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遭遇好茶是一种缘分,品赏好茶更是一种福分。缘分与福分的同时降临,才有了这些我与台湾红茶美丽邂逅、亲密接触的经历,令我切身感受到了宝岛红茶所彰显的巨大魅力,同时也令我足不出户便能开展一次别开生面的台湾茶乡“自助游”,游踪遍及日月潭、梨山和台东。
当杯碗中的红茶已经被清洗得一丝不苟时,我还能在空气中隐隐约约地嗅到一缕缕余香,我甚至舍不得吞咽口水,生怕将齿颊与喉舌上的茶味冲淡,这是一种虔敬,更是一种源自心底的莫名感动。
红玉红茶
绝无仅有的台湾香
可以说,它是最能代表台湾红茶特色的红茶。它从茶样袋里倒出来的时候,就能感觉到一股浓郁的热带气息迎面而来。干茶的色泽乌黑,润泽泛紫光,条索紧结粗壮,显得沉稳、重实,而且参差中还带着一种古拙的美。这是日月潭地区(以鱼池乡为主,还包括埔里、水里等地区)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的结果。然而,外观之美则需更多地归功于茶树品种了,红玉红茶是鱼池当地的野生种台湾山茶和来自缅甸的大叶种红茶交融的结晶,因而在它身上能同时感受到台湾本土特色与异域风情的融合,这淋漓尽致地反映在香、色、昧上。
丰美的外形,让人有些迫不及待地想体味它的内涵。让100℃的水与3克的茶在乳白色的瓷杯中交会,茶在水的拥抱下热情地翻滚,从而渐渐地舒展开来。经过5分钟虔诚地等待。与它亲密接触的时刻终于到来。怀着一份期待,轻轻地掀起杯盖,一缕沁人的香气直冲鼻黏膜,这是糅台了淡淡薄荷味的肉桂香!这种清新优雅的香气是台茶18号的父本台湾野生山茶赋予的优异特质,被誉为绝无仅有的“台湾香”。当这股香气进入鼻腔的那一刻是如此让人心驰神往,仿佛是清晨透过茂密丛林的阳光,雨后荷叶上滚动的露珠,山涧里清洌的泉水……
浸出的茶汤,在白瓷碗的衬托下,色泽呈现出靓丽的红艳,澄澈透亮,艳丽得像黄昏时分天边的一抹晚霞,清澈得像日月潭里倒映蓝天白云的潭水,透亮泛油光的水色也为它增添了不少的贵族气。虽是浓墨重彩,但又不过分招摇,一切都是那么地恰到好处。吮吸入口,让味蕾与茶汤相遇,整个舌头的周围都能明显地感觉到清凉醒脑的薄荷味,进而满口生津。吞咽入喉,更是鲜醇爽滑,舌根不断泛起阵阵清爽。
再次冲泡。冲泡时间延长1分钟。揭盖后,随着茶烟缓缓地升起。那股清新的肉桂香依然扑鼻,多了一分深沉与历练。汤色虽然较之第一道来得稍淡。但仍然清澈澄亮。轻啜一口,味道渐趋醇和,还夹杂一丝丝的甘甜,很值得回味。这样的滋味一直延续到第三、第四道。
躺在黑色叶底盘中的红玉红茶,褪去了先前乌黑油润的色泽。露出本来的面目。自然滋养的精华全都化作鲜醇的茶汤为人所享,但它看起来越发深邃了。肥厚的叶片,经历沸水的洗礼后,在光线下显得明亮剔透,发酵过程中形成的朱砂色从叶缘浸染到叶心,颜色由深入浅,层次感分明。拈起一枚叶片,质感柔软,还残留着幽雅的薄荷昧,给人放松与宁静。
梨山红茶
高山与白雪的特质
在品味了“台湾香”之后,又能邂逅“冰雪聪明”的梨山茶,这不能不说是种莫大的荣幸。
