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任务型教学法是指以完成交际任务为教学目标的外语教学方法,与以语言结构为中心的教学法相比,他为激活学习过程提供了更好的语境。本文从介绍任务型教学模式设计的原则入手,提出任务教学模式设计的三个阶段并总结了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特点。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 英语课堂 教学模式
任务型教学法是交际式语言教学的方法之一,它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是外语教学界提出的“过程教学大纲”的产物,旨在把语言教学真实化,使课堂社会化。所谓“任务”指的是,有目标的交际活动或学生为达到某一具体目的而进行交际活动的过程。任务型学习强调“做中学”、“学中做”,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一、任务型教学模式设计的原则
1.做中学原则。任务型教学自始自终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活动来学习语言,让学生为了特定的学习目的去实施特定的语言行动,通过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来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
2.形式—功能性原则。任务的设计注重形式和语言功能的结合,旨在使学生掌握语言形式的同时,培养其自我把握语言功能的能力。每一阶段任务的设计都具有一定的导入性,学生在学习语言形式的基础上,通过系列任务的训练,学会自己进行推理和演绎,从而理解语言的功能,并在交际中进行真实的运用。
3.语言情境真实性原则。任务的设计要提供给学生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学生应该清楚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之间的关系,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体会语言、掌握语言的应用。
4.阶梯型任务原则。学习单元中任务的设计应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形成由初级任务向高级任务再由高级任务涵盖初级任务的循环。在语言技能方面,遵循先听读,后说写的设计顺序,使教学呈现阶梯式层层推进。
教师基于以上原则进行任务型教学时还应当善于总结,准确把握任务型学习活动在各个阶段中教师和学生不同的角色位置。
二、任务型教学模式设计
1.任务呈现
(1)介绍话题和引入任务。介绍话题和引入任务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确一堂课的任务目标,了解该堂课要谈论什么话题,要做什么事,达到什么样的要求,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
(2)任务前的知识技能准备分三步:一是复习旧知识。围绕话题和任务复习相关知识,将其激活,为新语言知识引入作好铺垫。二是呈现新语言知识。教师在要求学生运用新语言去完成任务之前,应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生活和学习经验,结合语境向学生提出新的语言材料,让输入的新语言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建立起一定的联系。三是新语言知识的练习。是指练习新输入的语言材料,巩固它,以便下阶段完成任务时运用。这一步教学中,要重点关注两个问题:如何才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言技能的训练;如何使语言知识的积累、语言功能的训练与主题相结合。大体说可循环运用两类练习:预备性训练和过渡性练习。
①预备性练习。如果学生还没有掌握足够的语言知识就要求他们去完成任务活动或任务项目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完成任务前,就必须进行一定的预备性练习,让学生通过模仿、识记过程实现对新语言知识的感知、理解和储存。要使练习更富有意义,教师可借助视觉媒体,让学生把语音、词汇、句型、语法等语言知识和意义联系起来。预备性练习可采用我们教师已习惯的方式进行。
②过渡性练习。过渡性练习介于预备性(控制性)练习和交际性(非控制性)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由语言形式的练习转向语言内容的练习。教师不仅要通过各种类型的活动使学生所学知识具有意义,还要为学生进行语言运用、完成任务作好铺垫。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每单元贴近生活实际的话题,通过多种形式的准交际性活动,引起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扩展他们的语言文化知识,把所学语料放在准交际或真实交际的情景中加以学习和运用,是学生学习到的语言成为完成任务的技能手段。
2.任务活动
(1)任务实施即执行任务。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运用任务呈现阶段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去完成设置的任务。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贴近生活的真实的语言情景,通过学生的自由交谈、师生问答、角色扮演、填补信息沟等形式达到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目标,使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这个阶段通常可以在小组和结对中完成,也可以师生共同合作完成。但应注意以下几个特点:贴近生活的语言使用环境;交谈双方应有信息差;解决实际问题,必须有一个语言的或非语言的结果;减少控制,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2)计划。指以对子、小组、师生组合为单位互相讨论,准备以什么样的组织形式(对子、小组、角色扮演、教师或教师根据实际的课堂情况建立临时组织)、采取什么样的表达方式(书面的还是口头的)、就哪些内容来向全班汇报。
