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和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多元的考核体系不仅对“教”与“学”具有评价作用,而且对“教”与“学”中的问题具有诊断作用,对人才培养具有导向作用,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具有激励作用。故改革当前传统的僵化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才能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高效实现。
关键词:学前教育;课程考核;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51-054
引言
考核评价是教学过程的指挥棒、风向标。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对教学及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起到导向、检验诊断、反馈调节、促进提升等多种作用,牵一发而动全身,因其考核内容涉及培养目标及课程教学目的,考核评价方法涉及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法、师生地位作用等。众所周知,考核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为培养创新型优秀人才目的服务,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提升教学质量,以考促学,以考促教。
1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考核的现状
1.1以笔试试卷为主,技能考试为辅
考核过程中,偏重机械知识的记忆与重现,缺乏理解和应用,甚至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更谈不上知识创新与重构。
1.2理论知识与岗位实践脱节,毕业生不能很快适应岗位角色工作
整体来看,课程考核现状不容乐观,一方面,市场急需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学前教育毕业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原因即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缺乏有效交流,导致实践教学内容与实际就业需求严重不符,故亟需革新传统教学模式,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加大过程性考核,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结果与知识的应用性,达到举一反三,活学活用的效果。
2多元化课程考核改革的新举措
2.1构建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考核目标体系
《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了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总目标,即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故转变教育观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专业人才为核心,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大力减少标准化考试。将考核的重点向注重实践、技能掌握的整体性和个人的创新精神等方面倾斜,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沟通、合作能力、责任意识、学生个性化需求、知识的分析与问题的解决等实际操作能力方面。
2.2考核主体多元化
为突出地方高校应用性、服务地方的目标,故培养的人才标准要从行业、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出发,制定各门课程多元化、重过程、考能力的教学内容与考核标准。高校教研工作时,组织校级及师生对学前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和学前儿童教学特征进行理论研究,此外,详细考察幼儿园、早教机构及兄弟院校,建立幼儿园、早教机构、高校、中职高职院校等共同合作的“幼教共同体”。高校每周教研工作中,组织相关领域或学科教师集体备课。此外,无论公立幼儿园还是私立幼儿园,不管本科高校还是大专兄弟院校,组织相关教学单位及幼儿园一线教师联合教研,将评价主体由课程主要承擔者的专业教师扩大为多所高校理论研究者、当地多所幼儿园岗位专家、一线教师、每学年实习、见习的学生、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毕业生等共同结合在一起,共同形成考查考核的主体。
2.3立足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教育的长远发展,构建合理的课程设置体系
创新专业人才培养的路径是一项长远大计。因此,我们必须科学构建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系,这个体系包括公共科目、专业科目和教学实践科目,其具体内容如下:一是公共科目要注重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包括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知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共英语、体育、形体训练、形象设计等内容。二是专业科目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包括专业基础科目、专业核心科目和专业拓展科目。
2.4考核标准严谨化
高校系部主任、教学秘书、教研室主任组成课程考核全程督导小组,每门课程教师上交考核实施细则,系部教师开会研究,不合格限期整改。同门及相关课程不同教师,集体教研、集体备课、集体制定考核方案,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形成精品教案。且根据授课对象的差异及不同学情,实施分层考核。
2.5立足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兴趣与欲望,构建令人信服的职业人才素质评价体系
构建科学的人才素质评价体系,必须坚持以下几个原则:一是要坚持能够发挥指导、规范和激励学前教育工作的原则。二是要坚持能够得到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四者认可的原则。三是要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即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有利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选拔和使用。四是要坚持客观、公平、公正的原则,使评价结果能够真实地反映我国高职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实际水平。
结语
虽然学前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不断深入,但是其改革工作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还需要学前教育专业同人深入学习教育部门的相关文件,顺应时代潮流,勇于变革。只有不断转变课程体系建设理念,丰富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方法,确保课堂教学规范化,才能真正提高课程体系建设改革及实践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田景正,龙金林,周端云.新中国70年我国学前教育政策发展考察[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7(3).
