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玛向“左”,家乐福向“右”

来源 :企业文化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an11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沃尔玛和家乐福这两个全球零售巨头在中国这个世界级的零售业市场“狭路相逢”时,他们都在努力尽快建立各自的竞争优势,上演一场世界级的竞争。家乐福就像一位“时尚女士”,而沃尔玛则像一位略显保守的“沉稳先生”,他们之中,谁更能赢得消费者的欢心?
  住在深圳南油大道的刘静,每周末都要去超市买回一周需要的东西。家左边的沃尔玛商品质量有保证,而且每天低价;而右边的家乐福性价比更好,尤其是邮报商品。向左还是向右,这对刘静还真是个问题。
  
  正面交火?
  
  不知有意还是无意,沃尔玛和家乐福在全球布局上都尽量避免直接冲突。即便在南美两家商店有着零星“交火”,但那也绝对是“主角”和“配角”分工“默契”。在阿根廷,家乐福是市场领先者,有439家门店,而沃尔玛只开了11个门店;而在墨西哥,沃尔玛是绝对“老大”,拥有641家门店,家乐福只是市场第6名,仅有27家店面。即便是在沃尔玛抢占欧洲市场的时候,它也选择了“非家乐福”势力范围的德国和英国。但当两家在中国市场遭遇的时候,这一“默契”被彻底打破了。面对中国零售市场的巨大潜力,家乐福(不包含“迪亚”)的第44间店在北京开业,而沃尔玛在中国则拥有了39间门店。目前,他们已经在10个城市中展开了“近身肉搏”,而且这种状况随着这两个零售巨头在中国的加速拓展会“越演越烈”。
  有趣的是,这两个巨头在中国市场的操作风格截然不同。例如,家乐福在拓展方面就更具有“冒进”性,敢打“擦边球”;而沃尔玛则中规中矩。在对待供应商上,家乐福不得不面对“千夫指”,而沃尔玛则明确表示不征收任何额外费用。在价格上,沃尔玛的口号是“天天低价”,而家乐福则是阶段性地宣传“超低价”产品。其实,所有这些只是他们不同的全球策略的中国缩影。
  


  规范化还是本地化?
  
  沃尔玛认为,越来越多的购物者的喜好和习惯是趋于相同,所以,它店内绝大部分的东西都是标准化的。比如,深圳和哈尔滨的门店都根据总部采购统一规划好的图纸去摆货架和放置堆头。而家乐福则认为,每一个商店周围的顾客群都是独特的,它要做的事情就是去适应这些消费群不同的需求。家乐福的CEO纳德甚至表示:“一个零售分店就是它所处地区的缩影,该分店必须适应当地的文化氛围。” 正是这种对购物者需求不同的定位,促使他们选择了完全不同的道路。家乐福更强调灵活性,它更多的决定是店长做出的。而这种灵活性的劣势就是增加成本,无法形成规模优势。所以,家乐福更看毛利率,而沃尔玛则希望靠规模取胜。家乐福提高毛利的最常用手段就是名目繁多的额外费用。把毛利低的名牌产品挤到角落,大张旗鼓地销售自有品牌或其他高利润产品也是其惯用手法。沃尔玛则希望从世界各地采购到最低价的产品。正是对规模和利润率不同的追求,导致他们在对待供应商态度上有天壤之别。家乐福为了增加额外费用,总是“把人逼到墙角,再稍给甜头”,强迫供应商就范。家乐福这样培训它的采购员:“要把销售人员作为我们的一号敌人;永远不要接受第一次报价,让销售员乞求;不断重复同样的反对意见,即使它们是荒谬的……”沃尔玛同样也有一套完善的采购系统。但它更多的是从购物者角度出发,研究怎么推广更受欢迎的产品、如何利用高效的信息和物流系统降低成本,从而做到“天天低价”。它先请供应商“省下”品牌推广费用,再次“降价”。另外,它对采购的内部控制非常严厉。在中国,它已经把好几名接受贿赂的采购人员送进大牢。“那天我惊呆了,法院居然把一个家电采购受贿案的公审放到了办公楼的大堂里,而且是在中午吃饭的时候。”一名沃尔玛的前采购员回忆。对待购物者最敏感的价格方面,家乐福的做法是定期利用邮报来宣传“超低价产品”,而沃尔玛则拒绝邮报,它所倡导的“天天低价”让你不会因为今天的促销后悔昨天买的商品。
  
  谁是“审判员”?
  
