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妙笔生花”这个成语说的是一个秀才梦到自己的毛笔头上盛开一朵莲花,梦醒后他就一下变得才情横溢,下笔如有神了。成语反映了人们长期以来的一个愿望,也是很多人寻求解决的一个难题:如何能写出好文章。特别是农村小学师生在作文教学中经常遇到“学生咬笔头,老师皱眉头”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在作文时缺少新鲜的素材。如何引导农村小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修得一支生花笔呢?
一、练就慧眼寻源泉,源头活水须清明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可见,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中处处存在动人之处。”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用心观察,捕捉生活中的镜头,练就一双慧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生活中作文素材俯首可拾,学生有一个充实的材料库,写文章才有源头活水。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文章不应当是硬做出来的,而应像汩汩的清泉从心坎里流出来。心坎里的清泉来自何处?来自五光十色的生活,来自从生活中汲取材料的本领。”写作源于生活,特别是农村生活,天地广阔,朴素无华。农村孩子有那种赤足田埂的享受,有拦渠捉泥鳅的乐趣,有穿行油菜花地的快乐,也有采药养蚕的艰苦,种田割麦的辛劳,采菊蒸制的忙碌。他们可以在田野里无忧无虑地奔跑,可以目睹荔枝、龙眼从开花到果实成熟的整个过程,并能亲手摘到甜滋滋的荔枝和龙眼,可以看到水稻从播种、抽穗到长出黄澄澄的谷子,再变成白白的大米……上树摘果、下河摸鱼、上山放牛、砍柴割草,这些乡下趣事都会给孩子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二、蜜无百花难酿成,腹有诗书气自华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话言简意赅地向我们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书读得多,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会写得好,笔下就会生花。采百花而酿蜜,所酿的蜜必定格外香甜,览群书而写作,所写的作文必定有量也有质。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吕叔湘先生也曾说过:“不妨回想一下,咱们小时候学习语文以及一般知识,有几分之几是从课堂中学来的。每个人都有大致相同的经验,课外学到的东西比课内多些。”可见大量阅读的重要。大量广泛的课外阅读,可以丰富孩子们的知识,开阔孩子们的视野。语文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掌握浏览、泛读、速读、精读等几种不同的读书方法。尤其是在当今知识信息量不断增加的时代,更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养成速读的良好习惯。其次,应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引入富有时代气息的新鲜阅读内容,补充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以弥补教材的某些不足,让学生在博览群书中提高语文能力。再次,要指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搞好资料摘抄,具体方法可以做资料卡片。原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曾指出:“凡是对你相对价值较高的知识,都要记录下来,以便一旦需要的时候可以拿出来使用”。古今中外的大学问家没有一个不重视资料积累的。
诚然,在农村小学,扩大学生的阅读量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但我们教师要想尽办法保证学生有书阅读和阅读时间。如可以在班上建立图书角,充分利用好有限的图书资源,也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换图书来阅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或每周固定时间统一安排开设“文学名著”阅读课,让学生有时间读,让教师有时间指导,实现教与学的双赢,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特别是农村学校学生主动去阅读“文学名著”。
三、时常撷取文一段,勤于练笔笔生花
一般地说,学生课外时间有限,过分要求写整篇文章,经常布置大作文都是不现实的,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小学生平时可以进行随时随地练笔,写片段。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我坚持强调每位学生每天至少练笔一次。可写日记,有人把日记叫做“生活素描”或“实地写生”。写日记是积累文章素材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日记的主要内容是研究细节,细节是作文的命脉。没有细节,作文就干巴无味。
可写随笔,而随笔,就是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选材自由,命题自由,文体自由,字数自由。只管写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大至对时政国事的抨击,小至遣词造句,不一而足。可议论,可抒情,可记叙、随心所欲。洋洋洒洒几千字,不嫌多;点点滴滴几十字,不嫌少;有话则长,无话可短,尽兴而写,随意而止。这样不自觉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事物的兴趣和能力。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练习,笔头熟了,素材也丰富了。
四、春色满园关不住,枝枝红杏出墙来
俗话说:“乐此不彼”。学生的写作素材丰富了,就会有创作的欲望和冲动。让学生品尝作文成功的快乐,诱发写作动机的心理因素之一就是 “出于能获得荣誉和利益的喜悦”。 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自我创作,培养他们创作的兴趣与热情,而推荐发表文章是激发学生创作的一个好办法。平时学生写得好的作文,不仅在班上通读,在校刊《小蜜蜂》上发表,还通过发EMAIL投稿到各地刊物,让学生也感受到自己也可以成为一个“小作家”,享受成功的喜悦。学生们写作热情高涨,如满园的春色,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厚积才能薄发。”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修炼”的过程。我们应指导学生从生活、从观察、从阅读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让学生平时多观察、多阅读,勤练笔,常创作,即“功夫在课外”。这样,学生写起作文来才能文如泉涌,笔下生花。
