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人们说可能时,有两种意思,一是纯粹表明一种可能性;一是为了保全对方的面子,不愿意直接告诉他。
这次的题目很奇怪,我所看不懂的中国?中国我没有什么看不懂,哦,我承认,确实有些地方搞不明白,我不明白咖啡店里的服务员为什么想知道我的鞋子的价格(你们还记得那篇文章吗);我不明白中国人为什么老问我在法国同性恋流行不流行(这是我们上一次谈的话题);我也不明白为什么你们中国人能穿睡衣上街而我却不能穿拖鞋去办公室(这是我们第一篇文章的中心)。实际上,中国,我有无数的看不懂的地方。
有一件事,我特别不理解,那就是当有一件事不太好说出口时,中国人喜欢说一个善意的谎言。这一点我无论是作为一个外国人还是作为一个职业心理学家都无法理解。
我举个例子,假设我在一家餐厅吃晚饭,我点了一个我喜欢吃的菜,我问服务员这个菜是从哪里来的。如果我是在法国,服务员很可能带着一丝愤怒回答说:“对不起,先生,我不知道。”因为我的愚蠢的问题浪费了他的宝贵时光。我同意,法国的服务员是很没礼貌,但至少他的回答不让人误解。现在我们来看中国的服务员,他们似乎从来不会回答说不知道,相反,他们会编造一个答案:“这是一个很传统的中国菜,来自xx(听不清)河旁的xx(听不清)村。最初是那里的和尚发明的,因为他们觉得这个菜能够帮助他们修行。后来附近的居民发现这个菜非常好吃,还可以补肾。听说克林顿来中国时非常喜欢这道菜。”我承认这样的谎言很能娱乐人,但是撒这么长的谎目的在哪里?
再举一个例子。假设我到一个城市参观,我想约一个当地的同事第二天晚上见面。再假设那个同事因为某种原因没有办法和我见面。当然,我能理解这个情景有点棘手,他不能直接告诉我他无法来看我,因为那样会让我很丢面子。如果是法国人,他会回答说“我非常想明天晚上来看你,但是可能我来不了”。这样,我非常清楚他不会来了,我便会制定其他的计划。
但是,如果是个中国人,按照我对中国人的了解,他很可能会说,“没问题,明天见。”如果我再为了确定这个约会说,“太好了!明天晚上我在宾馆里等你,你来前给我一个电话。”他大概会说,“好的,你等着吧。”接下来,第二天晚上我一直陷在宾馆里,而他却一直没有露面。我告诉你,那样我会疯了。也许你们认为那是礼貌,可我很难不把它看成是谎言。
结海告诉我那是因为我没有理解社会交往中的复杂性(当然,他没有直接那样说,但是基本精神我想我没有理解错。我记得他的原话是“哦,那是因为你不够敏感,无法理解是与是之问的区别”。哦,结海,你这个解释非常有帮助)。现在,请允许我对这个解释有些生气,因为我在理解社会交往复杂性上是一个专家,我也许无法理解“是”与“是”之间的差异,但是我能理解“可能”与“可能”之间的区别。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我不久前发表了一篇很有影响的学术文章,美国的《新闻周刊》杂志还专门作了介绍,我也因此名扬国际。文章研究的是,当医生告知病人他的健康状况不好时,病人是如何解读医生的话语的。这个研究是这样做的,我们要求参加实验的人想象这样两个情景:医生告诉他们“可能”很快经历一些不好的状况,比如有睡眠问题,或者变聋、失去听力。我们发现,当问题不太严重的时候,也就是有睡眠问题的时候,人们认为医生用“可能”这个词,是因为他还不确定睡眠问题是否会真的发生。我们要求参加实验的人给这个可能一个百分比,我们得到的平均值为55%。可是当问题比较严重的时候、也就是可能变聋时,人们认为这个时候医生使用“可能”这个词并不是表明不肯定,而是医生不愿意直接说出来而已。我们再要求大家给这个“可能”一个百分比,平均值是80%。大家可以看到,当人们说可能时,有两种意思,一是纯粹表明一种可能性;一是为了保全对方的面子,不愿意直接告诉他。
我们再回头看我前面说的第二个例子,当我的法国同事说他“可能”明晚来不了看我,我知道那不是说一个可能性,而是肯定不会来了,他只是用一个委婉的方式告诉我。现在,亲爱的读者,请你们告诉我中国同事为什么不愿意按同样的方式说话?为什么他们要撒谎说会来?
