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动物园背后游(一)

来源 :人与生物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cer_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吴园长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张巨幅航拍照片,这是北京动物园的鸟瞰图,从它上面可以找到动物园周围所有的建筑:北京展览馆、北京天文馆、首都体育馆、奥林匹克冰球馆、北京海洋馆,还有造币大厦、中国船舶大厦、西苑宾馆、四达大厦、中苑宾馆……被这些钢筋水泥包围着的是一片在城市里算得上十分开阔的树林,不细看不会发现林间偶尔露出一些建筑的边角。就是在这片绿地上,一百年前诞生了中国的第一个动物园,而今天它正在这里纪念自己的百岁生日。照片上的北京动物园被现代建筑团团包围的巨大反差,给了我们一个历史过程的想象空间。或许它是在说,这个百年动物园的存在,带动了这个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或许是在说,一个动物园在都市里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
  百年,对任何一个组织和机构来说都是一段值得回首的厚重阅历。动物园的百年更有别于一般,因为它已经不是一个机构自身的百年,它存留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童年记忆,它是人民的动物园。为了做一次北京动物园百年的报道,我们在一个多月里不断进出这片绿地,看遍了它的前台,更走入它的背后……
  陪同我们采访的是肖方,他在动物园工作近30年,在我们眼里他对动物园简直了如指掌。然而,每次采访他都认真记录,并且不断地说:“动物园的事情太多了,许多东西我还是第一次听说。”的确,动物园就像一个万花筒,一百年的历史幻化出的是干面万面,你似乎永远也看不全它的过程和面貌,这也是我们的采访期一再延长的原因。
  然而,一条变化的脉络,锁定了我们的视线。
  那天在斑马展区我们看到,10只斑马与几只鸵鸟漫步在一个巨大的围栏里,围栏低矮,游人几乎可以零距离接触它们。斑马懒洋洋的,或者晒着太阳,或者在土里打滚,一副闲适的样子;鸵鸟则高傲地四处巡走着,时而还会出现斑马和驼鸟追斗的场面。比起以前的狭小铁栏,斑马和鸵鸟一定会有“解放了”的感觉。这就是北京动物园近几年推出的动物混养,也被业内人称为“丰容”的一种方式。
  于是,“丰容”这个对一般人来说十分生僻的行业用语,成了我们理解这片绿地内正在发生着的变化的一个关键词。据说“丰容”这个词,是台湾动物园的同行从英文翻译过来的,意思是尽可能地模拟自然,给动物园里的动物提供更丰富的生活环境。
  我们带着一大堆问题拜访了饲养员。他告诉我们,以前的斑马几乎都是单独或者两三匹一起被圈在一个个不超过100平方米的围栏里,所有的围栏加起来也不过400多平方米,而我们面前的这片场地足足有4000多平方米。传统的动物园素来以笼舍展示为主,平均每个个体的活动空间非常狭窄,像斑马这样惯于奔跑的动物每天只能在小圈子里面转悠。原本就神经质、害怕入的斑马,因为躲无可躲、逃无可逃,变得更加敏感,经常会被突如其来的声音或者饲养员的碰触而受到惊吓,脑袋一下子撞在笼子上而受伤。
  但是,每种动物的展区面积都扩大对动物园来说是根本不敢去想的事,因为地盘就那么点儿,周围全是高楼大厦。于是,混养便成了扩大动物活动面积的另一个办法,而且把生活在同一地域的动物放在一起也是在模拟自然。就这样,斑马的领地上出现了鸵鸟的身影。
  “我们还想把角马和箭羚也跟斑马、鸵鸟放到一起,这样它们的空间会更大,生活在一起的不同动物也会更多,更自然。但是,这需要时间,需要一步一步地试着来。”在这位饲养员的眼里,目前的变化还远没有到位,模拟自然的路还很长。
