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曾经满怀理想的匕首

来源 :上海戏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ngyu0614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次知道孟京辉,就是从他导演了达里奥·福的《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以下简称《无政府》)开始,估计和我一样的人也为数不少。那还是看VCD的时代,没机会进剧场的我们,第一次知道“原来戏还可以这样排啊”。可以说,对戏剧最初的兴趣,也是从看了孟导作品之后的惊讶和兴奋中生长出来的。
  时隔多年,孟京辉又一次排演了达里奥·福的作品《他有两把左轮手枪和黑白相间的眼睛》。其实看英文原名,He Had Two Pistols with White and Black Eyes。似乎应该翻成“他有两把长着黑白眼珠的手枪”。不知道这一版为啥叫左轮手枪,以及眼睛究竟是他的,还是手枪的?不过这些无聊的小问题都放在一边,能够看到孟京辉和达里奥·福的组合,还是足以吊起观众的兴致。看戏的那天“魔都”偏逢大雨,而剧场里却也坐得满满当当,可见大家的热情。
  故事内容就不赘述了,两个长相一模一样的人,一好一坏;坏人为了逃避警察的追捕,设计枪杀好人替自己顶罪,还就此成立了犯罪组织公会云云。全剧都是年轻演员担纲,京范儿十足,颇为卖力。孟京辉的风格依然鲜明而强烈:载歌载舞、即兴表演、怪诞夸张的表情、黄色笑话、无实物、摇滚乐……当然还有形式感极强的舞美:台上一圈铁床,金属感的线条,巨大的时钟,以及在他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不知道在播放什么的电视机,一起勾勒出一个癫狂而阴沉的世界……整场戏感官刺激不断,扰动着观众的神经,如乱花迷眼,应接不暇。
  与原作相比,照例是改写和增删了不少内容,至少开场的段落便绝不是原作的台词。插嘴说一下改编这个事情,当年看了孟京辉的《无政府》,兴奋之余去翻看原作剧本,却发现几乎被黄纪苏改成了另外一个戏。当然,只要是改编,那么究竟是六经注我,还是我注六经,永远是创作者语焉不详而接受者百思不解的纠结话题。至少就孟京辉而言,原作真的只是一锅米,烧成什么饭都是他说了算。
  然而,这恰是孟京辉对达里奥·福的真正继承。达里奥·福的戏本身就延续了意大利喜剧的传统,大量的即兴创作,使用民间说唱和俚语,深深植根于传统戏剧的土壤之中。从这个角度来看,要完全原汁原味地搬演他老人家的戏是不可能的——就好比把相声或者二人转翻成英文再送出国演出,效果会怎么样呢?而孟京辉对文本的改写,创造性地引入各种接地气的元素,恰恰在精神上传达了达里奥·福的精髓。大量本土的段子、波普化的当代文化元素,光怪陆离却又紧贴现实,密切联系当下中国的文化场景,别有一番滋味。
  也就是这样极致的形式感,常常让评论者无从置喙。说起孟京辉的戏,从来爱恨都是两极,要么认可要么讨厌,中庸道路几乎不存在。且不论各自的标准和好恶如何,窃以为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一个导演能够这么多年始终充满激情与创造力地投入创作,新点子新办法新作品层出不穷,这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其实达里奥·福也是此类打了鸡血的剧坛常青树的代表,或许这也是孟京辉始终青睐这个老人家的原因。要讨论达里奥·福作品的特点,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已经做了很好的概括:他在贬斥权威并维护受压迫者尊严的喜剧创作中继承了中世纪丑角的精神。达里奥·福一直将戏剧作为武器,挑战当时黑暗而又无能的意大利政府与权贵。他的作品立足现实,反映当时世人关心的话题,只要有重大新闻就马上用戏剧的形式加以呈现和讨论,《无政府》就是典型;并且,为了达到嘲讽和鞭挞的效果,他将独特的喜剧表现方式发挥到极致,拒绝现实主义束缚,形成特有的风格。
  《他有两把左轮手枪和黑白相间的眼睛》创作于1960年,在达里奥·福的作品年表中属于中期,也是他自己后来努力要颠覆的一个阶段。当他发现,对资产阶级与黑暗政治统治的嘲讽,反而为他赢得了观众和票房,成为了中产阶级娱乐和猎奇的对象,这使他后来走向了更为激进的道路,终于成就了他日后的声名。譬如多个国家政府禁演他的戏,美国甚至禁止他入境。
  而我的感慨是,在当下的中国上演达里奥·福的作品,其指涉和效果又会如何呢?《他有两把左轮手枪和黑白相间的眼睛》讨论了颠倒黑白,官匪一家,展现了人性之丑恶与权力之肮脏。这本来是一声充满批判味道的呐喊,可是在今天的剧场里,无论孟导用如何怪诞和戏谑的方式表达出来,最终的结果似乎只是让观众们“惊艳”或者“懵逼”而已。原作本想达到的诉求与效果,究竟落在何处?曾经满怀理想、饱含诉求的投枪与匕首,在今天重新祭出,就算擦得再锃光瓦亮再锋芒毕露,或许增加的只是朋友圈的几个点赞。
  同样的话题,也是今天的孟京辉们的问题。在商业逻辑和市场环境面前,戏剧,乃至其他的文艺创作形式,究竟在担当怎样的身份和角色。曾经孟京辉高扬的是“先锋”的旗帜,而我们知道,所谓先锋总是通过颠覆传统来表达或政治或美学的叛逆诉求。倒退二十年,似乎我们还能体悟到那样的澎湃力量;而在今天,“先锋”或许只是某个厂牌的logo,附加上一个价格的标签罢了。
