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形胜茨沟营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茨沟营村

  明代的茨沟营堡遗址位于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神堂堡乡茨沟营村。堡因山河形势而建,四面环山,唯东南临沟,也是进出通道。堡的形状不规则,大体接近半月形,周长1676米,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从建筑材料看,堡墙为就地取材,用石块垒筑而成,墙体底宽4.5米,残高1-4.5米(《山西省明长城资源调查报告》第二册,文物出版社,2019年1月第一版)。今堡墙轮廓尚存,墙体多处残损,南墙西段消失。
  茨沟营堡原有东、南、西三门,现东门尚存,西、南门已为豁口,拆下来的砖石被挪作它用,门的位置残留少部分石基。东门的砖券门洞完好,门额上镶嵌明万历年间的石匾,上书“应关城”,券洞上修筑有三间硬山顶门楼,一半的重量在券洞上,另一半悬空在门洞外边,靠几根木柱支撑。登临城楼之上,有一座建于明天启三年的关帝庙,庙内两边的墙上还保存着同时期的壁画,内容是彰显关公的武德。庙内有“新建楼阁碑记”碑,刻字完好,落款时间为“三年岁次癸亥菊月朔日吉旦”。根据碑刻内容记录,“应关城”也就是茨沟营堡,始建于明万历初年。今这座城楼有部分保护措施,周边的环境获得了一定的整治,门洞内外的石头路铺了水泥。


茨沟营堡东门


茨沟营碧霞宫祠

  东门外几十米的路边有碧霞宫祠,又名泰山庙,祀“天仙玉女碧霞元君”。现存山门、钟鼓楼、正殿,正对山门外还有一座戏台,今戏台已翻修,碧霞宫祠内各座建筑的残损部分也获得了修缮。祠内有多块石碑,其中“东岳泰山庙碑记”落款为“皇明万历九年岁次辛巳季夏吉旦立”,记载了这座庙的修建过程。这座碧霞宫祠因祈福灵验而为周边各村的乡亲们敬重喜爱,至今每年到了农历的四月初八,这里都会举办庙会,人们扶老携幼前来祭拜和看戏,场面很热闹。
  茨沟营堡内的地形北高南低,村民的房屋多用石头做基础,撑起木梁架来,石头砌墙,外涂黄泥,屋顶有木头椽檩,覆盖青黑色板瓦,这种房子即便墙体坍塌,梁架也依然挺立。院落之间用石头路与石头台阶连接,远看层层叠叠高高低低,错落有致。这里的人们多养羊,普遍种植玉米。上世纪末期附近多有开矿者,淘金的,选铁的,如今都停了,村里还有许多破碎矿石用的巨大碾轱辘散落。


