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中华,羌服之魅——《羌族服饰文化图志》读后

来源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adog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服饰是人类特有的文化现象,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双重结晶,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人们来说,它不仅是具有护体和装饰功能的物品,更是一个民族独特深厚文化的重要载体。服饰作为族群区别的最重要最直观最鲜明的文化标识,其背后却积淀着这个民族的历史的、社会的、心理的、审美的、宗教的、文化的、习俗的等诸多丰富文化意蕴,可以说民族服饰凝聚着本民族千百年来亘古不变的民族集体记忆,并寄托着本民族的集体情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活态演示。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英语课程教学以及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英语写作能力作为其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被大家广泛关注。处在新课程改革的当下,
20世纪50年代,中共中央围绕着反冒进问题出现了意见分歧。周恩来是主张反冒进的,因此受到批评,不得不违心地作检讨,甚至提交辞呈。后来的历史证明,反冒进是正确的。当年周恩来在这个问题上表现了顾全大局、忍辱负重的精神。    支持陈云反冒进的意见    1956年后,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由于当时党和人民迫切希望迅速改变新中国经济落后的面貌,在经济建设中,出现
本文对伊斯雷尔·爱泼斯坦的英文专著《西藏的变迁》(英文名:Tibet Transformed)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回顾了译者在翻译中所遵循的“准确”和“忠实”两个基本翻译原则。“准确
光阴似箭,岁月无情。原总参谋长杨得志上将离开我们已经16年了。我曾有幸于1985年至1988年在老将军身边工作,耳濡目染,获教益良多。他忠诚于党、热爱军队的许多事情至今历历在目。  1986年初秋,我作为工作人员随杨得志视察部队。9月中旬,南国酷热依然。行前,杨得志却要带毛料军服,他说:“带着它,带着它到部队里照张相。”  这是到哪里去,还用得着总参谋长如此重视?还用得着76岁高龄的将军如此认真?
目的探讨长航对舰员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制定相应应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某批次护航编队的全体舰员为测试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应对方式问卷等调查
高中语文的教学已经处于一个高级阶段,其对教师本身的职业素养和教学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旧的教育模式也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代的学生。因此,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各
外语人才培养的质量取决于高校外语教师。因此,研究高校外语教师的发展对外语人才的培养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近年国内关于西藏高校外语教师发展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