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支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是一曲真挚、热烈的爱情的赞歌,是一首用小说形式写成的无韵之诗、绘就的无彩之画。这,就是《边城》。
故事梗概
故事发生在湘西边境的一个名为“茶峒”的小山城。山城有一条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老人管理着小溪边的渡船。他活了70年了,从20岁起便守在溪边。老船夫的独生女,15年前同一个茶峒军人,很秘密地背着爸爸发生了暧昧关系。有了小孩子后,双双殉情。遗孤慢慢长大成人,一转眼,便13岁,因为住处两山多篁竹,翠色逼人而来,老船夫为这可怜的孤雏取名“翠翠”。翠翠出落得很标致。
茶峒掌水码头的名叫顺顺。他的大儿子已16岁,小的已14岁。年纪大的像爸爸,豪放豁达,不拘小节。年幼的气质近于母亲,不爱说话,眼眉却秀拔出群,一望即知其为人聪明而又富于情感。大的叫天保,小的叫傩送。
边城所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中秋与过年。端午时节,有赛船,有人在水里比赛捉鸭子。船与船的竞赛,人与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天保和傩送皆是泅水划船好选手。
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便这样开始了。
在一个端午节的划船赛上,翠翠偶然与傩送相遇。自那次相遇后的两年里,翠翠的心里一直装着一个人儿。而傩送的心里也萌发了微妙的情感。这时,天保让父亲派人到翠翠家提亲。但是老祖父不能明白翠翠的内心,翠翠的羞涩使她也不能直接表白。老人家想起了边城人特有的求婚方式,让天保在月圆之夜唱歌给翠翠,让他自己打动翠翠。
然而天保的事让傩送知道了。傩送同时也让哥哥知道了弟弟的心事。这一对兄弟原来皆爱上了那个撑渡船的外孙女。傩送想了一个主意,在月夜两人同过碧溪去唱歌。不让人知道是弟兄两个,两人轮流唱,谁得到回答,谁就娶翠翠。
在那个月夜,翠翠被歌声打动了。老祖父都看在了眼里。可是,老祖父却不知道,那晚只有傩送一个人在唱歌,天保没有生就一副好的歌喉。老祖父以为是天保赢得了翠翠的心。当他向天保说起翠翠听到歌声时的感受时,天保明白了一切。于是,他驾船远行了。然而,他的船偏偏遇险,天保死了。天保的死使顺顺和傩送的心里都有了一个解不开的结,他们都觉得这跟老船夫和翠翠有关。
就这样,傩送带着莫名的悲哀也下了桃源。老船夫在听说了这个消息的那个暴风雨的夜里突然去世了。顺顺说接翠翠到他家,等傩送回来完婚。但是,翠翠更想留在溪边的小房子里等待。祖父的朋友老兵马陪翠翠度过了几个夜晚,把她以前不知道的事,全告诉了她。祖父怎样为她的婚事奔波,两兄弟之间的争夺。老兵马与翠翠做伴,把一个一个日子过下去。
可是到了冬天,那个塌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轻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
片断欣赏
由四川过湖南去, 靠东有一条官路。 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小溪流下去,绕山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20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小溪既为川湘来往孔道,水常有涨落,限于财力不能搭桥,就安排了一只方头渡船。这渡船一次连人带马,约可以载20位搭客过河,人数多时则反复来去。渡船头竖了一枝小小竹竿,挂着一个可以活动的铁环,溪岸两端水槽牵了一段废缆,有人过渡时,把铁环挂在废缆上,船上人就引手攀缘那条缆索,慢慢的牵船过对岸去。船将拢岸了,管理这渡船的,一面口中嚷着“慢点慢点”,自己霍的跃上了岸,拉着铁环,于是人货牛马全上了岸,翻过小山不见了。渡头为公家所有,故过渡人不必出钱。有人心中不安,抓了一把钱掷到船板上时, 管渡船的必为一一拾起, 依然塞到那人手心里去,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我有了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谁要这个!”
