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塑胶染料行:“责任关怀”打造持续竞争力

来源 :WTO经济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ggma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会一直努力前进。”阳春三月间,远东塑胶染料行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远东)业务董事陈何佩贤如此告诉记者。对栖身化工行业的远东而言,参与了巴斯夫“1+3”企业社会责任项目之后,已然更加坚定且信心十足。
  远东处于化工产业链条中的关键位置,通过提供颜料、染料、添加剂,影响着塑料、化纤、油漆和油墨以及产业链终端的玩具、汽车等多个行业。在参与了巴斯夫“1+3”企业社会责任项目之后,围绕着项目核心的职业安全健康、工艺安全、物流安全、社区意识和紧急响应、产品监督、污染防治等责任关怀原则,这家历史长远的港资企业逐渐建立了自己独特的责任管理体系,在远东人看来,这样的起点,不仅将远东推向全球更广阔的发展平台,更成就了他们在可持续发展之路上的风险意识和防范机制。
  
  以关怀员工为核心的责任基础
  
  在员工关怀方面,远东将员工视为公司的核心利益者。远东一直信守“远东色彩带动优越人生”的理念,正是在这种理念倡导下,远东积极创造着和谐的工作环境和良好的发展平台,并在职业健康、职业培训、身心关怀等方面都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在为员工的人生带来缤纷色彩的同时,也推动企业自身的全面壮大。
  “1+3”项目实施过程中,巴斯夫派出的评估专家通过调查问卷及实地考察,对远东员工管理工作做出了高度肯定,认为远东在员工关怀方面的实践进行了自身的探索,取得了双赢的效果,但在管理方法上,远东仅仅沿用部门负责管理并实施,力量分散,不能形成完整的体系。对此,远东结合责任关怀中的原则和自身的经验,将员工责任实践从职业健康、职业培训、身心关怀等方面更加成体系地开展起来:
  通过增加安全生产投入和职业健康投入,远东努力改善着员工工作环境,消除危险源和职业危害因素。如严格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制订年度健康体检制度,建立较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生产管理档案、消防档案,在生产车间通过设置隔音和排烟、排尘系统,降低噪音、尽量降低空气中粉尘含量,建立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为车间操作员工提供劳动保护用品。
  通过系统开展语言、职业、技术培训,远东力将员工的职业竞争力转化为有效的生产力。如无论是在香港的管理办公室,还是在深圳工厂里,不分学历、年龄的员工都通过英语辅导班的学习而提升外语能力,在生产、市场营销、维修等部门各个岗位开展着全员职业培训,不断加强员工的专业技能;每月在各个部门开展的茶话会上,员工畅谈着工作、生活,以缓解员工压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通过人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以及福利制度,保障员工的身心健康和均衡发展。如,公司为员工配备了舒适、安静、整洁的食堂、家属楼、员工楼、公寓楼,为员工提供舒适的工作及休息环境;提供鼓励休假的制度,舒适的健身场所,组织闲暇之余的郊游、文体比赛及其它集体活动;合理调配男女员工比例、少数民族和汉族员工的比例,让所有民族、性别的员工均享同等福利、培训、晋升的机制;所有级别、岗位的新同事,从入职第一天开始,就有一位老同事带领和指导,帮助新同事融入工作内容和企业文化之中;围绕着员工的幸福指数,远东建立了薪酬福利体系、以年检为基础的健康保障体系;远东深圳工厂的8小时工作制,让远东人的工作极富激情。
  2009年至2010年,加入“1+3”的远东始终贯彻“健康第一、家庭第二、工作第三”的员工管理原则,这样做的结果是,让员工更有效率、更具创造力地工作,保持了远东持续的活力,也降低了管理成本,减少了公司财产的浪费。几乎所有的员工在请了长假之后或者回家休工之后,均回到远东继续效力;公司自上到下都形成了良好的节能减排的环保意识,如办公室能做到人走灯灭的习惯;员工自发谱写的“远东之歌”也成为了远东人的信仰之一。
  “这是远东持续成长的基础,也是公司应尽的责任。”陈何佩贤如是说。在远东看来,企业的地域跨度大,员工的生活习惯、年龄差距很大,管理和培养员工尤其是重点和难点,这需要极大的付出。基于这一思考,远东迈出了具有战略意义的~步:校企联合,为企业和社会共同培养人才。
  2009年开始,在安徽合肥师范学院等学校的讲台上,人们偶尔能看到远东高管的身影。在这里,远东不仅出资构建实验室和图书馆,还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与学校共同培养社会急需的着色领域的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
  而这一举措不仅为远东取得了与社会共赢的效益,也让远东与众多行业巨头一起登上了“2009中国金蜜蜂企业社会责任榜”,成为其他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创新性典范。
  
