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研究考察了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内容广度和深度的适宜性问题,发现现有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涵盖内容领域较广。涉及知识点较多,多数教材能涵盖学前儿童数学学习的基本内容,但有近半教材的内容负荷过重,与小学教材有很大程度的重复,且有至少三分之一的教材内容远超幼儿的成熟水平和学习能力。据此,研究者认为,幼儿园教材内容应符合幼儿的学习规律。教育行政部门应尽快出台幼儿园课程标准。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教材;教材内容;适宜性;入学准备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13)10-0010-05
入学准备是幼儿园和家长普遍关注的问题。在进入小学前,幼儿在数学方面应该学些什么,学到什么程度?这一问题值得深入研究。幼儿园教材规定了在什么时间以什么逻辑顺序来教什么内容,是教学内容选择与教学活动实施的重要依据,其文本质量和使用效果会直接影响课程的质量。虽然我国没有统一的幼儿园课程标准和专门的幼儿园教材审定委员会,但是在当前的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教材是许多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主要参照,依照某本教材或综合多本教材来设计教学活动是许多教师的普遍做法,尤其是在数学领域。可以说,幼儿园数学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对幼儿园大班数学课程应该教什么的期望。本研究从入学准备视角,分析现有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内容的适宜性,为探讨大班幼儿数学学习问题提供参考。
一、研究方法
(一)文本分析
研究对象的选择和研究维度的确定是本研究的关键环节。
现阶段,我国尚没有统一的幼儿园课程标准和专门的教材审定委员会,幼儿园教材之间的差异非常大,幼儿园教材的出版和销售使用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为确保所选幼儿园教材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代表性,本研究根据出版社在幼儿园教材市场中的社会声誉以及教材在幼儿园的使用范围,选择了在不同省份出版的8套大班数学教材、含数学内容的大班教材、专门的数学入学准备或幼小衔接教材。与幼儿园教材不同,小学数学教材因有统一的课程标准,相互之间的差异相对较小,因此,本研究只选择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一至六年级的数学教材。
研究维度是指从哪些角度出发来分析和比较教材。教材内容的选择、编制、呈现方式是教材研究的三项重要内容。本研究重点分析教材内容的选择,从“教什么”的角度来探讨教材内容的适宜性,并不涉及“如何教”,因此,只分析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不涉及内容的编制与呈现方式等问题。
(二)测验
为科学严谨地判断现有教材内容的适宜性,本研究将教材内容及其画面情境转化为测验题目,对大班末期的幼儿进行测查,以检验这个阶段的幼儿在接受了一定的数学教育之后是否已掌握教材内容。测验对象为北京市11所幼儿园的136名幼儿园大班即将毕业的幼儿,这136名幼儿分属2所示范园,3所一级一类园,1所二级二类园,5所无级类园。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内容的广度
内容的广度是指教材所涉及内容领域的广泛程度,主要体现在涉及哪些领域、多少个知识点等方面。
1.涉及领域
本研究先对教材中每页所涉及的内容领域进行编码,然后对每一领域的内容所占页面数量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表明,除有一套教材没有涉及货币外,其余所有教材都涵盖了数与运算、量的比较与测量、几何形体、空间方位、逻辑关系、时间、统计、货币等内容领域。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所涵盖的内容领域,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都有涉及。总体上,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涉及内容全面,涵盖领域广泛。
在各内容领域所占的比例结构上,数与运算在所有教材中都占据了最大比例,其他占据比例较大的领域包括量的比较与测量、逻辑关系、几何形体等(见表1)。Ginsburg曾指出,学前阶段的数学学习以数与运算为主要内容。他对新加坡、韩国、香港的数学学习标准所作的比较研究发现,数、测量和几何是三项最主要的学习内容,其中数的内容几乎占一半。可以说,现有大班数学教材在各内容领域的比例分配上是比较符合学前儿童数学学习的规律与要求的。