  关于沃尔玛和家乐福“孰优孰劣”的争论和“收购和否认收购”的传言,在全球范围都是此起彼伏。在中国市场,家乐福似乎凭借着门店数量的优势稍稍领先。为此,沃尔玛加快了开店的速度。而家乐福为了继续领跑,计划一个月开一家新店。零售调查专家尼尔森却警告人们:“目前,零售商关注的焦点在于门店数量的增加,但或许他们应该考虑回归到市场学的根本——如何让购物者满意。”尼尔森的董事长高恩评论道:“许多零售商在规模扩大以后,发现单店的销售额实际处于下降趋势。零售商实际上无法做到提供所有产品或者服务于每个人。所以,或许对他们来说,更应该考虑的是通过更好地满足购物者的需求而提高客单量。归根结底,只有赢得购物者才能赢得市场。因此,最重要的一点是如何在恰当的地点、恰当的时机以恰当的价格提供恰当的产品。”所以,购物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才是评判这两大巨头、两种模式在中国市场未来表现的最终标准。
  让我们重新回到刘静的城市深圳,在那里沃尔玛拥有8家门店,10%的零售份额,而家乐福才2家门店,市场占有率为4%。看上去沃尔玛取得了优势,但是如果平均到单门店,家乐福却是获胜者。在北中国的沈阳,家乐福不但是市场份额的优先者,在单店产出上更是沃尔玛的一倍。在这个城市,虽然沃尔玛在忠诚度上稍稍胜出,但是家乐福吸引到了更多的客流,而且这些消费者具有更高的消费能力。商店的渗透率主要由门店的数目和地理位置决定。消费指数取决于商店吸引顾客的消费能力。忠诚度则是指购物者把多少钱花费在这家商店。在这三个指标中,前者说明的是当前优势,而后两者则更能说明商店的未来前景。那到底又是什么影响了购物者的忠诚度和满意度呢?EST模型告诉我们,影响购物者对商店喜好的因素按照重要程度排序分别是:便宜程度;可信度;便利性;店面大小;产品是否新潮。
  
  谁更便宜?家乐福>沃尔玛
  
  价廉物美永远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深圳和沈阳的购物者不约而同地认为,家乐福更便宜。国人的消费水平是大幅度提高了,但是生活必需品仍然占到大部分比例。所以,靠大米、粮和油等必备商品的阶段性超低价经常让购物者排起长队。而且这一做法正被更多的零售商效仿,这对于追求天天都是市场最低价格的沃尔玛来说真是左右为难。所以在国内,沃尔玛更要求供应商提供独家销售的产品,来避免“天天价不低”的尴尬。另一方面,“天天低价”的背后是“天天低成本”,沃尔玛要在没有规模优势的情况下做到这点谈何容易。沃尔玛一向靠先进的信息和物流系统来降低成本,在美国如果供应商没有EDI系统就无法和它做生意。但在中国,供应商的不成熟,让供应链这“牛车”根本无法在它原有的“高速公路”上奔跑。更何况门店分散并且数目不多,“高速”上连“牛车”都不满载。同时,中国市场的不规范化,让“透明”采购的沃尔玛反而“老实人吃亏”。去年媒体揭露的家乐福“假茅台”事件,其实质就是从厂方直接进货价格反而更高。沃尔玛为控制成本保证质量,基本都是直接向厂方进货,本地采购比例很小;而家乐福则是“怎么便宜怎么来”。事实上,税收的不规范和多渠道供应,本地供应商经常能“搞”到更低的价格。
  但家乐福的“超低价”经常导致“供不应求”。当购物者拿着邮报前来寻购的时候,经常发现他们想要的商品早已卖空。而在上海,购物者多次投诉家乐福价格欺骗。当他们结账的时候,才发现实际应付款价格和货架上的价格标签不符。对此,家乐福的解释是“促销期的标签忘了换下来”。但是,购物者心中家乐福“价格不诚实”的印象就没那么容易撤下来了。另外,家乐福的很多店内都贴着“找到更便宜,退回两倍差价”的标语。当你真正要索取差价的时候,他们会告诉你许多种限制条件。而这些条件被贴在很不显眼的地方,在此之前你根本不知。为此,家乐福北京方圆店已经收到了海淀工商分局经济检查科的罚单,原因是这种行为涉嫌虚假宣传和误导消费者。DILLER价格模型告诉我们,价格形象由价格优势、价格诚实度和性价比三个因素决定。任何一个因素的短缺都严重影响整体价格形象。看来,家乐福虽然在“价格”上有优势,但是更需要“小心”。
  
