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专业的爱情学

来源 :中学生百科·学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ant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年高考录取工作结束之后,很多人都会不高兴,名落孙山者因为没大学可读而不高兴,金榜题名者又因为对专业不满意而不高兴。那么,对专业满不满意到底是个什么概念呢?在大多数学生和家长眼里,就业好、前途好才是硬道理。而且,在学生和家长之间还存在矛盾,比如说学生喜欢的家长觉得不怎么样,而家长认为有着大好前途的学生却不喜欢。
  其实,选专业这事儿本来挺简单的,现在是越弄越复杂。父母与孩子同时满意实在是太难,很多时候二者的选择是相冲的。拿我自己来讲,高中的时候身为一个“文学青年”,我的梦想就是读中文系,但心里知道这是不可能,本来当初读文科就逆了父母的意,现在上大学选专业自然就别想“自由婚姻”了。于是我自觉地选择了新闻系,也算是个折中。有意思的是,几年读下来,我现在居然觉得当初不读中文系或许是对的。
  很多学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都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家长掺和进来,嘴里他们只是帮我们参考,但参考归参考,最后这参考的答案却难免变成了我们的标准答案。到头来,自然是闹得每个人都不愉快,金榜题名的快乐都给抹杀掉了。其实,我觉得选专业这事儿,到底是怎么选,什么时候选,真的应该因人而异。下面我们说说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类型,供以后大家选专业的时候“对号入座”。
  
  非君不娶型
  
  这种人其实还蛮多的,就是下定决心要读某个专业,谁也劝不住。我就见过好几个这样的同学,为了读上自己喜欢的专业,宁愿放弃一本而选择了二本。这种人目标感都很强,父母最好别劝,说实话劝了也是白费力。你要跟他死较劲,估计又是一场“家庭暴力”,反目都有可能。就算性情温顺的最后屈从的,几年后要是混不好,他们可能会恨你。
  对于这种人来讲,啥时候选专业其实并不重要。填志愿的时候选,还是大学入学之后过了半年一年再选,好像对于他们来讲没什么吸引力。关键是要读上自己心仪的专业。所以有时候因为分数的关系,他们抱憾没有进入自己喜欢的专业,进了大学他们一门心思琢磨的也是怎么样换专业。
  
  斤斤计较墅
  
  什么是斤斤计较型呢?这种人估计上辈子是折翼的天使,搁啥啥不满意。他们可能在进大学之前心仪了某个专业,进大学之后又开始频繁地换专业。总之,好像啥专业他都要试试看,啥专业他都不能满意。这种也是极品,也是少数,比如大四还在想着换个别的专业的人。
  估计这种人就是传说中的完美主义者,或者是“花心大萝卜”,挑了一路还觉着最香的在后边,总之人家是横挑鼻子竖挑眼。其实,选择太多有时候真的不是什么好事,不过有人喜欢一辈子都做作,倒也乐在其中。
  
  很傻很天真型
  
  现在,有学校推出入学之后再选专业的政策,就是为了这群傻孩子谋福利的。他们在高中的时候一心想的是考个好分数,至于读哪所大学,读什么专业,真的是没底。因为很多的好孩子是不太明白大学是怎么回事的,也不明白每个专业是咋个情况。
  这种孩子特别容易受家长左右,填志愿甚至可以让家长代劳。但并不是说他们没有自己的爱好,不关心自己的未来。只是作为好孩子,从小就不善于自己做决定。那如果可以到大学之后再选专业,对于他们来讲真是一件功德事。让他们先缓口气,再选择自己的路吧。
  
  随遇而安型
  
  这种人跟那斤斤计较型刚好相反,可能是另一型号的折翼天使。他们对专业是全无所谓的,分到哪就是哪儿。然后呢,填志愿填得焦头烂额的反而是他们的家长。孩子的态度是——都行。我曾经问过几个大学的同学为什么选现在的专业,他们都能很淡然地说,只有这个专业招就选了。再往下问,想不想转专业?对方会诧异地问,为什么要转呢?
  别小看这种人,其实是熟读老庄,大智若愚型。你若是在大学里走了一遭就会发现,专业有时候真的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要紧。就我个人的体会来讲,在新闻机构实习的除了新闻专业的之外,啥专业的都有,比如机械制造什么的。一问为什么,原来是大学里参加了记者团爱上了新闻这个行业。
  可见是不是科班出身真的不重要,关键是自己真的有三把斧头才行。我从来不觉得一个科班与非科班的PK,前者就胜算会大一些。于是选专业有时候看起来真的是瞎折腾,那些为了某某专业誓死不从的人其实还没长大。真正适合你的专业适合你的工作,可能到了大学毕业你也未必能找到。在不断的探索中。才能想清楚自己到底想干什么。
  好了,大概就说这么多。我个人的意见是:选什么专业真的没那么重要。但若孩子有主观愿望,家长一定不能阻拦:部分家长甚至学生对某些专业有偏见,比如哲学、农学类等等,我可以理解,但个人觉得有时候喜欢就可以试试看:有时候一认真你就输了,但从头就不认真那你已经输了。
  