这是未经拣剔的红毛茶。乌黑茶条里掺杂着些金黄的茶梗,条索有些松散,看起来似乎带着一点粗犷,然而,这是一种没有经过雕琢、毫不掩饰的自然美,并不会因此隐去它的内质。
时计上的数字在一秒一秒地倒数着。5分钟后,它的“庐山真面目”也随之揭开。热嗅杯口,嗅到的第一缕茶烟便是细腻的幽香,略带一点人参的气味;冷嗅则气味高长持久。橙红色的汤色,漂浮着一些细细的碎末,在白炽灯下,愈显清亮明净。啜吸~口,就会感觉那一点微弱的人参味开始在口腔中渐渐地弥散,但发酵形成的花果味却始终占主导,醇厚而甘美,紧接其后便是令人感到满足的回甘。它的香气从透发到扩散,滋味由淡变浓再到回甘,都过渡得很好,几乎没有一点拖泥带水。这种特质的形成,与其产地——梨山的立地条件不无关系。
“梨山”是两个浪漫的字眼,读起来好像就能闻到雪梨那清甜怡人的香气。殊不知,地处亚热带和热带的台湾,竟然还有梨山这样白雪皑皑的高山。梨山在南投县的最北端,是宝岛上高山气候显著的茶区,低温、大温差和高海拔成就了梨山茶叶别具一格的特色。可以说,它是种具有高山与白雪特质的红茶,高山赋予了它幽长的香气和甘醇润喉的滋味,白雪则赋予了它纯净自然的品格。它就如同《庄子·逍遥游》里所描述的“姑射神人”一般,“肌肤若冰雪。绰约如处子”。
翻看叶底,叶片软亮颀长,略带卷曲,梗较为粗壮,看起来似乎更像乌龙茶的叶底,呈现出“绿叶红镶边”的色泽,闻起来还有一股飘逸的冷香。这也许就是高山气候所孕育的特殊韵味吧。
蜜香红茶
“红”版桠风茶
喝过台湾椪风茶的朋友都知道,槿风茶又名东方美人茶。它的制造工艺非常奇特,颇带有传奇色彩。这种茶是选择在芒种(每年6月5日、6日左右)前后。一种叫做小绿叶蝉的茶树害虫大量繁殖,有意让它们吸食茶树幼嫩叶片中的汁液。使叶片中的生化成分发生改变,再经过手工搅拌等做青工序,从而最终形成显著的蜜糖香。
蜜香红茶是台湾乌龙茶与红茶完美结合的典范,是兼具乌龙茶与红茶优点的一种茶品。未尝其味,先闻其名,单从名字来看,便知其是以蜜香见长。摆在面前的这一款蜜香红茶,就是以制造椪风茶的原料——经小绿叶蝉微创的茶青为基础,采用红茶的加工工艺制造而成。如果说椪风茶是台湾乌龙茶的创举,那么,蜜香红茶则是创举中的创举了。它色泽乌黑,条索粗壮,卷曲带梗,梗因小绿叶蝉的刺吸受创而显现出明丽的金色,在乌黑茶条的映衬下,像是镶嵌在黑色绸缎上的金线。然而,真正吸引我的地方并不在于它的外观,而是在于它的香气与滋味。
掀盖的时候,为了使香气不至于在短时间内逸失在空气中。我故意放慢了节奏。我在杯盖与杯沿之间轻轻地掀开一个小口,让香气慢慢地飘散出来。果然,一股浓郁的甜香夺杯而出,径直涌入鼻孔。随着杯盖在杯沿上的继续滑动。开口越来越大,空气中弥漫着的香气也就越来越浓郁。直到杯盖被完全地掀起,蜜香才大肆地升腾扩散。如果嗅杯盖。挂在杯盖上的香气会更加明显。
白瓷碗中的汤色,红明略带蜜黄,澄亮带有光泽。茶汤触碰舌尖,溜过舌侧。抵达舌根,顿感醇厚顺滑,而那股幽幽的蜜糖香进入鼻腔以后,在腹腔内缓缓荡开,那种感觉就如同墨点在清水中逐渐晕开一般,舒缓而圆融。三道以后,蜜香才一点点地转为低淡。