一、练就慧眼寻源泉,源头活水须清明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可见,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中处处存在动人之处。”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用心观察,捕捉生活中的镜头,练就一双慧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生活中作文素材俯首可拾,学生有一个充实的材料库,写文章才有源头活水。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文章不应当是硬做出来的,而应像汩汩的清泉从心坎里流出来。心坎里的清泉来自何处?来自五光十色的生活,来自从生活中汲取材料的本领。”写作源于生活,特别是农村生活,天地广阔,朴素无华。农村孩子有那种赤足田埂的享受,有拦渠捉泥鳅的乐趣,有穿行油菜花地的快乐,也有采药养蚕的艰苦,种田割麦的辛劳,采菊蒸制的忙碌。他们可以在田野里无忧无虑地奔跑,可以目睹荔枝、龙眼从开花到果实成熟的整个过程,并能亲手摘到甜滋滋的荔枝和龙眼,可以看到水稻从播种、抽穗到长出黄澄澄的谷子,再变成白白的大米……上树摘果、下河摸鱼、上山放牛、砍柴割草,这些乡下趣事都会给孩子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二、蜜无百花难酿成,腹有诗书气自华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话言简意赅地向我们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书读得多,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会写得好,笔下就会生花。采百花而酿蜜,所酿的蜜必定格外香甜,览群书而写作,所写的作文必定有量也有质。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吕叔湘先生也曾说过:“不妨回想一下,咱们小时候学习语文以及一般知识,有几分之几是从课堂中学来的。每个人都有大致相同的经验,课外学到的东西比课内多些。”可见大量阅读的重要。大量广泛的课外阅读,可以丰富孩子们的知识,开阔孩子们的视野。语文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掌握浏览、泛读、速读、精读等几种不同的读书方法。尤其是在当今知识信息量不断增加的时代,更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养成速读的良好习惯。其次,应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引入富有时代气息的新鲜阅读内容,补充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以弥补教材的某些不足,让学生在博览群书中提高语文能力。再次,要指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搞好资料摘抄,具体方法可以做资料卡片。原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曾指出:“凡是对你相对价值较高的知识,都要记录下来,以便一旦需要的时候可以拿出来使用”。古今中外的大学问家没有一个不重视资料积累的。
诚然,在农村小学,扩大学生的阅读量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但我们教师要想尽办法保证学生有书阅读和阅读时间。如可以在班上建立图书角,充分利用好有限的图书资源,也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换图书来阅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或每周固定时间统一安排开设“文学名著”阅读课,让学生有时间读,让教师有时间指导,实现教与学的双赢,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特别是农村学校学生主动去阅读“文学名著”。
三、时常撷取文一段,勤于练笔笔生花
一般地说,学生课外时间有限,过分要求写整篇文章,经常布置大作文都是不现实的,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小学生平时可以进行随时随地练笔,写片段。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我坚持强调每位学生每天至少练笔一次。可写日记,有人把日记叫做“生活素描”或“实地写生”。写日记是积累文章素材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日记的主要内容是研究细节,细节是作文的命脉。没有细节,作文就干巴无味。
可写随笔,而随笔,就是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选材自由,命题自由,文体自由,字数自由。只管写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大至对时政国事的抨击,小至遣词造句,不一而足。可议论,可抒情,可记叙、随心所欲。洋洋洒洒几千字,不嫌多;点点滴滴几十字,不嫌少;有话则长,无话可短,尽兴而写,随意而止。这样不自觉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事物的兴趣和能力。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练习,笔头熟了,素材也丰富了。
四、春色满园关不住,枝枝红杏出墙来
俗话说:“乐此不彼”。学生的写作素材丰富了,就会有创作的欲望和冲动。让学生品尝作文成功的快乐,诱发写作动机的心理因素之一就是 “出于能获得荣誉和利益的喜悦”。 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自我创作,培养他们创作的兴趣与热情,而推荐发表文章是激发学生创作的一个好办法。平时学生写得好的作文,不仅在班上通读,在校刊《小蜜蜂》上发表,还通过发EMAIL投稿到各地刊物,让学生也感受到自己也可以成为一个“小作家”,享受成功的喜悦。学生们写作热情高涨,如满园的春色,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厚积才能薄发。”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修炼”的过程。我们应指导学生从生活、从观察、从阅读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让学生平时多观察、多阅读,勤练笔,常创作,即“功夫在课外”。这样,学生写起作文来才能文如泉涌,笔下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