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庆电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位于重庆市江津区双福新区,占地45.47万平方米,在校师生6000余人,开设了移动通信技术、建筑经济管理、建筑工程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等27个高职专业,拥有由中央财政支持的移动通信技术实训基地1个,校内实训基地(室)57个,总计面积42000平方米,校内实训教学设备总价值达4000余万元,校外实训基地82个。
学院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重庆市产业结构调整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结合学院办学实际,逐步深化校企合作工作,先后与重庆市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重庆东风小康、重庆斌鑫集团等100余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校企双方在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和教材开发、师资顶岗锻炼、员工培训、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等方面开展了广泛合作。我院独立承担了重庆市通信行业职业技能认证标准、考试大纲的制订和试题库的建设工作。中国移动通信重庆分公司投资160万、江津联通分公司投资100万,与学院共建了移动通信基站,为学生实训提供了真实环境。建立了合作稳定、运行良好的校外实习基地,覆盖所有专业,为学生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提供了广阔场所。“订单培养”的方式是促进校企深度合作的保障,现以我院与重庆市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的合作作为典型案例进行探析。
一、我院与重庆市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开展“订单培养”的背景
重庆市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是一家实力雄厚的公司,是信息化领域生产性服务业的主导者,为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通信运营商和重庆市公安局、轨道集团等集团客户提供本地化、专业化、一体化的服务,全面支撑通信运营商的全业务运营和3G发展,全面支撑集团客户的信息化建设,是本地信息化服务领域内的主导型企业。重庆市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因业务发展需要,每年都要招聘一批基站维修和线缆维护人员,但该公司反映,基站维修岗位招聘的高学历人员留不住,招聘的农民工干不了,因此迫切需要找一所通信专业的高职院校合作培养所需人才。2011年9月我院与重庆市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签订“订单培养”协议。与我院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后,该企业成为我院通信系工学结合的实习、就业基地,为我院捐赠建立实验室,共开办四组订单班,定向培养学生200余名。
二、共同建立通服班
订单培养班分为两种:①大一阶段,重庆市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通过宣传自身的价值、企业文化、业务范围、技能要求、工资待遇和职业发展空间,为大一新生提供一定数量的奖学金,吸引学生参加定制班学习。学生在大一、大二在学校学习两年,大三到公司见习实践,学生毕业后参加企业考试,合格者便可进入企业工作。②学生在大二阶段,顶岗实习之前,重庆市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根据企业所需人才的要求,选取符合要求的大二学生参加订单班学习,学生与企业签订协议,实行“有酬实习,保证就业”的模式,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并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培养一人,保证一人就业。在这个过程中,真正意义上形成了“订单培养”的校企合作格局。
三、校企合作“訂单培养”的具体做法
1.共同制订教学大纲
为了使我院培养的学生能够快速适应重庆市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的工作岗位,学院“订单培养”专业和公司统一人才培养培训要求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与通服公司对人才的能力要求相符合,重庆市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根据岗位需要在通信系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专业中选取合格的学生进行“定制”培养。订单班在共同培养目标的框架下,将课堂教学与实验室、实训基地教学以及企业生产教学计划相统一,将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生产服务、科研开发的内容相融合。
2.共同编写教材
学院与企业共同整合优化课程内容,共同编写新教材。订单班的课程设置根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要求,将专业与实践、知识与技能相互融合,每个学习情境以任务为目标,将工作过程转化为学习过程,建立新的教材体系。
3.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及校外实训基地
学院利用该公司捐赠的设备建立了模拟基站和在线运营基站,进行岗位模拟,学生在正式上岗之前就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大练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增长学生的职业才干。同时,我院在多次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必须配置与专业相对应的校外实习基地,以方便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并取得组织安排实习教学的自主权。为此,学校与重庆市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建立了稳固的实习实训基地,实现校内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协同发展,保证学生任何时候都能够通过校内实训或校外顶岗实习获得实践技能。通服公司为新员工建立实训室,学生到该公司实习时,首先进入实训室进行专业理论实习,然后到各个服务站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接受锻炼。