关键词:学前教育;课程考核;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51-054
引言
考核评价是教学过程的指挥棒、风向标。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对教学及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起到导向、检验诊断、反馈调节、促进提升等多种作用,牵一发而动全身,因其考核内容涉及培养目标及课程教学目的,考核评价方法涉及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法、师生地位作用等。众所周知,考核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为培养创新型优秀人才目的服务,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提升教学质量,以考促学,以考促教。
1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考核的现状
1.1以笔试试卷为主,技能考试为辅
考核过程中,偏重机械知识的记忆与重现,缺乏理解和应用,甚至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更谈不上知识创新与重构。
1.2理论知识与岗位实践脱节,毕业生不能很快适应岗位角色工作
整体来看,课程考核现状不容乐观,一方面,市场急需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学前教育毕业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原因即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缺乏有效交流,导致实践教学内容与实际就业需求严重不符,故亟需革新传统教学模式,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加大过程性考核,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结果与知识的应用性,达到举一反三,活学活用的效果。
2多元化课程考核改革的新举措
2.1构建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考核目标体系
《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了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总目标,即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故转变教育观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专业人才为核心,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大力减少标准化考试。将考核的重点向注重实践、技能掌握的整体性和个人的创新精神等方面倾斜,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沟通、合作能力、责任意识、学生个性化需求、知识的分析与问题的解决等实际操作能力方面。
2.2考核主体多元化
为突出地方高校应用性、服务地方的目标,故培养的人才标准要从行业、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出发,制定各门课程多元化、重过程、考能力的教学内容与考核标准。高校教研工作时,组织校级及师生对学前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和学前儿童教学特征进行理论研究,此外,详细考察幼儿园、早教机构及兄弟院校,建立幼儿园、早教机构、高校、中职高职院校等共同合作的“幼教共同体”。高校每周教研工作中,组织相关领域或学科教师集体备课。此外,无论公立幼儿园还是私立幼儿园,不管本科高校还是大专兄弟院校,组织相关教学单位及幼儿园一线教师联合教研,将评价主体由课程主要承擔者的专业教师扩大为多所高校理论研究者、当地多所幼儿园岗位专家、一线教师、每学年实习、见习的学生、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毕业生等共同结合在一起,共同形成考查考核的主体。
2.3立足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教育的长远发展,构建合理的课程设置体系
创新专业人才培养的路径是一项长远大计。因此,我们必须科学构建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系,这个体系包括公共科目、专业科目和教学实践科目,其具体内容如下:一是公共科目要注重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包括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知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共英语、体育、形体训练、形象设计等内容。二是专业科目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包括专业基础科目、专业核心科目和专业拓展科目。
2.4考核标准严谨化
高校系部主任、教学秘书、教研室主任组成课程考核全程督导小组,每门课程教师上交考核实施细则,系部教师开会研究,不合格限期整改。同门及相关课程不同教师,集体教研、集体备课、集体制定考核方案,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形成精品教案。且根据授课对象的差异及不同学情,实施分层考核。
2.5立足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兴趣与欲望,构建令人信服的职业人才素质评价体系
构建科学的人才素质评价体系,必须坚持以下几个原则:一是要坚持能够发挥指导、规范和激励学前教育工作的原则。二是要坚持能够得到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四者认可的原则。三是要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即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有利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选拔和使用。四是要坚持客观、公平、公正的原则,使评价结果能够真实地反映我国高职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实际水平。
结语
虽然学前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不断深入,但是其改革工作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还需要学前教育专业同人深入学习教育部门的相关文件,顺应时代潮流,勇于变革。只有不断转变课程体系建设理念,丰富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方法,确保课堂教学规范化,才能真正提高课程体系建设改革及实践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田景正,龙金林,周端云.新中国70年我国学前教育政策发展考察[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