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叙事性文章教学中,教师设计导语,把学生带入课堂,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板书,就像织网。另外上好叙事性文章还要抓住文章的“六要素”和文章结构。“六要素”和文章结构二者结合起来学以致用,还可以指导学生写作,学生获得写作方法,降低写作难度。
关键词:记叙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记叙文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文体,叙事性文章又是最常见的记叙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记叙文教学中必须有自己的方法。
一、设计精美的导语,把学生带入学习的氛围
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也是这样,好的开场白,是一堂好课成功的前奏。讲叙事性文章,精美的导语尤其重要。好的导语起到集中学生注意力的作用。设计精美的导语,很容易抓住学生猎奇的心。就像讲评书的人,说到紧张和关键时刻总是打岔;更像看电视,关键时刻总是播广告。导语是在上課伊始,好的导语才能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例如,笔者在上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时,导语是这样的: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我们班有32名同学,人人都是诸葛亮。今天,老师出一个歇后语“草船借箭”,请同学们补充完整,顺手导入课文,让学生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课文内容补充歇后语。这个导语一石三鸟。首先,教师提出问题,小学生爱表现自己,教师给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其次,要回答这个问题,学生还必须了解课文内容,促使学生课前预习。最后,歇后语作为导语,而且教师只是说了上半句,让学生回答下半句,促使学生思考,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另外学生对歇后语也很感兴趣,更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设计精美的板书,把学生的思维织成一张网
板书其实就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的一幅思维导图,问题的生成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积极思考,抓住关键词进行创造性组合,织成一张网。有了这张网,学生对整篇课文的理解加深了,闭上眼,整篇文章都在心中。例如,笔者上课文《田忌赛马》时,板书设计是这样设计的。
告诉学生按照图1,田忌上等马不如齐威王的上等马,中等马不如齐威王的中等马,下等马不如齐威王的下等马,怎么安排田忌的马出场顺序,帮助田忌取得赛马的胜利。
经过思考,学生设计出田忌取得赛马胜利的图片(如图2),整篇文章的板书设计也就出来了。
三、叙事性文章要抓住记叙文的“六要素”
首先,抓住“六要素”,列出文章提纲,概括文章大意。抓住记叙文的“六要素”,对把握文章大意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例如,笔者上课文《少年闰土》时就利用“六要素”让学生列提纲,概括文章大意。提纲如下:时间为回忆三十多年前,地点为作者家中,人物为少年闰土,起因为家中大祭祀的值年,忙不过来,闰土才来了。从闰土之口知道了他很多稀奇事,结果为闰土被他父亲带走。根据“六要素”,学生很容易概括出文章大意。其次,让学生根据提纲复述文章情节。复述提纲可以说是学生复述课文的抓手,复述起来有条不紊,不会卡壳。经过多次训练逐步可以脱稿简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一定会加深的。再次,从“六要素”中抽出故事的线索。如,有的文章以时间的先后为线索,随着时间的推移事件的情节不断发展。有的是以地点的变更为线索,如一些游记散文,地点不断变换,人看的景物不断变换。有的是以事物为线索,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以火柴为线索串联全文。最后,学以致用,把课文中故事情节的写法变成自己写作的范本,尝试仿写。我们分析课文抓住“六要素”,我们写作文也要抓住“六要素”,在动手写作以前先在心中列一个提纲,然后按照提纲写作,记叙文写作也就不难了。
四、叙事性文章要抓住文章的结构
通常情况下一篇叙事性文章,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即我们常说的起承转合。起就是故事的开端,承就是故事的发展,转就是故事的高潮,合就是故事的结局。如《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到两个小孩辩论,问辩论的缘由是故事的开端,可以算“起”。一个小儿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是近的,理由是太阳刚出来时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盘子一样小,所谓近大远小是也。另一个小孩认为日刚出时距离人远,到了中午距离人近,理由是日刚出来时,沧沧凉凉的,到了中午像热水一样,即近热远凉。两小儿辩论部分是“承”。在情节上是故事的发展。孔子不能决也是“转”,在情节上是高潮。两小儿最后的带有嘲讽意味的话是“合”,是文章的结局。