4.共同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
目前,我院通信专业有“双师型”教师12名。学校通过整合专业教师和通服公司的技师、工程师等人员的力量,实现“内外合一”的实训理念,聘请部分公司工程师或技术员为专业兼职教师,发放应聘书,为他们提供优厚待遇。通过订单班现场教学、真学真做的培养方式,组成一支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于学校而言,一方面可以充实学校实训教师队伍,提高学生实训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为学校师资力量强大提供支持。于企业而言,企业可以通过派工程师入校教授,指导和监督学校培养合格学生入企业,为企业提前谋得人才;同时也可以通过工程师与学校教师的沟通交流,提高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自身的理论水平。
5.共同完成教学培养任务
校企双方及时沟通技能人才供求信息,企业协助学校进行专业设置和调整,制订教学计划、明确教学内容,确保所教、所学、所用知识的对接。学校协助企业攻克技术难题,为他们提供技术服务;在企业为学生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为教师提供提升能力的训练基地;双方合作实施学生的教学实习和毕业前的上岗实习;共同完成教学培养任务,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 四、“订单培养”模式可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
从企业和学生反馈情况看,“订单培养”模式得到了企业和学生家长的一致肯定。通过“订单培养”进入企业工作的电讯学生,经过两三年的工作实践,大部分学生已成为该企业的业务骨干。如2012年毕业的陈XX同学已成为公司的网格主任,月收入过万。通服公司反映,订单班的学生流失率低,能很好地融入企业文化的氛围中。“订单培养”的模式可满足社会对高职教育人才的能力要求,符合社会用人标准,实践证明,该模式具有可行性,值得推广。
五、“订单培养”校企合作模式的不足
1.还需要政府与行业的进一步支持
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如果缺少政府和行业的监督、协调和统筹规划,会导致学校的合作缺乏持久性,并且产生难以协调的矛盾。如出现企业参与校企合作责任与义务问题,学生顶岗实习学校与企业双方权、责、利归属问题,政府资助问题,“订单培养”校企合作的大环境营造问题,等等。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就需要政府的支持与协调。
2.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专业对接产业的教学育人与企业用人成为“两张皮”。学校希望把企业的产品转换为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开展定向教学、岗位教学。然而企业关注的仅仅是“解决眼前需要劳动力问题”,对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参与积极性不高,认为校企合作理论建设、人才培养只是学校单方的事情,由此不愿意做出相应牺牲。 在具体的顶岗实习中也出现了企业实训时间与学生课程进度时间难以匹配的矛盾。
3.学生进入企业实训效果难以保证
我院拟在企业建立电讯学生生产专线,但目前生产线难以启动,原因是多数企业不愿意花重金为学校建立生产线。同时企业也十分担心学生生产不合格产品,因此学生进入企业实训常常被安排在某个固定的简单工序岗位,并不能完全实现课程所授予顶岗实习内容相吻合,學生实训效果大打折扣。
六、今后思路
1.争取政府对校企合作工作的支持
针对普遍存在的企业不愿意参与校企合作现状,政府可以牵线搭桥,加以积极倡导,给予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一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主动参与校企合作。通过政府高度参与,行业大力支持,最终实现“政府搭台、校企联动、学生受益”的人才培育目标。
2.深化“订单培养”的校企合作理论建设并加以推广
我院与企业双向参与,共同培养人才的“订单培养”对接模式,成为指导学校校企合作实践对接的重要方针指南。通过此种方式,学校可以针对企业需求建立供需对接,推动课程、教学、实训改革,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利用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及实训设备进行专业设置,开展项目教学法,改善教师队伍结构,建立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提升教学水平。学生通过企业顶岗实习,可以熟练掌握生产一线所需的岗位技能,从而提升就业竞争率。
3.提高企业参与“订单培养”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校企合作要深入发展,离不开企业这一关键环节的参与,因此,要多途径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如转变企业观念,加强学生素质培养,扎实学生相关理论知识,同时在课程开设中加入企业文化、职业操守、职业素养等课程来提高我院学生的自身素质,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朱懿心.高职高专教师必读[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2]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研究课题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解读与问答[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倪 宁.关于高职开半工半读模式人才培养的探索——以浙江商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为例[J].职教论坛,2012(32).