  其实,这种变化已经在整个北京动物园里扩散,猩猩、水禽、热带小猴等许多动物展区都在“洗心革面”。一个多月的采访里,我们发现,“丰容”是眼下动物园职工最常用的词,是近年来北京动物园马不停蹄地进行着的一轮变革的主题。模拟自然,为动物提供它们所需的生活环境,这与最初只着眼于养活和观赏动物的目的相比,是一次深刻的变化,而这个变化植根于人对动物的基本态度的转变。
  然而,正当北京动物园如火如荼地进行这一变革时,我们所接触到的北京动物园和中国动物园协会的领导层,却众口一词地说:比起国际上动物园的发展,我们落后了,我们正在做的事情,是别人二三十年前做过的。
  这并没有引起我们过多的惊奇,因为两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访问过加拿大的多伦多动物园。我们是动物园的外行,那次访问看到的许多东西都没有留下什么印象,但是主人一再强调的那句话被我们记住了:“多伦多动物园不再只着眼于本园的动物,我们正在变成一个为野生动物保护提供服务的场所。”对比多伦多动物园,我们知道“我们落后了”的说法指的是什么:面向野生动物保护已经成了当今动物园的新目标。
  记得第一天走进动物园时,肖方带我们参观的首先是清末建园初期留下来的建筑,他的介绍的确给人留下历史的沧桑之感。那时候清政府从德国买来131只动物,是动物园的第一批动物。那时引进自然与博物学的概念,开办一个向公众开放的动物园,成为中国开始向西方学习最初的佐证之一。但是大约半个世纪之后,当新中国成立时,动物园的动物只剩下13只猴子、3只鹦鹉和1只鸸鹋了。回望那个年代,动物园的员工们说,从那样一个家底发展到今天,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的。
  新中国第一任动物园园长崔占平那代人的开创性工作,对后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坐在我们面前的崔占平老人已经年过八旬,但是声音依然洪亮。他说,那时他们做了几件重要的事情,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他们向国务院提出了严禁出口和买卖我国珍稀动物的建议,建立了我国第一个野生动物兽医院,在圈养条件下成功繁育了大熊猫,还开启了面向大众的科普教育。这几件事情在今天看来也仍然有着现实意义。就是这位开创者,曾经带领职工在动物园里卖过冰棍儿,用挣来的钱建造了犀牛馆和羚羊倌。他说:“那会儿的冰棍儿3分钱一根,我们要卖多少冰棍儿才能挣下犀牛馆和羚羊馆呀。”他的话让我们能够感到动物园发展至今的脉络。就是在那代人开创的业绩上,北京动物园发展起来了。直到上世纪60年代,北京动物园在世界上都算得上是名列前茅,八九十年代动物最多的时期曾达到600余种,5000多只,如今每年的游客量达到600多万。然而,就在我们的动物园方兴未艾的时候,国外的动物园却开始了一次方向性的大转折。
  随着工业化在全球范围的推进,人类入侵动物领地愈加深入,动物栖息地遭到严重破坏,许多物种濒危或灭绝。这样的局面使全球动物 园的原有价值受到质疑,从而开始了一次战略转向,瞄准了一个新的,或者说与原本目标大相径庭的方向:保护野生动物和它们的栖息地,并围绕这一目标开展公共教育。这是一个不得不做出的选择,否则动物园将在变化了的世界中失去存在的价值。中国的动物园当然不会把自己作为例外。但是,因为这一方向性的转变发生在“文革”期间,一下子把我们甩开了二三十年。