但不成,凡事求个心安理得,出气力不受酬谁好意思,不管如何还是有人把钱的。管船人却情不过,也为了心安起见,便把这些钱托人到茶峒去买茶叶和草烟,将茶峒出产的上等草烟,一扎一扎挂在自己腰带边,过渡的谁需要这东西必慷慨奉赠。有时从神气上估计那远路人对于身边草烟引起了相当的注意时,便把一小束草烟扎到那人包袱上去,一面说:“不吸这个吗,这好的,这妙的,味道蛮好,送人也合适!”茶叶则在六月里放进大缸里去,用开水泡好,给过路人解渴。
管理这渡船的,就是住在塔下的那个老人。活了70年,从20岁起便守在这小溪边,50年来不知把船来去渡了若干人。年纪虽那么老了。本来应当休息了,但天不许他休息,他仿佛便不能够同这一分生活离开。他从不思索自己的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的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代替了天,使他在日头升起时,感到生活的力量,当日头落下时,又不至于思量与日头同时死去的,是那个伴在他身旁的女孩子。他唯一的朋友为一只渡船与一只黄狗,唯一的亲人便只那个女孩子。
女孩子的母亲,老船夫的独生女,15年前同一个茶峒军人,很秘密的背着那忠厚爸爸发生了暧昧关系。有了小孩子后,这屯戍军士便想约了她一同向下游逃去。但从逃走的行为上看来,一个违悖了军人的责任,一个却必得离开孤独的父亲。经过一番考虑后,军人见她无远走勇气自己也不便毁去作军人的名誉,就心想:一同去生既无法聚首,一同去死当无人可以阻拦,首先服了毒。女的却关心腹中的一块肉,不忍心,拿不出主张。事情业已为作渡船夫的父亲知道,父亲却不加上一个有分量的字眼儿,只作为并不听到过这事情一样,仍然把日子很平静的过下去。女儿一面怀了羞惭一面却怀了怜悯,仍守在父亲身边,待到腹中小孩生下后,却到溪边吃了许多冷水死去了。在一种近于奇迹中,这遗孤居然已长大成人,一转眼间便13岁了。因为住处两山多篁竹,翠色逼人而来,老船夫随便为这可怜的孤雏拾取了一个近身的名字,叫作“翠翠”。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
老船夫不论晴雨,必守在船头。有人过渡时,便略弯着腰,两手缘引了竹缆,把船横渡过小溪。有时疲倦了,躺在临溪大石上睡着了,人在隔岸招手喊过渡,翠翠不让祖父起身,就跳下船去,很敏捷的替祖父把路人渡过溪,一切皆溜刷在行,从不误事。有时又和祖父、黄狗一同在船上,过渡时和祖父一同动手,船将近岸边,祖父正向客人招呼“慢点,慢点”时,那只黄狗便口衔绳子,最先一跃而上,且俨然懂得如何方为尽职似的,把船绳紧衔着拖船拢岸。
风日清和的天气,无人过渡,镇日长闲,祖父同翠翠便坐在门前大岩石上晒太阳。或把一段木头从高处向水中抛去,嗾使身边黄狗自岩石高处跃下,把木头衔回来;或翠翠与黄狗皆张着耳朵,听祖父说些城中多年以前的战争故事;或祖父同翠翠两人,各把小竹作成的竖笛,逗在嘴边吹着迎亲送女的曲子。过渡人来了,老船夫放下了竹管,独自跟到船边去,横溪渡人,在岩上的一个,见船开动时,于是锐声喊着:
“爷爷,爷爷,你听我吹,你唱!”
爷爷到溪中央便很快乐地唱起来,哑哑的声音同竹管声振荡在寂静空气里,溪中仿佛也热闹了一些。(实则歌声的来复,反而使一切更寂静一些了。)
有时过渡的是从川东过茶峒的小牛,是羊群,是新娘子的花轿,翠翠必争着作渡船夫,站在船头,懒懒的攀引缆索,让船缓缓的过去。牛羊花轿上岸后,翠翠必跟着走,站到小山头,目送这些东西走去很远了,方回转船上,把船牵靠近家的岸边。且独自低低的学小羊叫着,学母牛叫着,或采一把野花缚在头上,独自装扮新娘子。
读书人语:边城所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中秋和过年。这年端午,祖父带了翠翠进城,过大河边去看划船。河边人太多了一点,翠翠和祖父走散了。
河中划船的决了最后胜负后,祖父还不见来,天已黄昏,看热闹的多已回家……
翠翠还是不离开码头,总相信祖父会来找她,同她一起回家。
吊脚楼上唱曲子声音热闹了一些,只听到下面船上有人说话,一个水手说:“金亭,你听你那铺子陪川东庄客喝酒唱曲子,我赌个手指,说这是她的声音!”
