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新课改下数学的教学现状,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习惯和能力?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必须要求明确,措施具体、精细,才能行之有效。(1)指导学生记课堂笔记;(2)指导学生在学习的主要环节反思;(3)把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做持久。
关键词:学生;培养;笔记;反思;意识
我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是中国古代教育家对教学活动中反思的最高赞誉。针对新课改下数学的教学现状,笔者进一步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习惯和能力?
一、 指导学生记课堂笔记
学生对学习的知识与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应该有内容。笔记是学生课堂听讲的文字记忆内容,它能给学生提供反思的依据。学生能从课堂笔记中更进一步的体验与理解课堂所学习的内容,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成了有目标、有策略的主体行为,可促使老师和学生进行探索性、研究性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更为全面的个人体验,提高个人的创造力,所以记课堂笔记是学生进行反思的重要环节。如何记笔记?教师应给学生提出基本的要求与建议:教师主板书与强调的内容,一般都必须记录;在学习过程中突然产生的灵感及其相应的结果应该记录;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惑或疑难问题也需要记录。
二、 指导学生在学习的主要环节反思
1. 在交流中反思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和重大作用,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活跃思维,深化认识,发展独立性和批判性思维,有利于实现民主课堂。众所周知,“活动是感知的源泉,是思维发展的基础”。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认识相对有限。学生通过集体讨论和交流,可以了解同伴的理解,有利于丰富自己的思考方法,增强迁移能力,实现自我创新。
关于交流,若要使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应该保持批判性。因为当参与者持有批判的心态时,他们才会尽可能多地听取别人的想法和观点,并加以询问和探究。批判性的讨论是指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来反复斟酌有价值的观点,使这些观点经受怀疑、针砭以及反驳等一系列过程。
2. 在问题中反思
一个数学问题常常具有独特的诱导力,使学生不自觉地融入问题的情境。在一次次识别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尝试错误的过程中,需要调动各方面的智力参与,成为自我激励、自我引导的学习者,并在自我监控和反思的过程中,发展为独立思考者。数学复习课,这更是一块极好的场地,复习的目的是对那些掌握不好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并加强记忆。此时,学生应自己提出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即哪一类题目,哪一些章节还没学好,带着这些问题去复习,往往会使问题迎刃而解。
学生在对问题剖析时,可能就某些内容产生疑问,经过一定时间的准备,可提出问题。学生明确“问题”,这既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尝试、不断探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己界定问题的存在,自主地分析问题情境,自主构建解题思路和策略,有系统地进行自我监控,最后如果问题得到解决,就说明学习有了良好结果,并且没有浪费时间。
3. 在自我评价中反思
学习不应是敷衍、搪塞他人的被动学习,它是个体内在的自我的学习需求。因此,学生的学习应有自我负责的精神,具备能增长知识,并有改变个体行为的实际作用。而自我评价则是促使学生自我负责的学习主要手段之一。自我评价具有自我诊断、自我激励、自我调控和自我改进等功能。只有在学习后对自己决定评价准则、学习目的以及达到目的的程度等都认真地负起责任的时候,学习才会取得实效。
无论是平时每一节课的学习状况,每一次作业的质量效率,还是每一次检测的成绩优劣,这些都是学生展开自我评价的平台。一节课尾声时,建议学生沉思:这节课我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与问题?每一次作业之后,应引导学生在寻找错误成因中反思,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时往往不求甚解、粗心大意,忽视对结论的反思,满足于一知半解,这是造成作业错误的重要原因,结果常常出现不符合实际、数据出错等现象,特别是一些“隐性错误”发生频率更高。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帮助学生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角度来剖析作业错误的原因,给学生提供一个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重新理解的机会,使学生在纠正作业错误的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理解基本概念,增强反思能力。每一次检测之后,教师讲评试卷,应引导学生在分析解题方法中反思,体验优势:学生在解题时往往满足于做出题目,而对自己的解题方法的优劣却从来不加评价,经常出现解题过程单一、思路狭窄、解法陈旧、逻辑混乱、叙述冗长、主次不分等不足,这是学生思维过程缺乏灵活性、批判性的表现,也是学生的思维创造性水平不高的表现。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方法的优劣,优化解题过程,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通过这一评价过程,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朝着多开端、灵活、精细和新颖的方向发展,在对问题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以促使学生形成一个系统性强、相互联系的数学认知结构。
三、 把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做持久
引导学生反思,功不在一朝一夕。如果每次引导学生反思都是老一套,学生很快就会有厌烦情绪,这就需要我们在每次引导学生反思的时候,给其大量的鼓励、启示和评价,让学生体会到自己这样做的好处,使他们在这样做的过程中,不断地得到精神食粮,并有成就感,反思的培养才能持久地进行下去。例如:在平时,每次引导学生反思时,应大力表扬那些思考认真的同学,对一些同学能在反思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的,就引导大家都向他学习。应告诉学生:只要能在反思的情况下比以往有所进步,这就是最大的成功,这样的学生就是一个胜利者,因为他已能战胜自我。让学生感到自己在不断地反思后,能够战胜学习上的种种困难取得成功,那么学生就会经常地、积极地反思,在反思中真正领悟生活和学习的思想、方法,优化自己的认知结构,发展思维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而这正是我们培养学生反思意识的真正目的。
(连云港外国语学校)
关键词:学生;培养;笔记;反思;意识
我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是中国古代教育家对教学活动中反思的最高赞誉。针对新课改下数学的教学现状,笔者进一步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习惯和能力?
