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学重点的突破,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懂得界定教学重点,并且灵活运用各种方法突破教学重点。
关键字:中学历史教学 重点问题 界定 突破
中学历史的内容包罗万象,教师要想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做到面面俱到,根本无法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学重点的确立与突破就成为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如今,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中学历史的教学要求发生了重大改变,相应地,在历史教学中对教学重点的确立和突破也不能再简单地局限于以前的范围和思维。
一.重点问题的界定
在传统的中学历史教学体系下,教学重点往往是历史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来制定的,只是单纯地注重一课的主干知识与相关能力,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忽略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也就是只注重学生的智力发展而缺乏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认识。
如今,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许多历史教育工作者对历史教学重点进行了重新界定,并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于春燕、王文丰老师从教学目标、具体内容以及其内容所体现的时代性、现实性和教育意义三个方面确定教学重点,认为“历史教学中,教学重点是指体现历史基本线索、主要环节和直接服务于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1]。叶小兵老师则从某一史事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某一知识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以及某一内容对学生认识上的作用三个方面对历史教学中的重点问题进行界定,认为“一节课的重点,是该课教学内容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是体现教学目标的最本质的部分,是集中反映教学内容中心思想的部分”[2]。综合几位专家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出,服务于历史教学目标(三维目标)的、最本质、最核心的教学内容是历史教学重点,历史教学重点的界定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落实与完成。
二.重点问题的突破
整个中学历史教学中,每本历史教材、每个章节、每堂课都有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历史教师开展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因此,历史教师应懂得如何突破教学重点。就本人理解,要想突破教学重点,就该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钻研教材,掌握重点
认真钻研教材,是备课工作的基础。通过钻研教材,了解历史基本线索,明确教学目标,准确抓住教学重点。
关于钻研教材,历史教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在进行学期备课时,从整体上掌握本学期的教学重点;在进行单元本课时,掌握本单元的重点章节;在进行课时备课时,具体掌握本课时教学内容的重点。这样,从学期备课到课时备课,从整体到部分,从宏观到微观,实现教材整体重点内容与课时具体重点内容的有机统一,从而促使历史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
(二)重组教材,充实重点
为了突出重点,历史教师除了钻研教材,还需要重组教材。通过重组教材,对非重点教学内容进行简略,而对教学重点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以使教学内容更加深入、明确。
例如:在讲明朝中后期经济时,为说明在小商品生产者的分化过程中,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可以补充这样一段史实:16世纪上半叶,苏州城外的盛泽镇上,有个名叫施复的人,原来家有一张织机,女的纺纱,男的织绸。由于经营得手,不几年,就添置了几十张织机,并买下邻居的房舍作工场,而且雇佣了几十个工人,施复夫妇再也不必参加劳动,他们就成了拥有大量资财的机户了。这样的补充,有助于学生对手工工场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理解。
可见,围绕重点,重组教材,使重点更加突出、丰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三)运用手段,强化重点
在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要学会恰当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内容。
例如:在讲商鞅变法时,为阐明商鞅变法是一场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的社会改革,可以作一个“废”与“立”对照表,设计成以下的板书:
这样的板书设计,可以起到强化教学重点的作用。再如,《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一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如果教师单靠板书进行教学,那对于现在的中学生,他们没有这种生活经历,因此很难体会这些变化。但是,如果运用多媒体,在课件中虚构一位主人公,通过主人公从20世纪70年代步入工作岗位到新世纪下岗再就业这30多年生活的变化,同时,在课件中穿插一些歌曲,如令人怀旧的《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富有时代气息的《咱们工人有力量》和催人奋进的《从头再来》等,就可以很容易地帮助学生体会时代的变迁,达到突出重点的效果。
(四)联系实际,深化重点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通过加强历史知识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联系,也可以深化重点知识。
例如,在讲《科举制的创立》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分析当今的高考制度,使学生认识到高考的重要性,再分析科举制度。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课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激励学生发扬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最终完成这一课的“三维目标”。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有很多这样的例证。将实际生活中的鲜活事例运用到历史教学中,可以更为有效地突破教学重点,让学生大感学有所用,进而有效实现历史学科的教育价值。
(五)重视练习,巩固重点
要想学生真正掌握教学重点,教师单靠讲授法是不行的。在课上,历史教师应当做到讲练结合,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巩固所学重点内容;在课下,历史教师也应布置课后练习,帮助中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重点知识。
需要注意的是,历史习题练习,求精求质不求多,历史教师应对练习题进行筛选。此外,历史教师一定要及时批阅作业和试卷,对错、分数要及时反馈给学生,否则会大大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也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教学效果当然就会大打折扣。
总之,教学重点的突破,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懂得界定教学重点,并且灵活运用各种方法突破教学重点。
参考文献
[1]于春燕、王文丰.新课程教学设计——历史[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2.