另一个水手就说:“她陪他们喝酒唱曲子,心里可想我。她知道我在船上!”先前那一个又说:“身体让别人玩着,心还想着你,你有什么凭据?”另一个说:“有凭据。”于是这水手吹着唿哨,作出一个古怪的记号,一会儿,楼上歌声便停止了。
歌声停止后,两个水手皆笑了。两人接着便说了些关于那个女人的一切,使用了不少粗鄙字眼,翠翠很不习惯把这种话听下去,但又不能走开。且听水手之一说,楼上妇人的爸爸是在棉花坡被人杀死的,一共杀了17刀。翠翠心中那个古怪的想头,“爷爷死了呢?”便仍然占据到心里有一忽儿。
两个水手还正在谈话,潭中那只白鸭慢慢的向翠翠所在的码头边游来,翠翠想:“再过来些我就捉住你!”于是静静的等着,但那鸭子将近岸边三丈远近时,却有个人笑着,喊那船上水手。原来水中还有个人,那人已把鸭子捉到手,却慢慢的“踹水”游近岸边的。船上人听到水面的喊声,在隐约里也喊道:“二老,二老,你真能干,你今天得了五只吧。”那水上人说:“这家伙狡猾得很,现在可归我了。”
“你这时捉鸭子,将来捉女人,一定有同样的本领。”水上那一个不再说什么,手脚并用的拍着水傍了码头。湿淋淋的爬上岸时,翠翠身旁的黄狗,仿佛警问水中人似的,汪汪的叫了几声,那人方注意到翠翠。码头上已无别的人,那人问:
“是谁?”
“是翠翠!”
“翠翠又是谁?”
“是碧溪撑渡船的孙女。”
“你在这儿做什么?”
“我等我爷爷。我等他来好回家去。”
“等他来他可不会来,你爷爷一定到城里军营里喝了酒,醉倒后被人抬回去了!”
“他不会。他答应来,他就一定会来的。”
“这里等也不成。到我家里去,到那边点了灯的楼上去,等爷爷来找你好不好?”
翠翠误会邀他进屋里去那个人的好意,正记着水手说的妇人丑事,她以为那男子就是要她上有女人唱歌的楼上去,本来从不骂人,这时正因等候祖父太久了,心中焦急得很,听人要她上去,以为欺侮了她,就轻轻的说:
“你个悖时砍脑壳的!”
话虽轻轻的,那男的却听得出,且从声音上听得出翠翠年纪,便带笑说:“怎么,你骂人!你不愿意上去,要呆在这儿,回头水里大鱼来咬了你,可不要叫喊!”
翠翠说:“鱼咬了我也不管你的事。”
那黄狗好像明白翠翠被人欺侮了,又汪汪的吠起来。那男子把手中白鸭举起,向黄狗吓了一下,便走上河街去了。黄狗为了自己被欺侮还想追过去,翠翠便喊:
“狗,狗,你叫人也看人叫!”翠翠意思仿佛只在问给狗“那轻薄男子还不值得叫”,但男子听去的却是另外一种好意,男的以为是她要狗莫向好人叫,放肆的笑着,不见了。
又过了一阵,有人从河街拿了一个废缆做成的火炬,喊叫着翠翠的名字来找寻她,到身边时翠翠却不认识那个人。那人说:老船夫回到家中,不能来接她,故搭了过渡人口信来,要她即刻就回去。翠翠听说是祖父派来的,就同那人一起回家,让打火把的在前引路,黄狗时前时后,一同沿了城墙向渡口走去。翠翠一面走一面问那拿火把的人,是谁问他就知道她在河边。那人说是二老问他的,他是二老家里的伙计,送翠翠回家后还得回转河街。
翠翠说:“二老他怎么知道我在河边?”
那人便笑着说:“他从河里捉鸭子回来,在码头上见你,他说好意请你上家里坐坐,等候你爷爷,你还骂过他!”
翠翠带了点儿惊讶轻轻的问:“二老是谁?”
