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倡导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误区。中职语文小组合作教学存在的误区:教学过于形式化,学生参与度不高,学习放任自流化。针对这些误区,笔者认为可以采取如下有效措施:合理设计语文课程,营造和谐创新氛围;运用素材指导学习方法,逐步培养创新意识;注重调控激活学习思维,满足学生创新需求;积极评价并激励学生,培养学习创新能力。
关键词:中职;语文;小组;合作学习
新课程倡导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它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们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互动,能够增强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课堂效率。这种方式很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一方面是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尽情发挥,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另一方面是课堂对全体学生开放,缩小了学生之间的差异,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目前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分组教学的运用仍存在一些误区,本文就从这些误区着手,简要谈谈中职语文小组合作教学的若干想法。
一、中职语文小组合作教学的误区
(1)教学过于形式化。在实际语文教学中有的教师往往未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是简单地让同排或前后排的学生组成一组,采用表面化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来组织学生开展活动。这样形式化的小组合作教学,容易造成学生无从下手而浪费时间。还有的教师非常频繁地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久而久之学生便疲于应付。尤其是各种公开课中这种现象更是屡见不鲜。凡此种种,都只是形式上的热闹,却无法形成积极的教学效果。
(2)学生参与度不高。有些学校的小组合作教学虽然经过精心设计,也执行实践得不错,但是却存在合作学习的每个学生参与程度严重不均的现象。笔者曾在某重点中学听过一堂公开课,当教师要求学生就课文中的一个内容进行分组讨论时,一些学习活跃分子频频发表看法,跳跃的思维俨然小组中的权威,而其他一些学生则成了看客,缺乏思考坐享其成。这样的分组合作学习失去了最初的意义。
(3)学习放任自流化。在一些教学设计的小组合作教学中,可能每个学生都在积极参与合作,但教师却丧失了其职责,让学生处于一种放任自流的学习状态。实际上,由于学生之间知识结构的差异化等因素制约,要让中职生在毫无教师指导的情况完成自主学习是不太可能的,他们仍然需要教师在的点拨与指导下才能完成有效的学习。
二、中职语文小组合作教学的有效措施
(1)合理设计语文课程,营造和谐创新氛围。在语文小组学习中,一方面学生要建立起积极的相互合作关系,每一个组员要在主动学习的基础上,帮助其他组员积极学习。只有小组成员形成相互交流和尊重的良好氛围,才能推动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另一方面,要改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新型的平等与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适当运用合作学习进行开放式交流,能够为学生表达观点和想法提供足够的空间,让他们敢想、敢问、敢于追求创新。
(2)运用素材指导学习方法,逐步培养创新意识。学生要学会主动学习,就必须学会创新,就需要从丰富的感性材料中获得基础,如果仅仅是从教材中去创新,学生是很难下手实践的。因此,我们在小组教学中要为学生架桥搭梯,通过一定的感性材料引导,让学生自己学会获取信息。首先是选择有价值的素材,其次要细分素材的重难点来进行讨论,再者要组织设计能展开讨论的内容,引导学生实现有效的讨论。课堂小组讨论如果执行得不好,很容易出现冷场或跑偏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设计的讨论议题必须富有知识结构和思维内涵,同时难度尽量适中。此外,在课堂小组讨论的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优秀学生表现主动,中等生偶有见解,而剩下的则大多沉默不语。因此,教师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使他们融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逐步培养其创新意识。
(3)注重调控激活学习思维,满足学生创新需求。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成员都是相互依赖、相互帮助,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由传统对学生个人的表扬发展为面向小组的整体性表扬,他们更多以团队的形式出现后,才能品尝到学习的乐趣,不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自主性。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集体表扬和鼓励,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满足学生创新学习需求。因此,教师需要适时进行宏观调控,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如果能够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学生共同探讨,这将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角色转换,适时要走下讲台,与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真正成为学生的朋友和引导者。
(4)积极评价并激励学生,培养学习创新能力。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自己探索问题,如果小组内不能解决,再与其他小组交流,实现组间更大范围的交流。学生在合作学习探究的过程中,通过动手、动脑和动口的交流,更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从而从多个角度去习得解决同一问题的方法。当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得到落实,才有可能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创造力。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提出不同的答案,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在教学评价方面,要毫不吝啬赞赏的语言,以积极的鼓励性评价为主,满足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教育中要弱化标准答案,鼓励多元化思维,让学生产生自己独特的想法和思路。唯有如此,才能在坚持的小组合作学习实践中早日达到创新教学的目标,完成新课标的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 董会菊.浅谈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 河南教育(基教版),2010(04)
