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上说:“彼此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感知对象,同时或相继出现,可提高感知效果。”对比阅读教学就具有这一作用。比较阅读是快速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一、对比阅读教学的优势
中学语文教学,主要就是通过阅读和写作,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使学生成为有用的人才。要达到此目的,对比阅读教学具有一定的优势。
(一)有利于贯彻实行新课标的精神。讨论法、导读法、单元教学法,虽有其长处,但也不及对比阅读法收效快。
(二)有利于“温故而知新”。学习在于循序渐进.知识在于逐步积累。在新旧知识对比中不断巩固旧知识获取新知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并从中获取规律性的认识,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比阅读教学,是教师通过已学课文引发同学思考新课文,通过一篇讲读课文,引发学生对同类型自读课文的探讨理解,从而揭示规律性的东西。
(四)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系统性和规律性。对比阅读教学是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中获取知识。它在同中求规律,异中求发展。它使阅读训练,作文训练,语文知识三者在对比中形成一种知识整体,因而学生所学知识是完整而不是零碎的。
(五)有利于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和能力。学生通过课内学习,掌握了对比阅读方法,就会联系已学课文知识,对课外各种读物进行比较,从而找出异同,从中领会文章内容、形式的特点,既提高阅读兴趣,又增强了阅读能力。
二、对比阅读教学的特点
对比阅读教学并不是新东西,过去不少人都采用过,关键在于它是现代语文教学的一种高效率的教学形式。它是受教学大纲,教材制约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具有如下特点。
(一)对比的高效性。俗语说:“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可以异中求同,或者同中求异。认识相同点,可以归类,认识不同点,就可以把事物加以区别
(二)对比的实效性。传统教法是教一篇忘一篇,收效甚微。对比阅读可以是单元内各文,或已学过的文章,或新的时文佳作。可以讲一篇带几篇,可以忆旧自学新篇,通过反复比较,增强了学生的记忆能力,减少了讲读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对比的系统性。由于是对比,因而同体裁的文章通过比较,归纳课文知识,从中找出规律。不同体裁的文章通过对比,找出不同点,也可以加深印象。反复比较,就会形成系统性的知识。
(四)对比的启发性。教师讲一篇,重在提示方法,学生由此读各类文章,就会从中找出规律,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五)对比的联想性。联想可开拓视野,可巩固旧的知识,提高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对比阅读就具有这种特性,是适应新的语文教学大纲“重能力”的要求的。
三、对比阅读教学的方法
对比阅读教学方法与导读法、讲读法、谈话法、读练法可结合进行。这就要根据具体情况和教学的目的来决定。常用的方法如下:
(一)以点带面,举一反三。以文体、内容、写作为知识面,以重点篇目为导读点,采取教一点带全面,教一篇带数篇的方法,使学生理解消化和运用所学知识。
(二)画龙点睛,指要提示。在对比阅读教学中,学生自读自练的时间多,教师只需在课文的关键处,知识的疑难处,学生的迷惑处给予指要揭示即可,以引起学生对相同知识的联系。通过比较,达到知识的整体性,这就不需教师系统的完整的讲解。
(三)大胆质疑,比较归纳。对于新课文可联系旧课文,找出相似点,学生进行讨论,提出相异点,教师答疑,确定知识点,抓住本质特征,不断深化所学知识,获取完整印象。比如课文与课文在语言上、结构上、文本上……的异同。内容相同、相关、相近,体裁不同的文章也可列表进行比较,培养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
(四)教师示范,学生实践。教师抓住一个知识点,或一篇重要课文,纵横比较,求出同异,然后让学生联系已学过课文或报纸杂志上的时文佳作进行比较。学生反复读反复比,老师则从中进行指导,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然后归纳出一定的方法。久而久之,学生自然就会主动去读去比,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四、对比阅读教学的方式
