图。
通过必读书目的“金字塔”分级,可以清晰地看到位于塔底部基座上的一级课外阅读书目占大多数,塔尖上的三级阅读书目就少之又少了。也就是说,用于教师指导的共读书目,其实一个学期不到两本,这对于教师来说工作量不大,同时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性也更强了,不仅帮助学生在内容上更好地理解书本,更重要的是在读书方法上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指导。
2. 共读一本书,阅读课程化策略
在指导阅读时,我对难度最大的几本进行了“共读一本书,阅读课程化”方式的指导推进。
关于共读,王林先生提出的“五少五多”的原则很有参考价值:“少提小问题,多提大问题;少提事实性的问题,多提诠释性的问题;少提认同性的问题,多提批判性的问题;少提简单陈述性的问题,多提创意思考性的问题;少提封闭性的问题,多提开放性的问题。”
温儒敏教授还提出:“在教学计划中安排适当课时,从时间上保证、落实名著导读。每一本名著的教学计划,要做好读书活动的整体规划,兼顾课内和课外。”
这与我平时实施的导读方案真是不谋而合,我也是先制定了整体导读规划和具体的导读计划。
自读时应该让学生按照计划主动阅读,要运用批注、笔记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阅读体验和发现,教师要定时组织大家交流探讨,用各种方式保留同学们的读书成果以形成读书档案。
在对以上必读书进行共读时,我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式:
《西游记》《三国演义》这类大部头的书,虽然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图画书、缩略本、影视作品等),对这些古典名著已经熟悉,但是对于原著的阅读还是首次。加上文言文本身的难度,以及小说结构的复杂性,使之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因此,对于这类经典名著,我总结提炼出“一主两翼三步推进法”来指导学生共读。
一主:就是以师生课堂共读为主体,在师生交流、讨论中促进整本书阅读,让这样的课外阅读成为一门语文课程。
两翼:左翼为“导读笔记”,右翼为“阅读活动”,用这两种方式来推进共读整本书。
三步推进:就是利用“导读”“放读”“拓读”三个步骤进行共读书的阅读推进。
我先后引导高年级学生对《西游记》《三国演义》整本名著进行了指导阅读的探索,研究出三种基本课型来推动学生的课外阅读。
经过实践我深刻地感受到:影响学生课外阅读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是:阅读时间、阅读方法、有能力的成人阅读者。而有能力的成人阅读者尤为重要。正如英国钱伯斯在整个阅读循环圈中,他将“有能力的成人阅读者”置于阅读循环的中心。
3.学生自读分享,话题分享式策略
自读分享形式多样,以下是我在带领学生进行自读分享时的一些分享形式:
4.营造阅读环境,组织多样活动策略
我主要采用读书竞赛、读书日活动、图书漂流活动、创立班级阅读品牌、为名著配音、将书中内容编排成课本剧演出、利用“荔枝FM”上传朗读录音大家互听互评、让电影走进阅读,引导学生将电影内容与书本内容对照,寻找不同之处,进行比较、分析、鉴赏等活动,以此营造阅读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实践小学高年级名著导读策略的研究中,我发现:努力落实 “四个要”和“三个一”的指导思想尤为关键:教师必读是首要,营造氛围很必要,指导方法最重要,活动跟进更需要。 探究一種方法,形成一种体系,编出一个相对完善的教本。
对于名著导读如何推进,我虽然取得了一些令人欣慰的成果,对周围教师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但我也清醒地认识到:名著导读的探索,我们永远在路上。
作者单位 西北工业大学附属小学
一、名著导读的意义
众所周知,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他认为课外阅读给学生的学习创造了“智力背景”,而且课外阅读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到:九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另外,部编语文教材在鼓励学生读书方面有一个重大举措:它把课外阅读纳入了我们的教材体系当中。小学中高年级几乎每一单元都有课外阅读的延伸,重在激发兴趣、传授方法,如浏览、快读、读整本书、读不同文体等,都各有方法引导,这样设置的目的就是努力建构一种“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
由此可见,名著导读教学已经势在必行。我们在教学中需要带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用人类文化中的精品来滋养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头脑。
二、名著导读策略
对于新实施的部编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指出:语文教师要像研读课文那样研读推荐的名著。要把个人的阅读偏好搁置起来,用心阅读,欣赏每一本推荐名著,获得丰富的阅读体验,发现名著的魅力。要注意收集与名著有关的研究、赏析资料,形成自己对作品独特的认识和评价。最好能够记录下自己的阅读体验,系统整理有关研究资料,建立每一本名著的阅读档案。