2.最小知识点数量
本研究所分析的教材涉及的最小知识点数量从26到66个不等,平均为39.25个知识点。其中,普遍涉及的知识点(有5套或更多的教材涉及)共29个(见表2)。
按照所占页面数量统计,占较大比例的主要知识点包括10以内两数加减、具体物品与抽象数字结合的分解组合、0-10数字读写、常见量的比较、量的等分、图形组合、生活中实物几何体辨认、按二维坐标判断空间位置、以客体为中心判断左右、以自我为中心判断左右、找异同、按多种标准分类、重复模式延伸、认识整点、认识年月日等。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多数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涵盖了学前阶段幼儿数学学习的主要内容,不过,许多教材没有涉及数的守恒、量的排序、量的守恒等内容,而这些内容恰恰被认为是幼儿非正式数学学习中的关键经验。如果以大部分教材(5套及以上)普遍涉及的知识点(29个)为基础,再将以上3个知识点包含在内,那么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应包括的最小知识点在30个左右,而在所分析的这8套教材中。有一半教材的知识点数量过多,幼儿负荷过重。
(二)内容的深度
内容的深度是指在一项内容上要求幼儿学到什么程度,例如加减运算作为一项学习内容,可分为10以内加减、连加连减、混合加减、20以内加减、100以内加减等不同的难度。为考察所分析教材的内容深度,本研究将这些教材与小学数学教材进行比较,并将教材中的内容转化为测验题目,对幼儿进行了测查。
与小学教材的比较发现,在现有幼儿园教材中,有28.7%的内容是小学一年级上学期所教内容,16%为一年级下学期所教内容,甚至有个别内容是更高年级的教学内容,如按群计数(二年级上学期)、倍数和单双数(五年级上学期)、乘法和除法(二年级上学期)、面积(三年级下学期)、图形对称(三年级下学期)、分钟(二年级上学期)等。总体而言,幼儿园教材中有约一半内容是小学所教的内容,与小学教材存在较大比例的重复。 对幼儿园大班末期幼儿数学学习成绩的测查结果表明,在所测查的61个内容要点中,有34.4%的内容幼儿的通过率不超过60%,表明在现有的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中有至少三分之一的内容超过了幼儿的学习能力。例如,能够正确判断刻钟的幼儿人数只占37%(见表3)。
上述两项分析结果表明,在现有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中,有约一半的内容与小学教材重复,有至少三分之一的内容超出了幼儿的学习能力,是学前阶段幼儿自然成熟和后天教育所无法达到的目标。
三、讨论与建议
(一)幼儿园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幼儿的数学学习规律
本研究所分析的8套幼儿园数学教材涵盖内容领域较广,涉及知识点较多,多数教材能涵盖学前儿童数学学习的基本内容,但有近半教材内容负荷过重,与小学教材重复,且有至少三分之一的教材内容超出了幼儿的成熟水平和学习能力。即使通过具体形象的方式教幼儿抽象的概念知识,幼儿能够学得会,但幼儿是否有必要学呢?这实际上是一个教材内容选择的问题,其实质是弄清楚哪些内容对幼儿来讲是有价值、有必要学习的。
内容选择问题一直是课程与教材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在选择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内容时,有必要审慎反思价值取向和参考标准是什么,包括什么是有价值的、对谁有价值、如何判断是否有价值等。目前,一般的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理论都强调在选择幼儿数学教学内容时应遵循三条原则,即符合幼儿学习和发展的规律、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数学学科知识的逻辑。不过,这三条基本原则并没有回答怎样判断是否符合幼儿学习和发展的规律、当社会期望与儿童发展规律之间出现矛盾时应当以什么为根据选择等问题。
