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察是学生认识新事物的主要渠道。在统编语文教材中,就有一个以“观察”为主题的“习作单元”,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本单元学习,学会观察细节,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作为语文教学的全新尝试,教师要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前提下,以单元教学目标为导向,抓住单元特性,适当调整作文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习作要点,注重素材的积累,将课堂所学运用于实际习作之中,提升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质量。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让他们能正确而全面地认识事物,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充分调动自身感官,观其形,闻其味,触其体,实现立体的、全方位的观察。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初试身手”板块的教学目标之一,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认识芒果。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将芒果带到课堂上,让学生用手去触摸,用鼻子去闻,甚至用嘴尝尝味道,加深学生的认识。还可以举一反三,让学生在课后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水果,并用文字进行描述。
初试:家里有一个大西瓜,绿油油的外壳,里面的心是红色的,闻起来很香,味道甜甜的,很好吃。
实践证明,在教师的有意引导下,学生能够充分调动自身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官进行观察,从观察的单一性转变为多样性,更全面、更立体地认识新事物。在引导学生充分调动感官观察的前提下,教师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将多种感觉紧密联系在一起,使观察更加深入。
为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学生每四人组成一个小组观察西瓜,教师给每一小组提供一个西瓜。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西瓜的外表特征,有学生说“它的颜色是绿色的”,有学生说“它是圆的”,还有学生说“它的表皮有波浪形的纹路,像绿色的海浪”。然后,教师又鼓励学生摸一摸西瓜的表皮,并用文字记录下感觉。接着,教师切开一个个西瓜,让学生品尝味道,评价西瓜的味道并用文字记录。最后将课堂所见、所触、所尝汇总,形成一段观察西瓜后的细节描写。
修改后:家里有一个又大又圆的西瓜。它圆圆的身子像一颗球,摸起来滑滑的,很舒服。仔细一看,它的表皮有一道道绿色的波纹,似浪花一般美丽。切开西瓜,红彤彤的果肉非常诱人。我迫不及待拿起一片西瓜,一口咬下去,满口都是甜甜的味道,好吃极了。
在教师的有意引导下,学生学会在观察时灵活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全面而细致地认识事物。这样的观察,不仅提升了学生对事物的认知程度,更提升了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语文课程要求学生学会灵活运用文字和语言来表达自身所感所悟所想。为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表达方法,灵活运用语言于实践,编者设置了相关训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精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留心生活细节,积极与同学进行学习与交流,不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所闻所看所感运用于习作,有助于习作能力的提升。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课文《搭船的鸟》之后,引导学生课后观察一种动物或植物,并完成一个月的观察记录。学生纷纷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了动物或是植物进行观察,其中24个学生选择观察小动物,16个学生选择观察植物。有一名学生还特地将水葫芦带到了教室,由此,水葫芦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全部学生的观察对象。学生见证水葫芦的花开花谢,这一过程仅仅用了一周左右的时间。水葫芦花凋谢后,有学生感慨:“好快呀,昨天上午才看着开花,今天就凋零了。”有学生说:“我昨天还闻到了花朵的味道,淡淡的,很清香。”可见,学生对于水葫芦的观察,细致入微。这样的观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用眼睛去看,用鼻子去闻,用手去触摸,去感受和认识新事物,从细节出发,加深对事物的认识,为今后的习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所谓“初试身手”,是学生通过交流、总结和提炼相关认知而进行的语言实践。第一个例子的作者描写了在买菜路上看到一只蜗牛在过马路,文本语言细腻,使学生体会到只要用心观察生活,就能从普通的事情中发现新的惊喜。在第二个例子中,作者通过“看”“闻”“摸”等角度,描绘了芒果的各个细节,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去认识芒果。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校园,观察校园的花草树木,引导学生发挥思维的能动性,灵活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虽然是“初试”,但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也能让学生写出不错的片段。
