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高考,大多数老师在课堂上只着重语言知识点的传授及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而忽略学生做人、情感与审美的熏陶。其实,多积累常用词,常读文章,品味个中内涵,注意培养和发展灵性,学生反而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学习技能。本文分析了现行教材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所呈现的优势,探讨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学实施方法,以其使学生在拥有学科知识的同时具备良好的情商。
【关键词】教材;文化;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4-0165-02
1 引言
英语教育源远流长、广而及之,充分体现其作为世界语在国际交流中的重要地位。然而,时至今天,人们对英语教学的不满日益增加,批评得最多的是英语教育的僵化。西方语言文化,本来灵动有趣,可是经课堂老师对其肢解分割以后,却再也无法回复生机。在班级授课的常规教学中,一些英语老师为了应试,过分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强化,过分强调字、词的孤立辨析和题目的机械解答,淡忘了教育的另一目的是传道、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高中生,作为新世纪的未来栋梁,必须有文化、有理想、有道德、有社会责任感、有奉献精神、有拼搏毅力;有竞争意识、进取意识、创新意识;有动手能力、生活能力、社交能力;还要有强健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中学英语教学不但要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更要培养他们丰富的、健康的人文素养。
其实,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具有语言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特点。许多课文蕴含着丰富的知识性、思想性、教育性,其对人物和事物的描写在字里行间无不反映出对是非、善恶、美丑的倾向性。教材中有很多的内容描写仁人志士追求真理,不畏艰辛,英勇献身;歌颂忘我工作,艰苦创业,为祖国、为人民无私奉献;赞扬反抗侵略,保卫祖国,维护民族尊严;反映现代化建设蓬勃发展,描绘祖国山河,抒发爱国热情;亦有倡导保护环境,建设美好家园……教师只要能挖掘、分析这些课文的文化内涵,以真挚的感情讲述,就能产生以形感人,以情动人的教育效果。
2 现行教材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2003年秋季开始推行使用的高中英语新教材,无论在内容上还是知识结构上,相比旧教材都有很大的突破,其内容通俗易懂,许多鲜活的人与事物能够引起学生思想情感的共鸣,为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因素,培养中学生人文素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该教材每单元以话题为核心,以结构和功能项目为主线,组织和安排了听、说、读、写活动。话题涉及的的范围广,思想内涵丰富,人文知识的比重大,教学内容综合性强。教材从学生最熟悉的的话题“Friendship”入手,设计了一系列任务让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如:What is a good friend? How to make friends? What are the standards for good friends? 在学习中,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形成了良好的朋友观。此外,教材还设置了名人、文学、艺术、音乐、体育、语言学习、文明礼貌、饮食文化、风土人情、名胜古迹、自然科学、环境保护等话题,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供了较好的素材 。教师可结合课文,更新观念,将人文教育列入教学目标,灵活地在任一个环节: warming up, reading, listening, speaking, writing skills甚至grammar 适时地渗透人文意识,把课堂教学作为主阵地,注重学生情感与审美的熏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
3 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学实施
一篇优秀的课文,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意义、深刻的内涵。在教学中,书本中的课文是情感引发的载体,教师必须熟悉当中的情感世界, 缘作者的人生轨迹、心理路程、思想渊源、创作背景、写作心态去解读作品, 用自己的思想与心灵来领悟教材,提取文中的思想艺术含量和德育元素,点燃学生的情感之火,吸引学生去钻研、理解个中的词句。其次,在读懂的基础上要求教师善于创设浓郁的文化氛围,使文章中出现的人物形象得到充分展示和升华。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被教师所吸附、感染,人的潜力才能和心理结构中各项要素才能得以充分的发挥和协调地运用,从而增强他们对语言的感知力和对思想的感悟力,使学生把所学的文化知识变成活的、有灵性的精神力量。
3.1 挖掘教材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人文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首先要提高学生的人文意识并给予良好的人文环境的熏陶。英语教材无论从内容上和选材上都体现了学科间的渗透和整合,其中展现了语言、历史、政治、地理、自然等学科的无穷魅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意识。如,通过学习“Travelling”,学生可以了解外出旅游的行为规范,注意保护环境,和作者一起感受沿途的自然风光;The Power of Nature、Wildlife Protection、Under the Sea,揭示了大自然的力量,大自然的奥秘以及自然界所面临的灾难, 教师可鼓励学生接近自然、探索自然,还必须善待自然。Earthquake,透过灾区满目疮痍、人们流离失所的惨象,教导学生将来若遭遇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应沉着冷静,积极自救,提高生存能力。同样,Global Warming使学生受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在这个单元里,学生真实地看到森林在被砍伐,污水废气到处危害着人类的健康,甚至已经威胁到人类的存在,人口的增长也在给地球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创伤,由此激发了他们对生存空间的珍惜,对生命的关爱。