  谁更值得信任?沃尔玛>家乐福
  
  刘静从来都不在家乐福买面包和熟食,因为她曾看到中新社报道过武汉家乐福一种面包有三层标签,每一层的保质日期都不一样。而在“假茅台”事件发生后,消费者对家乐福的这种怀疑扩展到了更多的品类。尽管他们想方设法解释事件的偶然性,但深圳和沈阳的家乐福在信任度上的得分仍远远低于沃尔玛。湖南长沙的陈女士花65元在家乐福超市购买了一把防盗锁,结果却发现邻居的钥匙居然可以轻易地将该锁打开。更让人吃惊的是,其他片状物插入该锁后,都可以自如地开关。面对如此劣质的“防盗锁”,家乐福超市却向她出示了一张该锁的合格证。还是在这家店里,消费者买到了假冒的“绿力胶囊”。由此看来,这一切并不是管理疏忽和偶然事件所能解释得了的。有业内人士指出,家乐福商品的频繁“出事”和他们对待供应商的态度有关,“没有人会做赔本的买卖,入不敷出的各项费用,供应商只能想办法把钱找回来”。如果更多的供应商不得不加入想办法的队伍中,最终倒霉的只能是家乐福自己。
  其实,商店的信任度还和很多因素有关,比如它的售后服务和商店的社区形象。家乐福在退换货方面的得分远远低于沃尔玛。他们的墙上经常贴着“促销产品,概不退换”等不符合消费者权益法的条款。即便是正常产品的退换,在家乐福也需要若干人员的签字,麻烦至极。这种做法从商店角度或许能控制成本,但仔细想想,购物者会把无法退还货物的怨恨如何发泄?他又会怎样向周围的邻居诉说这件事情?家乐福的CEO说:“顾客非常聪明,你不能欺骗他。他每天都评价你,当你卖给他们好价格和好质量的东西,他们会满意。当他们满意的时候,他们还会买更多的商品。什么是最重要的?就是要认识到低价格的操作性、最高程度的高品质和信心。什么是最重要的?就是每天顾客对家乐福的忠诚度,这也是全世界都通用的游戏规则。”显然,家乐福中国的员工并没有听到这席话。而沃尔玛却在今年“3·15”消费者权益日围绕“诚信·维权”开展了一系列丰富有趣的活动。另外,它精心策划的“沃尔玛顾客服务日”也得到众多购物者的响应。正是凭借着这种不懈的努力,沃尔玛获得了当地的“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示范店和“百姓最喜爱的超市”多项荣誉。
  信任是需要重复体验和长时间积累的。但破坏起来,可能只需要一件事情、一个小时。
  