学院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重庆市产业结构调整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结合学院办学实际,逐步深化校企合作工作,先后与重庆市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重庆东风小康、重庆斌鑫集团等100余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校企双方在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和教材开发、师资顶岗锻炼、员工培训、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等方面开展了广泛合作。我院独立承担了重庆市通信行业职业技能认证标准、考试大纲的制订和试题库的建设工作。中国移动通信重庆分公司投资160万、江津联通分公司投资100万,与学院共建了移动通信基站,为学生实训提供了真实环境。建立了合作稳定、运行良好的校外实习基地,覆盖所有专业,为学生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提供了广阔场所。“订单培养”的方式是促进校企深度合作的保障,现以我院与重庆市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的合作作为典型案例进行探析。
一、我院与重庆市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开展“订单培养”的背景
重庆市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是一家实力雄厚的公司,是信息化领域生产性服务业的主导者,为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通信运营商和重庆市公安局、轨道集团等集团客户提供本地化、专业化、一体化的服务,全面支撑通信运营商的全业务运营和3G发展,全面支撑集团客户的信息化建设,是本地信息化服务领域内的主导型企业。重庆市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因业务发展需要,每年都要招聘一批基站维修和线缆维护人员,但该公司反映,基站维修岗位招聘的高学历人员留不住,招聘的农民工干不了,因此迫切需要找一所通信专业的高职院校合作培养所需人才。2011年9月我院与重庆市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签订“订单培养”协议。与我院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后,该企业成为我院通信系工学结合的实习、就业基地,为我院捐赠建立实验室,共开办四组订单班,定向培养学生200余名。
二、共同建立通服班
订单培养班分为两种:①大一阶段,重庆市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通过宣传自身的价值、企业文化、业务范围、技能要求、工资待遇和职业发展空间,为大一新生提供一定数量的奖学金,吸引学生参加定制班学习。学生在大一、大二在学校学习两年,大三到公司见习实践,学生毕业后参加企业考试,合格者便可进入企业工作。②学生在大二阶段,顶岗实习之前,重庆市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根据企业所需人才的要求,选取符合要求的大二学生参加订单班学习,学生与企业签订协议,实行“有酬实习,保证就业”的模式,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并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培养一人,保证一人就业。在这个过程中,真正意义上形成了“订单培养”的校企合作格局。
三、校企合作“訂单培养”的具体做法
1.共同制订教学大纲
为了使我院培养的学生能够快速适应重庆市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的工作岗位,学院“订单培养”专业和公司统一人才培养培训要求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与通服公司对人才的能力要求相符合,重庆市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根据岗位需要在通信系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专业中选取合格的学生进行“定制”培养。订单班在共同培养目标的框架下,将课堂教学与实验室、实训基地教学以及企业生产教学计划相统一,将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生产服务、科研开发的内容相融合。
2.共同编写教材
学院与企业共同整合优化课程内容,共同编写新教材。订单班的课程设置根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要求,将专业与实践、知识与技能相互融合,每个学习情境以任务为目标,将工作过程转化为学习过程,建立新的教材体系。
3.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及校外实训基地
学院利用该公司捐赠的设备建立了模拟基站和在线运营基站,进行岗位模拟,学生在正式上岗之前就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大练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增长学生的职业才干。同时,我院在多次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必须配置与专业相对应的校外实习基地,以方便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并取得组织安排实习教学的自主权。为此,学校与重庆市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建立了稳固的实习实训基地,实现校内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协同发展,保证学生任何时候都能够通过校内实训或校外顶岗实习获得实践技能。通服公司为新员工建立实训室,学生到该公司实习时,首先进入实训室进行专业理论实习,然后到各个服务站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接受锻炼。