3.2 品味教材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主要是通过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格特征、审美情趣等体现出来。现代人文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让学生做进步的现代人,要使人有更开阔的心胸,更加注重精神追求。纵观高中范围的英语阅读课文,不难发现有许许多多的人性的闪光点,它们仿佛是历史长河中的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教师和学生身临其境地去和那些人接触,与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在Nelson Mandela身上,我们读懂了他帮助黑人解放、为实现种族平等而顽强斗争的毅力和决心。在Living well这个单元里,我们知道许多残疾人身残志不残,他们克服自身的困难,不但生活自理,而且努力成为一个对社会做贡献的人。学完了Sharing这篇课文,我们为自愿者们不遗余力帮助他人的精神所震撼。通过对John Snow Defeat King Cholera一课的剖析,感染我们的是他的孜孜不倦、努力追求真理的科学探索精神。还有,在Women of achievement中, 我们看到了女性的光辉形象,是女同学学习的楷模。又如,在A million-pound bank note一文中, 作者以讽刺的笔调通过对裁缝店、饭店伙计和老板生动的描写, 有力地讽刺资产阶级的虚伪和拜金主义的丑恶本质,反面衬托出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爱。
英语课本选进了如此多具有强烈思想性、说理性的文章,教师可用情真意切的讲述引导学生“披文以入情”,使课本无声的词句,变为有声、有形、令人可听可见的动情语言,它们引导学生细腻感悟人生,从客观的角度评价身边的人和事,帮助他们提高分辨是非、美丑的能力。
3.3 领悟教材的育人理念,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注重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材在内容的安排下实现了这方面的育人理念。教材提供了大量的活动,帮助老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思考社会、人生问题。同时,调动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改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许多综合性练习、任务型活动和项目需要学生去观察、发现、探索、研究、动手实践、集体合作、课内外结合才能完成。如:Cultural relics, 围绕中心话题“文化遗产”,涉及到文化遗产修复及文化遗产保护。可让学生实地考察家乡的文物,了解文物保护情况,培养学生爱国、爱家乡的情怀。Global Warming围绕“全球变暖”话题展开,内容涉及能源再生、污染防治、生活中的环保和环保知识宣传等。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参与三个问题的讨论:(1)如何减少废物;(2)如何循环再利用;(3)如何进一步研究自然和保护环境。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懂得人类是自然界的成员,保护动植物,维护生态平衡就是保护人类自己。最后要求学生用英语写倡议书,或制作一份英文环保宣传海报。这些活动都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的,唤起了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热情,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激发了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人类、建设祖国,创造世界的人文情操。
3.4 欣赏教材名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美育,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一种审美活动,伴随这一活动的始终是审美的愉悦性,因而决定了美育的最基本原则——寓教育于愉悦的氛围中,即教师在引导学生审美时,不仅使学生产生愉悦和欢乐的情感,更能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和思想上的启迪。在这方面,高中英语教材也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如Music、Art、Poems,通过对这些单元的学习,既可以对学生提供音乐、艺术、诗歌的欣赏,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也可以滋润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性情,让学习生活变得多姿多彩。此外,山川园林、田野牧场、湖光海涛在教材里应有尽有. 如Canada、The United Kingdom、A Land of Diversity,教师必须努力引领学生 “入境”, 并诱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可以想象自己是一朵流云俯瞰爱尔兰、苏格兰的田园风光;也可以想象自己是一只飞鸟神游加拿大、美国加利福尼亚……这些,无不给人赏心悦目的快感和令人自由舒畅的愉悦。
4 结语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语言学科的特点决定了他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的情操与情趣,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身边的人和事,正确对待自己的成功与挫败,使之在拥有学科知识的同时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
要实现培养人文素养的理想效果,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内涵,导入文化因素,切忌架空分析的教法;力争用美的形式装扮知识,以情感为引导,以形象为先导,做到教师与学生在情意上的彻底交流,相互呼唤。这时,学生的知识技能、感情意念都会得到发展与升华,有时会不自觉的吸取、补充与校正,也就是知、情、理的全面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理念和全面发展能力的21世纪新型人才,真正实现高中英语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