(一)体裁对比。一些课文往往写的同一事物,但体裁有异有同,通过比较,就会通过学生辨别文体的能力。
(二)思想内容对比。内容决定形式,文章内容是文章的灵魂,准确理解课文内容,也可用对比阅读法。
(三)人物形象对比。课文中的文学作品为我们塑造了栩栩如生,性格迥异的人物典型形象。这些人物有的出于同一作家之笔,但有差异:有的虽出自不同作家之手,但也有共性。进行对比阅读,就会使学生分清异同,达到教学目的。
(四)表现手法对比。运用对比阅读方法,就会使学生认识各种手法在表现人物、情节、主题上所起的作用,提高阅读和欣赏作品的能力。
(五)结构对比。结构是一篇文章的骨架,比较结构异同,可以从中找出规律性,提高驾驭文章的能力。
(六)艺术风格对比。通过作品风格比较,通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如孙犁的小说和鲁迅的小说经过比较,其风格可见:孙犁的作品具有朴实清新的乡土文学风格,鲁迅的作品则具有朴实、深刻、含蓄的风格。李清照和辛弃疾的词都可进行比较,从中领会他们不同的写作风格,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其它如字词对比,文言句式对比,文言古今异义对比……这里就不累赘了。
五、对比阅读教学的要求
正确使用才会收到效果,达到应有目的。因此,进行对比阅读教学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教师要做到博览群书,吃透大纲,深钻教材。要能由厚到薄,由薄到厚,放得开,收的拢,逐类旁通,游刃有余。
(二)学生要掌握对比阅读的特点,要进行课文预习,要善于联系新旧课文,这就必须多读范文。当对比阅读能力形成后,就会离开老师的引发而自己去进行了。
(三)要根据课文特点运用此法,不要处处课课运用此法,牵强附会,弄巧成拙。
(四)要和其它阅读方法配合使用,才会收到应有的效果。
(五)准确选择比较对象和比较点。
总之,把一些有某种关联的作品,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照阅读,或相近,或相反,或同中有异,或异中有同,找出规律性的认识。通过反复比较,学生学到的知识是完整的,而不是零碎的,是有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是灵活的,而不是呆板的。但每一比较,教师既要有明确目的,又要具体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比较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
一、对比阅读教学的优势
中学语文教学,主要就是通过阅读和写作,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使学生成为有用的人才。要达到此目的,对比阅读教学具有一定的优势。
(一)有利于贯彻实行新课标的精神。讨论法、导读法、单元教学法,虽有其长处,但也不及对比阅读法收效快。
(二)有利于“温故而知新”。学习在于循序渐进.知识在于逐步积累。在新旧知识对比中不断巩固旧知识获取新知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并从中获取规律性的认识,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比阅读教学,是教师通过已学课文引发同学思考新课文,通过一篇讲读课文,引发学生对同类型自读课文的探讨理解,从而揭示规律性的东西。
(四)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系统性和规律性。对比阅读教学是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中获取知识。它在同中求规律,异中求发展。它使阅读训练,作文训练,语文知识三者在对比中形成一种知识整体,因而学生所学知识是完整而不是零碎的。
(五)有利于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和能力。学生通过课内学习,掌握了对比阅读方法,就会联系已学课文知识,对课外各种读物进行比较,从而找出异同,从中领会文章内容、形式的特点,既提高阅读兴趣,又增强了阅读能力。
二、对比阅读教学的特点
对比阅读教学并不是新东西,过去不少人都采用过,关键在于它是现代语文教学的一种高效率的教学形式。它是受教学大纲,教材制约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具有如下特点。
(一)对比的高效性。俗语说:“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可以异中求同,或者同中求异。认识相同点,可以归类,认识不同点,就可以把事物加以区别
