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文学体裁而言,古典诗歌是以汉语言文言文为载体、以语言节奏的和谐性再现生活而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古典诗歌是按照产生时间的先后所划分的汉语言诗歌两大体裁之一,汉语言诗歌分为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古典诗歌又分为古典风体诗歌和古典格律诗歌,现代诗歌又分为现代格律诗歌和现代风体诗歌。在高中阶段,主要致力于提高学生鉴赏唐诗宋词的水平。可长期以来,传统的“灌输式”古诗词教学,侧重于学生的机械记忆,学生成了背诵的机器,要求学生有欣赏诗词的意境美的能力,或进行情感熏陶,根本谈不到。灵活、恰当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诗歌的知识系统,给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以一定的支撑,利于激发学生的诗歌阅读兴趣,从而提高古诗词课堂教学的效果。那么,具体措施有哪些呢?
一、借助历史大背景知识,准确理解诗歌的主题方向
第一,丰富的时代背景知识有助于理解诗歌。在《唐诗宋词》选修课本中,在每个专题中都有精确的概括,而学生在高中阶段所鉴赏的诗歌都是来自唐宋两个阶段,所以每首诗歌都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第二,诗歌还和诗人的人生背景有密切关系。第三,其他知识及生活经验也会对诗歌鉴赏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中国古代诗歌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所以要明白作者写什么,意图是什么,表现什么主题,有时还得借助其他学科知识以及一定的生活经验。
二、借助诗中的艺术形象或意象,理解诗歌的主题
“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在中国传统诗论中,有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处理技巧。诗歌创作过程是一个观察、感受、酝酿、表达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再现过程。作者对外界的事物心有所感,便将所感寄托在一个选定的具象,在这一具象中融入自己的某种感情,并制造出一个特定的艺术天地。读者在阅读诗歌时,可根据这个艺术天地在内心进行二次创作,在还原诗人所见所感的基础上渗透自己的感情。
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有时,诗中所咏叹的社会事物,所刻画的人物形象,所描绘的生活场景,所铺陈的社会生活情节和史实,也是用来寄托情思的,这便也是意象。也就是相对于物象的事象,相对于自然意象的社会意象。意象是分析诗歌散文时的用语,指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这种事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这些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
三、利用想象在诗歌鉴赏中的特殊作用
法国象征主义诗人马拉美说:“作诗只可说到七分,其余的三分应该由读者自己去补足,分享创作之乐,才能了解诗的真味。”所以,要了解诗歌的真味,就必须发挥想象和联想。俄国著名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认为:“想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统治地位,美是在个别的、活生生的事物中,而不是在抽象的思维中。因此,人们欣赏各种美的事物而产生美感的时候,总是从直观的想象开始的。只有通过生动具体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它的内在本质,从而得到情感的愉悦。”诗歌是一种高度凝练的艺术,需要读者在鉴赏的过程中驱遣自己的想象才能真正理解诗歌的深层意蕴,否则的话就会流于肤浅。诗文的妙处在未直接显露的地方,它造成蕴藉空灵的审美境界,给想象力的驰骋拓展了广阔的领域。
诗歌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古典诗歌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语言感受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在古典诗歌教学中,更易带领学生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感受作者表达的深层意蕴,品味作者语言的精妙。古典诗歌教学,本来应该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为教学目标,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得不以应试为目标,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这也是导致学生对古典诗歌阅读兴趣不足的原因之一。
一、借助历史大背景知识,准确理解诗歌的主题方向
第一,丰富的时代背景知识有助于理解诗歌。在《唐诗宋词》选修课本中,在每个专题中都有精确的概括,而学生在高中阶段所鉴赏的诗歌都是来自唐宋两个阶段,所以每首诗歌都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第二,诗歌还和诗人的人生背景有密切关系。第三,其他知识及生活经验也会对诗歌鉴赏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中国古代诗歌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所以要明白作者写什么,意图是什么,表现什么主题,有时还得借助其他学科知识以及一定的生活经验。
二、借助诗中的艺术形象或意象,理解诗歌的主题
“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在中国传统诗论中,有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处理技巧。诗歌创作过程是一个观察、感受、酝酿、表达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再现过程。作者对外界的事物心有所感,便将所感寄托在一个选定的具象,在这一具象中融入自己的某种感情,并制造出一个特定的艺术天地。读者在阅读诗歌时,可根据这个艺术天地在内心进行二次创作,在还原诗人所见所感的基础上渗透自己的感情。
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有时,诗中所咏叹的社会事物,所刻画的人物形象,所描绘的生活场景,所铺陈的社会生活情节和史实,也是用来寄托情思的,这便也是意象。也就是相对于物象的事象,相对于自然意象的社会意象。意象是分析诗歌散文时的用语,指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这种事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这些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
三、利用想象在诗歌鉴赏中的特殊作用
法国象征主义诗人马拉美说:“作诗只可说到七分,其余的三分应该由读者自己去补足,分享创作之乐,才能了解诗的真味。”所以,要了解诗歌的真味,就必须发挥想象和联想。俄国著名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认为:“想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统治地位,美是在个别的、活生生的事物中,而不是在抽象的思维中。因此,人们欣赏各种美的事物而产生美感的时候,总是从直观的想象开始的。只有通过生动具体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它的内在本质,从而得到情感的愉悦。”诗歌是一种高度凝练的艺术,需要读者在鉴赏的过程中驱遣自己的想象才能真正理解诗歌的深层意蕴,否则的话就会流于肤浅。诗文的妙处在未直接显露的地方,它造成蕴藉空灵的审美境界,给想象力的驰骋拓展了广阔的领域。
诗歌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古典诗歌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语言感受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在古典诗歌教学中,更易带领学生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感受作者表达的深层意蕴,品味作者语言的精妙。古典诗歌教学,本来应该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为教学目标,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得不以应试为目标,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这也是导致学生对古典诗歌阅读兴趣不足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