从冲泡后的叶底来看。因其师法椪风茶。它有可能是用适制乌龙茶的品种如金萱(台茶12号)、大叶乌龙或青心大有制成的。叶片颜色青红相间,而茶梗是比较均匀的金黄色,手指搓捻起来,质感细致、柔软且富有弹性。
当杯碗中的红茶已经被清洗得一丝不苟时,我还能在空气中隐隐约约地嗅到一缕缕余香,我甚至舍不得吞咽口水,生怕将齿颊与喉舌上的茶味冲淡,这是一种虔敬,更是一种源自心底的莫名感动。
红玉红茶
绝无仅有的台湾香
可以说,它是最能代表台湾红茶特色的红茶。它从茶样袋里倒出来的时候,就能感觉到一股浓郁的热带气息迎面而来。干茶的色泽乌黑,润泽泛紫光,条索紧结粗壮,显得沉稳、重实,而且参差中还带着一种古拙的美。这是日月潭地区(以鱼池乡为主,还包括埔里、水里等地区)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的结果。然而,外观之美则需更多地归功于茶树品种了,红玉红茶是鱼池当地的野生种台湾山茶和来自缅甸的大叶种红茶交融的结晶,因而在它身上能同时感受到台湾本土特色与异域风情的融合,这淋漓尽致地反映在香、色、昧上。
丰美的外形,让人有些迫不及待地想体味它的内涵。让100℃的水与3克的茶在乳白色的瓷杯中交会,茶在水的拥抱下热情地翻滚,从而渐渐地舒展开来。经过5分钟虔诚地等待。与它亲密接触的时刻终于到来。怀着一份期待,轻轻地掀起杯盖,一缕沁人的香气直冲鼻黏膜,这是糅台了淡淡薄荷味的肉桂香!这种清新优雅的香气是台茶18号的父本台湾野生山茶赋予的优异特质,被誉为绝无仅有的“台湾香”。当这股香气进入鼻腔的那一刻是如此让人心驰神往,仿佛是清晨透过茂密丛林的阳光,雨后荷叶上滚动的露珠,山涧里清洌的泉水……
浸出的茶汤,在白瓷碗的衬托下,色泽呈现出靓丽的红艳,澄澈透亮,艳丽得像黄昏时分天边的一抹晚霞,清澈得像日月潭里倒映蓝天白云的潭水,透亮泛油光的水色也为它增添了不少的贵族气。虽是浓墨重彩,但又不过分招摇,一切都是那么地恰到好处。吮吸入口,让味蕾与茶汤相遇,整个舌头的周围都能明显地感觉到清凉醒脑的薄荷味,进而满口生津。吞咽入喉,更是鲜醇爽滑,舌根不断泛起阵阵清爽。
再次冲泡。冲泡时间延长1分钟。揭盖后,随着茶烟缓缓地升起。那股清新的肉桂香依然扑鼻,多了一分深沉与历练。汤色虽然较之第一道来得稍淡。但仍然清澈澄亮。轻啜一口,味道渐趋醇和,还夹杂一丝丝的甘甜,很值得回味。这样的滋味一直延续到第三、第四道。
躺在黑色叶底盘中的红玉红茶,褪去了先前乌黑油润的色泽。露出本来的面目。自然滋养的精华全都化作鲜醇的茶汤为人所享,但它看起来越发深邃了。肥厚的叶片,经历沸水的洗礼后,在光线下显得明亮剔透,发酵过程中形成的朱砂色从叶缘浸染到叶心,颜色由深入浅,层次感分明。拈起一枚叶片,质感柔软,还残留着幽雅的薄荷昧,给人放松与宁静。
梨山红茶
高山与白雪的特质
在品味了“台湾香”之后,又能邂逅“冰雪聪明”的梨山茶,这不能不说是种莫大的荣幸。
这是未经拣剔的红毛茶。乌黑茶条里掺杂着些金黄的茶梗,条索有些松散,看起来似乎带着一点粗犷,然而,这是一种没有经过雕琢、毫不掩饰的自然美,并不会因此隐去它的内质。