4.共同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
目前,我院通信专业有“双师型”教师12名。学校通过整合专业教师和通服公司的技师、工程师等人员的力量,实现“内外合一”的实训理念,聘请部分公司工程师或技术员为专业兼职教师,发放应聘书,为他们提供优厚待遇。通过订单班现场教学、真学真做的培养方式,组成一支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于学校而言,一方面可以充实学校实训教师队伍,提高学生实训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为学校师资力量强大提供支持。于企业而言,企业可以通过派工程师入校教授,指导和监督学校培养合格学生入企业,为企业提前谋得人才;同时也可以通过工程师与学校教师的沟通交流,提高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自身的理论水平。
5.共同完成教学培养任务
校企双方及时沟通技能人才供求信息,企业协助学校进行专业设置和调整,制订教学计划、明确教学内容,确保所教、所学、所用知识的对接。学校协助企业攻克技术难题,为他们提供技术服务;在企业为学生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为教师提供提升能力的训练基地;双方合作实施学生的教学实习和毕业前的上岗实习;共同完成教学培养任务,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 四、“订单培养”模式可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
从企业和学生反馈情况看,“订单培养”模式得到了企业和学生家长的一致肯定。通过“订单培养”进入企业工作的电讯学生,经过两三年的工作实践,大部分学生已成为该企业的业务骨干。如2012年毕业的陈XX同学已成为公司的网格主任,月收入过万。通服公司反映,订单班的学生流失率低,能很好地融入企业文化的氛围中。“订单培养”的模式可满足社会对高职教育人才的能力要求,符合社会用人标准,实践证明,该模式具有可行性,值得推广。
五、“订单培养”校企合作模式的不足
1.还需要政府与行业的进一步支持
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如果缺少政府和行业的监督、协调和统筹规划,会导致学校的合作缺乏持久性,并且产生难以协调的矛盾。如出现企业参与校企合作责任与义务问题,学生顶岗实习学校与企业双方权、责、利归属问题,政府资助问题,“订单培养”校企合作的大环境营造问题,等等。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就需要政府的支持与协调。
2.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专业对接产业的教学育人与企业用人成为“两张皮”。学校希望把企业的产品转换为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开展定向教学、岗位教学。然而企业关注的仅仅是“解决眼前需要劳动力问题”,对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参与积极性不高,认为校企合作理论建设、人才培养只是学校单方的事情,由此不愿意做出相应牺牲。 在具体的顶岗实习中也出现了企业实训时间与学生课程进度时间难以匹配的矛盾。
3.学生进入企业实训效果难以保证
我院拟在企业建立电讯学生生产专线,但目前生产线难以启动,原因是多数企业不愿意花重金为学校建立生产线。同时企业也十分担心学生生产不合格产品,因此学生进入企业实训常常被安排在某个固定的简单工序岗位,并不能完全实现课程所授予顶岗实习内容相吻合,學生实训效果大打折扣。
六、今后思路
1.争取政府对校企合作工作的支持
针对普遍存在的企业不愿意参与校企合作现状,政府可以牵线搭桥,加以积极倡导,给予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一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主动参与校企合作。通过政府高度参与,行业大力支持,最终实现“政府搭台、校企联动、学生受益”的人才培育目标。
2.深化“订单培养”的校企合作理论建设并加以推广
我院与企业双向参与,共同培养人才的“订单培养”对接模式,成为指导学校校企合作实践对接的重要方针指南。通过此种方式,学校可以针对企业需求建立供需对接,推动课程、教学、实训改革,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利用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及实训设备进行专业设置,开展项目教学法,改善教师队伍结构,建立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提升教学水平。学生通过企业顶岗实习,可以熟练掌握生产一线所需的岗位技能,从而提升就业竞争率。
3.提高企业参与“订单培养”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校企合作要深入发展,离不开企业这一关键环节的参与,因此,要多途径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如转变企业观念,加强学生素质培养,扎实学生相关理论知识,同时在课程开设中加入企业文化、职业操守、职业素养等课程来提高我院学生的自身素质,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朱懿心.高职高专教师必读[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2]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研究课题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解读与问答[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倪 宁.关于高职开半工半读模式人才培养的探索——以浙江商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为例[J].职教论坛,20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