具体到幼儿园大班阶段,大班幼儿直接面临入学压力,学什么才能为后续小学的学习与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呢?现有大班教材几乎都是提前学习小学一年级所教内容,希望为幼儿入小学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基础。然而,已有研究证明。小学的内容提前到学前阶段学习,通常会超出幼儿现有的成熟水平。在本研究中,有至少三分之一的题目幼儿的通过率不足60%,这一结果与以往研究相一致。例如,张英研究发现,即使教师已经进行过10以内数的分解组合、使用大于号与小于号进行比较、看图列式计算、20以内加减运算、多角度分类等方面内容的教学,但仍有近三分之一的幼儿在数的含义、数的比较、数的加减、量的递推关系、图形守恒、图形组合及模式认知方面的表现欠佳。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超出幼儿成熟水平的教学很难帮助幼儿很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还有研究发现,提前学习对儿童进入小学后的后续学习缺乏持续的积极贡献。如盖笑松调研发现,提前学习不仅牺牲了儿童大量的游戏时间和学习机会,而且容易导致儿童失去学习兴趣,养成不良学习习惯,升入小学三年级后学习成绩急剧下滑。可以说,提前学习对儿童的积极影响远不如消极影响大。因此,提前学习小学内容并不能如成人所期望的那样为幼儿入学届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选择幼儿园教材内容的基本原则是既要考虑社会需要又要考虑儿童的需要,尽可能协调一致。当社会期望与儿童需要发生冲突时。应以儿童的需要与利益为准,这是保障儿童基本权益的根本前提。目前,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的内容过多、过难,幼儿的学习效果并不好,与幼儿的需要有冲突。因此,在选择大班数学教材内容时,应兼顾幼儿学习的可能性与必要性,选择幼儿既能够学得会又对幼儿后续学习有积极影响的关键经验。
(二)教育行政部门应尽快出台幼儿园课程标;隹
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由各省区市自编幼儿园教材。虽然20世纪80年代初教育部根据《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组织编写过一套统编教材,但是并不强制要求幼儿园必须使用。20世纪80年代末期,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深入,中央、地方、幼儿园三级课程决策机制建立。幼儿园园本课程迅速发展,加上受市场因素影响,幼儿园教材呈现多样化趋势。然而,因为我国没有统一的幼儿园课程标准和专门的幼儿园教材审定委员会,所以幼儿园教材市场纷繁复杂,良莠不齐。受利益的驱动以及不正确教育观念的左右,一些家长和幼儿园使用质量低下的教材对幼儿开展小学化教育,违背幼儿发展的客观规律,背离幼儿园教育的根本目的。在这一背景下,教育行政部门严令“不得要求幼儿园、学前班的幼儿购买任何教材和幼儿读物”,要求“幼儿园一律不得使用幼儿教材、课本等变相教材”。
虽然有教育行政部门的禁令,但教材使用在幼儿园仍是一个普遍现象。2013年,冉甜对北京市7所不同体制的幼儿园的大班调查发现,每个班级会使用3~6套教材,共使用23套不同的教材。为什么幼儿园教材禁而不止?除了一些利益相关者放弃社会责任和教育原则盲目逐利之外。也有教师自身的合理需求。幼儿园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需要考虑内容本身的科学性、幼儿的兴趣与需要、社会的需要等多方面的因素。对教师而言,这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许多教师并不具备选择和决定幼儿应该学什么和幼儿园应该教什么的能力。朱家雄曾指出,(教材)不是谁都能编、谁都会编的,(园本课程)不是谁都能搞的,更不是随意就能搞好的。在多数教师缺乏园本课程开发及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能力的情况下,高质量的教材可以为教师选择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
在幼儿园教师普遍使用教材这一现象背后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目前尚缺乏统一的幼儿园课程标准。幼儿园课程标准应对幼儿园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以及教学和评价提出指导性意见。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进行了幼儿园课程改革,为避免分科教学的局限,倡导在生活和游戏中为幼儿提供整合的经验,《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没有再按学科、年龄提供课程内容、教学任务与要求等方面的详细建议,而是提出了一般的原则要求,导致部分教师在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方面遇到困难。虽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教师了解各年龄段幼儿应该学什么、怎样学提供了参考框架,但这份指南不能等同于幼儿的学习标准,学习标准也不等同于幼儿园课程标准。因此,为更好地指导教师理解《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政策文本对幼儿园课程的要求,将理想的课程转化为文本的课程、实施的课程和幼儿经验的课程,有效指导教师选择和组织幼儿园课程内容,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尽快出台幼儿园课程标准。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教材;教材内容;适宜性;入学准备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13)10-0010-05
