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矛盾”中共生共长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rgin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课堂上,如果学生没有经过积极主动乃至痛苦的思维过程,极有可能呈现出的是一种表面上流畅有序的课堂局面,而事实上,这是一种惰性的平衡和低层次的和谐。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主动地设置矛盾,不仅可以避免学生在已知领域转圈,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在“愤愤悱悱”中进行思考和交锋,从而活化学生的思维,实现洞达通彻的教学超越。
  黄厚江老师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课,巧妙地利用“矛盾”的激化与释放,不断和学生共生共长。
  一、在文本“疑难”处设置矛盾
  盛唐的边塞诗裹挟着荒漠戈壁的朔风,夹杂着铁马冰河剑影。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兼有文人的柔情和军人的阳刚,写送别却无颓意,虽惆怅却不失豪迈。把握这首诗个性化的情感基调,理解这首诗与一般送别诗的不同,是教学本诗绕不过去的一个难点。
  对于这个难点,黄老师巧妙地设置了矛盾:师生比读课文,看谁读得好。在一名学生朗读后,黄老师故意读得节奏低缓,感情悲凉。有部分学生认为黄老师读得很有感情,也有部分学生则认为他读得不对。认知冲突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思维震荡,此时引导学生回读课文,捕捉红旗的暖色调、边塞乐曲的粗犷豪放以及用春写冬、梨花喻雪的壮美意境和乐观情怀等,学生就对盛唐边塞诗的豪迈气象有了较深的认知。
  在本课中,黄老师还组织了这样一个语文活动:有人说,细读全诗,留两联四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足矣,你认为呢?有学生支持,说只留两联四句更脍炙人口,有同学则不认同。黄老师于难点处穷追,巧设矛盾,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愤悱状态。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学生渐渐捋清了本诗的结构层次,感受到了本诗作为边塞诗的鲜明特点,也水到渠成地理解了烘托、正面表现和侧面描写等表现手法,难点在矛盾冲突中得以化解。
  在文本“疑难”处设置矛盾,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不断对文本内容或形式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从而真正进入阅读欣赏主体的角色,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分析或别人的欣赏结论。
  二、在学生“误读”处激化矛盾
  本堂课有一个重要的共生活动:描述诗句所表现的画面。这个活动,黄老师分两个层次进行:一是学生自由选择诗句描述,二是大家一起描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和“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两联诗句所呈现的画面。
  一位学生在说到“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一句时,这样描述:“……听不到猎猎的响声,只看见红旗轻轻地在风中抖动……”黄老师敏锐地发现了学生的错误解读,进而追问:“他这样说,对吗?”生与生在思维的碰撞和交锋中,准确地理解了这一描写边塞奇寒的惊人之笔。
  黄老师还在学生易误读处,用故意出错的方法来制造矛盾。比如,在体会“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时,黄老师这样描述:“一片无边的大海上,到处漂浮着大片大片的冰块,天上一片一片、一团一团的云滚来滚去……”这一描述似一味诱饵,勾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在质疑、纠错、校补中,走进了那个浩瀚沙漠中的冰雪世界,探寻到了万里彤云背后凝聚的缕缕愁绪,也懂得了应抓住诗句的关键字词去展开联想和想象。
  一个“目中有人”的教师常常会在学生面前“大智若愚”,“逼”着学生去反思自己现有的结论,或给予学生质疑的自由。当学生都在为自己的发现摇旗呐喊时,阅读的体验便准确、多彩且丰盈了。
  三、在课堂“分歧”处缓释矛盾
  在想象“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两句诗所呈现的画面时,有学生认为画面上是有人的,有学生却不这么认为。面对这一分歧,黄老师先不作评论,只是引导学生在文本的支撑下,表达自己的“思考”。学生沉吟于诗句的细微之处悉心玩味,细细咂摸“不见君”“空”等词,觉得画面上出现渐行渐远的马蹄印迹更好,每一个足印都是远去的友人留下的。这个画面中,既有目送的深情,又有担忧与挂念,也有再难相见的惆怅,人去雪地空,作者的心中也是“空荡荡”的。这样,学生不仅从诗读到了画面,更从画面读到了情思。在“分歧”处凝眸顾盼,千回百转,学生的所获所得由简单渐次丰富,思考亦渐趋深入。
  在感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所构筑的绝美意境时,有一个学生“旁逸斜出”,提出疑惑:“树上有叶子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众说纷纭。黄老师并不急着下结论,而是让学生自由言说。其中有一位学生联系首句“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认为:白草这种北方特别坚韧的草竟都被吹折了,树上怎还会有树叶?黄老师借“有没有树叶”这一突兀之问形成的分歧,让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走进了北地风势猛烈、暴雪飞舞、雪压冬林的奇景,同时也感受到了本诗开篇奇突、起音陡促的笔法。
  在课堂“分歧”处,不急于消解矛盾,而是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划着思维的桨橹,在语言的细节里不断探寻,这样就能拓出一条路,一步步抵达文本的核心,深入文本的精髓。
