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大会胜利召开

来源 :中国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dmlj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4月20~22日,在全国人大环资委、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工信部节能司、财政部税政司、环保部污防司、国资委及国家奖励办的大力支持下,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在厦门组织召开了“全国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大会”。国家部委有关领导、省市政府领导、院士、权威专家及资源综合利用企业代表共800余人参加会议。
  “十一五”期间,全国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年产值超过1万亿元,总产值年均增长率15%,超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4个百分点,就业人数超过2 000万人,通过综合利用各类固体废物累计减少堆存占地约16万亩。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呈现出“技术创新不断加强,产业集聚不断形成,龙头企业不断显现”的总体态势。
  “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政府相继出台了《“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十二五”综合利用规划》和《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支持和鼓励政策,社会各界反响强烈,参与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高涨。
  预计到2015年,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与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提高到40%和45%;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5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2%;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提高到70%,再生铜、铝、铅产量占当年总产量的比例分别达到40%、30%、4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力争超过80%;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率达到15%。到“十二五”末,资源综合利用产值将达到2万亿元,就业人数超过2 500万人,减少耕地占用20万亩。资源综合利用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升,综合利用企业竞争力普遍提高,产品市场份额逐步扩大,产业发展长效机制基本形成。
  2012年是贯彻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为配合主管部门做好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协会组织召开本次“全国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大会”,会议的主题是“绿色产业 绿色发展”,主要任务是“宣贯政策、交流技术、加强合作、共谋发展”,推动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升级。大会发起之初,社会各界积极报名参与,鼎力相助,充分体现了大力发展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的普遍共识。
  本次大会主要围绕四个主题,一是宣传贯彻产业政策。邀请相关主管部门领导解读对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的扶持政策,地方政府主管部门领导交流先进经验。二是树立模范典型。协会联合中国经济导报,从会员队伍中评选、表彰“资源综合利用年度影响力企业与年度影响力人物”。三是交流先进技术。大会围绕资源综合利用的重点领域,设置了尾矿、煤矸石、燃煤电厂、废弃电子电器、农林剩余物、废旧纺织品、科技交流等分论坛。邀请业内权威专家,介绍废弃物的主要利用方向、关键装备、核心工艺、前沿技术及相关标准。四是凝聚行业共识。大会将向社会发出“绿色产业绿色发展”的倡议,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鼓励企业通过资源综合利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引导社会资本和人才向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集聚,倡导消费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服务。
  发改委环资司、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环保部污防司、财政部、全国人大环资委法案室等主管部门领导,通过大会向与会代表表达了政府对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并有针对性的宣讲了政府部门的工作重点、目标规划、政策动态和对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等行业组织的工作要求和建议。
  大会期间,政府领导、业内专家、企业领袖汇聚一堂,横向铺开,纵深讨论,共商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大计。通过交流,与会代表达成共识:“十二五”期间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虽然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但实现“十二五”期间的目标任务依然相当艰巨,需要在五个方面共同努力,推动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深入发展。一是完善政策机制,在产业政策、财政支持、税收优惠、投资金融等方面加大对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的支持力度。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标准体系,加强产业技术标准研究,制定资源综合利用产品标识认证标准及办法。三是促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发挥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对产学研用的推动作用,加大技术装备产业化示范,建立资源综合利用技术遴选、评定和推广机制,建立资源综合利用公共信息平台。四是通过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双百工程”和循环经济“十百千”示范行动以及工信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基地试点工作,培育龙头企业,建设示范基地(园区),实现技术和管理的突破,推动产业迅速扩大规模。五是充分发挥协会作用,加强与国外组织与企业的合作,引进、消化、吸收并推广国外先进技术,重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装备和经验,提升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技术水平。
