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闭症作为一种发病率快速提高的特殊病症,越来越受到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加强针对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可以帮助这一特殊群体进一步提高生活品质。这不仅对其家庭和社会来说都有极其重大的价值和意义,也对整个国家发展与时代进步具有不容忽视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教育;对策
自闭症又被称作孤独症,是一种广泛的发育障碍类病症。其主要表现形式为患者在语言交流、社会交往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且往往伴随刻板行为的异常状态。随着世界范围内自闭症患者数量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国内外人士开始注意到这一特殊病症给患者及其家庭乃至社会带来的影响。不少特殊教育机构、慈善组织及志愿群体开始将罹患自闭症的儿童称作“星星的孩子”。而一些明星和公众人士也开始以“星星的孩子”为主题拍摄相关的影视作品,以期唤起全社会对自闭症儿童培养和教育问题的重视。
一、当前我国自闭症儿童教育的常见问题
从全局层面看,国内自闭症儿童教育虽然有了近三十年的发展,但就针对普通、健全人的教育改革行动来说,自闭症儿童教育依然处于相对边缘化状态。具体表现在,当前国内多数地区自闭症儿童教育只能维持到义务教育阶段结束,几乎不存在后续深入教育的可能。这就造成这些特殊人群全面融入社会的机会极少,其中绝大多数在义务教育结束后便只能回归家庭,给家庭造成了难以想象的负担。
即便是在义务阶段阶段,不少自闭症儿童可以进入普通学校接受教育,但教育形式和内容缺乏针对性,无法满足自闭症学生的客观要求。同时由于自理或情绪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这些特殊学生还会遭受程度不同的歧视甚至欺凌。这不仅严重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掌握,更可能加重自闭倾向,使学校教育低效甚至无效。另有一些学校则会由于来自普通学生家长的压力选择直接拒绝自闭症学生入校接受教育。
而对那些进入特殊教育学校的自闭症学生来说,由于国内特殊教育学校长期以来只重点针对盲、聋和智障三种特殊人群的教育,以自闭症的研究相对不足,故教学课程设置和安排上存在不少缺陷。尤其是这些特教学校的师资力量针对自闭症的研究与培训时间尚短,也就较难形成相对成熟、完善的教育和康复体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特殊教育中自闭症教学的成效性。
二、加强教育对自闭症儿童的重要意义
对未成年人来说,越是在生命早期开展有针对性的强化教育或训练,大脑的可塑性越强,也就是通常所说在大脑“敏感期”的教育常常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自闭症儿童越早接受康复训练和教育,其对这些良性刺激的反馈更加敏锐,其脑部代偿功能所能发挥的作用也越大。如果康复和教育项目和内容的设置相对科学、合理,那么这些儿童即便存在自闭症的问题,也可能通过后天的教育得到尽可能多的弥补,甚至可能在生活自理能力、语言交流、社会交流众多方面出现可逆的转变。那么,这些自闭症儿童回归正常社会生活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其实现个人社会价值的希望也就越大。
三、加强自闭症儿童教育的策略
(一)加强立法,在法律层面完善自闭症儿童教育体系
相比国外,国内自闭症儿童教育相关法律条款依然十分匮乏,这也是造成国内外自闭症儿童教育水平差距较大的最关键原因之一。比如在英美国家,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已然出台了诸如《全体残疾儿童教育法》(美国)、《抗击自闭症法案》(美国)、《家庭支持法》(美国)、《平等法》(英国)、《残疾人歧视法》(英国)、《残疾人机会均等、参与与公民法》(法国)、《国家自闭症计划》(法国)等。这些法律法规或是将包括自闭症儿童在内的针对性教育年龄扩展到六岁到二十一岁,或是自闭症儿童教育需为“最少受限制”,或是针对自闭症儿童教育制定了全方位计划等等。尤其是英国教育部在2009年出台《国家自闭症标准》中,专门针对各级教育机构开展自闭症儿童教育进行改革指导,甚至将传统上自闭症患者教育年龄从十六岁延长到了二十五岁。