入学准备是幼儿园和家长普遍关注的问题。在进入小学前,幼儿在数学方面应该学些什么,学到什么程度?这一问题值得深入研究。幼儿园教材规定了在什么时间以什么逻辑顺序来教什么内容,是教学内容选择与教学活动实施的重要依据,其文本质量和使用效果会直接影响课程的质量。虽然我国没有统一的幼儿园课程标准和专门的幼儿园教材审定委员会,但是在当前的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教材是许多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主要参照,依照某本教材或综合多本教材来设计教学活动是许多教师的普遍做法,尤其是在数学领域。可以说,幼儿园数学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对幼儿园大班数学课程应该教什么的期望。本研究从入学准备视角,分析现有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内容的适宜性,为探讨大班幼儿数学学习问题提供参考。
一、研究方法
(一)文本分析
研究对象的选择和研究维度的确定是本研究的关键环节。
现阶段,我国尚没有统一的幼儿园课程标准和专门的教材审定委员会,幼儿园教材之间的差异非常大,幼儿园教材的出版和销售使用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为确保所选幼儿园教材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代表性,本研究根据出版社在幼儿园教材市场中的社会声誉以及教材在幼儿园的使用范围,选择了在不同省份出版的8套大班数学教材、含数学内容的大班教材、专门的数学入学准备或幼小衔接教材。与幼儿园教材不同,小学数学教材因有统一的课程标准,相互之间的差异相对较小,因此,本研究只选择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一至六年级的数学教材。
研究维度是指从哪些角度出发来分析和比较教材。教材内容的选择、编制、呈现方式是教材研究的三项重要内容。本研究重点分析教材内容的选择,从“教什么”的角度来探讨教材内容的适宜性,并不涉及“如何教”,因此,只分析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不涉及内容的编制与呈现方式等问题。
(二)测验
为科学严谨地判断现有教材内容的适宜性,本研究将教材内容及其画面情境转化为测验题目,对大班末期的幼儿进行测查,以检验这个阶段的幼儿在接受了一定的数学教育之后是否已掌握教材内容。测验对象为北京市11所幼儿园的136名幼儿园大班即将毕业的幼儿,这136名幼儿分属2所示范园,3所一级一类园,1所二级二类园,5所无级类园。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内容的广度
内容的广度是指教材所涉及内容领域的广泛程度,主要体现在涉及哪些领域、多少个知识点等方面。
1.涉及领域
本研究先对教材中每页所涉及的内容领域进行编码,然后对每一领域的内容所占页面数量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表明,除有一套教材没有涉及货币外,其余所有教材都涵盖了数与运算、量的比较与测量、几何形体、空间方位、逻辑关系、时间、统计、货币等内容领域。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所涵盖的内容领域,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都有涉及。总体上,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涉及内容全面,涵盖领域广泛。
在各内容领域所占的比例结构上,数与运算在所有教材中都占据了最大比例,其他占据比例较大的领域包括量的比较与测量、逻辑关系、几何形体等(见表1)。Ginsburg曾指出,学前阶段的数学学习以数与运算为主要内容。他对新加坡、韩国、香港的数学学习标准所作的比较研究发现,数、测量和几何是三项最主要的学习内容,其中数的内容几乎占一半。可以说,现有大班数学教材在各内容领域的比例分配上是比较符合学前儿童数学学习的规律与要求的。
2.最小知识点数量
本研究所分析的教材涉及的最小知识点数量从26到66个不等,平均为39.25个知识点。其中,普遍涉及的知识点(有5套或更多的教材涉及)共29个(见表2)。
