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岜沙看“户棍”

来源 :旅游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rtySn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岜沙,贵州省黔东南地区的一个独具民族特色的苗寨,在从江县以南,距从江7.5公里,靠近321国道老线。本刊2007年9月号曾经介绍过,那里的男子常年打着赤脚,穿自染的青色土布衣裤,枪不离肩,刀不离腰。最奇特的莫过于男子的发型:头部四周剃得青光,头顶的头发却终身不剃并挽成长长的发髻,当地人称这种奇特的发型为“户棍”……
  那么这种奇特发型究竟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呢?这期我们带你看个究竟。
  
  走进岜沙
  
  当夕阳在天边燃尽最后一丝光芒时,我们终于走进了岜沙。从凯里到榕江到从江再到岜沙,我们在路上马不停蹄地颠簸了将近8个小时。
  月亮早早地挂在了山边,北京的刘刚小两口、深圳的寻风和我却为住宿郁闷,岜沙实在太小,能提供住宿的地方更为有限。在寨子里奔波了几个来回,终于在寨子门口找到一个叫农家乐的客栈,不但可以住宿,连吃饭也可以一并解决,这不禁令我们大为欣喜。
  为了犒劳奔波劳累了一天的自己,大家决定“腐败”一把,自己动手,把女老板家里能吃的统统都倒腾了出来,我们无师自通地胡乱搭配,然后让老板炒那些估计是她这一生最莫名其妙的配菜。亲自动手拿出老板家冰柜里的啤酒,围在宽敞的院子里,坐在结实的木凳上,享受着习习山风,聆听着篱笆丛中不知名的虫子为我们歌唱。抬头可见月亮在天上游荡,低头又见星星在啤酒杯里晃动。
  在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中,我们聊到了岜沙男人那奇特的发型,聊起了这神秘的“户棍”。女老板的突然插话让我们狂喜,她说明天寨子里刚好有个男孩要举行成年礼,要现场剃“户棍”。
  
  “鬼师”磨刀
  
  第二天早早起床,简单洗漱后,赶紧往芦笙堂跑,为了观看这个可遇而不可求的“户棍”剃头礼,我们已顾不得吃早餐了。
  芦笙堂里已经聚集了很多人,有男孩家的亲戚朋友,也有像我们一样好奇的外来者,更多的则是凑热闹的岜沙孩子们。我在人群中转了一圈,也没有发现那个即将举行成年礼的小男孩。旁边有人告诉我,今天的男主角早已跑出去了,此刻根本不知道他是在山林里打鸟还是在河里摸鱼。
  


  原来,岜沙的每个男孩在7岁以后15岁之前,都必须挑选一个日子举行成年礼。举行成年礼这天,男孩会邀约几个年纪相仿的伙伴一起上山打鸟、下河摸鱼,然后聚集在这个男孩家里,一起烧烤抓来的鸟鱼,边吃边喝酒。据说举行成年礼的男孩在这天打的鸟越多、摸的鱼越多,就寓意着他的本事越大,将来的出息也越大。
  此时,这个男孩房族中的本家鬼师(驱鬼的巫师)已经开始在芦笙堂忙碌着整理剃头的工具,为孩子剃头、梳理“户棍”作准备。我们凑近一看,鬼师手里的剃头工具令我们目瞪口呆,因为这个剃头的工具既不是剃头推子,也不是剃头刀,而是一把岜沙人经常拿在手里割草和砍树枝用的镰刀。镰刀刀身宽约5厘米,长约40厘米,加上木头刀把,总长达到七八十厘米。如此巨大的刀,怎么看怎么像武器,用来砍头倒是可以,用来剃头则闻所未闻。
  看到我们露出惊诧目光,鬼师一边往石头上浇水磨刀,一边侧过头告诉我们,岜沙人自古以来就是用镰刀剃头。虽然成年礼是严格的祖传仪式,但举行成年礼剃头一样不会有特别的工具,在他们看来,人的头发像山坡上的草和树,用镰刀来割是很正常的事。如果要说剃头与割草的区别,那就是剃头前一定要将镰刀磨利,特别是弯弯的刀尖上那部分,剃头时大部分时间都在用它,所以要仔细磨,否则很容易刮破头皮。
  每磨一阵,鬼师就会举起刀对着太阳,半眯着眼,用手指轻轻在刀刃上滑动,以查看刀是否已磨得锋利。在阳光的照耀下,刀口的寒光一闪一闪地发出灼眼的光芒。每当此时,鬼师都会自豪地对着我们笑笑,仿佛要告诉我们,再难剃的头发用他手里的镰刀来剃,都是小菜一碟。
  
