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智慧城市无锡最近又有一则重大利好。
4月22日,国家集成电路特色工艺及封装测试创新中心建设方案专家论证会通过创新中心(下文简称创新中心)建设方案,无锡市有了首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这是一次立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强势“卡位”,处于国内封装测试领域第一排位的无锡具备了向全球前沿技术攻关的实力。
创新中心之所以落户无锡,是因为这里作为我国物联网“首航之城”,拥有全国唯一的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是全国较早发展物联网、集成电路、软件、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城市,近年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水平始终位列国内第一方阵。
无锡的发展,其实是江苏物联网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物联网元素融入城市生活
人们去过无锡,只要稍加留心就能感受到,智慧的物联网元素在这座城市随处可见。
站在市区的红绿灯路口,可以看到信号灯下面多挂了一块电子显示屏,不时地显示车牌号和“公交信号优先”字样。这是江苏无锡车联网技术V2I(汽车与基础设施互联)的一个应用场景,显示屏背后是一套“公交优先系统”,让车与车能够“对话”,车与路能够“沟通”,让公交车实现一路绿灯畅行。作为首个获批创建的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无锡打造出基于“人—车—路—云”系统的城市智慧交通体系,改善市民的交通出行体验。
如今,车联网覆盖区域已从无锡主城区和太湖新城的240个交叉路口,扩展到400个交叉路口,覆盖面积从170平方公里扩展到260平方公里。这里的道路和公交车向人们展示着智慧交通的美妙场景。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物联网技术更是发挥了强大的作用。为实现“非接触式”隔离管控,提升管控效率,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分公司联合中电鸿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自主开发“基于物联网的智能门磁防疫系统”,实现门开合状态的智能监测,当被隔离监控的人群非法开门,系统将会收到警报,并通过短信和语音等方式通知社区管理人员,以便及时响应,隔离到期设备自动撤防,大大减轻了一线人员的工作压力。
还有,无锡高铭科维科技公司研制成功的“纳维码”,不管未来应用到汽车、家电还是机器人等领域,都能因为这个唯一的“识别码”,确保产品质量“可追溯”。在无锡鸿山物联网小镇,随处可见的太阳能智能保洁箱,能在感应到垃圾靠近时“自觉”打开箱门,分类投入其中的垃圾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压缩、除臭,当垃圾达到一定容量时系统会自动报警,通知环卫工前来清理。
……
无论是生活还是产业,物联网正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智慧养老、智慧家居、智慧物流、智慧医疗等,“万物智联”正从科幻小说中的畅想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
美好生活依托技术落地背后是雄厚的产业基础。无锡用十多年时间,将物联网概念变为现实,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进化。这里形成了完备的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引领了物联网未来的发展方向,搭建了前沿信息交流的平台。业内人士称,未来物联网怎么发展——看中国、看江苏、看无锡。
十年光阴磨一剑
物联网从概念变为现实,无锡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过去十多年,无锡抓住历史机遇、顺应技术变革潮流,扛起了物联网领跑示范的大旗。
事实上,无锡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最早是源于一场“危机”。2007年,太湖蓝藻爆发,引发无锡市饮用水危机。之后,无锡市就将太湖沿岸产业结构调整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提上了历史日程。据悉,当时无锡大力度压减低端产能,消灭污染源,在短时间内就减少了沿岸3000多家企业。这对当时无锡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影响,财政压力巨大。减少的企业较多,而新的增量又没有,新旧动能转换的艰难,造成无锡的经济、人口等一段时间内都出现了负增长。
就在这个转型期,物联网开始进入无锡的视野当中。十多年前,物联网还是一个陌生的词,发展物联网对于当时的无锡来说是进入了“无人区”。当时凭借无锡多年来在制造业和高科技方面的技术积累,借助中国感知中心的平台,开始了在物联网领域的示范探索。
面對“无人区”的现状,从国家、江苏省到无锡市都制定了瞄准产业应用,打造产业集聚地和示范应用先导区的总体目标。总的来说,大致有几个方面:一是国家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发展,加快布局建设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先后出台多项促进政策;二是“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实施,高标准启动江苏自贸试验区建设,加速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发展带来了更多“硬核”红利;三是世界经贸格局的变化带来合作发展新机遇,开放合作促进了创新成果的诞生;四是信息技术变革的提速,高速传输使物联网发展变得更加“现实”、更加便捷。