按照所占页面数量统计,占较大比例的主要知识点包括10以内两数加减、具体物品与抽象数字结合的分解组合、0-10数字读写、常见量的比较、量的等分、图形组合、生活中实物几何体辨认、按二维坐标判断空间位置、以客体为中心判断左右、以自我为中心判断左右、找异同、按多种标准分类、重复模式延伸、认识整点、认识年月日等。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多数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涵盖了学前阶段幼儿数学学习的主要内容,不过,许多教材没有涉及数的守恒、量的排序、量的守恒等内容,而这些内容恰恰被认为是幼儿非正式数学学习中的关键经验。如果以大部分教材(5套及以上)普遍涉及的知识点(29个)为基础,再将以上3个知识点包含在内,那么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应包括的最小知识点在30个左右,而在所分析的这8套教材中。有一半教材的知识点数量过多,幼儿负荷过重。
(二)内容的深度
内容的深度是指在一项内容上要求幼儿学到什么程度,例如加减运算作为一项学习内容,可分为10以内加减、连加连减、混合加减、20以内加减、100以内加减等不同的难度。为考察所分析教材的内容深度,本研究将这些教材与小学数学教材进行比较,并将教材中的内容转化为测验题目,对幼儿进行了测查。
与小学教材的比较发现,在现有幼儿园教材中,有28.7%的内容是小学一年级上学期所教内容,16%为一年级下学期所教内容,甚至有个别内容是更高年级的教学内容,如按群计数(二年级上学期)、倍数和单双数(五年级上学期)、乘法和除法(二年级上学期)、面积(三年级下学期)、图形对称(三年级下学期)、分钟(二年级上学期)等。总体而言,幼儿园教材中有约一半内容是小学所教的内容,与小学教材存在较大比例的重复。 对幼儿园大班末期幼儿数学学习成绩的测查结果表明,在所测查的61个内容要点中,有34.4%的内容幼儿的通过率不超过60%,表明在现有的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中有至少三分之一的内容超过了幼儿的学习能力。例如,能够正确判断刻钟的幼儿人数只占37%(见表3)。
上述两项分析结果表明,在现有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中,有约一半的内容与小学教材重复,有至少三分之一的内容超出了幼儿的学习能力,是学前阶段幼儿自然成熟和后天教育所无法达到的目标。
三、讨论与建议
(一)幼儿园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幼儿的数学学习规律
本研究所分析的8套幼儿园数学教材涵盖内容领域较广,涉及知识点较多,多数教材能涵盖学前儿童数学学习的基本内容,但有近半教材内容负荷过重,与小学教材重复,且有至少三分之一的教材内容超出了幼儿的成熟水平和学习能力。即使通过具体形象的方式教幼儿抽象的概念知识,幼儿能够学得会,但幼儿是否有必要学呢?这实际上是一个教材内容选择的问题,其实质是弄清楚哪些内容对幼儿来讲是有价值、有必要学习的。
内容选择问题一直是课程与教材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在选择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内容时,有必要审慎反思价值取向和参考标准是什么,包括什么是有价值的、对谁有价值、如何判断是否有价值等。目前,一般的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理论都强调在选择幼儿数学教学内容时应遵循三条原则,即符合幼儿学习和发展的规律、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数学学科知识的逻辑。不过,这三条基本原则并没有回答怎样判断是否符合幼儿学习和发展的规律、当社会期望与儿童发展规律之间出现矛盾时应当以什么为根据选择等问题。
具体到幼儿园大班阶段,大班幼儿直接面临入学压力,学什么才能为后续小学的学习与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呢?现有大班教材几乎都是提前学习小学一年级所教内容,希望为幼儿入小学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基础。然而,已有研究证明。小学的内容提前到学前阶段学习,通常会超出幼儿现有的成熟水平。在本研究中,有至少三分之一的题目幼儿的通过率不足60%,这一结果与以往研究相一致。例如,张英研究发现,即使教师已经进行过10以内数的分解组合、使用大于号与小于号进行比较、看图列式计算、20以内加减运算、多角度分类等方面内容的教学,但仍有近三分之一的幼儿在数的含义、数的比较、数的加减、量的递推关系、图形守恒、图形组合及模式认知方面的表现欠佳。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超出幼儿成熟水平的教学很难帮助幼儿很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还有研究发现,提前学习对儿童进入小学后的后续学习缺乏持续的积极贡献。