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息肉电凝电切术的护理

来源 :健康导报·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ywit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1
  【摘要】:目的:结肠息肉是临床常见疾病,可引起便血、腹痛、腹泻,更重要的是可发生癌变。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预防结肠癌的关键,因此,一旦发现,应尽早切除。电凝电切技术切除结肠息肉手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痛苦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
  【关键词】 电凝电切 结肠息肉 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患者共110例,其中74例为男性,女性36例;患者的年龄最小为15岁,最大为82岁,平均为32岁。21例为乙状结肠,36例为降结肠,23例为横结肠,其余30例为升结肠。在110例患者中,共存在112枚息肉。
  1.2方法: 术前准备电子结肠镜为Olympuscf—V70型,高频电疗仪为PSD.II型:内镜注NM.IK.电圈套器;回收标本用活检钳、网篮等,保证所备器械性能良好,严格清洗、消毒、灭菌。常规肠道清洁准备后,在电子肠镜下找到息肉,吸尽周围积气、积水,使其完全暴露于视野,经内镜活检孔插入圈套器,通过电凝、电切混合切除息肉回收息肉送病理检查,对小而无蒂息肉用高频电探头凝切,在手术之前、手术当中以及手术之后进行针对性的护理。
  2 结果
  在实行手术之后,110例患者中无一例出现肠穿孔以及大出血等并发症,在术后的一年时间中对患者进行随访,并进行肠镜复查,复查中没有发现一例患者息肉复发。
  3 护理
  3.1术前准备
  3.1.1正确评估病情 了解患者血常规以及心肺功能情况。如患者存在凝血障碍,则不允许进行手术。
  3.1.2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 因为治疗时,实行的是侵入性手术,患者容易对此产生恐惧以及紧张的心理,因此护理人员要将手术配合的方法告知患者,并教会患者预防出现并发症的方法,以便让患者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
  3.1.3肠道方面的准备 手术能否获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肠道是否清洁。施行手术前两天应进食流质饮食,前一天晚上20:00口服2000ml温开水加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120g,两个半小时内喝完,并嘱患者适当行走以促进肠道蠕动,当天早上5:00再次让患者口服1000ml温开水加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64g,一个半小时内喝完,在清洁肠道时,禁止使用药物甘露醇,以免产生不良气体而影响治疗。
  3.2 术中护理
  要做好以下工作。让患者取屈膝位,在其小腿上黏贴上电极片,将静脉通路建立起来。随后协助医生在圈套器中套人息肉,随后将圈套器慢慢收拢,在收拢时,护理人员应掌握好方法;如果息肉蒂比较细,则避免过快收缩以及过紧收缩,要注意的是在没有收紧圈套之前,不能通电,以免导致出血。
  3.3术后护理 护理人员要特别重视,因为该阶段的护理是预防并发症关键。
  3.3.1注意休息 手术结束后,要卧床休息6小时,避免剧烈咳嗽、用力排便等增加腹压的活动,便秘者可予乳果糖、番泻叶等缓泻剂口服,以免干硬粪便磨擦创面或致焦痂脱落引起大出血,一旦出血,则需进行内镜下止血,但避免腹泻,切除较大息肉的患者应留院观察3~5天。1周内不能做剧烈运动及外出旅行,一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如患者的结肠息肉类型为多发性,则应叮嘱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定期进行肠镜检查,以便早发现及时进行治疗。
  3.3.2生命体征变化的观察 对大便次数、大便量以及大便颜色进行观察,如发现其次数增加,颜色为暗红色或者是鲜红色,则说明存在肠道出血现象。如患者血压下降以及面色苍白,并伴随剧烈腹胀以及腹痛,则说明出现了肠穿孔,当发生穿孔以及出血现象时,应及时报告医生。
  3.3.3饮食护理 术后病人一般禁食6~12小时,予静脉输液补充营养,6~12小时后开始进食冷流质饮食,没有出现异常状况1~2天后可进半流质渐至普食,忌粗纤维、生硬、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并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需用缓泻剂。
  4 讨论 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的文化程度选择不同的交流方式和沟通方法,增强了患者的信心和耐受性,从而减轻了患者的恐惧心理和紧张状态,结肠镜下电凝电切治疗时,操作动作熟练轻柔,操作中协调统一,尽量较少患者的痛苦,结肠镜下治疗结肠息肉常有的并发症有出血、穿孔,操作后有效的护理配合与观察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潘国宗,曹世植.现代胃肠病(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60.