法律法制的制定不仅体现了教育公平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根本性原则,也是通过立法与司法的强制性規定引起全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中国也应当尽快借鉴国外先进操作方式加大对当前相对陈旧、落后的自闭症儿童教育的立法建设,首先在法律层面完善自闭症儿童教育体系,继而在法律的引导和帮助下完善各级教育机构、单位的具体行动。
(二)细分教育对象,完善配套的教育体系
作为一种特殊病症,自闭症也存在轻重程度不同的巨大差异,因此加强自闭症儿童教育需要进一步细分对象,才能既让特殊康复和教育更加有的放矢以便提高康复与教育的品质,又让国内包括自闭症在内的特殊教育体系得到更好的建设和完善。
比如学龄前阶段的自闭症教育中,轻度自闭症患儿可以进入普通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中度患儿可进入特定康复机构接受教育;重度患儿则可在家庭或医院接受教育。进入义务教育阶段后,按照每个公民都必须接受义务教育的法律要求,对学龄前康复与教育成效较好的学生应当进入普通学校接受教育;成效普通的可视具体情况进入特殊教育或普通学校就读;成效不佳者再考虑回到家庭或在距离最近的学校接受上门义务教育。总之,义务教育阶段不能让任何一个自闭症儿童失去康复和教育的机会。
学龄前阶段和义务教育阶段可以进入普通幼儿园和学校就读的儿童应当有针对性地配备随身护理与特殊教育指导服务人员。若不能在普通班级学习的儿童则应当设置诸如“融合式班级”的特殊教学场地。其他涉及医学治疗和康复的研究机構或单位等也应设置针对自闭症儿童教育的科室。不同程度自闭症儿童患者可以视具体情况在学校和医疗机构之间交替式接受教育。
另外针对自闭症儿童的教学类型与内容也应相应调整。比如涉及语言、生活技能、社会交往、体育、美术、生活、科学、数学等教育的课程设置应当有所突出和侧重。还可设计“生活实验室”等特教场所提高儿童的生活技能等。
(三)义务教育阶段结束后应继续职业教育或高中教育 义务教育阶段结束后,教育部门、管理部门等应当尽最大力量帮助有条件的自闭症青少年接受职业教育或高中教育。尤其是对前期康复与教育成效较好的学生更需进一步加强有针对性的职业教育或高中教育,以便使这些学生未来有更大可能参与社会工作实现人生价值。对那些学习成绩不理想但适应性较好的学生来说,义务教育结束后的继续教育同样应当进行,但可侧重于对生活自理能力的强化训练及职业技能的培训。至于那些情况最差的学生则可考虑重点养护,辅以自理能力与职业技能的培训。
(四)建立更加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当前,无论是国内普通学校还是特殊教育学校,专业针对自闭症儿童开展康复与教育的师资力量都是教师队伍中的少数。匮乏的师资力量不仅无益于自闭症儿童教育水平的提高,同样是制约教育公平与资源合理分配的负面因素。
故,包括普通學校与特教学校在内的各类学校都应当加快专业化师资队伍的建设。无论是采取岗位内培训还是外派或委托培训等举措都可以尝试,且学校内还应对这些特教教师展开定期或不定期的考核且应与相应的奖惩措施挂钩。而在各师范类高校或设有教育专业的高校中,也应当不断扩大针对自闭症儿童康复与教育的专业人才培育,且应适当对选择这些专业教育的大学生在求学费用或毕业、就业等方面给予足够的优惠照顾,以便激励更多高校学生投身到自闭症儿童教育的行列中。
四、结束语
无论是义务教育还是其后更进一步的高等教育都對正常人群关注有余,而对有特殊需要人群的重视不足。加强针对自闭症儿童的教育不仅是教育领域资源公平分配和提升教育整体水平在现实层面的落实,也是教育遵循以人为本原则向素质教育战略方向转变的重要体现。不仅如此,在未成年阶段加强对自闭症的教育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这些特殊人群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品质,这不仅是在帮助这些患者所在家庭减轻负担、回归相对正常的生活轨道,也是为社会培养更多具备自理能力甚至可以实现自我价值的正常人奠定良好基础。尤其是对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来说,这是实现对所有国民的人文关怀及践行人道主义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和推动全社会公平、正义、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李金燕.唐茉莉.分析我国当前自闭症儿童综合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改革与开放,2015(10):27