尤为重要的是,无锡为物联网企业成长、产业发展提供最好“孵化器”、最强“加速器”。无锡上线发布全省首个统一开放的物联网公有云平台,5G小型试验网建成并试运行,率先建成全国首个IPv6规模商用网络,成为全国首个窄带物联网全域覆盖的地级市,并建成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国家智能交通综合测试基地、国家物联网感知装备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国家医疗健康物联网产品测评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58个。很多政府部门也在做物联网企业的“店小二”。无锡加强政策扶持,设立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健全完善财税、金融、人才、土地等配套支持政策,集中资源、集中力量,提高政策的整合度和精准度。
到了2019年,无锡的物联网产业营收超2800亿元,接近全省总量的一半;物联网集群企业超过2000家,覆盖“感知、连接、平台、应用、安全”等较为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
开创产业新格局
千亿连接,万亿市场。
在新一代互联网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当下,物联网及相关产业无疑成为无锡发展的新动能。眼下,伴随着5G浪潮的到来,无锡已经构建出同频共振的物联网产业生态圈。当地通过在物联网领域先导性的探索,参与牵头制订物联网国际标准,掌握了物联网领域标准的国际话语权,在世界物联网产业发展史上烙下深深的“太湖印记”。
如,在无锡的中科微至公司,一条条自动化的包裹分拣线上,通过拍照、扫码,一个个包裹被准确地分拣到各自该去的区域,整个过程除了包裹上线的环节外,完全实现了无人操作,大大节省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中科微至的工作人员介绍,通过使用自动化设备,人力节省2/3,包裹分拣的速度提高了10倍多。同时,这套技术完全是自主研发,已经广泛应用于快递领域的“四通一达”、菜鸟网络、苏宁云商等企业。“目前在物流自动化方面,在国内基本已经没有国外的竞争对手,而即使是在国外的竞争对手,也基本都是国内企业设立的”,这位负责人表示,目前正在大力推进技术研发,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例如将现在对包裹的五面扫描升级突破到六面扫描,真正实现物流分拣的全部自动化。
无锡有着全世界最大的开放式智能汽车测试区域——220平方公里的城市开放道路环境。奥迪公司自动驾驶高级工程师马子康介绍,奥迪的智能化汽车正在无锡进行测试,这里的测试环境和硬件配置,在其他地方是没有办法实现的。
现在,有一半的国际物联网标准是由无锡制定的,无锡物联网产业在专利、应用示范项目等领域的拓展,展现了无锡在物联网技术上的领先。在全球60多个国家、700多个城市都有无锡物联网企业的身影。无锡已成为全国首个移动物联网连接规模超千万的地级市、全国首个物联网用户数超过手机用户数的城市。
“无锡发展物联网,就是抓住了新兴产业的‘牛鼻子’。”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这样认为。在无锡等先行者的努力下,我国在物联网领域与世界同步起跑,并与发达国家保持了水平一致。在某些应用的推进上,我国甚至领跑世界,登上了产业“新高地”。而今,物联网已经走到了我国科技创新的聚光灯下,物联网在无锡、在江苏必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天地。
4月22日,国家集成电路特色工艺及封装测试创新中心建设方案专家论证会通过创新中心(下文简称创新中心)建设方案,无锡市有了首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这是一次立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强势“卡位”,处于国内封装测试领域第一排位的无锡具备了向全球前沿技术攻关的实力。
创新中心之所以落户无锡,是因为这里作为我国物联网“首航之城”,拥有全国唯一的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是全国较早发展物联网、集成电路、软件、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城市,近年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水平始终位列国内第一方阵。
无锡的发展,其实是江苏物联网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物联网元素融入城市生活
人们去过无锡,只要稍加留心就能感受到,智慧的物联网元素在这座城市随处可见。
站在市区的红绿灯路口,可以看到信号灯下面多挂了一块电子显示屏,不时地显示车牌号和“公交信号优先”字样。这是江苏无锡车联网技术V2I(汽车与基础设施互联)的一个应用场景,显示屏背后是一套“公交优先系统”,让车与车能够“对话”,车与路能够“沟通”,让公交车实现一路绿灯畅行。作为首个获批创建的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无锡打造出基于“人—车—路—云”系统的城市智慧交通体系,改善市民的交通出行体验。
如今,车联网覆盖区域已从无锡主城区和太湖新城的240个交叉路口,扩展到400个交叉路口,覆盖面积从170平方公里扩展到260平方公里。这里的道路和公交车向人们展示着智慧交通的美妙场景。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物联网技术更是发挥了强大的作用。为实现“非接触式”隔离管控,提升管控效率,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分公司联合中电鸿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自主开发“基于物联网的智能门磁防疫系统”,实现门开合状态的智能监测,当被隔离监控的人群非法开门,系统将会收到警报,并通过短信和语音等方式通知社区管理人员,以便及时响应,隔离到期设备自动撤防,大大减轻了一线人员的工作压力。
还有,无锡高铭科维科技公司研制成功的“纳维码”,不管未来应用到汽车、家电还是机器人等领域,都能因为这个唯一的“识别码”,确保产品质量“可追溯”。在无锡鸿山物联网小镇,随处可见的太阳能智能保洁箱,能在感应到垃圾靠近时“自觉”打开箱门,分类投入其中的垃圾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压缩、除臭,当垃圾达到一定容量时系统会自动报警,通知环卫工前来清理。
……