  [2]刘运祥,黄留业.实用消化内镜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6.
  [3]霍继荣.凌奇荷,吴小平,等.内镜下结肠息肉的高频电凝电切治疗――附518例报道[J].中国内镜杂志,1996,9(3):67-6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1  摘要:目的:探析和讨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舒适护理方法,从而总结出舒适护理措施对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临床治疗效用。方法:根据随机抽样的原则与标准,选取在2014年01月12日——2015年01月12日入住我院呼吸内科进行治疗的120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作为此次临床实践研究的主要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1  【摘要】目的:重点探索个性化护理干预应用于口腔颌面损伤患者的可行性。方法:挑选的研究对象是2013年年初至2014年年底在我院接受首次治疗的44例口腔颌面损伤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例数相同的两组,个性化护理干预应用在22例观察组,常规护理应用在22例对照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的痊愈效果稍差,优良率仅仅达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1  摘要:精神病是一种长期的慢性疾病,家属需要逐步适应自己的新角色,学习和掌握一些精神病疾病方面的知识,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此外,家属要多了解精神病人的家庭生活该怎么安排,做好精神病的预防护理,以防精神病病情再次复发。那么如何做好精神病预防护理呢? 本人是一名医务工作者长期与精神病人接触有30多年的经历,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1  摘要:肝硬化时中老年患者的常见病,而肝硬化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肝硬化发展严重的话,就有很大的几率造成上消化道出血。原因在于肝硬化会导致门静脉压的升高,而门静脉压升高又会导致食管胃底的静脉曲张破裂,从而导致出血现象的发生,有时还会伴有便血。患者一旦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现象,如果治疗不及时的话,一旦失血量过多而又得不到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1  【摘要】目的 探讨人文关怀在门诊外科手术中对患者的应用,减轻患者对手术的焦虑、恐惧、心理上的紧张,使并发症能够减少,帮助患者尽早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 取140例患者,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比分析,对照组70例,实验组70例。对于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对实验组,进行人为关怀的护理干预,对患者以及家属进行调查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1  [摘要]:产程过程中通过对产妇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缓解产妇对阴道分娩的紧张和焦虑情绪从而缩短产程,预防产后出血;同时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  [关键词]:正常分娩 产程 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  分娩是指妊娠满28周(196日)及以上,胎儿及附属物从临产到全部从母体娩出的过程,称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1  摘要:皮肤病作为一门专科性较强的疾病,其护理工作有着相应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皮肤病就诊率和发病率均有所提高,临床表现也趋于复杂化。掌握皮肤的功能,了解皮肤病的临床表现、防治及皮肤病的护理,有利于医药学的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皮肤病;临床表现;防治;护理  引言  皮肤是身体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32-5281(2015)1  摘要:目的 了解综合护理干预对肛裂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从我院肛裂手术治疗患者中随机选取69例作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另选取69例作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方法对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患者出现排便费力、肛门堵塞感、大便干结等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对照组术后疼痛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显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1  摘要:癔症又称癔症性神经症,往往是有明显的心理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或强烈的情绪体验、暗示或自我暗示等引起的一组病症,临床主要表现为感觉障碍、运动障碍或意识改变等,因该病发作突然,病人表现的症状较重,往往首诊于急诊。因该病诊断需排除器质性疾病,通过多年临床观察发目的探讨癔症急性发作患者临床表现与血生化改变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5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1  小肠穿孔是腹部损伤中常见的一种多发病,急性小肠穿孔一经确诊必须立即手术探查。急性心梗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1]。我科于2010年12月成功救治一例急性心肌梗塞合并急性小肠穿孔的男性患者。本文总结相关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