[2] 《走进新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
[3] 邓炎昌.《语言与文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年4月
【关键词】教材;文化;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4-0165-02
1 引言
英语教育源远流长、广而及之,充分体现其作为世界语在国际交流中的重要地位。然而,时至今天,人们对英语教学的不满日益增加,批评得最多的是英语教育的僵化。西方语言文化,本来灵动有趣,可是经课堂老师对其肢解分割以后,却再也无法回复生机。在班级授课的常规教学中,一些英语老师为了应试,过分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强化,过分强调字、词的孤立辨析和题目的机械解答,淡忘了教育的另一目的是传道、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高中生,作为新世纪的未来栋梁,必须有文化、有理想、有道德、有社会责任感、有奉献精神、有拼搏毅力;有竞争意识、进取意识、创新意识;有动手能力、生活能力、社交能力;还要有强健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中学英语教学不但要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更要培养他们丰富的、健康的人文素养。
其实,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具有语言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特点。许多课文蕴含着丰富的知识性、思想性、教育性,其对人物和事物的描写在字里行间无不反映出对是非、善恶、美丑的倾向性。教材中有很多的内容描写仁人志士追求真理,不畏艰辛,英勇献身;歌颂忘我工作,艰苦创业,为祖国、为人民无私奉献;赞扬反抗侵略,保卫祖国,维护民族尊严;反映现代化建设蓬勃发展,描绘祖国山河,抒发爱国热情;亦有倡导保护环境,建设美好家园……教师只要能挖掘、分析这些课文的文化内涵,以真挚的感情讲述,就能产生以形感人,以情动人的教育效果。
2 现行教材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2003年秋季开始推行使用的高中英语新教材,无论在内容上还是知识结构上,相比旧教材都有很大的突破,其内容通俗易懂,许多鲜活的人与事物能够引起学生思想情感的共鸣,为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因素,培养中学生人文素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该教材每单元以话题为核心,以结构和功能项目为主线,组织和安排了听、说、读、写活动。话题涉及的的范围广,思想内涵丰富,人文知识的比重大,教学内容综合性强。教材从学生最熟悉的的话题“Friendship”入手,设计了一系列任务让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如:What is a good friend? How to make friends? What are the standards for good friends? 在学习中,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形成了良好的朋友观。此外,教材还设置了名人、文学、艺术、音乐、体育、语言学习、文明礼貌、饮食文化、风土人情、名胜古迹、自然科学、环境保护等话题,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供了较好的素材 。教师可结合课文,更新观念,将人文教育列入教学目标,灵活地在任一个环节: warming up, reading, listening, speaking, writing skills甚至grammar 适时地渗透人文意识,把课堂教学作为主阵地,注重学生情感与审美的熏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
3 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学实施
一篇优秀的课文,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意义、深刻的内涵。在教学中,书本中的课文是情感引发的载体,教师必须熟悉当中的情感世界, 缘作者的人生轨迹、心理路程、思想渊源、创作背景、写作心态去解读作品, 用自己的思想与心灵来领悟教材,提取文中的思想艺术含量和德育元素,点燃学生的情感之火,吸引学生去钻研、理解个中的词句。其次,在读懂的基础上要求教师善于创设浓郁的文化氛围,使文章中出现的人物形象得到充分展示和升华。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被教师所吸附、感染,人的潜力才能和心理结构中各项要素才能得以充分的发挥和协调地运用,从而增强他们对语言的感知力和对思想的感悟力,使学生把所学的文化知识变成活的、有灵性的精神力量。
3.1 挖掘教材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人文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首先要提高学生的人文意识并给予良好的人文环境的熏陶。英语教材无论从内容上和选材上都体现了学科间的渗透和整合,其中展现了语言、历史、政治、地理、自然等学科的无穷魅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意识。如,通过学习“Travelling”,学生可以了解外出旅游的行为规范,注意保护环境,和作者一起感受沿途的自然风光;The Power of Nature、Wildlife Protection、Under the Sea,揭示了大自然的力量,大自然的奥秘以及自然界所面临的灾难, 教师可鼓励学生接近自然、探索自然,还必须善待自然。Earthquake,透过灾区满目疮痍、人们流离失所的惨象,教导学生将来若遭遇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应沉着冷静,积极自救,提高生存能力。同样,Global Warming使学生受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在这个单元里,学生真实地看到森林在被砍伐,污水废气到处危害着人类的健康,甚至已经威胁到人类的存在,人口的增长也在给地球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创伤,由此激发了他们对生存空间的珍惜,对生命的关爱。