那人也带了点儿惊讶说:“二老你都不知道?就是我们河街上的傩送二老!就是岳云!他要我送你回去!”傩送二老在茶峒不是一个生疏的名字!
翠翠想起自己先前骂人那句话,心里又吃惊又害羞,再也不说什么,默默的随了那火把走去。
翻过了小山岨,望得见对溪家中火光时,那一方面也看见了翠翠方面的火把,老船夫即刻把船拉过来,一面拉船一面哑声儿喊问:“翠翠,翠翠,是不是你?”
翠翠不理会祖父,口中却轻轻的说:“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翠翠上了船,二老派来的人,打着火把走了,祖父牵着船问:“翠翠,你怎么不答应我,生我的气了吗?”
翠翠站在船头还是不作声。翠翠对祖父那一点儿埋怨,等到把船拉过了溪,一到了家中,看明白了醉倒的另一个老人后,就完事了。但另一件事,属于自己不关祖父的,却使翠翠沉默了一个夜晚。
品评
沈从文堪称出色的湘西风土人情画家。写于1934年的中篇小说《边城》就是以作者家乡为背景的一幅边城生活画卷。作者写的是少男少女的爱情故事,但作者所着意描绘的不是恋爱过程的曲折和人事纠葛的复杂,而是边城生活的宁静和民风的淳朴。边城乡野的山水景物,充满着古风芬芳的习俗;对少男少女的纯洁爱情,祖孙相依为命的亲情,以及父子之情、兄弟之谊、邻里之睦等等,都有细致的镂刻,从而讴歌湘西边城的山水之美、风俗之美,特别是人生、人情之美。
沈从文把爱与美的理想融于人物形象之中,刻画了翠翠、老船夫、傩送兄弟等人物的美好心灵。主人公翠翠是个纯真美丽的少女,作品通过对翠翠的性格美、心灵美的描写,赞美了人类最纯洁最美好的感情,体现了作者对美好人性的追求;老船夫的形象凝聚了湘西下层民众世代延续的美德以及悲凉的人生命运;傩送兄弟虽然出身富门,却似耿直笃实的庄稼汉。 此外,还有傩送兄弟的父亲,那个为人豪爽、公正明理,不以权势自持的“船总”顺顺;乐于助人的杨兵马;互济危难的山城人……总之,《边城》里的人们,无论翁媪男女,也不论贫穷富贵,人性皆善、皆美,大自然安排了人的命运,人无怨无艾地顺乎、融乎自然,组成一种化外之境的生命形式。
沈从文为什么这样描写湘西边民?作者自称:“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生的‘人生形式’。”边城人的生命形式就是沈从文为人类之“爱”所作的具体而形象的说明。
值得注意的是作品的结局:一个悲凉的结局。作品中的人物各自在爱的追求中,都尝到了人生的哀苦,无论亲人之爱,还是男女之爱。其实,人物的哀苦情绪,也正是沈从文内心孤寂与隐痛的抒发。同时,结局虽凄婉,却也给人们留下一线希望。傩送的出走,翠翠的等待,显不出他们把握自己命运的一种要求——相对而言较为清醒的意识下向往着未来。结尾提到人们正在重建暴雨中倒塌的白塔,这是否为一种重建未来的象征呢?也许可以说,《边城》的整个艺术境界和人物形象都带有某种象征意义。
《边城》的艺术风格具有浓郁的抒情性。湘西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古老的习俗,淳厚的民风,美好的人情,优美的牧歌情调,也是《边城》的特色。翠翠的爱情故事虽然是贯穿全篇的情节线索,但又有大量的从主要情节游离开去的风景画、风俗画以及其他的生活场面;即使写爱情故事,也很少写恋爱本身,而侧重于人物情思和纤细感情的细腻抒写。这是与作品的抒情性相一致的抒情结构方式。遵循着抒情逻辑,“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结构虽松散,但因有情而显得完整。
浓郁的地方色彩是《边城》的鲜明特色。湘西边地特有的风物、民俗和场景的描绘:从溪边的白塔、绳渡、水磨、碾坊,直到端午赛龙舟、泅水捉鸭子、元宵放烟火、男女唱山歌求爱,还有那散发着浓郁泥土气息和边地生活气息的语言,包括民歌、民谚、民间传说以及适当选用的方言土语,都构成了《边城》独特的地方色彩。
故事梗概