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差异,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个性出发适时引导,帮助学生取长补短,鼓励学生通过相互学习丰富观察角度,提升自身的习作能力。
通过一次次“观察”实践,学生“观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学会主动留心身边事,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又在观察中灵活调动自身的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等感官,形成立体的、全面的认识。学生在观察中积累生活经验,为日后的习作提供了大量素材,假以时日,学生的习作能力定能有较大提升。
习作例文出现在统编版语文教材中属于首次。习作例文的字词与内容并不是教学的重点,而应当引导学生着重学习作者采用的观察角度以及语言描写方法。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还应当注重习作例文与习作练习的整合,将单元习作的观察方式加以整合,有目的地带领学生击破习作难点,培养学生习作自信心,开阔学生习作思维。
在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中,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板块收录了《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两篇例文。这两篇文章分别以日常生活随处可见的动物和水果为出发点,运用趣味性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也启发了学生的习作思路。在《我家的小狗》这一例文中,透过作者的文字可以发现,主角小狗“王子”会通过叫声表达不同的情绪,它还喜欢跟火车比谁跑得更快。而在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中,作者通过外形、颜色、味道等多个角度描绘杨梅细节,教材编者更是通过旁批提示学生观察的细致及其好处,并在文后练习中要求学生用表格的形式填写杨梅的特点。为完成习题,学生反复阅读例文,又根据练习要求从外形、颜色、味道等多个角度寻找杨梅的特点。在例文的示范下,学生意识到观察可以有多种角度,如此一来,则开阔了学生的观察思维,帮助学生树立多角度观察意识,打开学生的习作思路。
仿写是学生习作的重要步骤。教材中所提供的习作例文,不仅是优秀的习作示范,更是具有代表性的评改范例。教师要善于运用例文,帮助学生开拓习作思路,取长补短,不断提升习作能力。
总而言之,观察是习作的重要手段,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留心观察生活细节,才能发现生活的奇妙,为习作积累丰富的素材;而习作能力的提升又反过来促进细致观察,丰富观察的角度。小学三年级正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的识字能力与阅读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也积累了一定的习作素材。通过学习“观察”的方法,在教师的合理引导和习作训练后,学生的习作兴趣被充分调动了,习作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作者简介:浙江省瑞安市飞云第二小学语文教师。
一、拓展多元性观察途径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让他们能正确而全面地认识事物,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充分调动自身感官,观其形,闻其味,触其体,实现立体的、全方位的观察。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初试身手”板块的教学目标之一,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认识芒果。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将芒果带到课堂上,让学生用手去触摸,用鼻子去闻,甚至用嘴尝尝味道,加深学生的认识。还可以举一反三,让学生在课后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水果,并用文字进行描述。
初试:家里有一个大西瓜,绿油油的外壳,里面的心是红色的,闻起来很香,味道甜甜的,很好吃。
实践证明,在教师的有意引导下,学生能够充分调动自身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官进行观察,从观察的单一性转变为多样性,更全面、更立体地认识新事物。在引导学生充分调动感官观察的前提下,教师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将多种感觉紧密联系在一起,使观察更加深入。
为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学生每四人组成一个小组观察西瓜,教师给每一小组提供一个西瓜。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西瓜的外表特征,有学生说“它的颜色是绿色的”,有学生说“它是圆的”,还有学生说“它的表皮有波浪形的纹路,像绿色的海浪”。然后,教师又鼓励学生摸一摸西瓜的表皮,并用文字记录下感觉。接着,教师切开一个个西瓜,让学生品尝味道,评价西瓜的味道并用文字记录。最后将课堂所见、所触、所尝汇总,形成一段观察西瓜后的细节描写。
修改后:家里有一个又大又圆的西瓜。它圆圆的身子像一颗球,摸起来滑滑的,很舒服。仔细一看,它的表皮有一道道绿色的波纹,似浪花一般美丽。切开西瓜,红彤彤的果肉非常诱人。我迫不及待拿起一片西瓜,一口咬下去,满口都是甜甜的味道,好吃极了。
在教师的有意引导下,学生学会在观察时灵活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全面而细致地认识事物。这样的观察,不仅提升了学生对事物的认知程度,更提升了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二、开展体验性观察过程