  又想起当年脍炙人口的孟版《无政府》的开场顺口溜:达里奥·福他放了一个屁,崩到了莫斯科,来到了意大利……
其他文献
(接上篇)  3.字性  通过正衬可别、衬不占主的原则,可观察到衬字字性的偏向选择规律。其一,虚词多于实词。最常见的衬字多是不能独立成文的虚词,如语气词、连词、助词、副词等。实词中使用代词、形容词做衬也属常见,但尽量避免行动性很强的动词和实物名词单独做衬,一定不能避免时最好也与虚词结合共同成衬(并参下节所例)。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听”“见”“恨”“笑”“问”等几个动词偶尔也能独自做衬,以“一字领”
期刊
一.文明戏的诞生与发展  作为中国早期话剧的文明新戏,又被称作“新戏”或“新剧”,它是晚清戏曲改良运动到中国现代话剧艺术诞生之前的一种过渡型的表演艺术形式。早在辛亥革命爆发前的十几年,由于受到晚清资产阶级文学改良运动的影响,戏剧改良的呼声就已经出现,加之一批留学进步青年受到日本新派剧的启发,以话剧的形式编演了大量“为革命而艺术”的剧目。话剧之于中国传统戏曲,最大的区别在于以话代唱。徐半梅在其著作《
期刊
演 出:英国壁虎剧团  时 间:10月7 - 23日  地 点: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话剧《樱桃园》  编 剧:契诃夫  导 演:李六乙  演 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时 间:10月13 - 15日  地 点:美琪大戏院
期刊
众所周知,于成龙是清代的著名清官,被康熙誉为“天下廉吏第一”。舞台上、广播里、影视中,围绕于成龙创作的艺术作品数量众多,各有千秋。特别是上海京剧院尚长荣先生主演的《廉吏于成龙》,备受好评,影响巨大。  “收拾民心非凭剑,须赖官吏公与廉。”新编历史晋剧《于成龙》中,主人公在戏的高潮时向抚台发出的这一呼吁,生动体现了于成龙“待民要宽,治吏当严”的为官主张。编剧郑怀兴将自己对现实的深情关怀贯穿于全剧,成
期刊
编 剧、导 演:田沁鑫  联合编剧:可一法师  文学顾问:杨葵  时 间:10月19 - 23日  地 点:美琪大戏院  话剧  《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吞死了》  莎士比亚的故事,换了从两个不相干的小人物的角度来叙述,又好笑,又悲惨,这是现代人眼中的王子复仇记。  编 剧:汤姆·斯托帕德  导 演:蒋维国  时 间:10月28日- 11月6日  地 点: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期刊
人 物  李玉枫 男,30岁,一个原本正直、善良的读书人。  薛梓嫣 女,25岁,枫梓乡人。乡绅之女,“大家闺秀”。  薛守明 男,59岁,枫梓乡人,薛梓嫣的父亲。  柳絮儿 女,16岁,被卖到枫梓乡,卖艺不卖身的艺妓。  宰 相 男,59岁,宰相。  李良辰 男,26岁,宰相之侄。  李芷兰 女,16岁,宰相之女,哑巴。  乡学长 男,70岁,曾入朝为官,告老还乡后退回乡里,成立乡学。  跛足道
期刊
深秋时节,在上海能看到《北京法源寺》这样一部讲述历史话题和带有艺术家个体强烈印记的作品是一种幸运,它既激发了你我已被上海数以百计的低俗化与模式化的舞台剧弄得麻木不堪的艺术知觉,也让我们再次思考戏剧的形式和戏剧人所承担的责任等诸多问题。  在剧终的掌声之后,很多人也在探讨这部作品。有人说这将是一部“新世纪的话剧经典”,也有人说“这不过是一场语言密集、情绪激昂的剧本朗读”。有圈内人似乎客观地认为“前半
期刊
《西游记》这部浪漫主义的神话小说影响深远,在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作者吴承恩在创作这部小说时,不仅参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还搜集了各种民间传说、话本、戏曲以及民俗文化等诸多元素,才造就了这个顶天立地、无所畏惧、机智勇敢,充满英雄主义情怀的孙悟空形象。因此,吴承恩可谓孙悟空之父,在孙悟空身上可以看到许多他的影子。  吴承恩天资聪颖,博览群书,青年时代的他拥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一心专注于科考,渴望
期刊
音韵是曲唱的基本要素之一,历来受曲界同仁重视,有所宗而有传承、有大同又有差异、有共论也有分歧。  昆曲音韵是一种戏曲音韵  戏曲音韵有别于日常生活用语音韵,且剧种不同音韵截然不同。其有三种具象源:一是语音源时代遗存,即一种戏曲在发育、成熟过程所经历年代的语音;二是流行区域音系,即一种戏曲传播扎根所在地域的语音系统;三是艺术夸大性,即戏曲音韵服务于歌唱与韵白,实际使用比日常用语更具音乐技术要求。昆曲
期刊
看完陕西人艺版话剧《白鹿原》的第一感受是“眼花缭乱”,《白鹿原》的主要情节如走马灯一般被剪贴上舞台。相比电影《白鹿原》从黑娃、田小娥这条线索叙述白鹿原白、鹿两家与大时代的故事,话剧《白鹿原》野心更大,要在两个多小时里演绎五十万字的小说,其叙述密度之大、节奏之紧凑可见一斑。看到了小娥奔月化蝶之凄美;鹿三杀死小娥后的疯魔;孝文从面上有笑到面上有刀;鹿子霖的贪欲阴险与可悲。然而原本是小说第一主角的白嘉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