故事发生在湘西边境的一个名为“茶峒”的小山城。山城有一条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老人管理着小溪边的渡船。他活了70年了,从20岁起便守在溪边。老船夫的独生女,15年前同一个茶峒军人,很秘密地背着爸爸发生了暧昧关系。有了小孩子后,双双殉情。遗孤慢慢长大成人,一转眼,便13岁,因为住处两山多篁竹,翠色逼人而来,老船夫为这可怜的孤雏取名“翠翠”。翠翠出落得很标致。
茶峒掌水码头的名叫顺顺。他的大儿子已16岁,小的已14岁。年纪大的像爸爸,豪放豁达,不拘小节。年幼的气质近于母亲,不爱说话,眼眉却秀拔出群,一望即知其为人聪明而又富于情感。大的叫天保,小的叫傩送。
边城所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中秋与过年。端午时节,有赛船,有人在水里比赛捉鸭子。船与船的竞赛,人与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天保和傩送皆是泅水划船好选手。
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便这样开始了。
在一个端午节的划船赛上,翠翠偶然与傩送相遇。自那次相遇后的两年里,翠翠的心里一直装着一个人儿。而傩送的心里也萌发了微妙的情感。这时,天保让父亲派人到翠翠家提亲。但是老祖父不能明白翠翠的内心,翠翠的羞涩使她也不能直接表白。老人家想起了边城人特有的求婚方式,让天保在月圆之夜唱歌给翠翠,让他自己打动翠翠。
然而天保的事让傩送知道了。傩送同时也让哥哥知道了弟弟的心事。这一对兄弟原来皆爱上了那个撑渡船的外孙女。傩送想了一个主意,在月夜两人同过碧溪去唱歌。不让人知道是弟兄两个,两人轮流唱,谁得到回答,谁就娶翠翠。
在那个月夜,翠翠被歌声打动了。老祖父都看在了眼里。可是,老祖父却不知道,那晚只有傩送一个人在唱歌,天保没有生就一副好的歌喉。老祖父以为是天保赢得了翠翠的心。当他向天保说起翠翠听到歌声时的感受时,天保明白了一切。于是,他驾船远行了。然而,他的船偏偏遇险,天保死了。天保的死使顺顺和傩送的心里都有了一个解不开的结,他们都觉得这跟老船夫和翠翠有关。
就这样,傩送带着莫名的悲哀也下了桃源。老船夫在听说了这个消息的那个暴风雨的夜里突然去世了。顺顺说接翠翠到他家,等傩送回来完婚。但是,翠翠更想留在溪边的小房子里等待。祖父的朋友老兵马陪翠翠度过了几个夜晚,把她以前不知道的事,全告诉了她。祖父怎样为她的婚事奔波,两兄弟之间的争夺。老兵马与翠翠做伴,把一个一个日子过下去。
可是到了冬天,那个塌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轻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
片断欣赏
由四川过湖南去, 靠东有一条官路。 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小溪流下去,绕山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20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小溪既为川湘来往孔道,水常有涨落,限于财力不能搭桥,就安排了一只方头渡船。这渡船一次连人带马,约可以载20位搭客过河,人数多时则反复来去。渡船头竖了一枝小小竹竿,挂着一个可以活动的铁环,溪岸两端水槽牵了一段废缆,有人过渡时,把铁环挂在废缆上,船上人就引手攀缘那条缆索,慢慢的牵船过对岸去。船将拢岸了,管理这渡船的,一面口中嚷着“慢点慢点”,自己霍的跃上了岸,拉着铁环,于是人货牛马全上了岸,翻过小山不见了。渡头为公家所有,故过渡人不必出钱。有人心中不安,抓了一把钱掷到船板上时, 管渡船的必为一一拾起, 依然塞到那人手心里去,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我有了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谁要这个!”