[2]叶小兵.重点的选定[J]历史教学.2005(9)
关键字:中学历史教学 重点问题 界定 突破
中学历史的内容包罗万象,教师要想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做到面面俱到,根本无法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学重点的确立与突破就成为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如今,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中学历史的教学要求发生了重大改变,相应地,在历史教学中对教学重点的确立和突破也不能再简单地局限于以前的范围和思维。
一.重点问题的界定
在传统的中学历史教学体系下,教学重点往往是历史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来制定的,只是单纯地注重一课的主干知识与相关能力,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忽略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也就是只注重学生的智力发展而缺乏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认识。
如今,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许多历史教育工作者对历史教学重点进行了重新界定,并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于春燕、王文丰老师从教学目标、具体内容以及其内容所体现的时代性、现实性和教育意义三个方面确定教学重点,认为“历史教学中,教学重点是指体现历史基本线索、主要环节和直接服务于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1]。叶小兵老师则从某一史事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某一知识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以及某一内容对学生认识上的作用三个方面对历史教学中的重点问题进行界定,认为“一节课的重点,是该课教学内容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是体现教学目标的最本质的部分,是集中反映教学内容中心思想的部分”[2]。综合几位专家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出,服务于历史教学目标(三维目标)的、最本质、最核心的教学内容是历史教学重点,历史教学重点的界定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落实与完成。
二.重点问题的突破
整个中学历史教学中,每本历史教材、每个章节、每堂课都有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历史教师开展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因此,历史教师应懂得如何突破教学重点。就本人理解,要想突破教学重点,就该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钻研教材,掌握重点
认真钻研教材,是备课工作的基础。通过钻研教材,了解历史基本线索,明确教学目标,准确抓住教学重点。
关于钻研教材,历史教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在进行学期备课时,从整体上掌握本学期的教学重点;在进行单元本课时,掌握本单元的重点章节;在进行课时备课时,具体掌握本课时教学内容的重点。这样,从学期备课到课时备课,从整体到部分,从宏观到微观,实现教材整体重点内容与课时具体重点内容的有机统一,从而促使历史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
(二)重组教材,充实重点
为了突出重点,历史教师除了钻研教材,还需要重组教材。通过重组教材,对非重点教学内容进行简略,而对教学重点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以使教学内容更加深入、明确。
例如:在讲明朝中后期经济时,为说明在小商品生产者的分化过程中,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可以补充这样一段史实:16世纪上半叶,苏州城外的盛泽镇上,有个名叫施复的人,原来家有一张织机,女的纺纱,男的织绸。由于经营得手,不几年,就添置了几十张织机,并买下邻居的房舍作工场,而且雇佣了几十个工人,施复夫妇再也不必参加劳动,他们就成了拥有大量资财的机户了。这样的补充,有助于学生对手工工场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理解。
可见,围绕重点,重组教材,使重点更加突出、丰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三)运用手段,强化重点
在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要学会恰当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内容。
例如:在讲商鞅变法时,为阐明商鞅变法是一场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的社会改革,可以作一个“废”与“立”对照表,设计成以下的板书:
这样的板书设计,可以起到强化教学重点的作用。再如,《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一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如果教师单靠板书进行教学,那对于现在的中学生,他们没有这种生活经历,因此很难体会这些变化。但是,如果运用多媒体,在课件中虚构一位主人公,通过主人公从20世纪70年代步入工作岗位到新世纪下岗再就业这30多年生活的变化,同时,在课件中穿插一些歌曲,如令人怀旧的《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富有时代气息的《咱们工人有力量》和催人奋进的《从头再来》等,就可以很容易地帮助学生体会时代的变迁,达到突出重点的效果。
(四)联系实际,深化重点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通过加强历史知识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联系,也可以深化重点知识。
例如,在讲《科举制的创立》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分析当今的高考制度,使学生认识到高考的重要性,再分析科举制度。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课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激励学生发扬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最终完成这一课的“三维目标”。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有很多这样的例证。将实际生活中的鲜活事例运用到历史教学中,可以更为有效地突破教学重点,让学生大感学有所用,进而有效实现历史学科的教育价值。
(五)重视练习,巩固重点
要想学生真正掌握教学重点,教师单靠讲授法是不行的。在课上,历史教师应当做到讲练结合,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巩固所学重点内容;在课下,历史教师也应布置课后练习,帮助中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重点知识。
需要注意的是,历史习题练习,求精求质不求多,历史教师应对练习题进行筛选。此外,历史教师一定要及时批阅作业和试卷,对错、分数要及时反馈给学生,否则会大大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也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教学效果当然就会大打折扣。
总之,教学重点的突破,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懂得界定教学重点,并且灵活运用各种方法突破教学重点。
参考文献
[1]于春燕、王文丰.新课程教学设计——历史[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2.
[2]叶小兵.重点的选定[J]历史教学.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