  全国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大会的成功召开,充分展示了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的影响力、号召力,体现了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的重要地位和发展潜力,对提高广大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的竞争力,扩大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市场份额,进而建立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5月11日,财政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对外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将通过建立财政激励机制、健全标准规范及评价标识体系、推进相关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等多种手段,力争到2020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超过30%。这份名为《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是我国首次以正式文件形式提出未来绿色建筑发展目标。这份绿色建筑规划称市场规模将达万亿元。这是今年继海水淡化产业规
期刊
近年来,我国畜禽养殖业得到快速发展,畜禽粪污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环境的重要污染源之一。据报道,一头猪的粪污排放量相当于10个人的排放量,而一头牛的粪污排放量相当于35个人的排放量。  随着畜禽养殖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的迅速发展,养殖场粪污排放物越来越多,2007年我国畜禽粪便排放量达26亿吨,已达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2.2倍,进入水体的流失率高达25%~30%,全国养殖场的化学耗氧量约占全国化学耗氧量
期刊
一、引言  7月21日至22日凌晨,北京遭遇到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的暴雨袭击,致使河堤决口,工地塌陷、路面成河、汽车变船、地铁封闭、航班取消。因灾死亡77人,8万人被困机场,数万群众转移……近些年来,我国其它许多城市也都轮番上演了“暴雨淹城”的景象。  洪涝灾害带来的损失巨大,教训非常深刻。反思我们的城市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应急管理等许多方面,都暴露出许多问题。  了解国外城市防洪减灾、应对内涝的智
期刊
前不久,菏泽市总工会任命了第二批100名市级职工节能减排义务监督员,同时市辖八县两区总工会各任命100名县区级职工节能减排义务监督员。目前,菏泽市、县区两级职工节能减排义务监督员达到1 500多人,监督覆盖面达到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80%以上。  今年初以来,菏泽市总工会以创建“节能减排”工人先锋号为契机,充分发挥驻菏央属、省属和市属企业节能减排表率作用,引导全市电力、煤炭、化工等高耗能、高排放行业
期刊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24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财政节能减排工作会议上表示,节能减排是扩内需、稳增长的重要结合点。针对当前内需不足的情况,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把推进节能减排作为积极财政政策重要内容,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支持扩大节能环保产品消费,加大节能环保领域投资力度。  谢旭人说,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继续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发挥其定位准、见效快、作用直接的优势,积极扩大节能环保产品
期刊
应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工业、旅游资源部和奥克兰大学邀请,由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和尾矿综合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共同组织,来自北京、河北、山东、山西、江苏、江西、湖南、福建、四川、云南等十省市的协会会员和尾矿联盟成员一行24人,5月9日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进行了十天考察。考察团就矿业开发和资源综合利用的先进理念、技术及经验与澳、新两国进行了深入交流,并与澳大利亚政府成员和新西兰奥克兰大学进行了正式会谈,
期刊
2010年7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的意见》。为了避免地沟油回流餐桌,实现餐厨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意见要求开展餐厨垃圾处理的试点工作。2011年8月,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本市餐厨垃圾和废弃油脂资源化处理工作方案》。2011年8月份,朝阳区的部分餐馆和单位食堂陆续成为试点。北京市环卫集团开始做试点餐饮单位餐厨垃圾的清运、收集
期刊
目标管理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广泛重视的一种管理制度。尽管国内外对目标管理的定义和具体实施的方法不完全相同,但其实质都是围绕确定目标和以实现目标的为中心开展一系列管理活动。目标管理制度在世界各国应用较广,特别适用于对各级管理人员的管理,故被称为“管理中的管理” 。  为什么有的企业稳健发展,有的企业却停滞不前?有的企业目标一个个都能实现,有的企业却天天在找差距,制定的目标也是空中楼阁?很多
期刊
一、脱硫石膏生产应用现状  脱硫石膏是燃煤电厂烟气湿法脱硫形成的工业副产品。我国燃煤电厂的煤炭用量约占全国煤炭产量的三分之一,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硫高达1 200万吨,占我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50%,占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的75%左右,因此燃煤电厂烟气脱硫势在必行。湿式石灰石-石膏法是我国采用的主要烟气脱硫方式,脱硫效率可达90%左右。“十一五”末我国已有3亿千瓦的燃煤电厂采用湿式石灰石-石膏法
期刊
“高层建筑发展迅速,非承重内隔墙的使用日益增长,出现各种各样的内隔墙产品,而非承重内隔墙的选用,不仅涉及到技术经济效益,也关系到此项建筑技术的发展方向,但是长期以来对这些内隔墙缺乏综合分析,只凭各地区的建材条件和习惯做法选用。在考虑经济效益时,往往只考虑内隔墙的预算单方造价,而忽略其他效益,尤其是社会效益和减轻自重方面。  经过四川“5.12”特大地震灾害后,对建筑物设计和选材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