  以生产监管体系为工具的责任架构
  
  很多合作企业在走进远东大门的第一件事,就是步入工厂看令化工行业颇受非议的“三废”是如何处理的。显然,他们从没有失望过。
  1992年,远东第一次将位于香港的生产技术团队转移到深圳,投产建设大陆地区第一个工厂。引人注目的是,在当时并没出台有关环保和政策的情况下,工厂中已经购置了粉尘收集、废水处理、废气处理设备,并进行了有效的管理。
  以生产监管为核心,对于生产环节的安全、环保的关注以及产品质量的把控一直是远东坚守的原则。
  但是,巴斯夫的专家在考察和评估中指出,远东公司的责任关怀虽然处于良好状态,六个责任关怀准则得分都在4.0以上(满分为6分),但这些工作不成体系,标准不完善,管理标准特别是安全标准亟需进一步的规范和统一,责任理念要成为企业自觉执行的一种文化和习惯,尚待进一步提升责任管理理念。
  参加2009年7月份“1+3”项目的合作伙伴高层领导力培训后,远东在管理层业已达成全面构建项目所倡导的责任管理体系的共识。对于专家的意见,远东非常认可,并结合远东自有的管理模式以及架构,形成了由两名高管以及24名企业社会责任小组成员组成的项目组,组建产品监管组,运输安全与小区活动组,安全健康与应急回应组、特种设备组、环境保护组分别穿插在相关部门,系统整理汇总各项安全、环保、职业健康等管理制度,制定系统的管理程序文件,实施统一的管理标准,并将有关的经验和成果作为主要的内容构架纳入到远东于2011年2月发布的《2010年CSR报告》中。
  在安全监管方面,远东根据项目专家的指导意见,对大大小小的安全隐患进行了系统排查和整顿。如对检测用的各种高压气瓶进行了科学的摆放和固定,甚至对有较大高度落差,可能造成人身和产品危险的卸货台,都增设了稳固的安全护栏。截至项目总结前,远东已完成34项改进建议,改善10项,并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制度和规范。
  对于生产质量管理,远东在各个环节都进行了管控。首先,对供应商,远东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并对供应商的生产流程和质量进行了评估。其次,在生产之前,远东针对原料测评,建立了检测中心,而所有开发的样品需通过检测中心或第三方检测机构安全认证方可投入生产。随后,在生产阶段,除严格按生产程序和工艺要求生产及检测程序检测外,远东的仓 库和生产车间都将不同安全性要求的原料合理分开放置,避免交叉污染。
  对报废品,远东聘请专业的处理机构处理,并经严格检测,将合格的产品由受过专业训练的送货员跟随远东车队,直接运送到客户手中。
  最新的客户满意度调查表显示,虽然远东产品的价格满意度并不高,但是在环保、质量以及最终的受益程度等方面,客户满意度达到了同行业的领先水平。远东的理念是,通过向客户提供负责任的产品,帮助客户在生产过程中降低风险和成本,把远东产品中的责任价值传递给客户,进而形成良性的产业运转循环,推动整个产业链条的健康发展。
  