[2]张景生.刘燕.数字化游戏教育为听障儿童学生插上腾飞的翅膀[J]南京特殊教育学报,2015(04):54-57
[3]刘金礼.自闭症儿童的心理发展几个基本观点[J]自闭症儿童的特点与教育纲要,2014(04):71-81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教育;对策
自闭症又被称作孤独症,是一种广泛的发育障碍类病症。其主要表现形式为患者在语言交流、社会交往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且往往伴随刻板行为的异常状态。随着世界范围内自闭症患者数量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国内外人士开始注意到这一特殊病症给患者及其家庭乃至社会带来的影响。不少特殊教育机构、慈善组织及志愿群体开始将罹患自闭症的儿童称作“星星的孩子”。而一些明星和公众人士也开始以“星星的孩子”为主题拍摄相关的影视作品,以期唤起全社会对自闭症儿童培养和教育问题的重视。
一、当前我国自闭症儿童教育的常见问题
从全局层面看,国内自闭症儿童教育虽然有了近三十年的发展,但就针对普通、健全人的教育改革行动来说,自闭症儿童教育依然处于相对边缘化状态。具体表现在,当前国内多数地区自闭症儿童教育只能维持到义务教育阶段结束,几乎不存在后续深入教育的可能。这就造成这些特殊人群全面融入社会的机会极少,其中绝大多数在义务教育结束后便只能回归家庭,给家庭造成了难以想象的负担。
即便是在义务阶段阶段,不少自闭症儿童可以进入普通学校接受教育,但教育形式和内容缺乏针对性,无法满足自闭症学生的客观要求。同时由于自理或情绪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这些特殊学生还会遭受程度不同的歧视甚至欺凌。这不仅严重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掌握,更可能加重自闭倾向,使学校教育低效甚至无效。另有一些学校则会由于来自普通学生家长的压力选择直接拒绝自闭症学生入校接受教育。
而对那些进入特殊教育学校的自闭症学生来说,由于国内特殊教育学校长期以来只重点针对盲、聋和智障三种特殊人群的教育,以自闭症的研究相对不足,故教学课程设置和安排上存在不少缺陷。尤其是这些特教学校的师资力量针对自闭症的研究与培训时间尚短,也就较难形成相对成熟、完善的教育和康复体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特殊教育中自闭症教学的成效性。
二、加强教育对自闭症儿童的重要意义
对未成年人来说,越是在生命早期开展有针对性的强化教育或训练,大脑的可塑性越强,也就是通常所说在大脑“敏感期”的教育常常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自闭症儿童越早接受康复训练和教育,其对这些良性刺激的反馈更加敏锐,其脑部代偿功能所能发挥的作用也越大。如果康复和教育项目和内容的设置相对科学、合理,那么这些儿童即便存在自闭症的问题,也可能通过后天的教育得到尽可能多的弥补,甚至可能在生活自理能力、语言交流、社会交流众多方面出现可逆的转变。那么,这些自闭症儿童回归正常社会生活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其实现个人社会价值的希望也就越大。
三、加强自闭症儿童教育的策略
(一)加强立法,在法律层面完善自闭症儿童教育体系
相比国外,国内自闭症儿童教育相关法律条款依然十分匮乏,这也是造成国内外自闭症儿童教育水平差距较大的最关键原因之一。比如在英美国家,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已然出台了诸如《全体残疾儿童教育法》(美国)、《抗击自闭症法案》(美国)、《家庭支持法》(美国)、《平等法》(英国)、《残疾人歧视法》(英国)、《残疾人机会均等、参与与公民法》(法国)、《国家自闭症计划》(法国)等。这些法律法规或是将包括自闭症儿童在内的针对性教育年龄扩展到六岁到二十一岁,或是自闭症儿童教育需为“最少受限制”,或是针对自闭症儿童教育制定了全方位计划等等。尤其是英国教育部在2009年出台《国家自闭症标准》中,专门针对各级教育机构开展自闭症儿童教育进行改革指导,甚至将传统上自闭症患者教育年龄从十六岁延长到了二十五岁。
法律法制的制定不仅体现了教育公平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根本性原则,也是通过立法与司法的强制性規定引起全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中国也应当尽快借鉴国外先进操作方式加大对当前相对陈旧、落后的自闭症儿童教育的立法建设,首先在法律层面完善自闭症儿童教育体系,继而在法律的引导和帮助下完善各级教育机构、单位的具体行动。
