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既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又是完美的教学艺术,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训练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有效课堂提问对促进三维目标达成,学生思维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数学课堂;提问;策略;优化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05-0117-01
一、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第一,表面热闹,一问一答,拘于形式。这样“一问一答”式的模式使得滥竽充数者比比皆是。第二,问题设计定位不准确,脱离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设置的问题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出发,按较小的梯度,对知识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提升,贴近学生学习的内容。第三,无效的提问淡化了正常的教学。所谓无效的提问,是指课堂教学中提出的问题未经精心设计,提出的问题主题不明确,从而影响了学生的正常思考。第四,缺乏耐心的提问使问题失去了引领的作用。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必须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全面思考,否则设计的问题就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二、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
第一,问题的设计要抓住关键,明确任务。所谓关键,是指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在重点处设计问题,重点就会突出;在难点处设计问题,难点就容易突破。在讲授新课时,教师要通过设计“导引题组”来引出新概念,得出新结论;在习题课上,要设计“思路设计提纲”,用问题引领学生思考;对于一些易发生错误的环节,设计“正误辨析题组”澄清学生的错误认识,形成准确的信息。
第二,设计问题要抓住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在纵向和横向上加以延伸,注重规律的总结。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十分密切,新知是旧知的基础和延伸,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引导学生由此及彼、由未知转化为已知,顺利自然过渡。例如,在讲“过定点直线与椭圆相交”时,在已知弦长条件下求直线方程的问题,我们可以设计解题思路并进行拓展,把曲线延伸为圆、双曲线、抛物线,通过知识点的横向延伸,使学生的认识层次有一个更大的提高。
第三,用实际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一般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用问题设计引领学生的思维方向,从而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设计问题时,要特别注意提问的方式和方法。问题设计要逐步递进,层次分明,有一定的启发性,设计问题时可以把教材内容与实际事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
第四,课堂提问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课堂上向学生提出问题,主要目的不在于检测教学效果,而在于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通过教师的启发,学生思考与应答,丰富课堂形式,增强教学效果。因而,数学课堂也应通过多样化的提问方式,营造省时、高效的数学课堂。一是设问。主要目的是为了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因而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一般不要求学生作答,而是在学生短暂思考之后,由教师来解答。二是追问。教师把所讲的知识点分解成多个小问题,一扣一环地不断追问学生。其目的是训练学生灵活、敏捷的思维方式,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三是反问。把问题从反面倒过来提问,其特点是以反推正,形成矛盾,容易指出学生忽略的地方,从而引起注意,最终得到正确的结论。四是互问。由学生提出问题、回答问题。采用这种提问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收获良好的课堂效果。
三、围绕教学重点设计提问
教师备课时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突出教学重点,通过有计划的提出新颖独到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空间里的直线和位置关系”时,为了学生加深对平面图形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设计以下问题:(1)两直线相交、平行的定义是什么?(2)在平面里,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哪些?(3)在空间里,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又有哪些?在解决其中的某个具体问题时,可通过画图、猜想从而又可设计出一些子问题,通过上述的想象后,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体设问:长方体中哪些棱是在同一平面内,哪些棱不在同一平面内?它们的位置关系又如何?等问题,在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积极,学习气氛生动、活泼。
四、围绕教学难点设计提问
学生的知识结构各不相同,针对教学中的难点,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因材施教,把教材中的数学知识转化成易于被学生认知的数学问题,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使多数学生经过短时间的认真思考能回答得出,或者“跳一跳就能摘到”,这样的提问既能突破教学的难点,又能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他们体会到问题解決的成功乐趣。例如,在探究“完全平方公式”时,可先复习多项式的乘法法则和平方差公式的展开式以及(a+b)2的意义,然后问(a+b)2展开式是什么?再问(a+b)2为什么可以表示成a2+2ab+b2的形式,解决了这些问题,公式的推导及结构特征就水到渠成了,由于问题由浅入深,贴近学生的认知结构,是学生经过积极思考可以获取的新知识,因此,达到了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克服了“辨认公式结构特征”的难点的目的。
五、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提问
提问要紧紧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这个中心,突出教学的重点,有明确的目的,如在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时可提问:我们知道了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那么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关系是怎样的呢?是否也有任意两角的和也大于第三角呢?(要求学生动手画图探究),若直接问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是多少?导致学生直接回答结果,未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认为只需知其结果,不需重视推理过程,达不到提问的目的。优化课堂提问,对提哪些问题,在何时提出,提哪些同学,期望得到怎样的结果,学生可能回答的情况及处理办法都要有明确的通盘设计。
六、结语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应当融入课堂。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必须贯穿诱发性思维,使学生受到从简单到复杂、从有疑到无疑的思维引领。课堂提问时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和技巧,使之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激励性,循序渐进,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 吴国平.谈数学课堂中的提问艺术.搜狐教育网,2013-1-19.
