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阶段的孩子可塑性比较强,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受到环境的熏陶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加强幼儿园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符合幼儿的成长规律和认知特点。本文将对影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因素进行探讨,并提出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活动;行为习惯;培养;策略
幼儿阶段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加强幼儿园教育,通过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注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还有助于提升幼儿园教育水平。
1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影响因素
1.1成人的榜样作用
幼儿阶段,孩子的年龄较小,心智尚未发展成熟,对于哪些是好的行为,哪些是不良行为缺乏有效的甄别。在此阶段,幼儿的许多行为是通过对成年人行为进行模仿而形成的。孩子的家长以及幼儿园的教师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因此,成年人的行为观念将直接影响到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1.2实践与强化的作用
幼儿的行为主要来自于生活实践,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他们通过交往和游戏互动等获得亲身体验,进而对自身行为产生初步的认知。
幼儿阶段,孩子缺乏行为判断能力,对行为规范缺乏认知,对行为产生的影响和存在的风险缺乏准确评估,进而,导致孩子对自己信任的成年人具有思想上的依赖性。教师对孩子的赞扬和鼓励常常是幼儿行为的动力。因此,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增进孩子对生活的体验并及时对幼儿的良好的行为意识加以强化。
1.3环境的熏陶作用
幼儿形成新的认识离不开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同的环境将会给幼儿带来不同的体验感,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受到环境的熏陶。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改善幼儿生活和成长的环境。
2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
2.1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
教师是幼儿文明行为学习的典范,在幼儿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师需要在幼兒教学活动中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孩子做出正面的示范,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教师在带领幼儿外出郊游,引导孩子过马路时,遇到红灯主动等待红灯;将郊游中的小食品装到方便袋中,分类投入到垃圾桶……
教师的行为是孩子模仿的对象,也是幼儿关注的焦点,因此,教师需要在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中发挥出榜样的作用。
2.2丰富教师教育手段
2.2.1通过语言教学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语言教学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教学内容。语言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促进幼儿语言思维的发展,还能够发挥出语言教学综合性强的优势,融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例如:幼儿小班的孩子大多在3-4岁之间,这儿阶段的孩子语言能力发展尚未完善,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小班孩子语言表达的特点,将文明行为变成顺口溜。比如:“爱生活,讲卫生,勤洗手,爱劳动。” “小食品,不管仍,有垃圾,收拾净。”等,这样不仅让孩子能够智力的到开发,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还能让孩子懂得哪些行为该做,哪些不该做,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2.2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唱儿歌是幼儿园教学中的重要活动,教师可以利用具有教育性的儿歌对孩子进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关于幼儿文明行为的儿歌有很多,其中包括:锻炼歌、孝敬歌、学习歌等,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不同年龄段和良好行为培养目标,选择合适的儿歌。
例如:在带领幼儿外出郊游时,需要引导孩子遵守纪律,教师可以教孩子学唱“郊游歌”,“行车时,要做好,不伸手来不探脑。游玩中,不乱跑,保护环境忘不了”。
教师利用这些儿歌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不仅符合小孩子特点,还能给幼儿带来欢乐,而且,儿歌节奏明快,歌词简洁,便于孩子记忆,在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中具有比较理想的效果。
2.2.3通过区角活动,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
区角活动中幼儿自主性比较高,教师的参与较少,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文明行为图片方式,引导孩子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在美术区角设计中,教师可以在区角墙壁粘贴小朋友投放垃圾的图案;在阅读区角设计中,可以悬挂将突出整理整齐的图片等,让孩子在区角活动中,能够随时注意到行为方面的提示,从而提高孩子行为的自觉性。
2.3创设教学活动情境中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环境的影响,教师幼儿教学中需要注重教学环境的构建,让孩子能够受到环境的感染,形成良好的行为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在开展“老鹰捉小鸡”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Flash动画软件制作小视频,在游戏前进行播放,视频展示小朋友不遵守游戏规则,不仅自己受到伤害,还引起了其他小朋友的厌恶。然后,教师可以将“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规则给幼儿进行详细讲解,让孩子了解游戏中注意事项。
教师在创设情境中,融入了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能够给孩子带来比较真实的体验感,对“良好行为”和“不良行为”形成初步的辨识能力,从而促进幼儿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
2.4在教学评价中巩固孩子良好行为习惯
教学评价主要指教师在幼儿教学活动结束阶段,对孩子参与行为进行评价。教师需要密切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找到孩子行为方面的亮点,对孩子采用激励性评价,对孩子的进步加以赞扬,这样不仅能够让孩子产生喜悦感,形成行为自律性,还能成为其他孩子竞相学习的榜样。
3结束语
教师要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对幼儿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需要充分了解行为习惯的影响因素,掌握幼儿的认知规律和行为特点,丰富教学手段,合理运用赏识教育,从而提高幼儿园教育水平,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晓凤.浅析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89-89.
[2]刘捷.浅析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学周刊,2016:241.