3.2 品味教材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主要是通过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格特征、审美情趣等体现出来。现代人文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让学生做进步的现代人,要使人有更开阔的心胸,更加注重精神追求。纵观高中范围的英语阅读课文,不难发现有许许多多的人性的闪光点,它们仿佛是历史长河中的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教师和学生身临其境地去和那些人接触,与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在Nelson Mandela身上,我们读懂了他帮助黑人解放、为实现种族平等而顽强斗争的毅力和决心。在Living well这个单元里,我们知道许多残疾人身残志不残,他们克服自身的困难,不但生活自理,而且努力成为一个对社会做贡献的人。学完了Sharing这篇课文,我们为自愿者们不遗余力帮助他人的精神所震撼。通过对John Snow Defeat King Cholera一课的剖析,感染我们的是他的孜孜不倦、努力追求真理的科学探索精神。还有,在Women of achievement中, 我们看到了女性的光辉形象,是女同学学习的楷模。又如,在A million-pound bank note一文中, 作者以讽刺的笔调通过对裁缝店、饭店伙计和老板生动的描写, 有力地讽刺资产阶级的虚伪和拜金主义的丑恶本质,反面衬托出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爱。
英语课本选进了如此多具有强烈思想性、说理性的文章,教师可用情真意切的讲述引导学生“披文以入情”,使课本无声的词句,变为有声、有形、令人可听可见的动情语言,它们引导学生细腻感悟人生,从客观的角度评价身边的人和事,帮助他们提高分辨是非、美丑的能力。
3.3 领悟教材的育人理念,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注重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材在内容的安排下实现了这方面的育人理念。教材提供了大量的活动,帮助老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思考社会、人生问题。同时,调动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改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许多综合性练习、任务型活动和项目需要学生去观察、发现、探索、研究、动手实践、集体合作、课内外结合才能完成。如:Cultural relics, 围绕中心话题“文化遗产”,涉及到文化遗产修复及文化遗产保护。可让学生实地考察家乡的文物,了解文物保护情况,培养学生爱国、爱家乡的情怀。Global Warming围绕“全球变暖”话题展开,内容涉及能源再生、污染防治、生活中的环保和环保知识宣传等。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参与三个问题的讨论:(1)如何减少废物;(2)如何循环再利用;(3)如何进一步研究自然和保护环境。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懂得人类是自然界的成员,保护动植物,维护生态平衡就是保护人类自己。最后要求学生用英语写倡议书,或制作一份英文环保宣传海报。这些活动都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的,唤起了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热情,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激发了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人类、建设祖国,创造世界的人文情操。
3.4 欣赏教材名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美育,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一种审美活动,伴随这一活动的始终是审美的愉悦性,因而决定了美育的最基本原则——寓教育于愉悦的氛围中,即教师在引导学生审美时,不仅使学生产生愉悦和欢乐的情感,更能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和思想上的启迪。在这方面,高中英语教材也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如Music、Art、Poems,通过对这些单元的学习,既可以对学生提供音乐、艺术、诗歌的欣赏,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也可以滋润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性情,让学习生活变得多姿多彩。此外,山川园林、田野牧场、湖光海涛在教材里应有尽有. 如Canada、The United Kingdom、A Land of Diversity,教师必须努力引领学生 “入境”, 并诱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可以想象自己是一朵流云俯瞰爱尔兰、苏格兰的田园风光;也可以想象自己是一只飞鸟神游加拿大、美国加利福尼亚……这些,无不给人赏心悦目的快感和令人自由舒畅的愉悦。
4 结语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语言学科的特点决定了他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的情操与情趣,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身边的人和事,正确对待自己的成功与挫败,使之在拥有学科知识的同时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
要实现培养人文素养的理想效果,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内涵,导入文化因素,切忌架空分析的教法;力争用美的形式装扮知识,以情感为引导,以形象为先导,做到教师与学生在情意上的彻底交流,相互呼唤。这时,学生的知识技能、感情意念都会得到发展与升华,有时会不自觉的吸取、补充与校正,也就是知、情、理的全面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理念和全面发展能力的21世纪新型人才,真正实现高中英语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
[2] 《走进新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
[3] 邓炎昌.《语言与文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