  著名教育家叶澜认为:“课堂,应该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运用矛盾生成法来组织教学,课堂就会从低层次的流畅到中途的滞涩再到一种毫无挂碍的高境界的自由,学生就会从无疑到渐渐有疑,至节节是疑,而后渐渐释疑,以至融会贯通,渐无所疑。(作者为江苏省江阴市陆桥中学教师)
其他文献
鲁迅小说语言精练,情节简洁,思想深刻,本应成为中学生深层次理解学习经典的好课文,但在平时的教学中,受政治思想、意识形态、主题先行等方面的影响,阅读教学往往流于枯燥平庸的政治说教,再加上一些老师单向的灌输,直接导致了一些中学生不喜欢鲁迅的作品。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教学《孔乙己》时,需要教师寻求富有新意、有趣且有益的方式,引领学生深入文本
期刊
4月21日,阳光明媚、春花似锦,来自如东全县的中小学校长、南通大学校长班成员以及东海县教育局派驻如东挂职干部近300人现场观摩了如东县景安初级中学“问题伴学”课堂教学,他们对课堂所展现出的精彩、高效啧啧称赞。而这,只是众多学习者中的“冰山一角”。据孙刘华校长介绍,自2015年5月至今,累计已有15个省、市的1万余名教育工作者来校考察“取经”。  从一所默默无闻的偏远农村初中发展为众人眼中课堂教学改
期刊
摘 要 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也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激发求知欲望,通过遵循数学教学规律,加强数学直观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关键词 数学学习 培养 兴趣  数学是一门具有很强系统性和逻辑性的学科,对数学有浓郁兴趣的学生,他会全神贯注地进行学习,千方百计地想办法去认识和
期刊
摘 要 古典诗词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巧用古诗词可以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首先,可带领学生研读诗词,探寻意境,品学语言。接着,结合学生习作,展示对比,带领学生体会诗词入文的魅力。再次,结合学生修改后的习作,引导学生仔细揣摩诗词的意蕴,准确运用,真正为写作锦上添花。  关键词 古典诗词 写景作文 习作比对 巧妙化用  古人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古典诗词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资源,巧
期刊
摘 要 用是最好的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始终围绕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学用互哺的思路进行设计。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学习金字塔理论 以用促学 学用互哺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应用意识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有意识地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认识到现实生活
期刊
摘 要 小学阶段的科学课程为初中地理的学习做了基础铺垫,初中地理教师必须重视与小学科学的有效衔接,本文仅以湘教版的七年级上册“认识地球”为例,介绍了通过研究两者的课程标准、分析内在联系,准确把握学情,找准知识衔接点等这些有效策略。  关键词 初中地理 小学科学 教育衔接  整个小学科学课程内容分为五个方面: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科学探究”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期刊
语文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以来,作文教学依旧处于困窘的境地。《2015年江苏省初中作文教学现状调查报告》披露的数据显示,45%的学生不喜欢写作文,22%的学生认为单元作文体系无趣或无实在意义。“作文难,不仅是学生的心病,也成了教师心头解不开的结。”(黄厚江语)如何突破作文教学的窘境?顾明老师执教的《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一课给我们诸多启迪。  一、作文教学的精准定位  作文教学因何尴尬?定位不
期刊
摘要 读书笔记可加深对书籍的消化理解,有助于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可促进思想水平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抒写真情实感”“感悟生活,勤于探索”“凸显个性色彩”使你在阅读和抒写之间,耕耘心灵、收获人生。  关键词  随笔 真情 感悟 个性  “随笔”,在《新华字典》中解释:一种散文体裁,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可以抒情、叙事或议论。 简单地说,“随笔”就是随时写笔记,把所见、所闻、所读、所思、所感、所论
期刊
摘 要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很有必要。教师可以通过新颖的课堂提问、学生自编的课堂表演、想象类的课堂作文以及形式多样的课堂合作小组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关键词 语文 课堂 想象力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那么,什么是想象力呢?想象力是人脑在过去认识的基础上构造出没有经历过的事物或形象的能
期刊
提起“清华园”,很多人会自然地联想起清华大学。这所我国著名高等学府以严谨求实的学风以及开放的世界眼光,培育了无数高素质的人才,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在徐州,有这样一所学校,它的校名里同样有“清华”二字;它的校园,也叫“清华园”。它就是徐州市铜山区清华中学。近年来,该校顺应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以“全人教育”为目的,积极推行初中阳光生活课程建设,培养了一批综合素质全面、心态健康、阳光的学生,现已成为铜山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