文章的最后,我要来解开一个最大的中国谜团,那就是解释张结海在餐馆里挑选座位的方式。
亲爱的读者,事情是这样的:我在中国期间,每次和结海去餐馆吃饭,都会出现同样一种情景。我们走进一家餐馆,服务员把我们带到一张桌子前面。张结海看了看这张桌子,再看看其他桌子,然后选择另外一张。这对我来说没有什么意义,因为我看不出这两张桌子之间有什么区别。
你说什么?张结海是一个奇怪的人,我们先不谈这个。但是,请你注意,我是一个社会心理学家,当我看到一个我无法理解的事件发生时,我不会说一句“这个很奇怪”然后扔到一边不管,相反,我宁可不睡觉,也要找出一个理论来解释这一点,哪怕是一个愚蠢的理论。你想听听我的解释吗?
我的解释是,张结海不过是在吓唬人而已。他自己其实也搞不清楚那两张桌子之问有什么区别,他假装他知道。我想他认为服务员觉得我们两个看上去不像是什么重要的客人,所以不给我们最好的桌子。服务员把好桌子留给那些重要的客人,给我们一个不好的桌子。结海和我都不清楚哪张桌子更好,但是他假定其他的那些桌子都比这张好,所以他就随便挑一张,然后用很威严的口气说,我们要这张。哈!我已经看透了你的计谋,结海!我现在又告诉了大家真相!现在你们看看谁是社会交往方面的专家!I
注: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让·弗朗索瓦在中国并没有真实地遇到过他第二个例子中所描述的情况。我认为,这只是他根据他对中国的理解而假设的一种情景。中国的读者都知道,如果你到外地,想约一个朋友见面,你的朋友由于某种原因而无法前来时,是绝对不会说什么“好的,你等着吧,明天见”之类的话。
我记得我在解释“是”与“是”之间的区别,举的例子是,中国人在讨论见面时,如果没有说明准确时间,比如,“你来玩”、“好的”。这个“是”并不意味对方会真的去玩。相反,如果说话双方接下来讨论一个准确时间“那这个周六晚上怎么样?”“好。”这个“是”意味着对方肯定会来。
但是,为了保持让一弗朗索瓦的原意,我还是如实地将他的观点呈现出来。——张结海注
这次的题目很奇怪,我所看不懂的中国?中国我没有什么看不懂,哦,我承认,确实有些地方搞不明白,我不明白咖啡店里的服务员为什么想知道我的鞋子的价格(你们还记得那篇文章吗);我不明白中国人为什么老问我在法国同性恋流行不流行(这是我们上一次谈的话题);我也不明白为什么你们中国人能穿睡衣上街而我却不能穿拖鞋去办公室(这是我们第一篇文章的中心)。实际上,中国,我有无数的看不懂的地方。
有一件事,我特别不理解,那就是当有一件事不太好说出口时,中国人喜欢说一个善意的谎言。这一点我无论是作为一个外国人还是作为一个职业心理学家都无法理解。
我举个例子,假设我在一家餐厅吃晚饭,我点了一个我喜欢吃的菜,我问服务员这个菜是从哪里来的。如果我是在法国,服务员很可能带着一丝愤怒回答说:“对不起,先生,我不知道。”因为我的愚蠢的问题浪费了他的宝贵时光。我同意,法国的服务员是很没礼貌,但至少他的回答不让人误解。现在我们来看中国的服务员,他们似乎从来不会回答说不知道,相反,他们会编造一个答案:“这是一个很传统的中国菜,来自xx(听不清)河旁的xx(听不清)村。最初是那里的和尚发明的,因为他们觉得这个菜能够帮助他们修行。后来附近的居民发现这个菜非常好吃,还可以补肾。听说克林顿来中国时非常喜欢这道菜。”我承认这样的谎言很能娱乐人,但是撒这么长的谎目的在哪里?
