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

来源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yunya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这就需要教师创设和谐的环境,让学生动情;提供观察的机会,让学生动眼;提供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动;设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动脑筋;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提供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互动。
  关键词:学生 课堂 动起来
  
  新课程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的数学课要彻底改变课上教师激情机械地讲解,课下学生被动乏味地模仿。教师要多给学生创设“动”的时间,让学生在自主研究合作中产生真知卓见:要多给学生创设“动”的空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1、创设和谐的环境,让学生动情。心理学家托兰斯说:“我们要想促进创造力,就需要提供一个友善的和有奖赏的环境,以便使之在其中繁荣发展。”因此,课堂上要求学生有积极的学习热情、旺盛的求知欲望,敢于质疑问难,善于独立思考、发表不同的见解,老师就要转变教育观念,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人,要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激活课堂,使课堂生动活泼,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为之动情,从而大胆探索、不断创新。
  
  2、提供观察的机会,让学生动眼。眼睛是思维的窗户,“看”是获得知识必要的前提。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观察机会,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品质。例如,教学“什么是周长”时,教师首先演示多媒体课件:小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爬行一周。在鲜艳的色彩、动态的画面、活泼的音乐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接着用电脑演示红线绕树叶的边一周,教师接着提问:“刚才小蚂蚁跑过树叶的一周的长度是什么?”学生饶有兴趣地看完后很快知道了该课的基本内容,教学效果特别好。
  
  3、提供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动口。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表达是思维的外化过程。让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借助表象用语言来探求新知识的过程,可以促使学生理顺思路,对感性材料进行比较,分析综合,进而抽象概括。教学中堵住了学生的嘴巴,无疑就是桎梏学生的思考。因此,教师应让每个学生都有口头表达的机会。如:请同座的两个同学相互说说看,请同学们先自己讲一遍,再看谁说得好等等。这些是说的形式,而说的内容则可以更广泛,可以让学生说说公式的由来、计算的算理、思路等等。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不仅有利于知识的巩固,更有利于思维的激活和发展。
  
  4、设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动脑筋。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有所思考,让学生学会“静思”,不要以“热热闹闹”作为衡量学生思维积极性的标志。真正有效果的思维活动往往是“无声”的内化过程。我在教学中经常设计一些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还经常让学生“伏下来想一想”、“眼睛闭起来想一想”,就是要使学生养成“静思”、“独思”的良好习惯。例如,教学了“1厘米有多长”、“1米有多少长”后,我让学生伏下来,眼睛闭上,在脑海中想象“1厘米”、“1米”究竟有多长。其目的就是让“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准确的表象,并牢牢地贮存起来。
  
  5、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活动本身具有的直观性和可能性,往往可以使人在“动”中恍然大悟,在“动”中产生联想。因此,在教学中不但要把实践操作活动作为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一种方法,还要挖掘表象隐含的智能因素,利用它发展知识,使学生的认识结构进一步优化。如教学“分桃子”(除法的初步认识)时,学生用圆纸片代替桃子分一分。教师让学生根据操作表象,思考讨论把8个桃子分给两只猴子可以怎样分?通过动手分一分,学生知道了可以一个一个地分别分给两只猴子,分4次,还可以每次分4个桃子给一只猴子,分给两只猴子。这样做可帮助学生高质量的认识除法的两个重要的意义。
  
  6、提供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互动。现代教学要突出“立体化”,即要确保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课本之间多条通道信息的交流,这样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从而相互取长补短。因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好奇、好胜的特点,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去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极力倡导大家互问互答。鼓励学生互问互答,不但能消除学生与教师对话时可能产生的思想顾虑,更重要的是营造了良好的提问氛围,甚至引发学生辩论。除此之外,课堂上应安排一定时间,由学生提出问题,由小组讨论作答。这样一来,学生提问的劲头就会越来越大,提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具有创造性。
其他文献
摘要:德育课程是在中、高职院校开设的以青少年社会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形成和适应社会发展的一门综合课程。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思路,必须首先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主动实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商品经济观念的教育,引导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社会和人生,增强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和辨别能力,巧妙地根据教学内容各取所需,大胆改革教学模式,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使品德与社会教学成为一泓充满情趣
期刊
摘要:园本教研是以幼儿园为基地,以全面提高保教质量为目的,以解决保教实践中的问题为起点,选择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法进行的教育科研实践活动。本文阐明了园本教研的有效性,即以活动现场为渠道,解决实际问题;创设教研辩论现场,提高教师参与的自主性;承办式教研活动,形成经验共享。  关键词:形式 园本教研 有效    1、引言。园本教研是以幼儿园为基地,以全面提高保教质量为目的,以解决保教实践中的问题为起点,选
期刊
摘要:思想政治教师要有高尚的师德,深厚的政治理论功底,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关键词:高尚的师德 扎实的政治理论 体现时代特色的教育方法 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近三十年的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作为政治教师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教师的高素质是搞好教育教学的关键所在。    1、高尚的师德是献身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动力。政治教师对于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过
期刊
摘要:环保作为一个全球性的课题,正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对他们的环保教育,意义重大而深远。幼儿园时期是幼儿环保启蒙教育的关键时期,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因特有的环境资源和条件,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本文结合教学实际,从教学、生活、游戏等三个方面论述了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幼儿 环保 教育    在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温
期刊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使课程结构、学习目标、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尤其值得瞩目的是,在各门课程的设计中,始终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而其中的情感教育则是一个主要的目标。  关键词:中学语文 情感教育    在我看来,语文学科既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学科,又应该是培养情感的学科。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认知活动的启发、发展和维持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
期刊
摘要:目前,新一轮课程改革正顺利推进,广大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不断改革自己的教学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老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也存在以下问题:一些语文教师不敢讲: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尽量多让学生讲,多让学生活动;合作学习泛滥:所有的课堂,特别是公开教学,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提问缺乏含金量:不少教师把“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什么”、“你想说什么”之类的问题当作“万能
期刊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颁布,《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模式走进了高中课堂。然而,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在课程实施核心的教学层面上出现了诸多的尴尬: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更多的凸显的是语文的工具性乃至应试性;教学方式徘徊不前,在教学中穿新鞋走老路,甚至是新课程老教法;新课程标准如此要求和规定,而新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又受如此多的制约,致使一线语文老师处在左右为难的境地。  关键词:高中语
期刊
中学语文“读写创”教改实验的产生,有宏大的历史背景形成的推动力,也有语文教学改革的呼声形成的爆发力。既让学生能动地学习语文,在听说读写中习得语文,又在读写中创造性地获取和运用语文资源,成为有创造力的学生。经过整整两年的实验,我获得了一些深切的感受。    1、认识“读写创”教改实验在宏大历史背景下的意义。世纪末中国语文教学的大讨论是“读写创”教改实验诞生的又一宏大背景。语文教学改革的问题是一个世纪
期刊
摘要:调查发现,不少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存在出题偏“10”、指导偏“位”、批改偏“向”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端正教学思想是前提;从内容入手是关键;突破传统模式是基础。  关键词:农村小学 作文教学 问题 改革对策    1、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出题偏“心”。这里的“题”,既指文题,又指作文训练的内容和要求。出题偏心,就是说教师在出题时,不考虑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兴趣,
期刊
语文是“文以载道,文道统一”的学科,具有很鲜明的形象性和情感性。所以,在语文课上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语言文学知识,培养其听说读写的能力,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美好、高尚的情操和审美的素养。而音乐是一种很适用于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手段。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根据不同题材的课文或不同状况的需要,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音乐。一篇文字优美的散文,配上一首旋律动听的钢琴曲来进行朗读,往往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而时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