茨沟营南岭长城


茨沟营韩庄长城

  在村内一抬头就可以看到山顶的一段石砌长墙与一座砖砌敌楼,长墙从碧霞宫祠后的山根开始起筑,沿着山脊上攀到达山尖,顶上有一座敌楼,山顶的视野极为宽展,可以俯瞰茨沟营和遥望山外路口。村西1千米处有一段长度为159米的石砌长城,叫茨沟营西岭长城。村东南方向600米处另有一段长城,长度126米,为茨沟营南岭长城,依山脊用毛石垒筑,用白灰勾缝。隘口处设关门,关门塌毁残缺,石基尚存,守护旧时通向河北省阜平县的一条山间古道,现道路依然可以徒步。茨沟营堡深藏大山之中,过去交通不便,西南方向向东流出的冲沟也是进出该村唯一的机动车道,2019年该村附近的国道大幅度整修,如今进村很容易了。
  尽管已经获得了“中国传统村落”的称号,但今天的茨沟营村依然只是一个深山里的偏僻小村庄,2020年常住人口不足200人。明代的茨沟营堡作为一座长城边的军营,曾经与周边地区密切相关,堡内的驻军多达千人。明《四镇三关志》记载:“茨沟营嘉靖三十三年设守备一员,领中军一员,左右哨管总管二员,今属龙固关参将辖,额兵一千名。”茨沟营地处河北省阜平县、山西省灵丘县、繁峙县交界的地方,旁边既有河谷通道,也有山隘垭口,在冷兵器时代为山西通向河北的重要通道,距离北京只有200来公里,因此极具军事价值。明朝中后期,在茨沟营及附近修筑了大量的长城。因这些长城的砖砌敌楼上镶嵌着门额,上面有繁体字的“茨字xx号”,数字编号按照顺序连贯成一线,今天大家习惯称呼这段长城为“茨字号长城”。“茨字号长城”在明代归真保镇所辖,它的1号和2号敌台在今山西省灵丘县大地村附近山顶的狼牙口。这里与河北省涞源县交界,迄今关门券洞及石匾“狼牙险道”题字完好,两边的石砌长墙也基本完好,附近山头上各有1座空心敌楼,即为“茨字号”的开端。狼牙口下辖12个隘口,各自有敌台把守,编号数字依次排下来,長城也向着西南方向朝太行山里延伸。与狼牙口地位对等的茨沟下辖22个隘口,也都各自有砖砌空心敌台把守,到茨沟营后“茨字号”结束。“茨字号长城”数字最大的37号台在茨沟营内,堡墙上存有2座敌台,其中北墙的敌台为“茨字37号”,即为“茨字号”的收尾。茨沟营堡边的山上还有2座敌台的残基,或为36与35号台。
  “茨字号”的中间部分在繁峙县神堂堡乡韩庄村附近,这段长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紧邻108国道,石砌的长墙随蜿蜒起伏的山势修筑,每隔一段就修有1座石基砖砌的空心敌楼,都以“茨字”编号。山顶长墙尽头是山险,修有独立的“茨字22号台”,从北向南,长墙上每隔一段就有一座敌楼,依次有23、24、25、26、27、28、29、30、31号台。延伸到32号台时,长城沿山脊下降到了河沟108国道边,在此被公路切断,从公路的另一侧再次攀上山顶,另一侧可见33和34号台。这部分敌台都是空心砖楼,有的较为完好,个别楼顶的女墙还在;有的破损严重,甚至其中1座只剩下了一堆残破的台基。2018年这段长城获得了修缮,施工上料的山间小道也成了人们观赏这段长城的徒步道,一路依着山势走过来,长城景观颇为壮丽。其中最高处的22号敌台的石基上刻有两只仙鹤与一朵牡丹,阳光下栩栩如生,为这段壮美的长城增添了格外的趣味,也是迄今发现的茨字号长城唯一的雕花石基。   在108国道的边上,国道切开长城通过的地方为竹帛口,这是一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狭窄位置,倘若在沟底设置关卡,两边高处有敌楼可以近距离火力封锁,轻易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控制效果。今竹帛口长城关口的建筑全部荡然无存,车辆从早到晚川流不息来来往往,国道畅通无阻。
  茨沟营与竹帛口之间有神堂堡,今内有同名村庄。堡墙完好的时候,外人首先需要经过堡门才能进入到主街,而主街兩边还有多座街门,门后另有小街,小街两边才是各家各户的院门。一旦关了小街的门,则小街的住户等于又多了一重安全保障,这显然是一种有意且有效的防卫方式。神堂堡村紧傍国道,村民有从事服务业的意识,所以南来北往的人们可以在此找到好几家小饭馆,其中不乏开了二十来年的“老店”。去周边踏勘长城的人们多到这里用餐。