(3)报告。即把上一步计划好的报告说或写出来。此时教师应从教学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对报告环节作灵活安排。譬如教师可以决定由某个学生、某一对子、某一小组或师生合作共同向全班报告任务的完成情况。
(4)评价。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对完成任务过程中学生取得的进步进行积极地、鼓励性的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宽容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3.语言点教学
(1)语言点的解释。在教学方法上,我国传统的教学多采用演绎法,而在任务型课堂教学中,则应多采用归纳法进行语言知识的教学,因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已接触了不少与任务相关的语言知识,并有较为深刻的感性认识,他们关注的不是语法学科学体系中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而是急欲了解在完成任务中有关语言知识如何使用。所以在讲解语言点时,教师引导学生从所用语料中归纳总结出语言的规律,这对学生巩固语言知识、运用语言知识和提高完成任务的能力——交际能力都是大有帮助的。
(2)巩固性练习。经过有针对性的知识讲解之后,为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和运用能力,教师可布置一些巩固性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掌握、运用它们。
三、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特点
1.注重任务型教学与我国传统外语教学的积极经验的整合。将PPP(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模式和和ESA模式(Engage、Study、Activate)的合理成分应用于任务型教学中。
2.各种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更加灵活,既重视任务型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要求,即教师是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语言资源的提供者、学生任务的参与者、鼓励者和评价者;也充分考虑到学生在任务型学习中的角色扮演,活动的参与者和冒险者。
3.强调学生完成任务应建立在学生掌握一定语言基础之上,敢想敢说敢写,懂得犯错误是学习过程中必然的现象,大胆运用各种手段来表达信息。
4.教学过程体现了“语言认识——语言实践——语言再认识”的学习过程。
参考文献:
[1]Harmer, Jeremy. How to Teach English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 Jane Wills. 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M].Longman,1996.
[3]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福建经贸技术学校)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 英语课堂 教学模式
任务型教学法是交际式语言教学的方法之一,它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是外语教学界提出的“过程教学大纲”的产物,旨在把语言教学真实化,使课堂社会化。所谓“任务”指的是,有目标的交际活动或学生为达到某一具体目的而进行交际活动的过程。任务型学习强调“做中学”、“学中做”,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一、任务型教学模式设计的原则
1.做中学原则。任务型教学自始自终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活动来学习语言,让学生为了特定的学习目的去实施特定的语言行动,通过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来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
2.形式—功能性原则。任务的设计注重形式和语言功能的结合,旨在使学生掌握语言形式的同时,培养其自我把握语言功能的能力。每一阶段任务的设计都具有一定的导入性,学生在学习语言形式的基础上,通过系列任务的训练,学会自己进行推理和演绎,从而理解语言的功能,并在交际中进行真实的运用。
3.语言情境真实性原则。任务的设计要提供给学生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学生应该清楚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之间的关系,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体会语言、掌握语言的应用。
4.阶梯型任务原则。学习单元中任务的设计应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形成由初级任务向高级任务再由高级任务涵盖初级任务的循环。在语言技能方面,遵循先听读,后说写的设计顺序,使教学呈现阶梯式层层推进。
教师基于以上原则进行任务型教学时还应当善于总结,准确把握任务型学习活动在各个阶段中教师和学生不同的角色位置。
二、任务型教学模式设计
1.任务呈现
(1)介绍话题和引入任务。介绍话题和引入任务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确一堂课的任务目标,了解该堂课要谈论什么话题,要做什么事,达到什么样的要求,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