  正式剃发
  
  芦笙堂的中间,男孩的家人正忙碌地准备着。他们拿来一个直径一尺许的木盆,在木盆中装上半盆洗头的水。我们没有看到椅子凳子,也没看到围布和洗发液、洗头膏之类的东西。村里的人告诉我们,他们剃头从来都是剃头的鬼师站着,被剃的一方蹲着,脖子上从不用围布遮挡碎发,因为鬼师剃发都是一次完成,不会有碎发产生。他们洗头也从不用洗发液、洗头膏,因为山里清冽的泉水会让他们的头发自然地乌黑发亮。
  当太阳快升到半空时,男孩终于在同伴的簇拥下来到了芦笙堂。他径直走到木盆边蹲下,伙伴们则手牵着手围成一个圈将他和鬼师围在中间。鬼师对着太阳一阵合掌默念后,弯下腰将男孩头顶那部分长发挽成一把,缠在头顶。接着开始用手往男孩头顶四周浇水,把要剃掉的那部分头发用水淋湿。当一切准备就绪后,只见鬼师一只手托住男孩的脑袋,一只手拿起镰刀,对着男孩脑袋的侧面下刀了,刀锋闪过,像田间收割成熟的庄稼一般,一簇头发飘然而下,男孩脑袋的侧面出现一块刺眼的白光。围观的人群中有人轻声惊呼、有人则发出啧啧的赞叹。
  巨大而锋利的镰刀不断地在男孩的头上舞动着,头部四周白色的部分越来越大。鬼师不断变换姿势,一会弯腰、一会俯首、一会半蹲、一会直立,男孩变成了一个轴心,鬼师围着他轻快地转动游走。男孩的头一会被托起、一会被按下、一会向左、一会往右,头部四周那些应该被剃去的头发不断飘落。不到片刻,男孩头上除了顶部的头发外,四周已被刮得光溜溜,没有半点划伤的痕迹!
  
  盘搭“户棍”
  
  鬼师放下镰刀,飞快地梳理孩子留下的头发。梳理整齐后,将它们向上直立捏在手中,轻轻地旋转了几下,挽了一个细细的结,然后将它们盘在了男孩的头顶,形成一个独特的发髻,发梢随意而潇洒地搭在后脑勺上,这就成了岜沙男子的“户棍”。
  旁边一个远道而来的欧洲男子,留着一脸浓密的大胡子,饶有兴趣地拿着镰刀翻来覆去地看,并在自己的脸上比划,用生涩的汉语要鬼师试试用镰刀来剃他的胡子。旁边有人大笑着喊鬼师也帮他剃个“户棍”,欧洲男子一边摆手一边喊着“No,no.”一边拔腿而逃。
  鬼师见了也忍俊不禁,他告诉我们说,“户棍”的剃成,标志着一个小男孩从此走远,而一个岜沙男人已经走进所有人的视线,这是他们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仪式,是每一个岜沙男孩必须经历的,只要这个男孩再背上父辈们亲手为他打造或祖上传下来的猎枪,他就将成为一个标准而英武的岜沙汉子,正式以一个岜沙汉子的身份出现在村寨里。
  问起“户棍”的起源时,鬼师说他也不是很清楚,寨佬(部落首领)和其他老鬼师对于“户棍”的起源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有人说开天辟地就是这样的发型,有人说是老祖宗蚩尤战败后,从东方迁徙而来保持成这样的;有人说,岜沙人以头象征高山,头顶的发髻便是山上的树木,他们是用自己最神圣的头部来表达他们的信仰与崇拜。
  鬼师说,不管“户棍”起源于何时何地,可以肯定的是,自从他们的祖先在岜沙定居以来,他们就保留着这样的仪式和发型,从未有人做过任何改变。
  