笔者现结合自己近几年来的名著导读实践,谈谈名著导读的策略。
1. 书目分类分级,金字塔分层策略
我先把学生中高年级的阅读计划进行了一个长期规划,之后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书目分类,比如:中年级孩子喜欢故事性书籍,因此将童话类、寓言类、科普类、动物类、探险类、历史类、个人成长类书籍归为中年级书目;高年级孩子已经具备独立的思考能力和鉴赏能力,同时将为进入初中打下文学基础,所以对于他们的课外阅读应该将目标锁定在古典名著类、现代当代佳作、红色经典类、诗词古文等书籍上。其次,进行更为细致的书目划分,确定好哪些作为必读书目,哪些作为选读书目,选择出学生易读易懂的书籍作为自读书籍,而对那些有难度的经典书籍教师进行共读指导,以推动学生的读书进程,提升阅读质量。
特别要说明的是,教师应根据自己学校、班级或者学生的实际,选择具有普适性而个性化的书目推荐给学生进行阅读。
根据我对高年级学生读书难度情况的调查发现:他们在阅读含有古典小说、古文或者一定历史背景的小说时会觉得比较困难,其他类的书籍阅读起来游刃有余。因此,我又将必读、共读书目进行了等级划分。
——对于易读易懂的书籍,我把它定义为一级读物,一级读物采用自读方式;
——对于稍有难度的读物,将其定为二级读物,采用讨论交流的方式促进其阅读理解;
——对于难读又难理解的书籍,将其定为三级读物,对这类书籍就需要用“共读一本书”的方式来推进。
由此,我将必读书目做了一个“金字塔”分级图。
通过必读书目的“金字塔”分级,可以清晰地看到位于塔底部基座上的一级课外阅读书目占大多数,塔尖上的三级阅读书目就少之又少了。也就是说,用于教师指导的共读书目,其实一个学期不到两本,这对于教师来说工作量不大,同时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性也更强了,不仅帮助学生在内容上更好地理解书本,更重要的是在读书方法上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指导。
2. 共读一本书,阅读课程化策略
在指导阅读时,我对难度最大的几本进行了“共读一本书,阅读课程化”方式的指导推进。
关于共读,王林先生提出的“五少五多”的原则很有参考价值:“少提小问题,多提大问题;少提事实性的问题,多提诠释性的问题;少提认同性的问题,多提批判性的问题;少提简单陈述性的问题,多提创意思考性的问题;少提封闭性的问题,多提开放性的问题。”
温儒敏教授还提出:“在教学计划中安排适当课时,从时间上保证、落实名著导读。每一本名著的教学计划,要做好读书活动的整体规划,兼顾课内和课外。”
这与我平时实施的导读方案真是不谋而合,我也是先制定了整体导读规划和具体的导读计划。
自读时应该让学生按照计划主动阅读,要运用批注、笔记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阅读体验和发现,教师要定时组织大家交流探讨,用各种方式保留同学们的读书成果以形成读书档案。
在对以上必读书进行共读时,我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式:
《西游记》《三国演义》这类大部头的书,虽然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图画书、缩略本、影视作品等),对这些古典名著已经熟悉,但是对于原著的阅读还是首次。加上文言文本身的难度,以及小说结构的复杂性,使之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因此,对于这类经典名著,我总结提炼出“一主两翼三步推进法”来指导学生共读。
一主:就是以师生课堂共读为主体,在师生交流、讨论中促进整本书阅读,让这样的课外阅读成为一门语文课程。
两翼:左翼为“导读笔记”,右翼为“阅读活动”,用这两种方式来推进共读整本书。
三步推进:就是利用“导读”“放读”“拓读”三个步骤进行共读书的阅读推进。
我先后引导高年级学生对《西游记》《三国演义》整本名著进行了指导阅读的探索,研究出三种基本课型来推动学生的课外阅读。
经过实践我深刻地感受到:影响学生课外阅读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是:阅读时间、阅读方法、有能力的成人阅读者。而有能力的成人阅读者尤为重要。正如英国钱伯斯在整个阅读循环圈中,他将“有能力的成人阅读者”置于阅读循环的中心。
3.学生自读分享,话题分享式策略
自读分享形式多样,以下是我在带领学生进行自读分享时的一些分享形式:
4.营造阅读环境,组织多样活动策略
我主要采用读书竞赛、读书日活动、图书漂流活动、创立班级阅读品牌、为名著配音、将书中内容编排成课本剧演出、利用“荔枝FM”上传朗读录音大家互听互评、让电影走进阅读,引导学生将电影内容与书本内容对照,寻找不同之处,进行比较、分析、鉴赏等活动,以此营造阅读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实践小学高年级名著导读策略的研究中,我发现:努力落实 “四个要”和“三个一”的指导思想尤为关键:教师必读是首要,营造氛围很必要,指导方法最重要,活动跟进更需要。 探究一種方法,形成一种体系,编出一个相对完善的教本。
对于名著导读如何推进,我虽然取得了一些令人欣慰的成果,对周围教师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但我也清醒地认识到:名著导读的探索,我们永远在路上。
作者单位 西北工业大学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