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所以,课堂练习的设计要以“工具性”为载体,充分体现“人文性”。
《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结构清晰,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表现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半部分展现海鸥对老人的情。所以,这篇课文的教学的情感目标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情意,感受到人与动物之间互信互爱的真挚感情。笔者将这种深情厚谊定位在“互信互爱”一词,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这“相互”的爱,设计了一系列练习,一步步带着学生深入体会这份“相互”的爱。
练习一:抓住字眼,从对比中初步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
教学片段一:
出示课件:
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对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师:作者为什么用“和”字?换成“对”字可以吗?
生:“对”字,只能写出老人喜爱海鸥,把它们当作自己的做子女,这可能是单方面的。而“和”字,说明老人爱海鸥,海鸥们也很爱老人,把他当作自己的父亲。他们的爱是互相的。
生:“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让我体会到老人和海鸥是心灵相通的,人和动物之间是可以有真挚的感情的。
师:是啊,老人和海鸥虽不是真正的亲人,但更胜亲人。
通过“和”与“对”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了老人和海鸥之间亲密无比,不是亲人更胜亲人的情感。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练习二:抓住留白处,从角色扮演、想象交谈中亲身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
教学片段二:
出示课件:
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师:老人喂海鸥带给我们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你听到了吗?你听到了什么?
生:我听到老人呼唤海鸥来吃食物。
生:我听到一群海鸥扑打翅膀的声音,一阵又一阵,来了又去,去了又来。
师:只要我们用心去听,一定可以听到许多动人的话语。
出示课件:
“独脚,……”
“老爷爷,……”
师:请同桌两位同学分别选择一个角色,展开想象对话。
学生练习。
笔者让学生从“声”这个留白处入手,出示一个对话句式:“独脚……”“老爷爷……”让学生任选一个角色展开想象进行对话练习。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合理的想象,处处体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喜爱、亲密和信任,进一步体会了老人与海鸥的深厚感情。
练习三:抓住课文背后的故事,从写话练习中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情感再一次升华。
教学片段三:
出示图片:(老人蹲在翠湖边,眼睛紧紧地盯着海鸥。)
师:吴庆恒老人病倒在床上,两天就吃了一碗面,没有办法去喂海鸥。第三天早上起来,他觉得自己的精神好一点了,决定去看看自己的“儿女们”。老人走走停停,停停走走,终于来到翠湖边。他实在是太累了,就蹲在翠湖边,望着自己的“儿女们”……请你走进这个画面,展开想象,写下老人与海鸥的对话。(播放音乐,学生练笔)
在学习第二部分内容之前,笔者给学生补充了课文背后的故事,并出示了一副老人无力地蹲在地上,佝偻着背,望着海鸥的图片。引导学生走进画面,走进老人和海鸥的心,写出他们的心里话。听了这课文背后的故事,看着这幅图,学生很快地与老人产生了情感共鸣,感受到了老人的不舍、伤心、担忧、遗憾……没有过多的思考,而是真情在笔尖流露,这个真心喜爱海鸥、将海鸥当作亲人的老人形象在学生的脑海中就更加清晰完整,有血有肉。
这三个课堂练习既是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话能力的训练,同时又对文本进行了再创造,更是让学生的情感在一次次的练习中得以激发、升华,将“人类与动物之间心灵相通,情意深厚”这一人文教育不露痕迹地传达给了学生,润物细无声!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运河学校)
《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结构清晰,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表现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半部分展现海鸥对老人的情。所以,这篇课文的教学的情感目标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情意,感受到人与动物之间互信互爱的真挚感情。笔者将这种深情厚谊定位在“互信互爱”一词,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这“相互”的爱,设计了一系列练习,一步步带着学生深入体会这份“相互”的爱。
练习一:抓住字眼,从对比中初步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
教学片段一:
出示课件:
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对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师:作者为什么用“和”字?换成“对”字可以吗?
生:“对”字,只能写出老人喜爱海鸥,把它们当作自己的做子女,这可能是单方面的。而“和”字,说明老人爱海鸥,海鸥们也很爱老人,把他当作自己的父亲。他们的爱是互相的。
生:“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让我体会到老人和海鸥是心灵相通的,人和动物之间是可以有真挚的感情的。
师:是啊,老人和海鸥虽不是真正的亲人,但更胜亲人。
通过“和”与“对”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了老人和海鸥之间亲密无比,不是亲人更胜亲人的情感。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练习二:抓住留白处,从角色扮演、想象交谈中亲身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
教学片段二:
出示课件:
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师:老人喂海鸥带给我们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你听到了吗?你听到了什么?
生:我听到老人呼唤海鸥来吃食物。
生:我听到一群海鸥扑打翅膀的声音,一阵又一阵,来了又去,去了又来。
师:只要我们用心去听,一定可以听到许多动人的话语。
出示课件:
“独脚,……”
“老爷爷,……”
师:请同桌两位同学分别选择一个角色,展开想象对话。
学生练习。
笔者让学生从“声”这个留白处入手,出示一个对话句式:“独脚……”“老爷爷……”让学生任选一个角色展开想象进行对话练习。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合理的想象,处处体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喜爱、亲密和信任,进一步体会了老人与海鸥的深厚感情。
练习三:抓住课文背后的故事,从写话练习中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情感再一次升华。
教学片段三:
出示图片:(老人蹲在翠湖边,眼睛紧紧地盯着海鸥。)
师:吴庆恒老人病倒在床上,两天就吃了一碗面,没有办法去喂海鸥。第三天早上起来,他觉得自己的精神好一点了,决定去看看自己的“儿女们”。老人走走停停,停停走走,终于来到翠湖边。他实在是太累了,就蹲在翠湖边,望着自己的“儿女们”……请你走进这个画面,展开想象,写下老人与海鸥的对话。(播放音乐,学生练笔)
在学习第二部分内容之前,笔者给学生补充了课文背后的故事,并出示了一副老人无力地蹲在地上,佝偻着背,望着海鸥的图片。引导学生走进画面,走进老人和海鸥的心,写出他们的心里话。听了这课文背后的故事,看着这幅图,学生很快地与老人产生了情感共鸣,感受到了老人的不舍、伤心、担忧、遗憾……没有过多的思考,而是真情在笔尖流露,这个真心喜爱海鸥、将海鸥当作亲人的老人形象在学生的脑海中就更加清晰完整,有血有肉。
这三个课堂练习既是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话能力的训练,同时又对文本进行了再创造,更是让学生的情感在一次次的练习中得以激发、升华,将“人类与动物之间心灵相通,情意深厚”这一人文教育不露痕迹地传达给了学生,润物细无声!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运河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