但不成,凡事求个心安理得,出气力不受酬谁好意思,不管如何还是有人把钱的。管船人却情不过,也为了心安起见,便把这些钱托人到茶峒去买茶叶和草烟,将茶峒出产的上等草烟,一扎一扎挂在自己腰带边,过渡的谁需要这东西必慷慨奉赠。有时从神气上估计那远路人对于身边草烟引起了相当的注意时,便把一小束草烟扎到那人包袱上去,一面说:“不吸这个吗,这好的,这妙的,味道蛮好,送人也合适!”茶叶则在六月里放进大缸里去,用开水泡好,给过路人解渴。
管理这渡船的,就是住在塔下的那个老人。活了70年,从20岁起便守在这小溪边,50年来不知把船来去渡了若干人。年纪虽那么老了。本来应当休息了,但天不许他休息,他仿佛便不能够同这一分生活离开。他从不思索自己的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的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代替了天,使他在日头升起时,感到生活的力量,当日头落下时,又不至于思量与日头同时死去的,是那个伴在他身旁的女孩子。他唯一的朋友为一只渡船与一只黄狗,唯一的亲人便只那个女孩子。
女孩子的母亲,老船夫的独生女,15年前同一个茶峒军人,很秘密的背着那忠厚爸爸发生了暧昧关系。有了小孩子后,这屯戍军士便想约了她一同向下游逃去。但从逃走的行为上看来,一个违悖了军人的责任,一个却必得离开孤独的父亲。经过一番考虑后,军人见她无远走勇气自己也不便毁去作军人的名誉,就心想:一同去生既无法聚首,一同去死当无人可以阻拦,首先服了毒。女的却关心腹中的一块肉,不忍心,拿不出主张。事情业已为作渡船夫的父亲知道,父亲却不加上一个有分量的字眼儿,只作为并不听到过这事情一样,仍然把日子很平静的过下去。女儿一面怀了羞惭一面却怀了怜悯,仍守在父亲身边,待到腹中小孩生下后,却到溪边吃了许多冷水死去了。在一种近于奇迹中,这遗孤居然已长大成人,一转眼间便13岁了。因为住处两山多篁竹,翠色逼人而来,老船夫随便为这可怜的孤雏拾取了一个近身的名字,叫作“翠翠”。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
老船夫不论晴雨,必守在船头。有人过渡时,便略弯着腰,两手缘引了竹缆,把船横渡过小溪。有时疲倦了,躺在临溪大石上睡着了,人在隔岸招手喊过渡,翠翠不让祖父起身,就跳下船去,很敏捷的替祖父把路人渡过溪,一切皆溜刷在行,从不误事。有时又和祖父、黄狗一同在船上,过渡时和祖父一同动手,船将近岸边,祖父正向客人招呼“慢点,慢点”时,那只黄狗便口衔绳子,最先一跃而上,且俨然懂得如何方为尽职似的,把船绳紧衔着拖船拢岸。
风日清和的天气,无人过渡,镇日长闲,祖父同翠翠便坐在门前大岩石上晒太阳。或把一段木头从高处向水中抛去,嗾使身边黄狗自岩石高处跃下,把木头衔回来;或翠翠与黄狗皆张着耳朵,听祖父说些城中多年以前的战争故事;或祖父同翠翠两人,各把小竹作成的竖笛,逗在嘴边吹着迎亲送女的曲子。过渡人来了,老船夫放下了竹管,独自跟到船边去,横溪渡人,在岩上的一个,见船开动时,于是锐声喊着:
“爷爷,爷爷,你听我吹,你唱!”
爷爷到溪中央便很快乐地唱起来,哑哑的声音同竹管声振荡在寂静空气里,溪中仿佛也热闹了一些。(实则歌声的来复,反而使一切更寂静一些了。)
有时过渡的是从川东过茶峒的小牛,是羊群,是新娘子的花轿,翠翠必争着作渡船夫,站在船头,懒懒的攀引缆索,让船缓缓的过去。牛羊花轿上岸后,翠翠必跟着走,站到小山头,目送这些东西走去很远了,方回转船上,把船牵靠近家的岸边。且独自低低的学小羊叫着,学母牛叫着,或采一把野花缚在头上,独自装扮新娘子。
读书人语:边城所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中秋和过年。这年端午,祖父带了翠翠进城,过大河边去看划船。河边人太多了一点,翠翠和祖父走散了。
河中划船的决了最后胜负后,祖父还不见来,天已黄昏,看热闹的多已回家……
翠翠还是不离开码头,总相信祖父会来找她,同她一起回家。
吊脚楼上唱曲子声音热闹了一些,只听到下面船上有人说话,一个水手说:“金亭,你听你那铺子陪川东庄客喝酒唱曲子,我赌个手指,说这是她的声音!”