[2] 王淑彦.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与方法.百度文库,2011-2-8.
关键词: 数学课堂;提问;策略;优化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05-0117-01
一、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第一,表面热闹,一问一答,拘于形式。这样“一问一答”式的模式使得滥竽充数者比比皆是。第二,问题设计定位不准确,脱离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设置的问题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出发,按较小的梯度,对知识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提升,贴近学生学习的内容。第三,无效的提问淡化了正常的教学。所谓无效的提问,是指课堂教学中提出的问题未经精心设计,提出的问题主题不明确,从而影响了学生的正常思考。第四,缺乏耐心的提问使问题失去了引领的作用。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必须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全面思考,否则设计的问题就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二、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
第一,问题的设计要抓住关键,明确任务。所谓关键,是指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在重点处设计问题,重点就会突出;在难点处设计问题,难点就容易突破。在讲授新课时,教师要通过设计“导引题组”来引出新概念,得出新结论;在习题课上,要设计“思路设计提纲”,用问题引领学生思考;对于一些易发生错误的环节,设计“正误辨析题组”澄清学生的错误认识,形成准确的信息。
第二,设计问题要抓住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在纵向和横向上加以延伸,注重规律的总结。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十分密切,新知是旧知的基础和延伸,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引导学生由此及彼、由未知转化为已知,顺利自然过渡。例如,在讲“过定点直线与椭圆相交”时,在已知弦长条件下求直线方程的问题,我们可以设计解题思路并进行拓展,把曲线延伸为圆、双曲线、抛物线,通过知识点的横向延伸,使学生的认识层次有一个更大的提高。
第三,用实际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一般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用问题设计引领学生的思维方向,从而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设计问题时,要特别注意提问的方式和方法。问题设计要逐步递进,层次分明,有一定的启发性,设计问题时可以把教材内容与实际事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
第四,课堂提问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课堂上向学生提出问题,主要目的不在于检测教学效果,而在于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通过教师的启发,学生思考与应答,丰富课堂形式,增强教学效果。因而,数学课堂也应通过多样化的提问方式,营造省时、高效的数学课堂。一是设问。主要目的是为了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因而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一般不要求学生作答,而是在学生短暂思考之后,由教师来解答。二是追问。教师把所讲的知识点分解成多个小问题,一扣一环地不断追问学生。其目的是训练学生灵活、敏捷的思维方式,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三是反问。把问题从反面倒过来提问,其特点是以反推正,形成矛盾,容易指出学生忽略的地方,从而引起注意,最终得到正确的结论。四是互问。由学生提出问题、回答问题。采用这种提问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收获良好的课堂效果。
三、围绕教学重点设计提问
教师备课时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突出教学重点,通过有计划的提出新颖独到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空间里的直线和位置关系”时,为了学生加深对平面图形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设计以下问题:(1)两直线相交、平行的定义是什么?(2)在平面里,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哪些?(3)在空间里,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又有哪些?在解决其中的某个具体问题时,可通过画图、猜想从而又可设计出一些子问题,通过上述的想象后,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体设问:长方体中哪些棱是在同一平面内,哪些棱不在同一平面内?它们的位置关系又如何?等问题,在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积极,学习气氛生动、活泼。
四、围绕教学难点设计提问
学生的知识结构各不相同,针对教学中的难点,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因材施教,把教材中的数学知识转化成易于被学生认知的数学问题,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使多数学生经过短时间的认真思考能回答得出,或者“跳一跳就能摘到”,这样的提问既能突破教学的难点,又能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他们体会到问题解決的成功乐趣。例如,在探究“完全平方公式”时,可先复习多项式的乘法法则和平方差公式的展开式以及(a+b)2的意义,然后问(a+b)2展开式是什么?再问(a+b)2为什么可以表示成a2+2ab+b2的形式,解决了这些问题,公式的推导及结构特征就水到渠成了,由于问题由浅入深,贴近学生的认知结构,是学生经过积极思考可以获取的新知识,因此,达到了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克服了“辨认公式结构特征”的难点的目的。
五、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提问
提问要紧紧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这个中心,突出教学的重点,有明确的目的,如在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时可提问:我们知道了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那么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关系是怎样的呢?是否也有任意两角的和也大于第三角呢?(要求学生动手画图探究),若直接问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是多少?导致学生直接回答结果,未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认为只需知其结果,不需重视推理过程,达不到提问的目的。优化课堂提问,对提哪些问题,在何时提出,提哪些同学,期望得到怎样的结果,学生可能回答的情况及处理办法都要有明确的通盘设计。
六、结语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应当融入课堂。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必须贯穿诱发性思维,使学生受到从简单到复杂、从有疑到无疑的思维引领。课堂提问时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和技巧,使之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激励性,循序渐进,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 吴国平.谈数学课堂中的提问艺术.搜狐教育网,2013-1-19.
[2] 王淑彦.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与方法.百度文库,2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