再举一个例子。假设我到一个城市参观,我想约一个当地的同事第二天晚上见面。再假设那个同事因为某种原因没有办法和我见面。当然,我能理解这个情景有点棘手,他不能直接告诉我他无法来看我,因为那样会让我很丢面子。如果是法国人,他会回答说“我非常想明天晚上来看你,但是可能我来不了”。这样,我非常清楚他不会来了,我便会制定其他的计划。
但是,如果是个中国人,按照我对中国人的了解,他很可能会说,“没问题,明天见。”如果我再为了确定这个约会说,“太好了!明天晚上我在宾馆里等你,你来前给我一个电话。”他大概会说,“好的,你等着吧。”接下来,第二天晚上我一直陷在宾馆里,而他却一直没有露面。我告诉你,那样我会疯了。也许你们认为那是礼貌,可我很难不把它看成是谎言。
结海告诉我那是因为我没有理解社会交往中的复杂性(当然,他没有直接那样说,但是基本精神我想我没有理解错。我记得他的原话是“哦,那是因为你不够敏感,无法理解是与是之问的区别”。哦,结海,你这个解释非常有帮助)。现在,请允许我对这个解释有些生气,因为我在理解社会交往复杂性上是一个专家,我也许无法理解“是”与“是”之间的差异,但是我能理解“可能”与“可能”之间的区别。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我不久前发表了一篇很有影响的学术文章,美国的《新闻周刊》杂志还专门作了介绍,我也因此名扬国际。文章研究的是,当医生告知病人他的健康状况不好时,病人是如何解读医生的话语的。这个研究是这样做的,我们要求参加实验的人想象这样两个情景:医生告诉他们“可能”很快经历一些不好的状况,比如有睡眠问题,或者变聋、失去听力。我们发现,当问题不太严重的时候,也就是有睡眠问题的时候,人们认为医生用“可能”这个词,是因为他还不确定睡眠问题是否会真的发生。我们要求参加实验的人给这个可能一个百分比,我们得到的平均值为55%。可是当问题比较严重的时候、也就是可能变聋时,人们认为这个时候医生使用“可能”这个词并不是表明不肯定,而是医生不愿意直接说出来而已。我们再要求大家给这个“可能”一个百分比,平均值是80%。大家可以看到,当人们说可能时,有两种意思,一是纯粹表明一种可能性;一是为了保全对方的面子,不愿意直接告诉他。
我们再回头看我前面说的第二个例子,当我的法国同事说他“可能”明晚来不了看我,我知道那不是说一个可能性,而是肯定不会来了,他只是用一个委婉的方式告诉我。现在,亲爱的读者,请你们告诉我中国同事为什么不愿意按同样的方式说话?为什么他们要撒谎说会来?
文章的最后,我要来解开一个最大的中国谜团,那就是解释张结海在餐馆里挑选座位的方式。
亲爱的读者,事情是这样的:我在中国期间,每次和结海去餐馆吃饭,都会出现同样一种情景。我们走进一家餐馆,服务员把我们带到一张桌子前面。张结海看了看这张桌子,再看看其他桌子,然后选择另外一张。这对我来说没有什么意义,因为我看不出这两张桌子之间有什么区别。
你说什么?张结海是一个奇怪的人,我们先不谈这个。但是,请你注意,我是一个社会心理学家,当我看到一个我无法理解的事件发生时,我不会说一句“这个很奇怪”然后扔到一边不管,相反,我宁可不睡觉,也要找出一个理论来解释这一点,哪怕是一个愚蠢的理论。你想听听我的解释吗?
我的解释是,张结海不过是在吓唬人而已。他自己其实也搞不清楚那两张桌子之问有什么区别,他假装他知道。我想他认为服务员觉得我们两个看上去不像是什么重要的客人,所以不给我们最好的桌子。服务员把好桌子留给那些重要的客人,给我们一个不好的桌子。结海和我都不清楚哪张桌子更好,但是他假定其他的那些桌子都比这张好,所以他就随便挑一张,然后用很威严的口气说,我们要这张。哈!我已经看透了你的计谋,结海!我现在又告诉了大家真相!现在你们看看谁是社会交往方面的专家!I
注: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让·弗朗索瓦在中国并没有真实地遇到过他第二个例子中所描述的情况。我认为,这只是他根据他对中国的理解而假设的一种情景。中国的读者都知道,如果你到外地,想约一个朋友见面,你的朋友由于某种原因而无法前来时,是绝对不会说什么“好的,你等着吧,明天见”之类的话。
我记得我在解释“是”与“是”之间的区别,举的例子是,中国人在讨论见面时,如果没有说明准确时间,比如,“你来玩”、“好的”。这个“是”并不意味对方会真的去玩。相反,如果说话双方接下来讨论一个准确时间“那这个周六晚上怎么样?”“好。”这个“是”意味着对方肯定会来。
但是,为了保持让一弗朗索瓦的原意,我还是如实地将他的观点呈现出来。——张结海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