时计上的数字在一秒一秒地倒数着。5分钟后,它的“庐山真面目”也随之揭开。热嗅杯口,嗅到的第一缕茶烟便是细腻的幽香,略带一点人参的气味;冷嗅则气味高长持久。橙红色的汤色,漂浮着一些细细的碎末,在白炽灯下,愈显清亮明净。啜吸~口,就会感觉那一点微弱的人参味开始在口腔中渐渐地弥散,但发酵形成的花果味却始终占主导,醇厚而甘美,紧接其后便是令人感到满足的回甘。它的香气从透发到扩散,滋味由淡变浓再到回甘,都过渡得很好,几乎没有一点拖泥带水。这种特质的形成,与其产地——梨山的立地条件不无关系。
“梨山”是两个浪漫的字眼,读起来好像就能闻到雪梨那清甜怡人的香气。殊不知,地处亚热带和热带的台湾,竟然还有梨山这样白雪皑皑的高山。梨山在南投县的最北端,是宝岛上高山气候显著的茶区,低温、大温差和高海拔成就了梨山茶叶别具一格的特色。可以说,它是种具有高山与白雪特质的红茶,高山赋予了它幽长的香气和甘醇润喉的滋味,白雪则赋予了它纯净自然的品格。它就如同《庄子·逍遥游》里所描述的“姑射神人”一般,“肌肤若冰雪。绰约如处子”。
翻看叶底,叶片软亮颀长,略带卷曲,梗较为粗壮,看起来似乎更像乌龙茶的叶底,呈现出“绿叶红镶边”的色泽,闻起来还有一股飘逸的冷香。这也许就是高山气候所孕育的特殊韵味吧。
蜜香红茶
“红”版桠风茶
喝过台湾椪风茶的朋友都知道,槿风茶又名东方美人茶。它的制造工艺非常奇特,颇带有传奇色彩。这种茶是选择在芒种(每年6月5日、6日左右)前后。一种叫做小绿叶蝉的茶树害虫大量繁殖,有意让它们吸食茶树幼嫩叶片中的汁液。使叶片中的生化成分发生改变,再经过手工搅拌等做青工序,从而最终形成显著的蜜糖香。
蜜香红茶是台湾乌龙茶与红茶完美结合的典范,是兼具乌龙茶与红茶优点的一种茶品。未尝其味,先闻其名,单从名字来看,便知其是以蜜香见长。摆在面前的这一款蜜香红茶,就是以制造椪风茶的原料——经小绿叶蝉微创的茶青为基础,采用红茶的加工工艺制造而成。如果说椪风茶是台湾乌龙茶的创举,那么,蜜香红茶则是创举中的创举了。它色泽乌黑,条索粗壮,卷曲带梗,梗因小绿叶蝉的刺吸受创而显现出明丽的金色,在乌黑茶条的映衬下,像是镶嵌在黑色绸缎上的金线。然而,真正吸引我的地方并不在于它的外观,而是在于它的香气与滋味。
掀盖的时候,为了使香气不至于在短时间内逸失在空气中。我故意放慢了节奏。我在杯盖与杯沿之间轻轻地掀开一个小口,让香气慢慢地飘散出来。果然,一股浓郁的甜香夺杯而出,径直涌入鼻孔。随着杯盖在杯沿上的继续滑动。开口越来越大,空气中弥漫着的香气也就越来越浓郁。直到杯盖被完全地掀起,蜜香才大肆地升腾扩散。如果嗅杯盖。挂在杯盖上的香气会更加明显。
白瓷碗中的汤色,红明略带蜜黄,澄亮带有光泽。茶汤触碰舌尖,溜过舌侧。抵达舌根,顿感醇厚顺滑,而那股幽幽的蜜糖香进入鼻腔以后,在腹腔内缓缓荡开,那种感觉就如同墨点在清水中逐渐晕开一般,舒缓而圆融。三道以后,蜜香才一点点地转为低淡。
从冲泡后的叶底来看。因其师法椪风茶。它有可能是用适制乌龙茶的品种如金萱(台茶12号)、大叶乌龙或青心大有制成的。叶片颜色青红相间,而茶梗是比较均匀的金黄色,手指搓捻起来,质感细致、柔软且富有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