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是经济学“帝国主义”与社会学视野交互融合的产物,新制度经济学在很多问题上已经越出传统经济学视野,在历史、文化和社会结构层面上开展制度研究。时至今日,制度变迁理论对于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分析模式日趋完善,这一综合性的分析模式可以这样理解:在现有制度条件下,由于内部内生变量或外部外生变量的因素作用,组织内部利益失衡,各类主体由于意识形态的同质性,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权利,实现一定的偏好(利益或价值),开始以自身的资源为手段进行博弈,进而产生的各种合作或不合作关系,最终各方主体达成共识,组成行动集团,利益均衡分配或价值公正得以实现,完成制度变迁。
1.制度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以诺斯为代表的制度学派
道格拉斯·诺斯,诺斯是新经济史的先驱者、开拓者和抗议者,是新制度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制度学派是经济社会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他的贡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用制度经济学的方法来解释历史上的经济增长;重新论证了包括产权制度在内的制度的作用;将新古典经济学中所没有涉及的内容——制度,作为内生变量运用到经济研究中去,特别是将产权制度、意识形态、国家、伦理道德等作为经济演进和经济发展的变量,极大的发展了制度变迁理论。他的主要著作有:《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制度变化与美国的经济增长》、《西方世界的兴起:新经济史》、《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等。由于建立了包括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在内的“制度变迁理论”,获得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而其最杰出的贡献则完美的在《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得以体现。
2.制度,意识形态和交易成本——批判新古典经济学
诺斯的分析框架就是把制度,交易成本,意识形态等变量引入其中,并用它們来分析或者是解析经济史上的结构与变迁,提出了他自己的制度变迁理论。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则是理论的整合,包括国家理论,意识形态理论和产权理论,他认真仔细地批判了新古典经济理论,新古典理论假定制度既存或者说先在,一切变化都通过完善的市场自行运行发生,信息成本,不确定性成本都不存在,“理性的经济人”具有完全理性,而这种模型实例不论是在当今社会还是在历史上都从未存在过。相反地,诺思认为制度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制度是变迁的,是对经济行为和绩效有重要影响的,不同的制度安排影响人的行为选择,同时约束人的行为,个体人的理性是有限的。
3.制度变迁理论——诺斯的社会学贡献
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从全新的角度弥补了新古典理论模型的不足。他的研究集中于制度上,主要内容有:产权理论,描述个人和团体的激励机制,规定团体内部的权利与义务,各种小团体的相互关系,作为个体或团体行为选择参照系而存在;国家理论,国家规定和实施产权,实际上就是政府的角色和作用;意识形态理论,解释各种不同的关于现实的观念,如何影响个人对变革客观环境的反应。
制度变迁理论简介
1.本体论——作为人群妥协结果的制度
诺斯对于制度的作用有其独特的看法。他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或者的绩效的增长,收益的增加,不仅仅是传统理论所认为的是技术变革创新所致,更为重要的是制度创新和制度变革,也就是说制度是一种生产力。制度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什么是制度呢?在诺思看来制度是一种“游戏规则”,①制度是一个社会的博弈规则,它们是一些人为设计的、型塑人们互动关系的约束,界定并限制了人们的选择集合,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服从程序和道德伦理规范的行为规范。或者说制度是多种人群利益妥协的结果。
2.认识论——意识形态与偏好选择
诺斯认为一种关于意识形态的清晰的理论,或者更为广泛意义上的知识社会学的理论是,解释“搭便车”问题的和长期历史变革与稳定的关键理论。意识形态包括民族地区文化、习俗、惯例、价值观念、伦理道德信念等,意识形态是一种降低交易成本的缓冲机制,也是一种凝聚力和共同物,支出一种共同的思想信念来减少集体行动或个体行动的摩擦性。诺斯认为意识形态理论是是个人和集团行为范式合乎理性的智力成果。事实解释不了我们的世界,解释需要理论——不一定是自觉的清晰地理论,然而得是理论。②
3.方法论——制度的成本问题
诺斯明确的将国家作为一种利益组织看待,所谓“暴力国家”与“契约国家”是政府与公民的博弈结果,而不是理念的产物。国家理论是诺斯制度变迁理论的第二大理论支柱。诺斯对国家的看法集中体现在“国家的存在是经济增长的关键,然而国家又是人为经济衰退的根源”这一悖论中。③也就是说国家的存在也是有成本的,国家作为“经济人”提供服务有两个基本目的:一是界定形成产权结构的竞争与合作的基本规则(即在要素和产品市场上界定所有制结构),这能使统治者的租金最大化;二是在第一目的的框架中降低交易费用以使社会产出最大,从而使国家税收增加。
4.理论应用中的问题——成本,搭便车和意识形态
在制度变迁的过程中,现有制度下的各方利益集团相互博弈,由于各方掌握的资源和信息的差异,均衡在动态中从未建立。在变迁的过程中,各方行动集团内部总会有理性的经济人会“搭便车”,不劳而获。个体为了自己的成本收益最大化,希望在团体行动中收获更多,力图减少成本,付出较少的行动成本或不付出,“搭便车”行为由此产生,这种行为在团体行动中如此普遍,很难确保不会发生。④因而想要克服搭便车行为就必须发明一种有效的制约监督机制。历史上的经验又表明外生性的监督不具有权威性和有效性,只有作为一种文化的意识形态的变量才是最为成功的方法。(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注解:
① [美]道格拉斯·诺斯,经济史上的结构与变迁,三联出版社,1991年,第57页
② 同上,第25页
③ [美]道格拉斯·诺斯,经济史上的结构与变迁,三联出版社,1991年,第15页
④ 同上,第15页
参考文献:
[1] 道格拉斯·诺斯.经济史上的结构与变迁[M].商务印书馆.1992.