(二)细分教育对象,完善配套的教育体系
作为一种特殊病症,自闭症也存在轻重程度不同的巨大差异,因此加强自闭症儿童教育需要进一步细分对象,才能既让特殊康复和教育更加有的放矢以便提高康复与教育的品质,又让国内包括自闭症在内的特殊教育体系得到更好的建设和完善。
比如学龄前阶段的自闭症教育中,轻度自闭症患儿可以进入普通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中度患儿可进入特定康复机构接受教育;重度患儿则可在家庭或医院接受教育。进入义务教育阶段后,按照每个公民都必须接受义务教育的法律要求,对学龄前康复与教育成效较好的学生应当进入普通学校接受教育;成效普通的可视具体情况进入特殊教育或普通学校就读;成效不佳者再考虑回到家庭或在距离最近的学校接受上门义务教育。总之,义务教育阶段不能让任何一个自闭症儿童失去康复和教育的机会。
学龄前阶段和义务教育阶段可以进入普通幼儿园和学校就读的儿童应当有针对性地配备随身护理与特殊教育指导服务人员。若不能在普通班级学习的儿童则应当设置诸如“融合式班级”的特殊教学场地。其他涉及医学治疗和康复的研究机構或单位等也应设置针对自闭症儿童教育的科室。不同程度自闭症儿童患者可以视具体情况在学校和医疗机构之间交替式接受教育。
另外针对自闭症儿童的教学类型与内容也应相应调整。比如涉及语言、生活技能、社会交往、体育、美术、生活、科学、数学等教育的课程设置应当有所突出和侧重。还可设计“生活实验室”等特教场所提高儿童的生活技能等。
(三)义务教育阶段结束后应继续职业教育或高中教育 义务教育阶段结束后,教育部门、管理部门等应当尽最大力量帮助有条件的自闭症青少年接受职业教育或高中教育。尤其是对前期康复与教育成效较好的学生更需进一步加强有针对性的职业教育或高中教育,以便使这些学生未来有更大可能参与社会工作实现人生价值。对那些学习成绩不理想但适应性较好的学生来说,义务教育结束后的继续教育同样应当进行,但可侧重于对生活自理能力的强化训练及职业技能的培训。至于那些情况最差的学生则可考虑重点养护,辅以自理能力与职业技能的培训。
(四)建立更加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当前,无论是国内普通学校还是特殊教育学校,专业针对自闭症儿童开展康复与教育的师资力量都是教师队伍中的少数。匮乏的师资力量不仅无益于自闭症儿童教育水平的提高,同样是制约教育公平与资源合理分配的负面因素。
故,包括普通學校与特教学校在内的各类学校都应当加快专业化师资队伍的建设。无论是采取岗位内培训还是外派或委托培训等举措都可以尝试,且学校内还应对这些特教教师展开定期或不定期的考核且应与相应的奖惩措施挂钩。而在各师范类高校或设有教育专业的高校中,也应当不断扩大针对自闭症儿童康复与教育的专业人才培育,且应适当对选择这些专业教育的大学生在求学费用或毕业、就业等方面给予足够的优惠照顾,以便激励更多高校学生投身到自闭症儿童教育的行列中。
四、结束语
无论是义务教育还是其后更进一步的高等教育都對正常人群关注有余,而对有特殊需要人群的重视不足。加强针对自闭症儿童的教育不仅是教育领域资源公平分配和提升教育整体水平在现实层面的落实,也是教育遵循以人为本原则向素质教育战略方向转变的重要体现。不仅如此,在未成年阶段加强对自闭症的教育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这些特殊人群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品质,这不仅是在帮助这些患者所在家庭减轻负担、回归相对正常的生活轨道,也是为社会培养更多具备自理能力甚至可以实现自我价值的正常人奠定良好基础。尤其是对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来说,这是实现对所有国民的人文关怀及践行人道主义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和推动全社会公平、正义、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李金燕.唐茉莉.分析我国当前自闭症儿童综合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改革与开放,2015(10):27
[2]张景生.刘燕.数字化游戏教育为听障儿童学生插上腾飞的翅膀[J]南京特殊教育学报,2015(04):54-57
[3]刘金礼.自闭症儿童的心理发展几个基本观点[J]自闭症儿童的特点与教育纲要,2014(04):7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