(二)对比的实效性。传统教法是教一篇忘一篇,收效甚微。对比阅读可以是单元内各文,或已学过的文章,或新的时文佳作。可以讲一篇带几篇,可以忆旧自学新篇,通过反复比较,增强了学生的记忆能力,减少了讲读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对比的系统性。由于是对比,因而同体裁的文章通过比较,归纳课文知识,从中找出规律。不同体裁的文章通过对比,找出不同点,也可以加深印象。反复比较,就会形成系统性的知识。
(四)对比的启发性。教师讲一篇,重在提示方法,学生由此读各类文章,就会从中找出规律,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五)对比的联想性。联想可开拓视野,可巩固旧的知识,提高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对比阅读就具有这种特性,是适应新的语文教学大纲“重能力”的要求的。
三、对比阅读教学的方法
对比阅读教学方法与导读法、讲读法、谈话法、读练法可结合进行。这就要根据具体情况和教学的目的来决定。常用的方法如下:
(一)以点带面,举一反三。以文体、内容、写作为知识面,以重点篇目为导读点,采取教一点带全面,教一篇带数篇的方法,使学生理解消化和运用所学知识。
(二)画龙点睛,指要提示。在对比阅读教学中,学生自读自练的时间多,教师只需在课文的关键处,知识的疑难处,学生的迷惑处给予指要揭示即可,以引起学生对相同知识的联系。通过比较,达到知识的整体性,这就不需教师系统的完整的讲解。
(三)大胆质疑,比较归纳。对于新课文可联系旧课文,找出相似点,学生进行讨论,提出相异点,教师答疑,确定知识点,抓住本质特征,不断深化所学知识,获取完整印象。比如课文与课文在语言上、结构上、文本上……的异同。内容相同、相关、相近,体裁不同的文章也可列表进行比较,培养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
(四)教师示范,学生实践。教师抓住一个知识点,或一篇重要课文,纵横比较,求出同异,然后让学生联系已学过课文或报纸杂志上的时文佳作进行比较。学生反复读反复比,老师则从中进行指导,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然后归纳出一定的方法。久而久之,学生自然就会主动去读去比,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四、对比阅读教学的方式
(一)体裁对比。一些课文往往写的同一事物,但体裁有异有同,通过比较,就会通过学生辨别文体的能力。
(二)思想内容对比。内容决定形式,文章内容是文章的灵魂,准确理解课文内容,也可用对比阅读法。
(三)人物形象对比。课文中的文学作品为我们塑造了栩栩如生,性格迥异的人物典型形象。这些人物有的出于同一作家之笔,但有差异:有的虽出自不同作家之手,但也有共性。进行对比阅读,就会使学生分清异同,达到教学目的。
(四)表现手法对比。运用对比阅读方法,就会使学生认识各种手法在表现人物、情节、主题上所起的作用,提高阅读和欣赏作品的能力。
(五)结构对比。结构是一篇文章的骨架,比较结构异同,可以从中找出规律性,提高驾驭文章的能力。
(六)艺术风格对比。通过作品风格比较,通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如孙犁的小说和鲁迅的小说经过比较,其风格可见:孙犁的作品具有朴实清新的乡土文学风格,鲁迅的作品则具有朴实、深刻、含蓄的风格。李清照和辛弃疾的词都可进行比较,从中领会他们不同的写作风格,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其它如字词对比,文言句式对比,文言古今异义对比……这里就不累赘了。
五、对比阅读教学的要求
正确使用才会收到效果,达到应有目的。因此,进行对比阅读教学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教师要做到博览群书,吃透大纲,深钻教材。要能由厚到薄,由薄到厚,放得开,收的拢,逐类旁通,游刃有余。
(二)学生要掌握对比阅读的特点,要进行课文预习,要善于联系新旧课文,这就必须多读范文。当对比阅读能力形成后,就会离开老师的引发而自己去进行了。
(三)要根据课文特点运用此法,不要处处课课运用此法,牵强附会,弄巧成拙。
(四)要和其它阅读方法配合使用,才会收到应有的效果。
(五)准确选择比较对象和比较点。
总之,把一些有某种关联的作品,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照阅读,或相近,或相反,或同中有异,或异中有同,找出规律性的认识。通过反复比较,学生学到的知识是完整的,而不是零碎的,是有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是灵活的,而不是呆板的。但每一比较,教师既要有明确目的,又要具体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比较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