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学生怕写作文,把写作文当成一件苦差事,有一幅对联很形象地概括了多数学生的写作状态。上联: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下联: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横批:写不出来。学生为什么会写不出来呢?关键是没有源头活水,没有做生活的有心人,没有去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作文是生活的必需,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生活处处有语文”,作为农村小学生来说,他们同城里的孩子相比,虽然有自己的不足或弱点,如课外阅读少,见识不够丰富,表达能力不强,家庭辅导不够等,但是他们的生活环境也有许多是城里没有的。农村孩子也有自身独特丰富的生活经历,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农村生活的优势,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用心感悟,勤写多练。这样,提高农村学生的作文水平也非难事了。那么农村孩子有哪些特有的资源可以去挖掘呢?
一、美丽的大自然风光
罗丹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远离城市的喧嚣,没有单调的高楼大厦。连绵起伏的远山、金灿灿的田野、幽静的树林、各种各样的花草、潺潺的溪水、新鲜的瓜果蔬菜……大自然一切的一切,给农村孩子另一种美的熏陶。
——对于这些身边的美丽景色,如果我们有意识地指导孩子们留心观察,展开想象,勤于动笔,那么一幅幅乡村美景图是会在孩子们的笔尖下不断展现的。
二、丰富的农村田园生活
一身泥一身土伴随着农村孩子的成长,哪一个农村孩子的成长不沾满泥土的气息呢?泥团是他们的玩具,田野是他们的游乐场,劳动是他们的第一课。鼓励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勤写日记。如:春耕时和父亲一起去播种、插秧;秋收时和母亲去菜园里拔花生;放暑假和同伴们去田间抓蝌蚪,上树捕蝉,去山上采摘野果,下雪时堆雪人、打雪仗。指导学生写身边事,抒内心感。写作材料源源不断,学生也不会觉得无话可写。如一位学生写的是《我学会了锄地》,文章详细记叙了自己学习锄地的过程。开始爸爸一边示范,一边讲解,“我”自以为是,没耐心听。锄了不到一丈远就发现很多草没锄干净,于是心一慌,乱了阵脚,一根又嫩又胖的豆苗被“我”锄断了。生怕被爸爸发现,就悄悄地把锄断的豆苗埋进土里。后来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被爸爸发现了。爸爸手把手教“我”怎么做。最后终于学会了锄地。“我”的心理活动,爸爸的语言描写,都很有生活基础。文章写得朴素、真实、自然。
三、焕然一新的农村面貌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提倡构建新农村,不仅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农村更是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的科技化,农村的城镇化,这些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很大的写作空间。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比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农村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如厂矿对农村环境的污染等。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对此现象进行调查,从中指导学生作文,扩展学生写作题材,让学生在作文中真切地感受到环保的重要性,认识到环境保护是每个地球人的责任。
四、独特的民风民俗
俗话说:“一风一俗。”乡民是最善良、纯朴、热情的。在农村,哪家有什么红白喜事,一个村子的人都会去帮忙。妇女们帮着烧火做饭、洗菜切菜洗碗搬桌。男人们则是喝酒猜拳、打牌取乐,一派热热闹闹的景象。而一些传统习俗仍有人家保留着。有的学生亲自参加了这些场面,如果老师稍作指点,自然能写出清新活泼,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例如,五年级上学期学了场面描写后,我就布置学生中秋节观察舞龙灯。一学生写得很成功:“茫茫夜色中,龙头上窜下沉,一会儿如同龙腾出海,一会儿好似海底捞月。龙身迅速地翻滚旋转,香火在劲风吹动下燃烧得更旺更亮,红光在夜空中画出优美的弧线。你瞧,那个舞龙尾的叔叔多搞笑,一会儿绕8字舞、一会儿倒翻舞,一会儿空中抛手,真是滑稽!引得众人哈哈大笑。我们小孩子则举着自己做的微型灯笼或是茄子灯,兴高采烈地尾随其后。一时间,鼓声、欢呼声、鞭炮声、狂吼声,一起发出,响彻夜空,整个村庄沸腾了!”有了亲身经历,实地观察,写出来的作文就生动传神。
五、可爱的动物朋友
动物,是少年儿童的天然朋友。在农村,很多人家养了鸡、鸭、鹅、小猫、小狗、猪、牛等。观察起来特别方便。此外,野生的小动物、小昆虫,如:蚂蚁、蜘蛛、蜻蜓、燕子、蜗牛、知了等,只要细心观察,一定会让这些动物在稿纸上活蹦乱跳。有一个孩子学了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后,就写了《知了》。写外形,写得栩栩如生;写叫声,写得活灵活现,使人如闻其声。“一只只蝉儿像对天抗议,歇斯底里地公开宣战,这架势似乎要把夏天翻过来。”真是精彩绝伦!