  谁购物更方便?沃尔玛>家乐福
  
  在刘静有车后,去家乐福的次数就少了很多,因为那里实在是太难停车。由于家乐福更多地把店开在闹市区,所以停车场面积实在有限。在深圳,沃尔玛宽敞的免费停车场吸引了更多有私家车的高消费人群。大凡去过家乐福的人,都会为在收银台前排长队感到厌烦。而这种情况在过年过节的时候更为严重。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开店前期对客流严重估计不足,收银台设计不合理,管理不规范。消费者对沃尔玛的购物方便性也同样不满意,但比家乐福稍好。它提供了宽敞的通道和足够的购物车,方便购物者在店内走动。而在家乐福,有时候你连个购物篮都找不到。
  更大的面积是新开门店的趋势。研究表明,越来越多的门店为了提供购物者“一站式”购买的方便,平均单门店面积已经从8000平米增加到12000平米。但面对如此巨大的商场,人们要想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已越来越难。为方便着想的店面反而不方便了。在家乐福,它往往把黄金地段拿出来卖给出价最高的供应商。因此,你经常在进门的家电区迎面碰上“脑白金”的堆头和促销小姐,让你怀疑是不是走错了地方。
  
  向左还是向右?
  
  从上述购物者对商店的各方面评价综合来看,家乐福在价格方面占有优势,但是在可信程度和购物的方便性方面却是沃尔玛领先。如果打个比方,家乐福就像一位不太注重信誉的“时尚女士”,而沃尔玛则更像一位略显保守的“沉稳先生”。因此,判断未来“女士”强于“先生”或者相反都很难有说服力。他们这两种不同的定位或许都可以通向罗马。但是,有一件事情是肯定的:对于“为了有一刻钟的提前也要第一个到达”的家乐福来说,如果在购物者的“可信度”上依然没有改进的话,来得再早、跑得再快也没有用。从家乐福近来频频发生的“事故”和对事故处理的态度来看,它并没有真正把“可信度”当一回事。而这种“可信度”的影响力会随着消费者的成熟度增加而增加。事实上,家乐福在发展中国家更会“混水摸鱼”,到了成熟市场反而失去优势。20世纪60年代末,家乐福先后被迫从英国、比利时和瑞士撤出。沃尔玛的问题在于如何迅速扩大规模发挥供应链的优势,真正做到“天天低价”。从最近它的开店速度,我们可以相信它和家乐福在中国的差距会逐步缩小甚至超出。但它完全可以做得更有力些,收编和改造“好又多”或其它类似零售店的确是个办法。这么做一来可以减少价格的“捣乱者”,更重要的是和家乐福拉开差距,在采购上获得绝对优势,重新树立价格形象,抢回购物者。
  其实,从消费者对家乐福和沃尔玛的评价来看,一方面可以感受到两者的竞争激烈,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一种共存关系。“卖掉”并非是本土的零售商唯一的出路,如何利用购物者的喜好做出特色才是真正的生存之道。其实,很多的本土零售并不弱。去年成立的百联集团仅商超事业部就已经达到485亿的年销售额,这一数字是家乐福和沃尔玛在中国总和的两倍还多。即使是第二梯队的华润万佳、好又多和物美等,在某些方面也各有优势。在不少城市,他们的商店胜过两大巨头。模仿沃尔玛向“左”还是学习家乐福向“右”,都不是最好的办法。最关键的还是从购物者的角度出发,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优势市场。
其他文献
对于中国众多的家电企业而言,多元化还是专业化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是一个二律悖反式的问题,似乎没有人能给出正确答案。创维同样也不例外。  在结束了不成功的PC业务之后,创维开始更加专注于彩电业务。在公司的业务架构上,创维同样开展了一轮瘦身运动,并最终确定了目前的公司架构。创维公司的新闻发言人沈健表示,“创维的经验可一言以蔽之,就是大公司实现小公司管理”。有人把这种策略理解为一峰骆驼的兔子化生存。   
期刊
20世纪的中国企业营销,走的是一条以模仿为主的道路。进入21世纪后,买方市场的形成、加入WTO、知识经济的挑战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都促使营销创新成为我国企业营销的主旋律。总体来看,营销创新可概括为观念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方法创新、人才创新五大方面。     ◆ 观念创新 ◆    亲情营销观念。20世纪的传统市场营销观念强调的核心是把顾客当“上帝”。21世纪的亲情营销观念则强调把顾客当“朋友
期刊