另一个水手就说:“她陪他们喝酒唱曲子,心里可想我。她知道我在船上!”先前那一个又说:“身体让别人玩着,心还想着你,你有什么凭据?”另一个说:“有凭据。”于是这水手吹着唿哨,作出一个古怪的记号,一会儿,楼上歌声便停止了。
歌声停止后,两个水手皆笑了。两人接着便说了些关于那个女人的一切,使用了不少粗鄙字眼,翠翠很不习惯把这种话听下去,但又不能走开。且听水手之一说,楼上妇人的爸爸是在棉花坡被人杀死的,一共杀了17刀。翠翠心中那个古怪的想头,“爷爷死了呢?”便仍然占据到心里有一忽儿。
两个水手还正在谈话,潭中那只白鸭慢慢的向翠翠所在的码头边游来,翠翠想:“再过来些我就捉住你!”于是静静的等着,但那鸭子将近岸边三丈远近时,却有个人笑着,喊那船上水手。原来水中还有个人,那人已把鸭子捉到手,却慢慢的“踹水”游近岸边的。船上人听到水面的喊声,在隐约里也喊道:“二老,二老,你真能干,你今天得了五只吧。”那水上人说:“这家伙狡猾得很,现在可归我了。”
“你这时捉鸭子,将来捉女人,一定有同样的本领。”水上那一个不再说什么,手脚并用的拍着水傍了码头。湿淋淋的爬上岸时,翠翠身旁的黄狗,仿佛警问水中人似的,汪汪的叫了几声,那人方注意到翠翠。码头上已无别的人,那人问:
“是谁?”
“是翠翠!”
“翠翠又是谁?”
“是碧溪撑渡船的孙女。”
“你在这儿做什么?”
“我等我爷爷。我等他来好回家去。”
“等他来他可不会来,你爷爷一定到城里军营里喝了酒,醉倒后被人抬回去了!”
“他不会。他答应来,他就一定会来的。”
“这里等也不成。到我家里去,到那边点了灯的楼上去,等爷爷来找你好不好?”
翠翠误会邀他进屋里去那个人的好意,正记着水手说的妇人丑事,她以为那男子就是要她上有女人唱歌的楼上去,本来从不骂人,这时正因等候祖父太久了,心中焦急得很,听人要她上去,以为欺侮了她,就轻轻的说:
“你个悖时砍脑壳的!”
话虽轻轻的,那男的却听得出,且从声音上听得出翠翠年纪,便带笑说:“怎么,你骂人!你不愿意上去,要呆在这儿,回头水里大鱼来咬了你,可不要叫喊!”
翠翠说:“鱼咬了我也不管你的事。”
那黄狗好像明白翠翠被人欺侮了,又汪汪的吠起来。那男子把手中白鸭举起,向黄狗吓了一下,便走上河街去了。黄狗为了自己被欺侮还想追过去,翠翠便喊:
“狗,狗,你叫人也看人叫!”翠翠意思仿佛只在问给狗“那轻薄男子还不值得叫”,但男子听去的却是另外一种好意,男的以为是她要狗莫向好人叫,放肆的笑着,不见了。
又过了一阵,有人从河街拿了一个废缆做成的火炬,喊叫着翠翠的名字来找寻她,到身边时翠翠却不认识那个人。那人说:老船夫回到家中,不能来接她,故搭了过渡人口信来,要她即刻就回去。翠翠听说是祖父派来的,就同那人一起回家,让打火把的在前引路,黄狗时前时后,一同沿了城墙向渡口走去。翠翠一面走一面问那拿火把的人,是谁问他就知道她在河边。那人说是二老问他的,他是二老家里的伙计,送翠翠回家后还得回转河街。
翠翠说:“二老他怎么知道我在河边?”
那人便笑着说:“他从河里捉鸭子回来,在码头上见你,他说好意请你上家里坐坐,等候你爷爷,你还骂过他!”
翠翠带了点儿惊讶轻轻的问:“二老是谁?”
