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翰”胸襟英才本色

来源 :文化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曾同姜昆、余秋雨、金铁林、海岩等同登“全国十大艺术英才”的领奖台,又屡被评为“中国经济百名杰出人物”。他被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聘为司法(书画类)唯一的鉴定专家,他的“皓翰国拍”又被评为“全国十佳诚信企业”。他的头衔,他的荣誉,可谓光芒四射。他那可以望见烟水迷蒙的西湖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他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的大幅照片。这个风云际会的美誉度极高的人物,就是浙江皓翰国际文化发展集团董事长蒋频。
  
  “皓翰”宝典
  “浙江拍卖界的一匹黑马!”惊呼者大有人在。
  “拍卖界刮起了蒋频旋风!”喝彩者为数甚众。
  先看几个令人赞叹的数字:蒋频于2002年7月成立浙江皓翰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当年拍卖标的总金额达到2.6亿元,次年突破5亿元,第三年竟达到10.2亿元。在这里,原本枯燥的数字成了一股跳跃式的蘑菇状的旋风,令业内人士刮目相看。
  出手不凡的蒋频搞拍卖的启示源于一次港澳游,目睹港澳拍卖业红火如霞,槌起槌落溅起了他搞拍卖的灵感火花。有愿望一定会有相应的潜能,拍卖艺术品与蒋频的书画艺术正好对接。回来后与朋友一策划,立即扯起“皓翰国拍”的旗帜。蒋频太偏爱“皓翰”这两个字了。皓者,洁白无瑕也。翰即“光大翰林”之翰,大文化也。他将书房称为“翰逸斋”,连儿子也取名为翰超。蒋频太爱文化艺术,翰字溶化在他的灵魂里。
  奇迹不会凭空而降,总是生长在知识和智慧的土壤里。2004年早春,蒋频踏着斜风细雨来到乌瓦粉墙的苏州老城,轻轻地扣着赭色的木门。这是他第6次从杭州来到这里,拜访一位头发花白的80多岁的老先生。老先生开门后就说:“我已经熟悉你的扣门声,应该是6次光临寒舍了。”
  坐定后,老先生叹息着说:“这是我一生的心血,实在舍不得拿出去拍卖。”
  蒋频见老先生重复了前几次见面时说过的话,宽厚而舒展的脸上现出一丝恳切的憨笑,说:“你一生的心血没有白花,为我们的民族保存了这么多珍贵的精神财富,这也是你对国家的重大贡献呀!但是,如果你将这些珍贵书画束之高阁,万一遇到火灾化为灰烬,岂不可惜。即使不存在这个万一,你已年迈,将这些古代书画传给后代,而后代又不懂书画,视这些褪色发黄的书画如同废纸,岂不是极大的浪费!”
  蒋频这番话如同雷电击中老先生正在痛苦挣扎的心。是的,老先生知道自己的子女没有一个爱好收藏书画,这批古代书画传给子女完全有可能淹没了全部的价值。痛惜写在老先生的脸上。蒋频读懂了他的表情,将身子移近他,说:“如果将这些书画拿出来拍卖,一定会得到更好的保存,而且极大的收获不仅足以让你颐养天年,还可荫及子孙,全家人都会高兴的。”
  老先生终于微微点头,巍颤颤地捧出了古代书画。当看到一幅《墨荷》时,却因少了画家落款的一截,无法判定是哪位古代画家的作品。老先生侧脸斜睨着蒋频,好像在试探,颤声问:“你能看出这是哪位大家的画吗?”蒋频一边凝目细看,一边在脑子里翻拣着古代不同画家的墨荷。忽然,他专门研究过的“八大山人”跃上脑幕,便脱口而出。老先生兴奋地直起身子,感慨万分地说:“八大山人终于遇到知己了。”蒋频精细地端量画的残缺处,分析说:“少的这截好像有割痕,仿佛是用刀割去的。”老先生连连点头,轻声说:“确实是用小刀剜掉的,‘文革’时担心这画被抄去,‘八大山人’几个字会带来祸水。”
  虽然蒋频并不怀疑自己的判断,但为了对“皓翰国拍”的声誉负责,对社会负责,还是将这幅《墨荷》送到上海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鉴定,书画鉴定专家一致认为是八大山人的真迹。历尽沧桑的《墨荷》显出了真容。这幅《墨荷》在当年春拍中,从120万起拍,最后拍出370万的高价。成功的拍卖是细节的成功,而对细节的琢磨则依仗蒋频的功力和精细。