无论是生活还是产业,物联网正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智慧养老、智慧家居、智慧物流、智慧医疗等,“万物智联”正从科幻小说中的畅想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
美好生活依托技术落地背后是雄厚的产业基础。无锡用十多年时间,将物联网概念变为现实,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进化。这里形成了完备的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引领了物联网未来的发展方向,搭建了前沿信息交流的平台。业内人士称,未来物联网怎么发展——看中国、看江苏、看无锡。
十年光阴磨一剑
物联网从概念变为现实,无锡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过去十多年,无锡抓住历史机遇、顺应技术变革潮流,扛起了物联网领跑示范的大旗。
事实上,无锡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最早是源于一场“危机”。2007年,太湖蓝藻爆发,引发无锡市饮用水危机。之后,无锡市就将太湖沿岸产业结构调整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提上了历史日程。据悉,当时无锡大力度压减低端产能,消灭污染源,在短时间内就减少了沿岸3000多家企业。这对当时无锡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影响,财政压力巨大。减少的企业较多,而新的增量又没有,新旧动能转换的艰难,造成无锡的经济、人口等一段时间内都出现了负增长。
就在这个转型期,物联网开始进入无锡的视野当中。十多年前,物联网还是一个陌生的词,发展物联网对于当时的无锡来说是进入了“无人区”。当时凭借无锡多年来在制造业和高科技方面的技术积累,借助中国感知中心的平台,开始了在物联网领域的示范探索。
面對“无人区”的现状,从国家、江苏省到无锡市都制定了瞄准产业应用,打造产业集聚地和示范应用先导区的总体目标。总的来说,大致有几个方面:一是国家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发展,加快布局建设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先后出台多项促进政策;二是“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实施,高标准启动江苏自贸试验区建设,加速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发展带来了更多“硬核”红利;三是世界经贸格局的变化带来合作发展新机遇,开放合作促进了创新成果的诞生;四是信息技术变革的提速,高速传输使物联网发展变得更加“现实”、更加便捷。
尤为重要的是,无锡为物联网企业成长、产业发展提供最好“孵化器”、最强“加速器”。无锡上线发布全省首个统一开放的物联网公有云平台,5G小型试验网建成并试运行,率先建成全国首个IPv6规模商用网络,成为全国首个窄带物联网全域覆盖的地级市,并建成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国家智能交通综合测试基地、国家物联网感知装备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国家医疗健康物联网产品测评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58个。很多政府部门也在做物联网企业的“店小二”。无锡加强政策扶持,设立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健全完善财税、金融、人才、土地等配套支持政策,集中资源、集中力量,提高政策的整合度和精准度。
到了2019年,无锡的物联网产业营收超2800亿元,接近全省总量的一半;物联网集群企业超过2000家,覆盖“感知、连接、平台、应用、安全”等较为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
开创产业新格局
千亿连接,万亿市场。
在新一代互联网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当下,物联网及相关产业无疑成为无锡发展的新动能。眼下,伴随着5G浪潮的到来,无锡已经构建出同频共振的物联网产业生态圈。当地通过在物联网领域先导性的探索,参与牵头制订物联网国际标准,掌握了物联网领域标准的国际话语权,在世界物联网产业发展史上烙下深深的“太湖印记”。
如,在无锡的中科微至公司,一条条自动化的包裹分拣线上,通过拍照、扫码,一个个包裹被准确地分拣到各自该去的区域,整个过程除了包裹上线的环节外,完全实现了无人操作,大大节省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中科微至的工作人员介绍,通过使用自动化设备,人力节省2/3,包裹分拣的速度提高了10倍多。同时,这套技术完全是自主研发,已经广泛应用于快递领域的“四通一达”、菜鸟网络、苏宁云商等企业。“目前在物流自动化方面,在国内基本已经没有国外的竞争对手,而即使是在国外的竞争对手,也基本都是国内企业设立的”,这位负责人表示,目前正在大力推进技术研发,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例如将现在对包裹的五面扫描升级突破到六面扫描,真正实现物流分拣的全部自动化。
无锡有着全世界最大的开放式智能汽车测试区域——220平方公里的城市开放道路环境。奥迪公司自动驾驶高级工程师马子康介绍,奥迪的智能化汽车正在无锡进行测试,这里的测试环境和硬件配置,在其他地方是没有办法实现的。
现在,有一半的国际物联网标准是由无锡制定的,无锡物联网产业在专利、应用示范项目等领域的拓展,展现了无锡在物联网技术上的领先。在全球60多个国家、700多个城市都有无锡物联网企业的身影。无锡已成为全国首个移动物联网连接规模超千万的地级市、全国首个物联网用户数超过手机用户数的城市。
“无锡发展物联网,就是抓住了新兴产业的‘牛鼻子’。”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这样认为。在无锡等先行者的努力下,我国在物联网领域与世界同步起跑,并与发达国家保持了水平一致。在某些应用的推进上,我国甚至领跑世界,登上了产业“新高地”。而今,物联网已经走到了我国科技创新的聚光灯下,物联网在无锡、在江苏必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