繁峙县神堂堡


团城口堡内

  根据《山西明长城资源调查报告》记载,繁峙县的明长城总长度为37907米,大部分位于与灵丘县的交界处。长城大致沿繁峙县与灵丘县交界处的山脊从南向北延伸,经神堂堡村东、茨老沟村东、东水沟村、桥儿沟村东、马跑泉村、贾家沟村东、平型关村和东、西跑池村东,再经鹞涧村东至团城口村东南后,沿繁峙县与浑源县交界处,在浑源县王庄堡镇上牛还村西南进人浑源县。这段长城中最为著名的是平型关长城。另外还有马头山长城、边墙梁长城、撅柄尖山梁长城、大王梁长城、西跑池长城、杏洼梁长城和团城口长城,多为石墙与砖墙,唯一的380米土夯墙长城是白坡头长城2段,完全在繁峙县境内。
  团城口长城依山就势修筑,多处坍塌破损。关口处今修有一座小庙,一开间,内有壁画与塑像。团城口堡修筑于隘口一侧的高地,高空俯瞰为圆形,呈居高临下之势,旁边的山峰即为1886.4高地,能够看到五台山的北台、平型关的全貌以及西河口、太安岭长城等。今团城口村整体移民搬迁,古老的村落已经全部夷为平地。这里与灵丘县境内的线洼梁相连,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在此凭借长城抵抗日本侵略者,热血男儿以性命与敌人相搏,战斗极为艰辛惨烈,曾有整建制团的将士在此悲壮殉国,近年他们的后人在先辈抛洒热血的地方立碑。另外繁峙县境内有关堡16座,除茨沟营堡之外,还有平型关堡、六郎城堡、齐城堡、贾家井堡等,皆分布于长城附近。
其他文献
最近,笔者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结识了曾参加过上甘岭战斗、荣立特等功的黄继光的战友宋春元同志。  宋春元曾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十五军四十五师一三五团二营四连指导员,而二营六连正是黄继光所在的部队。如今宋春元已过古稀之年,谈起往事来,滔滔不绝,很有教育意义。我把它记录下来,作为向青少年教育的好教材!    “向黄继光学习为黄继光报仇”    一提起上甘岭战役,宋春元便自然而然地讲起了黄继光的生平、战斗和牺牲
期刊
高壁镇南约一公里处的秦晋古道  “粤兹雄镇,实河东军之要津,封接蒲城,当舜夏墟之旧地。有关日阴地,有亭日雁归。固晋川之一隅,通汾水之千派。金城汹涌,林麓森沉。东控介峦,西连白壁,峰巅万仞,壁峭千寻,足食足兵,有威有固,则代郡雁门何越之有!”这段文字录自唐代萧珙于咸通十三年(872年)所作《河东节度高壁镇新建通济桥记》碑记。唐代萧珙碑记和王宰碑记是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现存最古老的两篇碑记,原碑为摩崖石
期刊
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程家峪村是建在崖壁上、村落布局呈凤凰展翅翱翔状的古村落,首南尾北,东西为翼,龙桥北岸又与凤头相接,喻龙凤呈祥,村前崖壁下是一条蜿蜒于小口子沟东西向的驿道(官道),驿道的东端与风峪驿路店头坟上段相接,西端迤逦方山西南通达天龙山石窟寺,是从晋阳城到天龙山石窟寺瞻礼的一条最捷径的驿道。  古村背山(背依风峪山)面水、负阴抱阳、坐北向南,东西起伏长二华里,占地面积3万余平方米。村东一千米
期刊
執笔者采访当年的夜校学员安江印  西张耿,1947年运城解放时,是一个仅有300多人的小村庄。翻身得解放的西张耿人,以极大的热情投入新生活的建设当中。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村里结合扫盲运动,办起了“西张耿农业技术夜校”,带动周边村庄,使农业生产效益大幅度提高,得到毛主席的批示。西张耿村为此而名扬全国。如今的西张耿村,隶属于盐湖区龙居镇,已经是一个拥有900多人的村庄。走在新时代乡村振兴道路上的西张耿人
期刊
娘子关南门  娘子关位于山西与河北两省的交界处,往西是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往东是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有“万里长城第九关”之称。世人对长城关口的排序有多种多样,娘子关为什么是第九,以及之前的八个关口都有哪些,各种说法并不完全统一,但有两个关键词一定绕不过去,那就是长城的“内三关”与“太行八陉”(陉,音xing)。  “内三关”指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娘子关地处倒马关的西南方。对着地图画一条虚线连
期刊
一  鲍店清真寺始建于清朝末期,位于鲍店镇北街路西,坐西朝东。宽阔的寺院内,有轩敞的大殿,有对称的南北讲堂和供沐浴的水房。寺门别具一格,其外两侧建有八字粉壁墙,门额匾上镌刻着三个大字——“清真寺”,是鲍店镇回族人民会聚的场所。  1945年秋,上党战役打响之前,八路军为扫清长治外围的敌军据点,即将吹响攻打长子、屯留等县城的号角。陈赓司令员率领的太岳部队就驻扎在屯长两县交界处的鲍店镇一带作战前的准备
期刊
1989年深秋,应翰老(阳翰笙)之邀到北京。  阳妈妈(翰老夫人)离去后,翰老深感孤独,子女们工作忙,都有自己的住房,他平日只伏案阅读书报,原本少言寡语的翰老,如今更少开口了。老人希望有朋友来谈谈,所以把我从青岛找来。  到翰老家,门前台阶上站着的是小阿姨小张。  小张为我开车门,热情地扶我下车说:“沙漠姥姥好!爷爷在厅内等你。他有点风寒,怕风。”转身大声嚷着:“爷爷,沙漠姥姥来了。”  未进门,
期刊
谈及山西,向来有“表里山河”之称。省境四周,山环水绕,构成与邻省的天然分界:东以太行山界河北與河南,西以黄河界陕西,南以黄河之一部及王屋、析城诸山界河南,北以长城界内蒙古自治区。在这看似界限分明的自然环境背后蕴藏的则是山西文明史几千年演进中嬗变、兴替、融合、再造的复杂历史图景。安介生教授所著《表里山河:山西区域历史地理研究》(商务印书馆2020年版)一书即展示了历史时期“山西”这一政区地理空间的“
期刊
梁子言  梁子言(1914-1962),名兴诗,出身于清代山西省灵石县四大家之一的夏门梁氏家族,山西省明清13位廉吏之一梁中靖后裔,祖、父两代都是饱读诗书的秀才。受家庭熏陶,梁子言自幼读书勤奋,15岁从灵石城内高小毕业,同年考入太原国民师范。  太原国民师范即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简称“国师”),始建于1919年,是阎锡山创办的一所专门培育全省小学教师的师范学校。后来成为继山西省立一中之后山西革命
期刊
丁文法  丁文法1914年生于山西省屯留县官庄村,1930年考入山西省立第一中学。这是一所有着优秀革命传统的学校,屯留的革命先贤魏拯民和罗灌中都是在这所学校加入的中国共产党。丁文法考入一中的时候,虽然魏拯民和罗灌中都已离开这里,但省立一中的革命氛围依然十分浓厚。很快,丁文法就在省立一中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这一年,他16岁。  1932年,丁文法从省立一中毕业后,即考入北平宏达学院,这所学校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