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风”流行歌词进入中学语文教学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3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国流行乐坛吹来一股让人耳目一新的“中国风”,它的歌词蕴含丰富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意义,有明显的中国传统文化烙印,集唐宋诗词、文学典故、修辞韵律为一体,蕴含丰富的知识,体裁亦诗亦词,受到广大听众的喜爱。在当今中学语文教学中,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可以引入优秀的“中国风”流行歌词,寓语文教学于“中国风”流行歌词,在浅吟低唱之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从文学常识的扩充上辅助中学语文教学
  许多“中国风”歌词涵盖的传统文化知识面较广,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全新的学习平台,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增加学生的文学常识积累。
  第一,从文学典故到原著的知识扩充。“中国风”流行歌词取材广泛,涉及多种多样的文学体裁。仅以《发如雪》为例,歌词就涉及佛经(《六祖坛经》偈语“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古代诗歌(《诗经》诗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古典小说(《红楼梦》第九十一回宝玉与黛玉的对禅“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唐宋诗词(李白《月下独酌》的诗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秋浦歌》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等。这些文学典故携带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学生只有了解典故的出处和背后的故事,才能完全领略歌词的意蕴。以追溯典故出处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样能激起学生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是增加积累的好办法。
  第二,古典诗词的修辞手法的学习。“中国风”歌词往往用到大量修辞手法,常见的有设问,如《东风破》中的“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千里之外》中的“梦醒来,是谁在窗台,把结局打开”,以及《菊花台》中的“谁的江山马蹄声狂乱”;倒装,如《青花瓷》中的“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就是“你眼带笑意,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的倒装;析字,如《菊花台》中“愁,莫渡江,秋心拆两半”中将“愁”拆为“秋”“心”两半;比兴,如《青花瓷》通篇比兴,表面是吟咏瓷器,实际确是在吟咏像青花瓷一样剔透的心上人,具有含蓄古典之美,等等。这些修辞手法如水彩一般将“中国风”的画卷描绘得古典而唯美。
  第三,领略古典诗词的意境,让学生体验真善美的情感,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比如薛之谦的《钗头凤》一歌取材于陆游写给唐婉的《钗头凤》一词,用现代的方式演绎了这段愁断肝肠的爱情悲剧:“我唱完钗头凤/叹多情自古遭戏弄/我折断锦芙蓉/走过千年还两空空/一城飞絮几度春风/长恨还无用/解游园惊梦/我几杯愁绪唱罢还是痛。”过去与现实交错,织就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恨情仇,这段感情“走过千年”,愁绪满怀,物是人非,百代之下让人唏嘘不已,恰似一场“游园惊梦”。可引导学生在欣赏时体会歌曲传达的意境,还原陆游当时的心酸与无奈,进而通过点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到酿成悲剧的背后推手——封建礼教对美好婚姻的扼杀和对人性的摧残。
  二、从文化认同感上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第一,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风”歌词以建筑、工艺品、民间技艺、传统习俗和历史传说等带有浓郁中国本土气息的元素作为创作蓝本,这些优秀的歌词向听众营造了游离在历史和现实之间的独特的审美意境,带来时空交错的奇特体验。如陈升创作的《北京一夜》以明万历年间因一对花农夫妇种花闻名的“百花胡同”为引子,塑造了一个让人“留下许多情”的北京形象,传达了与晏几道《鹧鸪天》神韵相通的情意。《青花瓷》以“素胚”“宣纸”“釉色”勾勒的青花瓷器传递了只属于中国古韵的怀旧伤感意象,让人仿佛目睹细腻而哀婉的情愫在泼墨山水中渐渐隐去。除此之外,诠释地道“中国味儿”生活方式的歌词也俯拾即是。方文山创作的歌词《茶汤》就以地道的北京饮食习俗为背景,而《爷爷泡的茶》则传递了一种叫做“家”的味道,歌词更是与远在唐朝的陆羽遥相呼应。
  第二,提高对传统文化的的审美能力。“中国风”音乐引入中国各色传统的曲种唱腔,有京剧,如王力宏的《花田错》由京剧故事《花田错》改编而成,陶喆的《susan说》素材来源于京剧《苏三起解》;昆曲,如王力宏的《在梅边》融入汤显祖的《牡丹亭》;黄梅戏,如吴琼的《新黄梅戏——对花》;还有一些地方戏剧,如徐佳莹的《身骑白马》从台湾的民间剧种——歌仔戏改编,让古老的传统文化焕发新兴活力,为浮躁的流行元素找到厚重的精神皈依。这些经典文化通过现代音乐的再现能激起学生对这些艺术本身的兴趣,无疑能大大开阔学生的审美视野。
  责任编辑 黄日暖
其他文献
一、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利用手工课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在讲《有趣的拓印》一课时,让每一位同学把各种树叶放在自己的本子下涂一涂,画一画。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我在一旁鼓励学生要大胆地画,给学生以积极地肯定,让他们随心所欲地去画。我想这样已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但只有一部分学生流露出跃跃欲试、兴奋的情绪,还有一些同学不是很活跃。在这样的状况下课堂没有达到预期地效果。后来我通过找部分同学谈话,向班主
匐、陶、窑(窯)上古皆读成舌头音,意义又相通,实际为一个意义上先后产生的几个形体不同的字,先民以陶(匋)既称呼窑灶,又指窑灶出品之物,又指制作陶器;坏(坯)、瓶、方瓦、瓿、扁瓦、缶、钵
笔者把这一道题目放进了学校的数学竞赛辅导课上,经过学生精彩的讨论、认真的探究,得到了其它的解法。并推导了一系列的结论.
一、学生英语阅读的障碍  1. 词汇量不足  学生掌握的词汇量一般与阅读的速度、效果成正比。词汇量大,阅读中遇到的生词就少,阅读速度就快,理解的程度就深。有资料表明,同为外语教学,我国对高中学生要求的词汇量是3500个,而日本的要求是5900个,俄罗斯则为9000个,差距之大令人吃惊。我国学生的阅读除词汇量不足而受到制约以外,还有一词多义、熟词新义的问题。如有一些看起来面熟但弄不懂确切含义的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