  在2005年世界动物园和水族馆协会制定的《世界动物园保护策略》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在过去的十年里,我们的世界发生了不可计量的变化,而我们的动物园和员工也必须变化……他们面临着一个选择:是锻造一个崭新的身份和目标,还是被自然保护的潮流所淘汰?世界动物园保护策略八九十年代动物最多的时期曾达到600余种,5000多只,如今每年的游客量达到600多万。然而,就在我们的动物园方兴未艾的时候,国外的动物园却开始了一次方向性的大转折。
  


  随着工业化在全球范围的推进,人类入侵动物领地愈加深入,动物栖息地遭到严重破坏,许多物种濒危或灭绝。这样的局面使全球动物园的原有价值受到质疑,从而开始了一次战略转向,瞄准了一个新的,或者说与原本目标大相径庭的方向:保护野生动物和它们的栖息地,并围绕这一目标开展公共教育。这是一个不得不做出的选择,否则动物园将在变化了的世界中失去存在的价值。中国的动物园当然不会把自己作为例外。但是,因为这一方向性的转变发生在“文革”期间,一下子把我们甩开了二三十年。
  在2005年世界动物园和水族馆协会制定的《世界动物园保护策略》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在过去的十年里,我们的世界发生了不可计量的变化,而我们的动物园和员工也必须变化……他们面临着一个选择:是锻造一个崭新的身份和目标,还是被自然保护的潮流所淘汰?世界动物园保护策略为所有的动物园勾画出了一条新航程的路线图,尽管在这张路线图上一些动物园要比另一些动物园的路途更长,但是……所有动物园都需要从徒步行走改为跑步前进。”
  


  说到这新的身份和目标,几次采访北京动物园和中国动物园协会的领导,他们都毫不掩饰地承认差距,这反而使我们没有因为差距之大而感到沮丧。“我们落后了”这句话很重要,因为它表明:今后的方向已经选定,衡量自己的一把标尺已经确立,剩下的事情就像这些领导所说,变化必须从脚下的每一步开始。眼下北京动物园里流行起的“丰容”,就是朝向全新目标迈出的一步。
  面对吴园长办公室墙上挂着的那张航拍图片,我们在想,在那片给人以舒适感的绿荫之下,变化一直在不断发生着——从百年之初野生动物观赏的西学之目的,到百年之后的馆舍丰容——以这样的视角来做一个百年回顾,可以看到北京动物园是在随着一个变幻的世界,经历了其它任何地方都不可能经历的变迁;而今天,它又悄然地推进着对它百年之初的目标而言,几乎是一场颠覆性的变革:保护自然。
  然而,每年踏入这片绿地的600万游客中,有多少人能够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它是从哪里来,又在向哪里去呢?
其他文献
2007年7月1 8至23日,平日散居在方圆3500平方公里的村民们把帐篷搬到神山脚下一片开阔的草场上,煨桑的烟雾袅袅,五彩经幡飘扬,祭山、讲经,赛马、游戏……历时几天的活动精彩而丰富。这不同于普通的藏族赛马会,所有活动内容都是有针对性的设置,教育意义高过了它的娱乐性。搬迁黑帐篷、生火、打酥油、扔石子……传统的游牧技能在游戏中得到传承;赛马,赏马、服饰表演……让牧民们对自己本土文化充满信心和自豪;
期刊
我们的队伍是一路争论着走上高原的,有时争论到了剑拔弩张的程度。争论的内容包括:气候与人到底谁对草场退化的影响更大?城市与牧区的生活方式对于生态环境来说谁更合理?主流文化与多元文化应当是什么关系?尽是一些谁也不服谁的话题。尽管缺氧,吵起来气喘吁吁,大家还是热衷于讨论,动不动就宣布“开会!”或许是因为我们突然走进了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还没有来得及异文化间的交流,就引发了内部的震荡。然而,对公路这一话题
期刊
造就了他那双智慧的眼睛和充满思辨的表达力,是他在现代与传统之间的尴尬身份和时时处处不无困惑的处境。他是2006年中央电视台评选出的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社会公益奖的唯一获奖者,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的负责人哈希·扎西多杰,人们习惯地叫他扎多。2007年我们走访的青海省海拔最高的一个村落——措池,就是他和那里的牧民一起在三江源保护区创建的村民协议保护的地方。他说:“我常常感到一种尴尬,我不是社区的,也不是