[2] 陈莎莎,冯学金.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组织小组合作学习[J].广西教育,2002(22)
关键词:中职;语文;小组;合作学习
新课程倡导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它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们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互动,能够增强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课堂效率。这种方式很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一方面是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尽情发挥,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另一方面是课堂对全体学生开放,缩小了学生之间的差异,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目前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分组教学的运用仍存在一些误区,本文就从这些误区着手,简要谈谈中职语文小组合作教学的若干想法。
一、中职语文小组合作教学的误区
(1)教学过于形式化。在实际语文教学中有的教师往往未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是简单地让同排或前后排的学生组成一组,采用表面化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来组织学生开展活动。这样形式化的小组合作教学,容易造成学生无从下手而浪费时间。还有的教师非常频繁地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久而久之学生便疲于应付。尤其是各种公开课中这种现象更是屡见不鲜。凡此种种,都只是形式上的热闹,却无法形成积极的教学效果。
(2)学生参与度不高。有些学校的小组合作教学虽然经过精心设计,也执行实践得不错,但是却存在合作学习的每个学生参与程度严重不均的现象。笔者曾在某重点中学听过一堂公开课,当教师要求学生就课文中的一个内容进行分组讨论时,一些学习活跃分子频频发表看法,跳跃的思维俨然小组中的权威,而其他一些学生则成了看客,缺乏思考坐享其成。这样的分组合作学习失去了最初的意义。
(3)学习放任自流化。在一些教学设计的小组合作教学中,可能每个学生都在积极参与合作,但教师却丧失了其职责,让学生处于一种放任自流的学习状态。实际上,由于学生之间知识结构的差异化等因素制约,要让中职生在毫无教师指导的情况完成自主学习是不太可能的,他们仍然需要教师在的点拨与指导下才能完成有效的学习。
二、中职语文小组合作教学的有效措施
(1)合理设计语文课程,营造和谐创新氛围。在语文小组学习中,一方面学生要建立起积极的相互合作关系,每一个组员要在主动学习的基础上,帮助其他组员积极学习。只有小组成员形成相互交流和尊重的良好氛围,才能推动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另一方面,要改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新型的平等与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适当运用合作学习进行开放式交流,能够为学生表达观点和想法提供足够的空间,让他们敢想、敢问、敢于追求创新。
(2)运用素材指导学习方法,逐步培养创新意识。学生要学会主动学习,就必须学会创新,就需要从丰富的感性材料中获得基础,如果仅仅是从教材中去创新,学生是很难下手实践的。因此,我们在小组教学中要为学生架桥搭梯,通过一定的感性材料引导,让学生自己学会获取信息。首先是选择有价值的素材,其次要细分素材的重难点来进行讨论,再者要组织设计能展开讨论的内容,引导学生实现有效的讨论。课堂小组讨论如果执行得不好,很容易出现冷场或跑偏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设计的讨论议题必须富有知识结构和思维内涵,同时难度尽量适中。此外,在课堂小组讨论的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优秀学生表现主动,中等生偶有见解,而剩下的则大多沉默不语。因此,教师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使他们融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逐步培养其创新意识。
(3)注重调控激活学习思维,满足学生创新需求。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成员都是相互依赖、相互帮助,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由传统对学生个人的表扬发展为面向小组的整体性表扬,他们更多以团队的形式出现后,才能品尝到学习的乐趣,不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自主性。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集体表扬和鼓励,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满足学生创新学习需求。因此,教师需要适时进行宏观调控,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如果能够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学生共同探讨,这将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角色转换,适时要走下讲台,与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真正成为学生的朋友和引导者。
(4)积极评价并激励学生,培养学习创新能力。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自己探索问题,如果小组内不能解决,再与其他小组交流,实现组间更大范围的交流。学生在合作学习探究的过程中,通过动手、动脑和动口的交流,更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从而从多个角度去习得解决同一问题的方法。当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得到落实,才有可能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创造力。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提出不同的答案,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在教学评价方面,要毫不吝啬赞赏的语言,以积极的鼓励性评价为主,满足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教育中要弱化标准答案,鼓励多元化思维,让学生产生自己独特的想法和思路。唯有如此,才能在坚持的小组合作学习实践中早日达到创新教学的目标,完成新课标的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 董会菊.浅谈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 河南教育(基教版),2010(04)
[2] 陈莎莎,冯学金.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组织小组合作学习[J].广西教育,20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