  编辑 梁宇清
其他文献
同桌的位子还是空着,上面堆着上次月考遗留下来的凌乱的卷子,一片又一片的红叉触目惊心。我耸了耸肩,想起她那张总是“无所谓”的脸,苦笑了一下,继续埋头记英语单词。  我们一直都在考试,小学,考试是为了能上一所不错的初中:初中,考试是为了上一所不错的高中;现在我们终于熬到高三了,依然还在为了考一所不错的大学而努力着。不过,这种纸上谈兵的考试我一点也不怕,因为只要划好考试范围、把该背的内容背得滚瓜烂熟就基
期刊
诗歌的失宠是一个世界性的历史问题,它不只发生在当下的中国文坛。在这个不读诗歌的时代,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诗歌的这种历史境遇。截取的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诗歌史的一个片段和一个自杀诗人的剪影。  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是一个没有欢歌的时代:美国诗歌在20年代现代技巧造就的千姿百态中走到了内外交困的路口。就外部环境而言,美国这个曾经的金色、自由王国,遭遇了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成就了美国经济的“大萧条”时期,
期刊
高考数学题“源于课本,高于课本”,这是历年高考试卷命题所遵循的原则,也是在复习迎考中应该坚持和探求的.通过对课本内容的深挖,对例题、习题重组.就能将课本、资料、高考试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完整的认知过程,去启迪学生思考、顿悟、探求,这是提高数学复习效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的重要途径.
期刊
很久以前,和一位河北女孩聊天,谈及在新加坡的留学生活状态,我抱怨道:“自己还幼稚到世界观尚未完备,就被父母一记大脚踹到国外念书。虽然条件优越,衣食无忧,但总觉得自己的青春期是被碾压过去,只剩一片波澜不惊的泥泞。”她摇摇头,说了一段我至今想起来还有些眩晕的话:“你是少年强说愁!对于已经二十岁的我,总是一遍遍提醒自己已经老大不小,多少人情世故都理应承受……”  就在上个星期,在博客上看到一条留言——“
期刊
今年文、理科数学试卷对新课程所增加的新内容都有所涉及,考查新增内容的试题分值占总分值的25%左右,这一比例与这些内容在教学中所占课时的比例大致相当,但是对新增加内容的考查似乎很谨慎,命题难度都不大,主要是对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基本运算的考查,如三视图、优选法、算法与框图、统计中的直方图、复数、极坐标方程与参数方程、合情推理、统计案例、存在性命题和全称命题、分布列
期刊
从1995年到1998年,我在长沙度過了三年大学时光。说起来有趣,高考就像是一座旋转门,又像是科幻电影里的时空隧道,你从这头进去,“啾”的一声,从那头出来时,很有可能发现自己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异乡。慢慢地,我们会熟悉异乡,甚至转而把它当成第二故乡。  我至今仍然认为,一个考不上北大清华之类超级名校,同时又比较向往自由、有趣的年轻人,来长沙岳麓山周边读个大学绝对是个今生无悔的选择。岳麓山长得特别“合适
期刊
自从来上海交通大学之后,难免会有人问:你觉得上海交大怎么样啊7这个问题太泛,不好回答。如果非要说个总体印象的话,我觉得交大就是一所江南的“牛栏”:牛气足,牛人多。除此之外,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也都还不错。如果你有心来这间江南“牛栏”,甘心做一头踏实勤奋、吃苦耐劳的“牛”,那么,欢迎你!    [1]学习    尽管以建设综合型大学为目标,但目前交大仍以工科见长,平时在教学楼的教室的黑板上看到的大
期刊
刚入大学的时候,在人群里常常觉得孤单。世界好像突然变得大了,自己再也不是那个万人瞩目的中心。引以为傲的成绩也变得可以忽略不计。昔日被老师们忽视的那些能歌善舞的人士,似乎一夜之间就升了值,走在路上都是一派富贵飞腾之势。世界就这样轻易地转移到了别人的掌心里,自己唯有焦灼不安失魂落魄的份。  阿雅现在就与几年前的我一样,有着失去了重心的孤独感。她来自一个位于遥远边疆的小镇,普通话有些蹩脚,常常一开口,就
期刊
毕业后的学生再回来,真的当母校像母亲一样亲,见到老师,不再是挑剔和傲慢,而是站在一旁恭恭敬敬叫一声“老师好”,犹如旧时教书先生的温顺弟子。那些美好的往事,在讲述里全都涂抹了一层柔和的色泽,带着一点点当初怎么没有用力珍惜的遗憾和希望能够回到往昔的不舍。  这样的惆怅是用了在社会中行走一程的代价才成功换到。假若他们在毕业后,还是自由人士,没有经历俗世无情的摔打和白眼,那么如此的哀愁大约依然不会有。借用
期刊
6、累积变量的理解错误  如果执行下面的程序框图,那么输出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