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包括思维的参与和行动的参与。既要有教师的讲授和指导,也有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教师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基于此我们提倡“导学案”来教学,但目前的学案导学有流于形式、脱离学生实际(如完全照搬外来的导学案)的现状,而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心理特点,根据教学内容和重点难点来精心设计,有效发问。在数学教学中,正确把握提问时机,正确运用提问技能显得尤为重要。
1、低起点,让学生能“动”
实施“低起点”策略的关键是摸清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和心理状况,把起点放在学生“跳一跳就摘得到桃子”的水平上。在教学中,我实施“低起点”策略的规范是(1)联系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降低起点;(2)挖掘课本知识的自然生长点作为起点;(3)设置阶梯性的“问题串”,降低起点;(4)运用以退为进策略,退到恰当的位置作为起点。
案例1 指数函数概念的引入教学
问题1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00年发布的《未来20年我国发展前景》判断,未来20年,我国GDP平均增长率可望达到7.3%,回答下列问题:
(1)1年后,我国GDP可望达到2000年的( )倍;
(2)2年后,我国GDP可望达到2000年的( )倍;
(3)10年后,我国GDP可望达到2000年的( )倍;
(4)经过 年后,我国GDP可望达到2000年的( )倍;
问题2 问题1(4)中得到的是函数关系吗?它有什么特点?
然后由学生自己总结出指数函数的概念。针对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对概念的理解往往存在不深、不全、不透彻的现象,我们再设计以下练习,把基本概念的辨析作为练习的起点。
问题3 判断下列函数是否为指数函数?
上述题组中,对于问题1,只要学生刻画出已知定义域下二次函数的特征,就不难解决。在问题1的基础上,对于问题2,由于二次函数的对称轴在变化,而且对称轴与定义域区间有三种相对位置关系,学生就会想到进行三种情形的讨论来求它的最大值。对于问题3,通过类比与分析,利用换元思想,把 用字母t来代替,就把问题3转化为问题2。小步子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是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有效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勤参与,让学生多“动”
“勤参与”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大量参与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变成学生展示的过程。让学生交流学习成果,交流新问题,展示对问题的分析过程,展示问题的精彩解法,交流其他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与思考,创设动态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动手做,用全新的视角揭示知识的深刻内涵,让学生开口说。
这样做才真正做到了提供舞台,让学生“动”起来,真正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充分调动学生认知的、心理的、生理的、情感的、行为的、价值的等各方面的因素,使他们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去,融进他们的主见,使他们主动探索,主动发展。
3、快反馈,让师生互“动”
所谓“快反馈”就是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情绪,随时收集反馈信息,对讲解内容随时做出修改、补充或删减。学生练习时老师及时点拨,学生讨论时,加入学生的学习小组,一起参与互动。学生考试后及时批改、统计和讲评,肯定成绩,指出不足,确定努力方向。
案例2 一道数列题的解法反馈片段
此方法抓住了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本质,对学生来说体现出一种创新。
学生反馈交流后,教师点评:作为解题,能想到适合自己的解法,都是好解法。当然,学无止境,对于运算来说,应追求三种境界:会算——第一境界;少算——第二境界;不算——第三境界。
总之,数学教学是基于“问题”的教学,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课堂提问的意义,明确课堂提问的价值,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无挖掘、去提炼,科学而艺术的设计富有张力的问题链,有的放失,那么我们的数学课堂也必将高效。
(作者单位:河北省辛集中学)
1、低起点,让学生能“动”
实施“低起点”策略的关键是摸清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和心理状况,把起点放在学生“跳一跳就摘得到桃子”的水平上。在教学中,我实施“低起点”策略的规范是(1)联系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降低起点;(2)挖掘课本知识的自然生长点作为起点;(3)设置阶梯性的“问题串”,降低起点;(4)运用以退为进策略,退到恰当的位置作为起点。
案例1 指数函数概念的引入教学
问题1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00年发布的《未来20年我国发展前景》判断,未来20年,我国GDP平均增长率可望达到7.3%,回答下列问题:
(1)1年后,我国GDP可望达到2000年的( )倍;
(2)2年后,我国GDP可望达到2000年的( )倍;
(3)10年后,我国GDP可望达到2000年的( )倍;
(4)经过 年后,我国GDP可望达到2000年的( )倍;
问题2 问题1(4)中得到的是函数关系吗?它有什么特点?
然后由学生自己总结出指数函数的概念。针对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对概念的理解往往存在不深、不全、不透彻的现象,我们再设计以下练习,把基本概念的辨析作为练习的起点。
问题3 判断下列函数是否为指数函数?
上述题组中,对于问题1,只要学生刻画出已知定义域下二次函数的特征,就不难解决。在问题1的基础上,对于问题2,由于二次函数的对称轴在变化,而且对称轴与定义域区间有三种相对位置关系,学生就会想到进行三种情形的讨论来求它的最大值。对于问题3,通过类比与分析,利用换元思想,把 用字母t来代替,就把问题3转化为问题2。小步子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是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有效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勤参与,让学生多“动”
“勤参与”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大量参与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变成学生展示的过程。让学生交流学习成果,交流新问题,展示对问题的分析过程,展示问题的精彩解法,交流其他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与思考,创设动态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动手做,用全新的视角揭示知识的深刻内涵,让学生开口说。
这样做才真正做到了提供舞台,让学生“动”起来,真正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充分调动学生认知的、心理的、生理的、情感的、行为的、价值的等各方面的因素,使他们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去,融进他们的主见,使他们主动探索,主动发展。
3、快反馈,让师生互“动”
所谓“快反馈”就是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情绪,随时收集反馈信息,对讲解内容随时做出修改、补充或删减。学生练习时老师及时点拨,学生讨论时,加入学生的学习小组,一起参与互动。学生考试后及时批改、统计和讲评,肯定成绩,指出不足,确定努力方向。
案例2 一道数列题的解法反馈片段
此方法抓住了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本质,对学生来说体现出一种创新。
学生反馈交流后,教师点评:作为解题,能想到适合自己的解法,都是好解法。当然,学无止境,对于运算来说,应追求三种境界:会算——第一境界;少算——第二境界;不算——第三境界。
总之,数学教学是基于“问题”的教学,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课堂提问的意义,明确课堂提问的价值,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无挖掘、去提炼,科学而艺术的设计富有张力的问题链,有的放失,那么我们的数学课堂也必将高效。
(作者单位:河北省辛集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