(2)任务前的知识技能准备分三步:一是复习旧知识。围绕话题和任务复习相关知识,将其激活,为新语言知识引入作好铺垫。二是呈现新语言知识。教师在要求学生运用新语言去完成任务之前,应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生活和学习经验,结合语境向学生提出新的语言材料,让输入的新语言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建立起一定的联系。三是新语言知识的练习。是指练习新输入的语言材料,巩固它,以便下阶段完成任务时运用。这一步教学中,要重点关注两个问题:如何才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言技能的训练;如何使语言知识的积累、语言功能的训练与主题相结合。大体说可循环运用两类练习:预备性训练和过渡性练习。
①预备性练习。如果学生还没有掌握足够的语言知识就要求他们去完成任务活动或任务项目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完成任务前,就必须进行一定的预备性练习,让学生通过模仿、识记过程实现对新语言知识的感知、理解和储存。要使练习更富有意义,教师可借助视觉媒体,让学生把语音、词汇、句型、语法等语言知识和意义联系起来。预备性练习可采用我们教师已习惯的方式进行。
②过渡性练习。过渡性练习介于预备性(控制性)练习和交际性(非控制性)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由语言形式的练习转向语言内容的练习。教师不仅要通过各种类型的活动使学生所学知识具有意义,还要为学生进行语言运用、完成任务作好铺垫。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每单元贴近生活实际的话题,通过多种形式的准交际性活动,引起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扩展他们的语言文化知识,把所学语料放在准交际或真实交际的情景中加以学习和运用,是学生学习到的语言成为完成任务的技能手段。
2.任务活动
(1)任务实施即执行任务。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运用任务呈现阶段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去完成设置的任务。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贴近生活的真实的语言情景,通过学生的自由交谈、师生问答、角色扮演、填补信息沟等形式达到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目标,使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这个阶段通常可以在小组和结对中完成,也可以师生共同合作完成。但应注意以下几个特点:贴近生活的语言使用环境;交谈双方应有信息差;解决实际问题,必须有一个语言的或非语言的结果;减少控制,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2)计划。指以对子、小组、师生组合为单位互相讨论,准备以什么样的组织形式(对子、小组、角色扮演、教师或教师根据实际的课堂情况建立临时组织)、采取什么样的表达方式(书面的还是口头的)、就哪些内容来向全班汇报。
(3)报告。即把上一步计划好的报告说或写出来。此时教师应从教学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对报告环节作灵活安排。譬如教师可以决定由某个学生、某一对子、某一小组或师生合作共同向全班报告任务的完成情况。
(4)评价。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对完成任务过程中学生取得的进步进行积极地、鼓励性的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宽容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3.语言点教学
(1)语言点的解释。在教学方法上,我国传统的教学多采用演绎法,而在任务型课堂教学中,则应多采用归纳法进行语言知识的教学,因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已接触了不少与任务相关的语言知识,并有较为深刻的感性认识,他们关注的不是语法学科学体系中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而是急欲了解在完成任务中有关语言知识如何使用。所以在讲解语言点时,教师引导学生从所用语料中归纳总结出语言的规律,这对学生巩固语言知识、运用语言知识和提高完成任务的能力——交际能力都是大有帮助的。
(2)巩固性练习。经过有针对性的知识讲解之后,为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和运用能力,教师可布置一些巩固性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掌握、运用它们。
三、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特点
1.注重任务型教学与我国传统外语教学的积极经验的整合。将PPP(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模式和和ESA模式(Engage、Study、Activate)的合理成分应用于任务型教学中。
2.各种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更加灵活,既重视任务型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要求,即教师是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语言资源的提供者、学生任务的参与者、鼓励者和评价者;也充分考虑到学生在任务型学习中的角色扮演,活动的参与者和冒险者。
3.强调学生完成任务应建立在学生掌握一定语言基础之上,敢想敢说敢写,懂得犯错误是学习过程中必然的现象,大胆运用各种手段来表达信息。
4.教学过程体现了“语言认识——语言实践——语言再认识”的学习过程。
参考文献:
[1]Harmer, Jeremy. How to Teach English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 Jane Wills. 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M].Longman,1996.
[3]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福建经贸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