那人也带了点儿惊讶说:“二老你都不知道?就是我们河街上的傩送二老!就是岳云!他要我送你回去!”傩送二老在茶峒不是一个生疏的名字!
翠翠想起自己先前骂人那句话,心里又吃惊又害羞,再也不说什么,默默的随了那火把走去。
翻过了小山岨,望得见对溪家中火光时,那一方面也看见了翠翠方面的火把,老船夫即刻把船拉过来,一面拉船一面哑声儿喊问:“翠翠,翠翠,是不是你?”
翠翠不理会祖父,口中却轻轻的说:“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翠翠上了船,二老派来的人,打着火把走了,祖父牵着船问:“翠翠,你怎么不答应我,生我的气了吗?”
翠翠站在船头还是不作声。翠翠对祖父那一点儿埋怨,等到把船拉过了溪,一到了家中,看明白了醉倒的另一个老人后,就完事了。但另一件事,属于自己不关祖父的,却使翠翠沉默了一个夜晚。
品评
沈从文堪称出色的湘西风土人情画家。写于1934年的中篇小说《边城》就是以作者家乡为背景的一幅边城生活画卷。作者写的是少男少女的爱情故事,但作者所着意描绘的不是恋爱过程的曲折和人事纠葛的复杂,而是边城生活的宁静和民风的淳朴。边城乡野的山水景物,充满着古风芬芳的习俗;对少男少女的纯洁爱情,祖孙相依为命的亲情,以及父子之情、兄弟之谊、邻里之睦等等,都有细致的镂刻,从而讴歌湘西边城的山水之美、风俗之美,特别是人生、人情之美。
沈从文把爱与美的理想融于人物形象之中,刻画了翠翠、老船夫、傩送兄弟等人物的美好心灵。主人公翠翠是个纯真美丽的少女,作品通过对翠翠的性格美、心灵美的描写,赞美了人类最纯洁最美好的感情,体现了作者对美好人性的追求;老船夫的形象凝聚了湘西下层民众世代延续的美德以及悲凉的人生命运;傩送兄弟虽然出身富门,却似耿直笃实的庄稼汉。 此外,还有傩送兄弟的父亲,那个为人豪爽、公正明理,不以权势自持的“船总”顺顺;乐于助人的杨兵马;互济危难的山城人……总之,《边城》里的人们,无论翁媪男女,也不论贫穷富贵,人性皆善、皆美,大自然安排了人的命运,人无怨无艾地顺乎、融乎自然,组成一种化外之境的生命形式。
沈从文为什么这样描写湘西边民?作者自称:“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生的‘人生形式’。”边城人的生命形式就是沈从文为人类之“爱”所作的具体而形象的说明。
值得注意的是作品的结局:一个悲凉的结局。作品中的人物各自在爱的追求中,都尝到了人生的哀苦,无论亲人之爱,还是男女之爱。其实,人物的哀苦情绪,也正是沈从文内心孤寂与隐痛的抒发。同时,结局虽凄婉,却也给人们留下一线希望。傩送的出走,翠翠的等待,显不出他们把握自己命运的一种要求——相对而言较为清醒的意识下向往着未来。结尾提到人们正在重建暴雨中倒塌的白塔,这是否为一种重建未来的象征呢?也许可以说,《边城》的整个艺术境界和人物形象都带有某种象征意义。
《边城》的艺术风格具有浓郁的抒情性。湘西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古老的习俗,淳厚的民风,美好的人情,优美的牧歌情调,也是《边城》的特色。翠翠的爱情故事虽然是贯穿全篇的情节线索,但又有大量的从主要情节游离开去的风景画、风俗画以及其他的生活场面;即使写爱情故事,也很少写恋爱本身,而侧重于人物情思和纤细感情的细腻抒写。这是与作品的抒情性相一致的抒情结构方式。遵循着抒情逻辑,“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结构虽松散,但因有情而显得完整。
浓郁的地方色彩是《边城》的鲜明特色。湘西边地特有的风物、民俗和场景的描绘:从溪边的白塔、绳渡、水磨、碾坊,直到端午赛龙舟、泅水捉鸭子、元宵放烟火、男女唱山歌求爱,还有那散发着浓郁泥土气息和边地生活气息的语言,包括民歌、民谚、民间传说以及适当选用的方言土语,都构成了《边城》独特的地方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