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充满活力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xu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创新教育已经成为最具有时代特征的主题,它给课堂教学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带来了新的活力,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要阵地。
  语文是思想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的是语文知识的传授和语文能力的训练,忽视了语文内容的思想性,为了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就必须改变这种落后的教育现状,重视和强化情思教育,把情思教育与语文训练有机结合起来。情思教育不仅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学思结合,学用结合,使情感教育游离于语文训练中,从而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真正目的。
  语文教学创新的着力点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其中读尤为重要,它是基础,只有多读书,才能开拓视野,尽快提高语言的组织和运用能力,读书是主线。
  
  一、创设情境,以听导趣
  小学生有好玩、爱动、好奇和好胜等特点,在语文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计,组织模拟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语文教师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导演”,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求、学习的动机,就必须精心设计,做好导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启思维的大门,为完成教学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教学《大森林的主人》一文中我是这样设计的:生活中不可能天天有鲜花和蜜糖,丽日晴空;所走的道路不可能条条平坦,路路畅通,可能不时会遇到风雨雷电,泥泞坎坷。顺境顺利,但遇逆境,遭困难怎么办?《大森林的主人》这一课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教你做一个生活的强者。学生很容易进入了文中。
  
  二、读中有问,激发学生的想象
  课堂教学中,不论怎样的教学过程,总是要以提问来引导学习,调动学习积极性,有创新的提问学生才会有创新的思维,才会进入自主探究的学习境界。教师每提一个问题都应成为学生情感引发点,都应使学生感悟到课文的感情,都应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思维的热情。古人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想象是学生探索心理的推动力,想象并产生疑问,疑而启思,疑而生变,达到创新性学习的目的。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我本着“学在师前,想在师前,发现在师前”的原则,培养学生勤学善思的好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且所提的问题力争做到观点新、见解广,有高度,与众不同,充分表现自我的价值,体现竞争能力。如学习《海底世界》一文时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其中有个同学提出:“海那么深,那么多的宝藏是怎样挖掘出来的?”这个问题提得很尖锐、深刻。围绕这个问题同学们大胆提出很多答案,有的说用激光,有的说用机器人,在这些想象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又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学生的敢问爱问就是探究精神、创新精神。
  
  三、实际运用是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
  总结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个阶段性活动,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概括归纳性的认识活动,要培养学生在掌握知识结构的同时运用总结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我在讲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19课《我是什么》一文结束时,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总结课文的机会,我问: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同学纷纷举手。其中有这样一名同学总结得比较好:水对人类对庄稼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水也会给人们带来灾害,必须小心。通过这名同学的总结,充分表明了他已领悟到了本文所要阐明的道理,同时也谈出了他自己的看法。学以致用是学习语文的目的。
  
  四、创新板书设计,提高学习兴趣
  板书的创新也是提高学习兴趣、传递教学信息的有效手段,是教师口头语言的书面表达形式。它具有简明、直观的特点,可以突出文章重点,显示文章结构或脉络。板书设计得好,会给学生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形成理解,回忆知识的线索,增加思维的积极性和持续性。
  
  五、充分利用课文结尾进行课外延伸,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课文每篇都蕴含着丰富的寓意、道理。如《坐井观天》一文结尾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青蛙后来出没出井口?同学们进行了丰富想象,并把想象的内容写成文字,从而综合地培养了学生各种能力。
  总之,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只有它的蓬勃发展,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其他文献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在全国各地展开,如何更好地走进新课程,对新的学习方式进行研究与探讨,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笔者认为,教师必须冲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适应新教材的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形成新的富有特色的学习方式。本文拟对“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作初步的探讨。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
期刊
传统的教育观念只重视教师如何教,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主体作用的发挥。近年来,虽然提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已逐渐深入人心,并且有相当多的教师在积极探索和实践,但均未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真正做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去实施:    一、加强预习指导,让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    传统
期刊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大家都认识到,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体验,也要引导学生思维,促进体验和思维发挥合力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笔者荐之几点看法。    一、抓住“同”,要体验也要思维    抓住“同”,就是要抓住共同性,阅读教学,不管什么学段,也不管什么课型,需要体验也需要思维。体验与思维,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体验”,《
期刊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研究性学习”作为必修课正式提出,这是一门全新的课程,这门课程既没有教材,也没有固定的场所,确实让各中小学教师棘手。况且,就目前而言,农村中小学校能够胜任“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教师也廖廖无几,那么,农村中小学校如何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呢?    一、中小学教师必须弄懂“研究性学习”的内涵与外延    各中小学教师要明确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与作为一种课程的“研究
期刊
语文课要上得活,从教学过程看,必须打破程式化教学。因为僵硬的教学过程使课堂气氛如同一潭死水,没有波澜,学生毫无学习兴趣。要想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教师就要不断探索点燃“爆竹”的技巧。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几种方法,觉得效果不错。    一、导语的设计    导语,俗称“开场白”,是一堂课的“第一道工序”。平淡无味的导语不仅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反而会起抑制作用。因此语文教师格外重视开场白的设计,激发学
期刊
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以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已经无法用先前学习到的知识应对现在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社会要求人们运用新的方法去适应社会,为了让学生尽早在学校中接受这一现实并适应社会发展,学校必须实施素质教育,让学生去应对严峻的、变幻多彩的世界。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采用小组讨论式的学习,把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即课堂探究
期刊
人教版四年制初三教材下册有一篇梁实秋的散文《孩子》,讲述的是现代社会父母与孩子的“新型”关系,即孩子是一家之主,父母都要孝顺他。这篇课文很有时代特点,与学生的生活很贴近,我试着放手让学生自学,自编教案,然后选代表上讲台授课,那堂课的效果比我所预料的更好,因此,我深受启发,在以后的教学中经常鼓励我的学生走上讲台,师生互动,亦师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我的一点做
期刊
【摘要】数学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个误解,认为数学的学习不需要记忆,只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就能学好数学,能灵活运用知识解题,但如建房没有砖瓦工匠、没有工具一样,没有知识的积累与记忆是不可能学好数学的。数学需要记忆,怎么去记呢?是否如文科学习一样拿起来念、拿起来背呢?数学是一种工具性语言知识,从整个学科来说,首先要对它进行了解,并理解它的用途,然后通过运用,去解决问题来加深对它的认识和理解;从学科本身
期刊
提高教育质量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教育改革的中心主题。从哪些方面寻求最合适的方式或途径来推进改革和提高质量,是各国教育界二十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和实践的。在教育领域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是西方发达国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教育管理方面的一项重要举措。实行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项深刻变革。长期以来,我国学校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停留在
期刊
战国时期荀况说过这样意思的话:赠给他人美言,比金石珠玉还珍贵;用好的语言示人,比衣服上华美的花纹更美好;让别人听从善言,比听钟鼓琴瑟还快乐。由此可见,语言的作用有多大。要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讲究语言艺术。低年级语文教师,尤其要注意自己的语言。    一、语言最好直观性    低年级学生,受身体生长发育和知识的限制,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差,尽管课本有了比较直观的图片,但如果教师在讲课时,辅之以直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