  此后不久,蒋频来到文气氤氲的古城衢州,接待他的也是一位老先生。这位老先生充满期待地说:“我收藏的这幅唐伯虎的画是祖上传下来的,传了好几代,传到我手里一直当作传家宝珍藏。你是远道而来的识宝的专家,我就拿出来照照眼。”
  蒋频忙笑着说:“谢谢你这么信任我。”
  老先生走进内室,摸索了好一阵,终于捧着一轴古画出来了,轻手轻脚地置放在暗红色的案桌上。当古画缓缓地展开时,蒋频先看到面面的局部,暗暗认为画得相当好。待到和盘托出时,蒋频的眉间却出现了细细的皱纹,感到似曾相识,再细看题跋,都是古代和现代的著名画家、鉴赏家所题,都认同这是唐伯虎的真迹。可蒋频俯身细看“唐伯虎”题画诗的字体笔势,同他研究过的唐伯虎书法似乎略有差异,稍有稚嫩之感。蒋频先给这幅古画拍了照,然后告别老先生,回到杭州仔细鉴别和研究。
  在一排荸荠色的书架衬托下,蒋频在宽大的办公桌上翻查《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发现这幅画现身《上海博物馆馆藏作品专辑》中,真迹珍藏在上海博物馆,而老先生祖传之画显然是古人临摹唐伯虎画的仿本。当蒋频带着《上海博物馆馆藏作品专辑》再次到衢州老先生家里,老先生看了又看,再三比较,默然良久,然后动情地赞叹:“蒋先生好眼力,好细心,谢谢你为我把了关,也为拍卖业把了关。我还有不少藏画,我衷心请你当我的高级顾问!”
  蒋频打动苏州老先生,感动衢州老先生,从中折射了他对社会负责的人格光辉,认真、精细的个性特质的光彩,以及知识丰博和智慧非凡的灼灼光华。
  
  秀出书林
  从衢州老先生藏画上的书法,生发出对古画真伪的研判,可见蒋频书法,造诣之深。
  其实,蒋频一路摸索,一路坎坷,跌跌碰碰,起起伏伏,历尽艰难,尝遍酸甜苦辣,才逐渐“秀出书林”的。喝富春江水长大的蒋频,从小酷爱书法。高中毕业后,他在家乡富阳场口镇当了个乡邮员,白天骑着一辆破车送信,晚上在家练字。夏夜蚊子猖獗,轮番进攻,蒋频就用大信封套住腿和脚,继续练字。后来有幸得到书法家蒋北耿指点,蒋频摆脱了迂回盘旋的书法之路,走上直线上升的正道。蒋频通过自学考上华东政法学院,蒋北耿为他写了引荐信去拜沪上著名学者、书法家洪丕谟教授为师。洪丕谟喜欢这个既勤奋又颖悟的学生,指着蒋频的书法作品,恳切地说:“你的书法,无论是用笔结体,还是布局谋篇,都要脱胎换骨。”蒋频经过一番变革书风的痛苦,经历长期潜心修炼的寂寞,通过探索精进的不断尝试,仅仅花了一年的时间,洪丕谟老师看出蒋频的书法有番气象,惊叹“进步神速,使人刮目相看”,还写了“无穷机轴出清新”的古诗赠评他的书法。当时举办“全国高等院校师生书法评展”,蒋频荣获一等奖。为他颁奖的正是慈祥谦和的书坛泰斗启功先生。洪老师要蒋频将获奖当作起点,让他在一个月内写出《百家名联墨迹欣赏》一书。短短几年,蒋频完成了老师交给的多个研究课题,还先后撰写出版了《江湖夜雨十年灯》《洪丕谟书画随笔》等专著。老师严格,学生勤奋,不仅累积起深厚的感情,更积淀了博大精深的书艺境界。
  蒋频在上海求学期间多次拜访刘海粟、谢稚柳、程十发、钱君匋等名家,转益多师,兼容并蓄,以便各取所长,自成一家。韩天衡老师无论是书法、绘画,还是篆刻艺术都是那么精湛,令蒋频钦佩。他在韩天衡寓所目睹老师操刀治印,学习章法布局的精微妙旨。20多年来,韩老师对蒋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韩老师受命为2001年APEC会议21个与会国家元首刻制中国印,将钤盖这些中国印的印屏赠送给蒋频。这印屏漫溢着非同寻常的师生情谊。这师生之情又一次浓缩在“皓翰国拍”乔迁庆典的《韩天衡蒋频师生书画展》上。蒋频情真意切地对韩天衡说:“我从你学鉴藏,学书法,学篆刻,获益匪浅,终身受用。”韩天衡却对身边的子女说:“你们要向蒋频学习,他是一位难得的复合型人才,刻苦勤奋,敢于创新,魄力非凡。”在场的人无不羡慕这一对亦师亦友的师生。
  1979年秋蒋频曾去北京学习,自然很想去拜访曾为自己颁过奖的启功大师。这回他又是带着引荐信去拜望大师。启功慈祥、幽默、睿智,谈话如同一泓清泉流过蒋频的心间,既舒心又新奇。时近中午,启功硬是请蒋频去北师大红楼后面的小饭馆吃饭。回到寓所后,启功看了蒋频的书法作品,很是鼓励了一番,还写了“秀出书林”条幅相赠。