另外,文章的结构上还有倒序、插叙等。如《青山不老》,先写景物,是倒序,为什么会有这一片树林呢?回过头交代老人,老人的行为使作者感觉青山不会老的,突出文章主旨。注意从结构上分析文章情节,有利于学生把控文章内容,弄懂文章主旨。
关键词:记叙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记叙文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文体,叙事性文章又是最常见的记叙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记叙文教学中必须有自己的方法。
一、设计精美的导语,把学生带入学习的氛围
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也是这样,好的开场白,是一堂好课成功的前奏。讲叙事性文章,精美的导语尤其重要。好的导语起到集中学生注意力的作用。设计精美的导语,很容易抓住学生猎奇的心。就像讲评书的人,说到紧张和关键时刻总是打岔;更像看电视,关键时刻总是播广告。导语是在上課伊始,好的导语才能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例如,笔者在上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时,导语是这样的: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我们班有32名同学,人人都是诸葛亮。今天,老师出一个歇后语“草船借箭”,请同学们补充完整,顺手导入课文,让学生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课文内容补充歇后语。这个导语一石三鸟。首先,教师提出问题,小学生爱表现自己,教师给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其次,要回答这个问题,学生还必须了解课文内容,促使学生课前预习。最后,歇后语作为导语,而且教师只是说了上半句,让学生回答下半句,促使学生思考,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另外学生对歇后语也很感兴趣,更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设计精美的板书,把学生的思维织成一张网
板书其实就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的一幅思维导图,问题的生成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积极思考,抓住关键词进行创造性组合,织成一张网。有了这张网,学生对整篇课文的理解加深了,闭上眼,整篇文章都在心中。例如,笔者上课文《田忌赛马》时,板书设计是这样设计的。
告诉学生按照图1,田忌上等马不如齐威王的上等马,中等马不如齐威王的中等马,下等马不如齐威王的下等马,怎么安排田忌的马出场顺序,帮助田忌取得赛马的胜利。
经过思考,学生设计出田忌取得赛马胜利的图片(如图2),整篇文章的板书设计也就出来了。
三、叙事性文章要抓住记叙文的“六要素”
首先,抓住“六要素”,列出文章提纲,概括文章大意。抓住记叙文的“六要素”,对把握文章大意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例如,笔者上课文《少年闰土》时就利用“六要素”让学生列提纲,概括文章大意。提纲如下:时间为回忆三十多年前,地点为作者家中,人物为少年闰土,起因为家中大祭祀的值年,忙不过来,闰土才来了。从闰土之口知道了他很多稀奇事,结果为闰土被他父亲带走。根据“六要素”,学生很容易概括出文章大意。其次,让学生根据提纲复述文章情节。复述提纲可以说是学生复述课文的抓手,复述起来有条不紊,不会卡壳。经过多次训练逐步可以脱稿简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一定会加深的。再次,从“六要素”中抽出故事的线索。如,有的文章以时间的先后为线索,随着时间的推移事件的情节不断发展。有的是以地点的变更为线索,如一些游记散文,地点不断变换,人看的景物不断变换。有的是以事物为线索,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以火柴为线索串联全文。最后,学以致用,把课文中故事情节的写法变成自己写作的范本,尝试仿写。我们分析课文抓住“六要素”,我们写作文也要抓住“六要素”,在动手写作以前先在心中列一个提纲,然后按照提纲写作,记叙文写作也就不难了。
四、叙事性文章要抓住文章的结构
通常情况下一篇叙事性文章,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即我们常说的起承转合。起就是故事的开端,承就是故事的发展,转就是故事的高潮,合就是故事的结局。如《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到两个小孩辩论,问辩论的缘由是故事的开端,可以算“起”。一个小儿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是近的,理由是太阳刚出来时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盘子一样小,所谓近大远小是也。另一个小孩认为日刚出时距离人远,到了中午距离人近,理由是日刚出来时,沧沧凉凉的,到了中午像热水一样,即近热远凉。两小儿辩论部分是“承”。在情节上是故事的发展。孔子不能决也是“转”,在情节上是高潮。两小儿最后的带有嘲讽意味的话是“合”,是文章的结局。
另外,文章的结构上还有倒序、插叙等。如《青山不老》,先写景物,是倒序,为什么会有这一片树林呢?回过头交代老人,老人的行为使作者感觉青山不会老的,突出文章主旨。注意从结构上分析文章情节,有利于学生把控文章内容,弄懂文章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