  Tips
  交通:坐火车到凯里;凯里到从江只有汽车,且班次较少,主要集中在早上,游客可先到榕江,再转车去从江;凯里到从江约170公里,需耗时7~8个小时,票价约60元;从江到岜沙8公里山路,出租车20元,摩托车5元,徒步需1.5小时。
  门票及食宿:岜沙在“五一”、“十一”和春节黄金周期间会收门票,30元/人,有专门的表演且不另行收费,其余时间不收门票但无专门的表演。岜沙有客栈提供食宿,住宿每天15~40元/人不等,但黄金周期间住宿较为紧张,需要提前预订或回到从江县城住宿。岜沙吃饭比从江县城贵,也提供点菜服务,价格从十几元每人每餐到几十元每人每餐不等。
  特色饮食:酸汤鱼、烤香猪、香茅草烤鱼、凉拌羊(猪)血、油茶等。
其他文献
去年的圣诞节和新年,我是在美丽的东南亚度过的。曼谷的热闹、吉隆坡的优雅、兰卡威的自然美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在那些地方看到了很多有趣的事和景,但是我要在这里说些在那次旅行时与酒的缘分和趣事与大家分享。    因为我演出档期的安排不是很顺利,出发的时间迟迟定不下来,到出发时普通机票都已售完,无奈,最后乘坐的是泰航的头等舱。很贵,但是想想是第一次有机会体验“贵族式”的出行,所以还是咬咬牙买了机票
期刊
2007年8月12日下午3时许,在安徽省皖南牯牛降景区的一片原始老林里,一个小男孩哭叫着:“爸爸,快救我,我被‘老虎’咬了……”一个30多岁的汉子闻讯从林中一块大石头后面跳了出来,只见一只云豹咬着自己6岁儿子康康的左肩,正拼命地往老林深处拖。汉子大叫一声:“儿子别怕,爸爸救你来了!”一下子扑了上去,徒手跟云豹搏斗起来。    出行采果酿隐患    今年33岁的江苏省徐州市游客刘万明,趁着当教师的妻
期刊
偶遇美女成了我的红粉驴友    2007年8月10日,我背着高过头顶的行囊找到“古城庭院”时,已是下午2点,全身上下汗水淋漓。房间早已在网上订妥,在吧台填表格、领钥匙时,进进出出的客人经过我身边时都看着我奇怪地笑,弄得我莫名其妙。  “古城庭院”位于丽江古城南大门附近,典型的纳西族“三房一照壁”四合院格局,前身是丽江土司木氏后人的一处宅邸,如今是一家典型的青年旅舍。和世界各地的青年旅舍一样,房价便
期刊
走进了贡嘎山冰川    我是独自一人前往贡嘎山这个神秘世界的。路上遇见一位牵马的老乡,他打量了我一下,脱口就问:“你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如果是日本人最好不要进山,这座山专门同日本人过不去。”我颇感诧异,居然雪山也有民族歧视?听我说中国话,老乡告诉我,日本人多次登这座山,每次都出事,不是得高山病,就是遇到雪崩、雪山风暴,要不就是坠下冰岩裂缝,累计已死了14人,当地人戏说这是座“抗日名山”。  神了,
期刊
在去齐齐哈尔五大连池的大巴上,邻座是位不到30岁的美眉,婚否不详。起初她一直埋着头在跟朋友短信聊天,直到她忽然抬头问我:“车到哪儿了?”我才听出,她应该是江苏扬州附近的口音。我从小在安徽滁州长大,两地相距不远,所以她也听出了我的口音:“大哥你也是扬州人?”然后我们就聊了起来。  美女姓段,很能说,从天气一直聊到随身带的行李、她的拿手好菜等,我们很快成了朋友。让我感到得意的是,在段小姐的眼里,我显得
期刊
这里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地貌自然保护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中国红石公园、国家地质公园、世界地质公园、世界“丹霞地貌”命名地。1.4亿年——7000万年前,这里是一个大型的内陆盆地,它由大量的红色砂砾陆相沉积,形成了红色地层。后来,地壳逐渐上升,600万年来,隆起的红层被流水侵袭、切割,形成了这片290平方公里的红色山群。随着历史的变迁,这里也孕育了许许多多的人文风情。    韶乐仙风
期刊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向往云南,反正这次旅行从去年就开始计划了。约伴、找资料、画地图、看攻略游记、设计路线、搜肠刮肚找理由请假、东奔西跑买装备,吵吵闹闹了大半年,终于在4月27日下午,我、JJ、VC、Amay四人登上了飞往昆明的飞机,开始了近半个月的旅行。     5月2日 中甸——桥头——Halfway客栈     没去虎跳峡徒步之前,很多人跟我说要计划好线路什么的,临出发前因为还没想好怎么走还被
期刊
中华民族杰出的英雄、震撼世界的历史伟人、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陵宫,屹立在内蒙古自治区南部古老神奇的鄂尔多斯草原上。  成吉思汗陵,是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成吉思汗的象征,是祭祀这位伟人英灵的神圣地方。它以优美的草原环境、神秘的人文景观显示着草原帝王陵雄姿,成为著名草原文化圣地,获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全国百家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等荣誉,并且以
期刊
我想结合山东旅游和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在产学研合作方面的一些探索,谈几点看法。  一、使命光荣,旅游产学研合作不可不为  对于旅游产学研合作的必要性,国内外专家从宏观、微观各个层面,从横向、纵向各个维度,已经做了详尽地研究和论述。在此,我想重点强调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从国家层面来看,中国旅游业要承担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历史使命,就必须走产学研合作创新之路。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
期刊
一旦当上游客,就难免跟导游打交道,尤其是我这种喜欢舞文弄墨写点小游记的游客,所到之处的地理概貌、风土人情、历史典故、逸闻趣事等等都得通过他们而得知。那些文化素质良莠不齐的导游,有的令我肃然起敬,有的使我茅塞顿开,有的却叫人啼笑皆非。    云冈石窟:我伤透了她的心    记得游云冈石窟时,导游是我去管理处请的。那是一位气质优于模样的北方姑娘,说一口亲切好听的“山西普通话”。她的导游令我印象极为深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