[2] 道格拉斯·诺斯.经济变迁的过程[J].经济学(季刊).2002(07)
[3] 道格拉斯·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三联出版社,1994年
1.制度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以诺斯为代表的制度学派
道格拉斯·诺斯,诺斯是新经济史的先驱者、开拓者和抗议者,是新制度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制度学派是经济社会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他的贡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用制度经济学的方法来解释历史上的经济增长;重新论证了包括产权制度在内的制度的作用;将新古典经济学中所没有涉及的内容——制度,作为内生变量运用到经济研究中去,特别是将产权制度、意识形态、国家、伦理道德等作为经济演进和经济发展的变量,极大的发展了制度变迁理论。他的主要著作有:《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制度变化与美国的经济增长》、《西方世界的兴起:新经济史》、《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等。由于建立了包括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在内的“制度变迁理论”,获得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而其最杰出的贡献则完美的在《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得以体现。
2.制度,意识形态和交易成本——批判新古典经济学
诺斯的分析框架就是把制度,交易成本,意识形态等变量引入其中,并用它們来分析或者是解析经济史上的结构与变迁,提出了他自己的制度变迁理论。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则是理论的整合,包括国家理论,意识形态理论和产权理论,他认真仔细地批判了新古典经济理论,新古典理论假定制度既存或者说先在,一切变化都通过完善的市场自行运行发生,信息成本,不确定性成本都不存在,“理性的经济人”具有完全理性,而这种模型实例不论是在当今社会还是在历史上都从未存在过。相反地,诺思认为制度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制度是变迁的,是对经济行为和绩效有重要影响的,不同的制度安排影响人的行为选择,同时约束人的行为,个体人的理性是有限的。
3.制度变迁理论——诺斯的社会学贡献
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从全新的角度弥补了新古典理论模型的不足。他的研究集中于制度上,主要内容有:产权理论,描述个人和团体的激励机制,规定团体内部的权利与义务,各种小团体的相互关系,作为个体或团体行为选择参照系而存在;国家理论,国家规定和实施产权,实际上就是政府的角色和作用;意识形态理论,解释各种不同的关于现实的观念,如何影响个人对变革客观环境的反应。
制度变迁理论简介
1.本体论——作为人群妥协结果的制度
诺斯对于制度的作用有其独特的看法。他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或者的绩效的增长,收益的增加,不仅仅是传统理论所认为的是技术变革创新所致,更为重要的是制度创新和制度变革,也就是说制度是一种生产力。制度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什么是制度呢?在诺思看来制度是一种“游戏规则”,①制度是一个社会的博弈规则,它们是一些人为设计的、型塑人们互动关系的约束,界定并限制了人们的选择集合,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服从程序和道德伦理规范的行为规范。或者说制度是多种人群利益妥协的结果。
2.认识论——意识形态与偏好选择
诺斯认为一种关于意识形态的清晰的理论,或者更为广泛意义上的知识社会学的理论是,解释“搭便车”问题的和长期历史变革与稳定的关键理论。意识形态包括民族地区文化、习俗、惯例、价值观念、伦理道德信念等,意识形态是一种降低交易成本的缓冲机制,也是一种凝聚力和共同物,支出一种共同的思想信念来减少集体行动或个体行动的摩擦性。诺斯认为意识形态理论是是个人和集团行为范式合乎理性的智力成果。事实解释不了我们的世界,解释需要理论——不一定是自觉的清晰地理论,然而得是理论。②
3.方法论——制度的成本问题
诺斯明确的将国家作为一种利益组织看待,所谓“暴力国家”与“契约国家”是政府与公民的博弈结果,而不是理念的产物。国家理论是诺斯制度变迁理论的第二大理论支柱。诺斯对国家的看法集中体现在“国家的存在是经济增长的关键,然而国家又是人为经济衰退的根源”这一悖论中。③也就是说国家的存在也是有成本的,国家作为“经济人”提供服务有两个基本目的:一是界定形成产权结构的竞争与合作的基本规则(即在要素和产品市场上界定所有制结构),这能使统治者的租金最大化;二是在第一目的的框架中降低交易费用以使社会产出最大,从而使国家税收增加。
4.理论应用中的问题——成本,搭便车和意识形态
在制度变迁的过程中,现有制度下的各方利益集团相互博弈,由于各方掌握的资源和信息的差异,均衡在动态中从未建立。在变迁的过程中,各方行动集团内部总会有理性的经济人会“搭便车”,不劳而获。个体为了自己的成本收益最大化,希望在团体行动中收获更多,力图减少成本,付出较少的行动成本或不付出,“搭便车”行为由此产生,这种行为在团体行动中如此普遍,很难确保不会发生。④因而想要克服搭便车行为就必须发明一种有效的制约监督机制。历史上的经验又表明外生性的监督不具有权威性和有效性,只有作为一种文化的意识形态的变量才是最为成功的方法。(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注解:
① [美]道格拉斯·诺斯,经济史上的结构与变迁,三联出版社,1991年,第57页
② 同上,第25页
③ [美]道格拉斯·诺斯,经济史上的结构与变迁,三联出版社,1991年,第15页
④ 同上,第15页
参考文献:
[1] 道格拉斯·诺斯.经济史上的结构与变迁[M].商务印书馆.1992.
[2] 道格拉斯·诺斯.经济变迁的过程[J].经济学(季刊).2002(07)
[3] 道格拉斯·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三联出版社,199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