  蒋频经过一番苦学和潜修,书法创作体现出尚气韵、泄情感、发胸臆的本意,形成雄强恣肆、刚健硬辣的风格。在一次书画笔会上,中国传统人物画研究会会长王森教授画了一幅八尺整张横式大画《满江红》,气势磅礡,出手不凡。王森笑着请蒋北耿题上壮词《满江红》,蒋北耿久久凝视画面,终于摇了一下头,直言不讳地说:“我的字过于秀逸,而王先生的画极有气势,还是请蒋频大笔出手,画与字才能协调。”附和者甚众。蒋频见推辞不掉,只得上前,拱手说:“献丑了,请包涵。”只见他先是凝目观画,然后提起一支长锋笔毫,醮饱浓墨,调好锋杪,瞅准画幅上方空白,重笔按了下去,忽如巨石坠江,浪花四溅,紧接着惊涛翻滚,前冲后涌,奔腾而去。蒋频一路挥洒,笔随心至,大开大合,题词与画面浑然一体,激发出惊涛裂岸似的艺术震撼力。王森见此,连说三声好好好!他拍着蒋频的肩胛说:“在北京城里,我还没见过你这样大气又硬朗的年轻书法家,以后我作的大画都请你题词。”后来蒋频被评为全国十大艺术英才,请他题词的人更多了。
  可以说,书法家的蒋频使艺术鉴赏有了书法的意境,而鉴赏家的蒋频使书法艺术有了新的境界。
  
  石头品性
  坚硬、坚定,这是石头的特质;甘作铺路石,又是石头的品性。蒋频具有石头一般的坚强,也有石头一样的奉献精神。蒋频被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聘请为唯一一位司法(书画类)鉴定评估专家后,心里荡漾着一种法律一般圣洁而庄重的感觉。他把司法鉴定当作一件神圣的工作,先后为省高级人民法院、绍兴市人民法院、东阳市公安局、湖州市检察院等政法机关鉴定了150多件书画,依据翔实,论证充分,无一引起争议。他的权威性是由负责精神和鉴赏水准熔铸成的。
  圣洁的工作也会受到污垢的侵蚀。那一次,蒋频应邀去金华鉴定一幅号称齐白石真迹的作品。一个企业老总热情似火地接待蒋频,笑吟吟地捧出了藏画。蒋频娴熟地打开画轴,俯身细看。站在旁边的老总就近蒋频的耳朵,悄声说:“蒋先生,请你帮忙,也帮帮企业的忙,出具一份真迹鉴定书,这样我们把画拿到融资公司可以抵押贷款800万元。”
  将频只顾细致比较、鉴别,慢慢地转过身子,严肃的脸上双目炯炯,一字一顿地说:“这是一幅仿得较好的赝品,我不能出具真迹鉴定书。”
  老总忙陪笑着说:“蒋先生,你帮这个忙我会酬谢你的。”边说边捧出齐簇簇的20万人民币。
  利诱的鸡蛋碰到坚硬的盘石,只能是粉碎性的结果。蒋频眼光中透着不屑和鄙视,厉声回答:“难道我的人格能用钱买走的嘛!”蒋频那精神的光辉映照得那位老总自惭形秽。
  蒋频那像嶙峋硝石般的率真性情,在重大场合也会表露无遗。2006年11月,经省外办和民建浙江省委员会的安排,蒋频带领浙江省书画交流友好访问团去日本枥木县访问。在中日书画家交流现场,日方已在地上放了宣纸和笔墨。蒋频见现场并无书桌,势必跪地书写,那样不合中华民族的书写习惯,也会失去中国人的尊严。蒋频对前来邀请他率先开笔的日方人士不重不轻地说:“中日双方书画创作习惯各有不同,中国书画家习惯于书桌上挥洒,希望今天的现场书画表演能有书桌,请理解并尊重我方的传统习惯。”
  静默了片刻之后,日方同意蒋频的要求,很快抬来了书桌。蒋频脸颔微笑走到书桌前,面对宣纸提气凝神,脑子里迅速地谋篇布局,然后饱醮浓墨挥洒起来。日本枥木书道联盟秘书长见蒋频的书法矫健灵动,情不自禁地以最敬重的礼节上前为他拉纸,以此表示崇敬之情。蒋频刚书完对联“云龙远飞驾,天马自行空”,一旁的日方人士从冷静观看迅速转变为由衷钦佩,有的还要这位艺术英才签名留念,如同请明星签名一般,一举将双方交流切磋推向高潮。
  心有多宽,事业的空间也有多宽。这些年来,蒋频主槌奥运英雄献宝大型慈善拍卖活动,主槌国际旅游小姐总决赛慈善拍卖会以及“爱德艺术公益拍卖”等,为教育事业、为慈善助残筹款。“皓翰国拍”与有关部门组织多场“春风行动慈善拍卖”“捐助贫困大学生义拍”“情系汶川大型抗震救灾书画义拍”等活动。仅汶川地震期间,他就充分施展才能,先后与杭州市文联等单位为灾区筹集拍款近500万元。不久前,蒋频与中国残联的领导一起去河北的贫困县,走进一户陈旧的农舍,见木板床上的棉被破破烂烂,而一条好一点的棉被却悬挂着。蒋频见了便问瘦精精的农妇,农妇无奈地回答:那条好一点的棉被是民政局送的,准备给儿子上大学用。蒋频听了一阵心酸,眼睛也湿润了。事后他很爽快地拿出80万元资助残联主办京城名家书画助残笔会。前不久他随相关领导去浙南庆元山区,一看山村小学的校舍破旧,窗棂损坏,心中悽恻不已,又当即捐款15万元。这样的善举不胜枚举。一次次义拍,都是情的回归;一次次捐款,都是心的丰碑。举槌挥槌,显露蒋频兼济天下的宽阔的胸襟;赞助捐款,献出蒋频大爱无疆的善良之心。