期刊
2004年10月末的一天,我终于如愿驱车踏上了我向往已久的旅程,采访拍摄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采访前我想象中的衡水湖应该是烟波浩渺、渔米之乡。几次采访拍摄下来,衡水湖以及祖祖辈辈生息在它周围的百姓中许多说不完的故事,让我难以忘怀。  作为一个摄影人能用手中的相机来记录当地百姓的生活和风土人情是我乐此不疲的事。在拍摄衡水湖的过程中,我感到地处平原没有制高点的湖区,很难拍到独特视角的标志性片子,
期刊
“院子里一点绿色都没有”    几乎从上路开始,队伍里就有不同声音。同样面对着黑帐篷,牛羊,有的被浓重的“异文化”气氛所打动,有的却感叹这个地区怎么还如此贫困落后……“移民”自然成了争论的一个主题。其实,关于移民在牧民中也有着极为不同看法,有的认为不应当靠国家养着,那样“就像一个袋子,空空的根本立不起来”:有的是为了孩子上学方便:也有的被外面的世界吸引,希望能有更好的物质生活。我们特意找到了吉卓玛
期刊
没有土地,还能称其为农民吗?在一个叫做“干顷洼”的地方确有这么一群农民。  千顷洼是衡水湖的前身,曾经是一片自然湿地。那时的千顷洼时涝时旱,变化无常,涝时整个地区成为一片汪洋;旱时仅洼地有水,成为大片良田。因此洼里散布着不少村落,生于斯长于斯的村民早巳习惯了几千年来水进我退、水退我进的耕种生活。  千顷洼田地几万亩,农民怎么也种不完。涝了,旱了,对村民生活影响也不大。想起当年,顺民庄一位憨厚的老伯
期刊
一个从经济目标向生态目标的转变正在三江源地区大步推进。据2005年9月20日人民日报报道:“青海省委,省政府日前决定,今年对三江源地区党政领导班子政绩的考核,要从以国民经济指标考核为主,转到以生态建设指标为主上来。”这是一个理性的重大的转变,也注定是一次深刻而艰难的转变。因为,积极推动这一转变需要直面诸多的问题和歧异,包括需要对许多曾经习惯了的思维和判断,从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的角度加以重新审视。
期刊
黑颈鹤的“无性婚姻”    1983年,北京动物园仅有的一对黑颈鹤配对并下了蛋。这是个爆炸性的消息。在80年代,全球已知黑颈鹤仅有800多只,这对宝贝产蛋,怎能让人不欢喜?  但欢喜之后就是极度的失望了,那几个蛋都是“白蛋”,这样的蛋没有受精,孵不出小鹤来。当时我们面对这样的失望,只是一个劲地寻思,它们既然都配对了,怎么还会生白蛋?到底问题出在哪儿?  经过翻查资料,了解野生黑颈鹤的习性。我们才知
期刊
当我们结束了在北京动物园里一个多月马不停蹄的采访时,我们的第一感觉并不是完成了一次任务,而是感受到了一次生态理念的强烈碰撞。这已经不只是自然知识的学习,我们被带进了人与自然的深度思考……  没走进北京动物园之前我们就听说,这里的两栖爬行动物馆在国际上都是名列前茅的,而且在北京动物园里有“小动物园”之称,于是它成了我们采访的一个必到之处。  由于里面住着几十种冷血“居民”,两爬馆在许多人眼里是个神秘
期刊
我们来到动物园的草库——这是一个坐落在动物园北侧的草食动物的粮仓,是个游人根本不可能迈人的禁地。保管员打开两扇大铁门,一股草香味迎面扑来。站在将近20米高的草垛下,我们与保管员攀谈起来。原来这里的草是从河北、内蒙、黑龙江、新疆等地买来的,每年都要更新,可是现在草市需求越来越人,草的产地越来越少,价格便越来越高。每年能不能备足符合质量的干草,正在成为这个草库犯准的事。  这使我们想起几天前从动物园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