语文课程要求学生学会灵活运用文字和语言来表达自身所感所悟所想。为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表达方法,灵活运用语言于实践,编者设置了相关训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精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留心生活细节,积极与同学进行学习与交流,不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所闻所看所感运用于习作,有助于习作能力的提升。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课文《搭船的鸟》之后,引导学生课后观察一种动物或植物,并完成一个月的观察记录。学生纷纷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了动物或是植物进行观察,其中24个学生选择观察小动物,16个学生选择观察植物。有一名学生还特地将水葫芦带到了教室,由此,水葫芦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全部学生的观察对象。学生见证水葫芦的花开花谢,这一过程仅仅用了一周左右的时间。水葫芦花凋谢后,有学生感慨:“好快呀,昨天上午才看着开花,今天就凋零了。”有学生说:“我昨天还闻到了花朵的味道,淡淡的,很清香。”可见,学生对于水葫芦的观察,细致入微。这样的观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用眼睛去看,用鼻子去闻,用手去触摸,去感受和认识新事物,从细节出发,加深对事物的认识,为今后的习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所谓“初试身手”,是学生通过交流、总结和提炼相关认知而进行的语言实践。第一个例子的作者描写了在买菜路上看到一只蜗牛在过马路,文本语言细腻,使学生体会到只要用心观察生活,就能从普通的事情中发现新的惊喜。在第二个例子中,作者通过“看”“闻”“摸”等角度,描绘了芒果的各个细节,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去认识芒果。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校园,观察校园的花草树木,引导学生发挥思维的能动性,灵活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虽然是“初试”,但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也能让学生写出不错的片段。
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差异,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个性出发适时引导,帮助学生取长补短,鼓励学生通过相互学习丰富观察角度,提升自身的习作能力。
通过一次次“观察”实践,学生“观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学会主动留心身边事,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又在观察中灵活调动自身的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等感官,形成立体的、全面的认识。学生在观察中积累生活经验,为日后的习作提供了大量素材,假以时日,学生的习作能力定能有较大提升。
三、提升整合性觀察思维
习作例文出现在统编版语文教材中属于首次。习作例文的字词与内容并不是教学的重点,而应当引导学生着重学习作者采用的观察角度以及语言描写方法。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还应当注重习作例文与习作练习的整合,将单元习作的观察方式加以整合,有目的地带领学生击破习作难点,培养学生习作自信心,开阔学生习作思维。
在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中,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板块收录了《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两篇例文。这两篇文章分别以日常生活随处可见的动物和水果为出发点,运用趣味性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也启发了学生的习作思路。在《我家的小狗》这一例文中,透过作者的文字可以发现,主角小狗“王子”会通过叫声表达不同的情绪,它还喜欢跟火车比谁跑得更快。而在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中,作者通过外形、颜色、味道等多个角度描绘杨梅细节,教材编者更是通过旁批提示学生观察的细致及其好处,并在文后练习中要求学生用表格的形式填写杨梅的特点。为完成习题,学生反复阅读例文,又根据练习要求从外形、颜色、味道等多个角度寻找杨梅的特点。在例文的示范下,学生意识到观察可以有多种角度,如此一来,则开阔了学生的观察思维,帮助学生树立多角度观察意识,打开学生的习作思路。
仿写是学生习作的重要步骤。教材中所提供的习作例文,不仅是优秀的习作示范,更是具有代表性的评改范例。教师要善于运用例文,帮助学生开拓习作思路,取长补短,不断提升习作能力。
总而言之,观察是习作的重要手段,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留心观察生活细节,才能发现生活的奇妙,为习作积累丰富的素材;而习作能力的提升又反过来促进细致观察,丰富观察的角度。小学三年级正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的识字能力与阅读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也积累了一定的习作素材。通过学习“观察”的方法,在教师的合理引导和习作训练后,学生的习作兴趣被充分调动了,习作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作者简介:浙江省瑞安市飞云第二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