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国产手机从零开始,现在已经发展到超过30%的市场占有率。如果要进一步扩大份额,必然会加剧市场的竞争,手机市场竞争将会非常激烈。在这种情况下,所有国产手机厂商都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在国产手机生产商中,首信一直保持着低调,而市场份额却呈现上升趋势。这其中究竟有什么奥妙呢?  “首信一直是比较务实的,一直在技术研发、渠道建设、国际市场的开发等方面进行着不断的积累。首信相信,只有厚积才能
期刊
只有淘汰庸才,才能真正留住人才。留住人才和淘汰庸才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员工的数量是相对的。因此,庸才流不出,人才也就进不来。在许多企业,一些平庸的人不仅不能发挥工作热情,反而还会影响其他员工的工作热情,甚至还会导致优秀的员工离开公司。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如果一个企业缺少淘汰机制,最后留下来的只会是劣等人才,企业的寿命也将随之终结。相反,有些企业却通过淘汰庸才而留
期刊
中国民营企业给人的感觉始终是各领风骚三五年,窜红很快,衰落更快,淘汰率极高。曾有人评价说,中国的民营企业是“只会生不会长,只会老不会大”。  相比之下,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却是一个大大的例外。1982年,刘永好兄弟卖掉自行车、手表、电视机凑足1000元起家。20多年过去了,刘永好的事业不但屹立不倒,而且越做越大。在最新一期的《福布斯》中国大陆富豪榜上,刘永好兄弟以10亿美元资产位居第二。  经历
期刊
商海智慧之一百五十:犹太人的十三条生意经    谋钱术:让钱从大脑中蹦出来  对钱财必须具有爱惜之情,它才会聚集到你身边。你越尊重它、越珍惜它,它越心甘情愿地跑进你的口袋。对于犹太人来说,赚钱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事。然而,惟利是图、不择手段的拜金主义者在犹太商人中却少得可怜。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是合法地赚大钱,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些“君子们”见多识广,反应敏捷,判断准确。只要有钱可赚
期刊
有人对过去20年来的200多个企业战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了十个基本的“创新主题”,它们久经考验,其有效性也一再被证明。研究者相信,这些主题能帮助任何行业的公司制定形成持久竞争力的增长导向战略,通过创新获得长远的成功。这十个“创新主题”与削减运营成本的措施(如六西格玛)不同,也不同于其他各种管理时尚,它们甚至可以成为高层经理人评估其战略运营的一个清单。  创新主题之一:兼并。即通过兼并竞争对手来
期刊
目前,许多大公司都把挖掘人才的工作提前到大学毕业生择业之前,甚至更早。这些公司大多建有自己的人才储备库,对新人才的成绩、能力和行为进行综合分析,以备将来使用。人才库操作为公司一些关键岗位提供了人才储备,特别是为领导职位制定了接班计划,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当然,公司内部的资源也是人才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数据为基础来管理人才库,借用高新技术对人才进行预测评估,是人力资源管理上的一次革命性
期刊
翻看世界500强企业,几乎都是赫赫有名的“百年老店”和国字号,以及在技术产业革命或营销创新中走在前头、抓住机遇迅速转型的精英。这当中有花旗银行、西门子和沃尔玛,也有诺基亚、英特尔、微软和戴尔。  不知何时开始,“进军世界500强”已经成了中国不少企业的最强音。从生产小食品到盖房子都是这样,甚至一些服装厂也说自己争取尽快跨入世界500强。近年来,由于受到WTO冲击波的影响,这种声音或愿望就更多地出现
期刊
传统的“组织人”模式注重员工对企业管理的一致性和服从性,不强调员工的个人创新意识和能动精神。  现代的“创新人”模式发展的基石是对员工个性的尊重和能力的信任,旨在创造一种能够激发普通员工建功立业的理想环境。  在我国私营或民营企业中经常存在一种现象:在发展初期,企业管理往往比较成功;而在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企业的管理往往就不那么有效了,甚至导致企业日趋衰亡。这类企业在员工管理上大都存在着类似的症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