  人生的不同阶段都会进入一种境界,蒋频希望自己的世界如同皓月朗照,翰逸神飞。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内容较多,几种类型的教学内容划分清晰,包括写作教学、阅读教学、诗歌教学以及字词积累的基础教学等,每一项教学内容都有着不同的教学方式.语文教师在初中阶段不仅仅
略读课文的数量在教材中的比重大,怎样才能把略读课文上得扎实有效呢?笔者认为,略读课文前的提示语,为教学指明了方向.巧妙地利用提示语,能使我们的略读课文越上越好,上出略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思想的宝库.读书的过程能使人得到知识、智慧与快乐.培养中职学生课外阅读能力,不仅可以使学生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更加能增长智慧、扩大知识兴
目前,随着我国征收补偿的“市场化”法律要求和房地产估价理论研究的丰富和完善,针对国内房屋征收特别是住宅征收估价中“非市场化”的现状,本文以征收估价目的为主线,国有土地上
摘要:本文针对现实教育中出现的英语掉队现象,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提出早读课对转化英语掉队生的作用,旨在引起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对英语掉队生的关注,以促进英语掉队生的健康成长,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  关键词:英语掉队生;早读课;转化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7-0021  七年级学生在刚接触英语时,出于对这一科的好奇和兴趣
目的:   调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乡镇卫生院的实施情况,分析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对乡镇卫生院的影响,并对乡镇卫生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为乡镇卫
远古的神话把天上的彩虹说成是“人间天上的桥”;而历代诗人却爱把人间的桥比作天上的彩虹。由此可见,钱塘江架起的一座座桥梁是多么令人赞美。  公元前210年秋,秦始皇南巡到杭州。据司马迁《史记》载:“至钱塘,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经考证,秦始皇渡江处是现今富阳市金桥乡秦桥村附近。此后,2000多年过去了,由于江潮澎湃,江底有流沙,一直未能在钱塘江上架桥。至1937年,我国著名的桥梁
1991年,痴迷国学的李浬从家乡四川出发,去拜访大师季羡林。那天,当李浬寻到季羡林的家门前时,时间已十一点多了。因为激动而心脏狂跳的他真想冲过去敲开季老的门,但是他最终
100年前,自京剧名伶谭鑫培在黑白电影《定军山》中“请缨”“舞刀”开始,电影这种“西洋景”就在中国扎下了根。然而,谁也没有想到,100年后的今天,“西洋景”居然会在中国浙江中部山区的一个小镇扎下了根。这个小镇的名字叫横店。  从前,横店只是一个贫穷偏僻的小山村,当地流传着的一首歌谣透出了横店人无限的悲哀、酸楚和无奈:“抬头望见八面山,薄粥三餐度饥荒,有女不嫁横店郎……”  而今,只有100多平方公
谁都没有想到,2020年伊始大部分人的生活会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完全打乱.大家响应国家号召,不出门、不聚会,每天和爱人朝夕相处.根据调查显示,有差不多三分之一的人感觉与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