其实,只要我们用心去发掘农村的作文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用心体验农村生活,我想学生不会再出现无话可说,视作文为苦差事了。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作文是生活的必需,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生活处处有语文”,作为农村小学生来说,他们同城里的孩子相比,虽然有自己的不足或弱点,如课外阅读少,见识不够丰富,表达能力不强,家庭辅导不够等,但是他们的生活环境也有许多是城里没有的。农村孩子也有自身独特丰富的生活经历,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农村生活的优势,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用心感悟,勤写多练。这样,提高农村学生的作文水平也非难事了。那么农村孩子有哪些特有的资源可以去挖掘呢?
一、美丽的大自然风光
罗丹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远离城市的喧嚣,没有单调的高楼大厦。连绵起伏的远山、金灿灿的田野、幽静的树林、各种各样的花草、潺潺的溪水、新鲜的瓜果蔬菜……大自然一切的一切,给农村孩子另一种美的熏陶。
——对于这些身边的美丽景色,如果我们有意识地指导孩子们留心观察,展开想象,勤于动笔,那么一幅幅乡村美景图是会在孩子们的笔尖下不断展现的。
二、丰富的农村田园生活
一身泥一身土伴随着农村孩子的成长,哪一个农村孩子的成长不沾满泥土的气息呢?泥团是他们的玩具,田野是他们的游乐场,劳动是他们的第一课。鼓励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勤写日记。如:春耕时和父亲一起去播种、插秧;秋收时和母亲去菜园里拔花生;放暑假和同伴们去田间抓蝌蚪,上树捕蝉,去山上采摘野果,下雪时堆雪人、打雪仗。指导学生写身边事,抒内心感。写作材料源源不断,学生也不会觉得无话可写。如一位学生写的是《我学会了锄地》,文章详细记叙了自己学习锄地的过程。开始爸爸一边示范,一边讲解,“我”自以为是,没耐心听。锄了不到一丈远就发现很多草没锄干净,于是心一慌,乱了阵脚,一根又嫩又胖的豆苗被“我”锄断了。生怕被爸爸发现,就悄悄地把锄断的豆苗埋进土里。后来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被爸爸发现了。爸爸手把手教“我”怎么做。最后终于学会了锄地。“我”的心理活动,爸爸的语言描写,都很有生活基础。文章写得朴素、真实、自然。
三、焕然一新的农村面貌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提倡构建新农村,不仅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农村更是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的科技化,农村的城镇化,这些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很大的写作空间。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比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农村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如厂矿对农村环境的污染等。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对此现象进行调查,从中指导学生作文,扩展学生写作题材,让学生在作文中真切地感受到环保的重要性,认识到环境保护是每个地球人的责任。
四、独特的民风民俗
俗话说:“一风一俗。”乡民是最善良、纯朴、热情的。在农村,哪家有什么红白喜事,一个村子的人都会去帮忙。妇女们帮着烧火做饭、洗菜切菜洗碗搬桌。男人们则是喝酒猜拳、打牌取乐,一派热热闹闹的景象。而一些传统习俗仍有人家保留着。有的学生亲自参加了这些场面,如果老师稍作指点,自然能写出清新活泼,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例如,五年级上学期学了场面描写后,我就布置学生中秋节观察舞龙灯。一学生写得很成功:“茫茫夜色中,龙头上窜下沉,一会儿如同龙腾出海,一会儿好似海底捞月。龙身迅速地翻滚旋转,香火在劲风吹动下燃烧得更旺更亮,红光在夜空中画出优美的弧线。你瞧,那个舞龙尾的叔叔多搞笑,一会儿绕8字舞、一会儿倒翻舞,一会儿空中抛手,真是滑稽!引得众人哈哈大笑。我们小孩子则举着自己做的微型灯笼或是茄子灯,兴高采烈地尾随其后。一时间,鼓声、欢呼声、鞭炮声、狂吼声,一起发出,响彻夜空,整个村庄沸腾了!”有了亲身经历,实地观察,写出来的作文就生动传神。
五、可爱的动物朋友
动物,是少年儿童的天然朋友。在农村,很多人家养了鸡、鸭、鹅、小猫、小狗、猪、牛等。观察起来特别方便。此外,野生的小动物、小昆虫,如:蚂蚁、蜘蛛、蜻蜓、燕子、蜗牛、知了等,只要细心观察,一定会让这些动物在稿纸上活蹦乱跳。有一个孩子学了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后,就写了《知了》。写外形,写得栩栩如生;写叫声,写得活灵活现,使人如闻其声。“一只只蝉儿像对天抗议,歇斯底里地公开宣战,这架势似乎要把夏天翻过来。”真是精彩绝伦!
其实,只要我们用心去发掘农村的作文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用心体验农村生活,我想学生不会再出现无话可说,视作文为苦差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