  对环境和社会负责而催生的责任品质
  
  通过培训、交流、参观等活动,远东系统地学习了巴斯夫的社会责任关怀管理体系以及相关的实践,此间,远东认识到,企业社会责任不仅仅是指对投资者、员工以及相关利益方的责任,更饱含了对环境和社区的责任。只有这样,作为产业链前端的企业,生产染料和色母的远东才能通过自己的行动逐步走进大众的视野,实践作为“企业公民”的责任。为此,远东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一个节能减排管理系统。通过节能减排制度、资源节约与利用的专项资金以及节能减排目标,远东把节能减排的责任落实到部门、个人:如,特别加强员工节电节水意识,提高员工操作技能,从而减少生产及包装中不必要的浪费;工作区照明灯由普通的白炽灯更换为节能灯,2010年度共安装100盏节能灯;在生产和包装环节,优先使用循环利用的方式,如在色母生产车间置有冷却水循环设施,减少耗水量,并随着色母车间的不断发展,持续完善有关循环利用的制度、设备。
  一番成体系的社区责任实践。为与当地小区和谐发展,远东为机器设备增加隔音设施,为车间新增排风扇8台以及厂区扩大花草树木种植面积等,并建立厂外围环境卫生规定,定期组织员工义务清理、清扫厂区四周的环境。为服务地区的发展,远东招聘优先考虑所在地人员,着力解决当地就业问题。
  令远东欣喜的是,这些社会责任工作都得到了外部的认可。政府对远东的社会责任行动表示了很大鼓励,并大力支持了远东在深圳的第二片厂区的建设;在浙江海宁,远东更因比较完善的EHS管理体系(即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两大体系)获得了政府的特别表彰。
  目前的远东,20%的业务出口国外,但是在开启了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窗口之后,远东意识到,染料和色母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国际知名品牌对负有社会责任感的着色产品需求与日俱增。
  远东认为,产品质量和环境保护仍然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而所有的企业都有责任承担相应的义务。陈何佩贤向记者透露,大约在今年生产淡季的10月至12月,远东将系统学习“1+3”的操作模式,着力培养“责任关怀”专家,争取在明年顺利启动远东自己供应链上的“1+3”项目,以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与强化自身竞争力。
其他文献
2011年4月26日,中国铝业公司发布会了2010年社会责任报告。发布第六份社会责任报告的中铝显然更具创新性与开拓性:运用“点石成金造福人类”的主题,再现了中铝通过技术创新、“走出去”战略在金融危机后成功展开的控亏增盈攻坚战;率先参照最新的社会责任国际标准IS026000体系,突出披露了公司的人权状况,在采购与投资中的人权尊重、妇女权益保障、厂区和矿区居民的保护、劳工基本权利与保障等方面的实践。报
期刊
编者按:以实际行动应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履行社会责任,促进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2010年6月5日,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华夏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渣打银行7家“金蜜蜂银行”共同向金融机构发出了倡议。一年过去了,面对全球流动性过剩、通胀压力上涨的新问题,这些一直积极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的银行,践行着他们的承诺:不断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量身打造创新的产品
期刊
“‘修身、齐家、立业、助天下’,对复星医药而言,既是一种履行社会责任的路径,同时也是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精神内核。”复星医药董事长陈启宇这样阐释着复星医药的发展历程。  “自1998年上市以来,13年内净利润增长了13.55倍,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4.26%。销售收入、净资产、净利润、股票市值均名列中国医药上市公司前列”。  “复星医药以‘品牌、创新、高效、全球化’为经营理念,加快实施产业整合和重磅
期刊
易珉,获美国哈佛商学院管理发展认证、英国阿什里奇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工业经济硕士,曾长期在英国石油公司(BP)和通用电气公司(GE)的在华和海外机构中担任高层领导职务,现任诺华中国区总裁一职。  2011年3月9日,北京富力万丽酒店会议室,正午的阳光透过玻璃窗,将宽敞的议事厅洒满异样明媚的色彩。与这般色彩相辉映的是,围坐茶几侃侃而谈的诺华中国区总裁易珉与记者开展的一场精彩对
期刊
1.引言    1.1评估背景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责任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履行社会责任日益成为企业的共同挑战和追求。特别是2010年11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26000社会责任国际标准的发布,标志着社会责任管理新时代的来临,也使得政府、消费者、非政府组织、媒体、社区等利益相关方越来越多地关注企业社会责任。  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既是企业了解和回应利益相关方期望的结果,又是
期刊
十前的多哈,木槌轻落,承载着几代人梦想的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征程终于划上了圆满的句号。也正是在那次会议上,多哈发展议程谈判(也称“多哈回合”)正式启动。谈判涵盖农业、非农市场准入、服务贸易、规则(包括反倾销、反补贴和区域贸易协定规则)、贸易便利化、贸易与环境、知识产权(包括公共健康议题、地理标志议题和基因资源保护议题等)等议题,足迄今为止涉及议题最广、参与方最多的一轮多边贸易谈判。世贸组织成员的贸
期刊
在环境压力日益巨大的低碳发展潮流中,一场绿色建筑行业的国际盛会带给人类提高建筑能效、应对环境问题的新希望,令人振奋和激动。这是3月28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的第七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给人们传达出来的关于绿色和希望的讯息。  来自国内外的上百家知名企业用清一色或深或浅的绿色装扮展台,展示了低碳社区与绿色建筑等方面的最新技术与产品。生活垃圾处理、工业废水的循环利用、防
期刊
对于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华电集团”)来说,这是两个“意味深长”的速度:  “升速”:过去五年间,华电集团清洁能源发电装机达到2192万千瓦,增长了2.3倍,其中,水电装机从685万千瓦增长到1538万千瓦;风电装机从无到有,增长到232万千瓦;燃机从273万千瓦增长到446万千瓦;火电平均单机容量从16.8万千瓦提高到28万千瓦,60万千瓦及以上大型火电机组占煤电机组的比重从16%提高到4
期刊
编者按:随着ISO26000的发布,实现全球规模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正传递至所有组织。在履行社会责任氛围更为浓厚的背景下,作者展现了松下电器公司多年来所秉持的责任理念以及责任实践的推进。本文写作于日本发生强震和海啸前,对于此次重大灾害中松下电器及日本国内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行动,本刊将做进一步的关注。    经过6年时间的讨论,首个关于社会责任指南的国际标准ISO26000终于在去年11月正式发布了
期刊
“我们希望‘1+3’企业社会责任项目能为我们的合作伙伴提供一种科学的管理方式,来应对当前的挑战与未来的机遇。”巴斯夫大中华区管理董事会董事长关志华在2006年说的这句话,在今天又有了更多的意义。  五年过去,巴斯夫“1+3”企业社会责任项目已经迈过两个轮回。  以全球最前沿的、科学化的责任关怀管理体系为工具,这种模式通过“帮扶带”的授徒式指导、专家评估和督促、犹如接力棒一样地影响着供应链企业责任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