[3]邓静.浅析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读天下(综合),2019:46-46.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活动;行为习惯;培养;策略
幼儿阶段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加强幼儿园教育,通过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注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还有助于提升幼儿园教育水平。
1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影响因素
1.1成人的榜样作用
幼儿阶段,孩子的年龄较小,心智尚未发展成熟,对于哪些是好的行为,哪些是不良行为缺乏有效的甄别。在此阶段,幼儿的许多行为是通过对成年人行为进行模仿而形成的。孩子的家长以及幼儿园的教师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因此,成年人的行为观念将直接影响到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1.2实践与强化的作用
幼儿的行为主要来自于生活实践,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他们通过交往和游戏互动等获得亲身体验,进而对自身行为产生初步的认知。
幼儿阶段,孩子缺乏行为判断能力,对行为规范缺乏认知,对行为产生的影响和存在的风险缺乏准确评估,进而,导致孩子对自己信任的成年人具有思想上的依赖性。教师对孩子的赞扬和鼓励常常是幼儿行为的动力。因此,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增进孩子对生活的体验并及时对幼儿的良好的行为意识加以强化。
1.3环境的熏陶作用
幼儿形成新的认识离不开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同的环境将会给幼儿带来不同的体验感,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受到环境的熏陶。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改善幼儿生活和成长的环境。
2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
2.1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
教师是幼儿文明行为学习的典范,在幼儿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师需要在幼兒教学活动中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孩子做出正面的示范,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教师在带领幼儿外出郊游,引导孩子过马路时,遇到红灯主动等待红灯;将郊游中的小食品装到方便袋中,分类投入到垃圾桶……
教师的行为是孩子模仿的对象,也是幼儿关注的焦点,因此,教师需要在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中发挥出榜样的作用。
2.2丰富教师教育手段
2.2.1通过语言教学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语言教学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教学内容。语言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促进幼儿语言思维的发展,还能够发挥出语言教学综合性强的优势,融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例如:幼儿小班的孩子大多在3-4岁之间,这儿阶段的孩子语言能力发展尚未完善,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小班孩子语言表达的特点,将文明行为变成顺口溜。比如:“爱生活,讲卫生,勤洗手,爱劳动。” “小食品,不管仍,有垃圾,收拾净。”等,这样不仅让孩子能够智力的到开发,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还能让孩子懂得哪些行为该做,哪些不该做,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2.2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唱儿歌是幼儿园教学中的重要活动,教师可以利用具有教育性的儿歌对孩子进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关于幼儿文明行为的儿歌有很多,其中包括:锻炼歌、孝敬歌、学习歌等,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不同年龄段和良好行为培养目标,选择合适的儿歌。
例如:在带领幼儿外出郊游时,需要引导孩子遵守纪律,教师可以教孩子学唱“郊游歌”,“行车时,要做好,不伸手来不探脑。游玩中,不乱跑,保护环境忘不了”。
教师利用这些儿歌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不仅符合小孩子特点,还能给幼儿带来欢乐,而且,儿歌节奏明快,歌词简洁,便于孩子记忆,在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中具有比较理想的效果。
2.2.3通过区角活动,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
区角活动中幼儿自主性比较高,教师的参与较少,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文明行为图片方式,引导孩子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在美术区角设计中,教师可以在区角墙壁粘贴小朋友投放垃圾的图案;在阅读区角设计中,可以悬挂将突出整理整齐的图片等,让孩子在区角活动中,能够随时注意到行为方面的提示,从而提高孩子行为的自觉性。
2.3创设教学活动情境中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环境的影响,教师幼儿教学中需要注重教学环境的构建,让孩子能够受到环境的感染,形成良好的行为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在开展“老鹰捉小鸡”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Flash动画软件制作小视频,在游戏前进行播放,视频展示小朋友不遵守游戏规则,不仅自己受到伤害,还引起了其他小朋友的厌恶。然后,教师可以将“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规则给幼儿进行详细讲解,让孩子了解游戏中注意事项。
教师在创设情境中,融入了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能够给孩子带来比较真实的体验感,对“良好行为”和“不良行为”形成初步的辨识能力,从而促进幼儿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
2.4在教学评价中巩固孩子良好行为习惯
教学评价主要指教师在幼儿教学活动结束阶段,对孩子参与行为进行评价。教师需要密切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找到孩子行为方面的亮点,对孩子采用激励性评价,对孩子的进步加以赞扬,这样不仅能够让孩子产生喜悦感,形成行为自律性,还能成为其他孩子竞相学习的榜样。
3结束语
教师要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对幼儿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需要充分了解行为习惯的影响因素,掌握幼儿的认知规律和行为特点,丰富教学手段,合理运用赏识教育,从而提高幼儿园教育水平,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晓凤.浅析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89-89.
[2]刘捷.浅析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学周刊,2016:241.
[3]邓静.浅析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读天下(综合),2019:4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