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教了十余年,上过不少小说课,以前教学时未注意,最近却发现了一个现象:如果小说的主要人物只有一个,那对主人公的判断没有问题。但是如果有多个人物,不仅教师有不同的理解,就连教学参考书也往往提供了多种答案,弄得学生一头雾水。那么,怎样确定小说的主人公呢?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第一人称人物未必是主人公
八年级上册中有一篇法国作家都德写的《最后一课》,这篇小说就是以“我”为第一人称的口吻写的。“我”是文中的一个小孩小弗郎士,作者通过“我”的见闻感受歌颂了韩麦尔新先生的爱国主义感情,从而讴歌了沦陷区人民同仇敌忾,共同反对法西斯侵略的爱国主义思想。
文中的“我”很显然不是主人公,也不是都德自己,韩麦尔先生才是本文的主人公。虽然“我”不是主人公,但“我”是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的见证者,客观上起到贯串全篇的线索作用。
二、着墨多的人物未必是主人公
如《七根火柴》,着墨多的是卢进勇,作为主人公的无名战士却着墨少。那么,小说为什么要用很多篇幅写卢进勇呢?有三个作用:一个是通过卢进勇所见所闻所想叙述故事,刻画无名战士的形象,实际上起到了线索人物的作用;二是用卢进勇衬托无名战士,用卢进勇遇到的艰难困苦说明无名战士的处境恶劣,用卢进勇对火的渴望烘托出无名战士用自己的生命保存火种的意义和崇高的共产主义品质;三是卢进勇与无名战士的关系正是红军部队内部的亲密无间的革命关系,也正是无名战士用生命保存火柴的基础和动力。因此,小说是围绕无名战士展开情节,无名战士才是小说的主人公。
三、焦点人物未必是主人公
如《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于勒是焦点人物,小说的矛盾冲突和故事情节也紧紧围绕于勒展开的。小说中的菲利普夫妇虽是边缘人物,他们却是小说的主人公。作者让于勒三次变化身份,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也变化了三次,前后迥异,强烈无比,把菲利普夫妇的内心世界充分展现了出来,把人与人之间冷酷无情的金钱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于勒充其量是一面镜子,是一个道具。
四、反面人物也可以是主人公
如《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这个沙皇统治的忠实卫道士,是一条沙皇的走狗。他媚上欺下,见风使舵,是沙皇腐败统治的产物,是沙皇专制警察统治的化身,其“变色龙”秀的两面派本质,是沙皇专制政府虚伪和专横的集中表现。作者用尖锐辛辣的笔触揭露了这些走狗奴才的丑态和肮脏的灵魂,用以揭示沙皇统治的腐败黑暗。所以奥楚蔑洛夫是小说的主人公。
五、群像人物也可以是主人公
小说的主人公不一定都是个体人物,也可以是群像人物。如鲁迅的“社戏”中的双喜等农家少年。鲁迅先生在这篇小说中回忆了童年时回鲁镇的平桥村,到赵庄看戏的情景,文中生动地刻画了以“双喜”为首的活泼、勇敢、纯真、淳朴的一群农家少年形象,来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的童年生活的留恋与热爱。所以,这群农家少年都是小说的主人公。
(作者单位:565300贵州省沿河县第二中学)
一、第一人称人物未必是主人公
八年级上册中有一篇法国作家都德写的《最后一课》,这篇小说就是以“我”为第一人称的口吻写的。“我”是文中的一个小孩小弗郎士,作者通过“我”的见闻感受歌颂了韩麦尔新先生的爱国主义感情,从而讴歌了沦陷区人民同仇敌忾,共同反对法西斯侵略的爱国主义思想。
文中的“我”很显然不是主人公,也不是都德自己,韩麦尔先生才是本文的主人公。虽然“我”不是主人公,但“我”是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的见证者,客观上起到贯串全篇的线索作用。
二、着墨多的人物未必是主人公
如《七根火柴》,着墨多的是卢进勇,作为主人公的无名战士却着墨少。那么,小说为什么要用很多篇幅写卢进勇呢?有三个作用:一个是通过卢进勇所见所闻所想叙述故事,刻画无名战士的形象,实际上起到了线索人物的作用;二是用卢进勇衬托无名战士,用卢进勇遇到的艰难困苦说明无名战士的处境恶劣,用卢进勇对火的渴望烘托出无名战士用自己的生命保存火种的意义和崇高的共产主义品质;三是卢进勇与无名战士的关系正是红军部队内部的亲密无间的革命关系,也正是无名战士用生命保存火柴的基础和动力。因此,小说是围绕无名战士展开情节,无名战士才是小说的主人公。
三、焦点人物未必是主人公
如《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于勒是焦点人物,小说的矛盾冲突和故事情节也紧紧围绕于勒展开的。小说中的菲利普夫妇虽是边缘人物,他们却是小说的主人公。作者让于勒三次变化身份,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也变化了三次,前后迥异,强烈无比,把菲利普夫妇的内心世界充分展现了出来,把人与人之间冷酷无情的金钱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于勒充其量是一面镜子,是一个道具。
四、反面人物也可以是主人公
如《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这个沙皇统治的忠实卫道士,是一条沙皇的走狗。他媚上欺下,见风使舵,是沙皇腐败统治的产物,是沙皇专制警察统治的化身,其“变色龙”秀的两面派本质,是沙皇专制政府虚伪和专横的集中表现。作者用尖锐辛辣的笔触揭露了这些走狗奴才的丑态和肮脏的灵魂,用以揭示沙皇统治的腐败黑暗。所以奥楚蔑洛夫是小说的主人公。
五、群像人物也可以是主人公
小说的主人公不一定都是个体人物,也可以是群像人物。如鲁迅的“社戏”中的双喜等农家少年。鲁迅先生在这篇小说中回忆了童年时回鲁镇的平桥村,到赵庄看戏的情景,文中生动地刻画了以“双喜”为首的活泼、勇敢、纯真、淳朴的一群农家少年形象,来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的童年生活的留恋与热爱。所以,这群农家少年都是小说的主人公。
(作者单位:565300贵州省沿河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