一、 指导学生记课堂笔记
学生对学习的知识与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应该有内容。笔记是学生课堂听讲的文字记忆内容,它能给学生提供反思的依据。学生能从课堂笔记中更进一步的体验与理解课堂所学习的内容,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成了有目标、有策略的主体行为,可促使老师和学生进行探索性、研究性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更为全面的个人体验,提高个人的创造力,所以记课堂笔记是学生进行反思的重要环节。如何记笔记?教师应给学生提出基本的要求与建议:教师主板书与强调的内容,一般都必须记录;在学习过程中突然产生的灵感及其相应的结果应该记录;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惑或疑难问题也需要记录。
二、 指导学生在学习的主要环节反思
1. 在交流中反思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和重大作用,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活跃思维,深化认识,发展独立性和批判性思维,有利于实现民主课堂。众所周知,“活动是感知的源泉,是思维发展的基础”。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认识相对有限。学生通过集体讨论和交流,可以了解同伴的理解,有利于丰富自己的思考方法,增强迁移能力,实现自我创新。
关于交流,若要使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应该保持批判性。因为当参与者持有批判的心态时,他们才会尽可能多地听取别人的想法和观点,并加以询问和探究。批判性的讨论是指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来反复斟酌有价值的观点,使这些观点经受怀疑、针砭以及反驳等一系列过程。
2. 在问题中反思
一个数学问题常常具有独特的诱导力,使学生不自觉地融入问题的情境。在一次次识别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尝试错误的过程中,需要调动各方面的智力参与,成为自我激励、自我引导的学习者,并在自我监控和反思的过程中,发展为独立思考者。数学复习课,这更是一块极好的场地,复习的目的是对那些掌握不好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并加强记忆。此时,学生应自己提出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即哪一类题目,哪一些章节还没学好,带着这些问题去复习,往往会使问题迎刃而解。
学生在对问题剖析时,可能就某些内容产生疑问,经过一定时间的准备,可提出问题。学生明确“问题”,这既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尝试、不断探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己界定问题的存在,自主地分析问题情境,自主构建解题思路和策略,有系统地进行自我监控,最后如果问题得到解决,就说明学习有了良好结果,并且没有浪费时间。
3. 在自我评价中反思
学习不应是敷衍、搪塞他人的被动学习,它是个体内在的自我的学习需求。因此,学生的学习应有自我负责的精神,具备能增长知识,并有改变个体行为的实际作用。而自我评价则是促使学生自我负责的学习主要手段之一。自我评价具有自我诊断、自我激励、自我调控和自我改进等功能。只有在学习后对自己决定评价准则、学习目的以及达到目的的程度等都认真地负起责任的时候,学习才会取得实效。
无论是平时每一节课的学习状况,每一次作业的质量效率,还是每一次检测的成绩优劣,这些都是学生展开自我评价的平台。一节课尾声时,建议学生沉思:这节课我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与问题?每一次作业之后,应引导学生在寻找错误成因中反思,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时往往不求甚解、粗心大意,忽视对结论的反思,满足于一知半解,这是造成作业错误的重要原因,结果常常出现不符合实际、数据出错等现象,特别是一些“隐性错误”发生频率更高。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帮助学生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角度来剖析作业错误的原因,给学生提供一个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重新理解的机会,使学生在纠正作业错误的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理解基本概念,增强反思能力。每一次检测之后,教师讲评试卷,应引导学生在分析解题方法中反思,体验优势:学生在解题时往往满足于做出题目,而对自己的解题方法的优劣却从来不加评价,经常出现解题过程单一、思路狭窄、解法陈旧、逻辑混乱、叙述冗长、主次不分等不足,这是学生思维过程缺乏灵活性、批判性的表现,也是学生的思维创造性水平不高的表现。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方法的优劣,优化解题过程,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通过这一评价过程,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朝着多开端、灵活、精细和新颖的方向发展,在对问题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以促使学生形成一个系统性强、相互联系的数学认知结构。
三、 把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做持久
引导学生反思,功不在一朝一夕。如果每次引导学生反思都是老一套,学生很快就会有厌烦情绪,这就需要我们在每次引导学生反思的时候,给其大量的鼓励、启示和评价,让学生体会到自己这样做的好处,使他们在这样做的过程中,不断地得到精神食粮,并有成就感,反思的培养才能持久地进行下去。例如:在平时,每次引导学生反思时,应大力表扬那些思考认真的同学,对一些同学能在反思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的,就引导大家都向他学习。应告诉学生:只要能在反思的情况下比以往有所进步,这就是最大的成功,这样的学生就是一个胜利者,因为他已能战胜自我。让学生感到自己在不断地反思后,能够战胜学习上的种种困难取得成功,那么学生就会经常地、积极地反思,在反思中真正领悟生活和学习的思想、方法,优化自己的认知结构,发展思维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而这正是我们培养学生反思意识的真正目的。
(连云港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