如盖笑松调研发现,提前学习不仅牺牲了儿童大量的游戏时间和学习机会,而且容易导致儿童失去学习兴趣,养成不良学习习惯,升入小学三年级后学习成绩急剧下滑。可以说,提前学习对儿童的积极影响远不如消极影响大。因此,提前学习小学内容并不能如成人所期望的那样为幼儿入学届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选择幼儿园教材内容的基本原则是既要考虑社会需要又要考虑儿童的需要,尽可能协调一致。当社会期望与儿童需要发生冲突时。应以儿童的需要与利益为准,这是保障儿童基本权益的根本前提。目前,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的内容过多、过难,幼儿的学习效果并不好,与幼儿的需要有冲突。因此,在选择大班数学教材内容时,应兼顾幼儿学习的可能性与必要性,选择幼儿既能够学得会又对幼儿后续学习有积极影响的关键经验。
(二)教育行政部门应尽快出台幼儿园课程标;隹
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由各省区市自编幼儿园教材。虽然20世纪80年代初教育部根据《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组织编写过一套统编教材,但是并不强制要求幼儿园必须使用。20世纪80年代末期,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深入,中央、地方、幼儿园三级课程决策机制建立。幼儿园园本课程迅速发展,加上受市场因素影响,幼儿园教材呈现多样化趋势。然而,因为我国没有统一的幼儿园课程标准和专门的幼儿园教材审定委员会,所以幼儿园教材市场纷繁复杂,良莠不齐。受利益的驱动以及不正确教育观念的左右,一些家长和幼儿园使用质量低下的教材对幼儿开展小学化教育,违背幼儿发展的客观规律,背离幼儿园教育的根本目的。在这一背景下,教育行政部门严令“不得要求幼儿园、学前班的幼儿购买任何教材和幼儿读物”,要求“幼儿园一律不得使用幼儿教材、课本等变相教材”。
虽然有教育行政部门的禁令,但教材使用在幼儿园仍是一个普遍现象。2013年,冉甜对北京市7所不同体制的幼儿园的大班调查发现,每个班级会使用3~6套教材,共使用23套不同的教材。为什么幼儿园教材禁而不止?除了一些利益相关者放弃社会责任和教育原则盲目逐利之外。也有教师自身的合理需求。幼儿园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需要考虑内容本身的科学性、幼儿的兴趣与需要、社会的需要等多方面的因素。对教师而言,这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许多教师并不具备选择和决定幼儿应该学什么和幼儿园应该教什么的能力。朱家雄曾指出,(教材)不是谁都能编、谁都会编的,(园本课程)不是谁都能搞的,更不是随意就能搞好的。在多数教师缺乏园本课程开发及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能力的情况下,高质量的教材可以为教师选择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
在幼儿园教师普遍使用教材这一现象背后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目前尚缺乏统一的幼儿园课程标准。幼儿园课程标准应对幼儿园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以及教学和评价提出指导性意见。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进行了幼儿园课程改革,为避免分科教学的局限,倡导在生活和游戏中为幼儿提供整合的经验,《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没有再按学科、年龄提供课程内容、教学任务与要求等方面的详细建议,而是提出了一般的原则要求,导致部分教师在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方面遇到困难。虽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教师了解各年龄段幼儿应该学什么、怎样学提供了参考框架,但这份指南不能等同于幼儿的学习标准,学习标准也不等同于幼儿园课程标准。因此,为更好地指导教师理解《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政策文本对幼儿园课程的要求,将理想的课程转化为文本的课程、实施的课程和幼儿经验的课程,有效指导教师选择和组织幼儿园课程内容,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尽快出台幼儿园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