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民营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部分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作用,由于天然的家族管理模式既具优势又有劣势,制约民营企业的持续性发展。这就需要从新形势下民营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入手,创新管理理念、变革管理制度,探索出一条适合当下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民营企业;家族制;管理创新
一、民营企业现状分析
1.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
首先,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最大企业群体——从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看,民营企业占近90%。其次,民营经济已成为增长主要动力,实际上,绝大多数乡镇企业已改制为民营,主要是私营,可以将乡镇企业从业人员90%以上归类民营经济。再次,民营经济成为自主创新的最大主体——占创新比重60%以上。
2.民营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作用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民营经济克服了基础薄弱和先天不足等劣势,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在国民经济GDP中所占比重已达到 61%,拥有的资产占全社会资产的比重已超过20%,并逐渐显露出它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以及维护供需平衡、扩大就业、稳定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为活跃的经济增长点。
二、民营企业管理模式成因的利弊分析
1.民营企业管理模式的有利因素
第一,成本最小化考虑。在市场范围有限的创业阶段,民营企业大都通过选择家族制管理模式回避较高的代理成本。家族制管理的最大优点是内部成本低。这是相对于高薪聘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来说的。以血缘与亲情关系为基础的家族成员更容易建立共同的利益和目标,从而更容易进行合作。这样使得家族制企业的内部成本较低。
第二,决策迅速可靠,执行力强。利益的一致性使得家族企业中各成员对外部环境变化具有天然的敏感性,外部尤其是市场变化的信息能很快传递至企业的每位成员:同时家长制的权威领导可使得企业的决策速度最快:在执行上,由于内部信息沟通顺畅,成员之间容易达成共识,在政策贯彻、决定执行上更加得力。
第三,传统文化的影响。家族制与中国社会的传统文化背景相适应,其内部依然保留着家族制本身的基本内容。比如“尊上”、“忠信”、“服从”等等,自然就形成了家长的权威,采取“人治”的管理方法。在我国农村和小城镇,家族制企业同周围环境的适应显得尤为重要。
第四,资产安全性方面的原因。民营企业在初创阶段,通过家族制管理,起着互助、协调的作用,能帮助经济力量薄弱的家族成员较快地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2.民营企业管理模式的不利因素
第一,企业家自身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如果按照企业家的标准来衡量我国民营企业的创办者,则他们的整体素质和自身能力是很低的,这就加大了决策失误的可能。
第二,企业制度不完善。在现代的企业理论中,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点是以产权清晰为经,以公司治理结构为纬的,同时这也是现代企业的两个基本特点。家族化经营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第三,企业的战略管理缺失。家族化管理模式使得企业领导者对非亲属的外来人员有着天然的不信任,故而会将很多关键权利赋予自己的亲信或是元老级人物,容易出现“任人唯亲”,过分依赖亲情,顾虑亲情,在处理公司事务时就会出现低效率现象。所以,家族式企业天然的战略管理理念缺失严重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第四,企业组织结构僵化。民营企业组织结构僵化,固定于某种单一的组织结构,不仅会使企业部门繁多,机构臃肿,效率低下,而且会造成企业内部等级森严,沟通不畅,信息传递慢,部门间协同性差等现象,这必然会导致员工士气低落,对企业失去信心。特别是在家族企业中,创业元老们常常以过去的荣耀与功劳为傲,在企业规模扩大时不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使企业后继乏人。
三、民营企业管理创新采取措施
从现状来看,民营企业的现状与变化了的外部环境已显得越来越不协调,实施管理创新已刻不容缓;从市场来看,市场的变化要求中小企业的管理能力与时俱进,突破家族制的管理枷锁迫在眉睫,只有解开家族制的管理紧箍咒,企业才能走得更远,更轻松。因此,无论如何,民营企业在管理上的创新十分必要。
1.完善产权制度,合理调整组织结构
民营企业实行多元化的产权结构不仅可以聚集更多的社会资本,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家族式企业资金瓶颈问题,使企业以较低的资本成本获得规模经济效益;还可以引入更多的外部智力,使企业的许多重大经营决策更加民主和透明,减少决策失误的概率。通过产权社会化来消除封闭式的个人产权对企业发展的制约,实现资源配置和管理模式双优化。目前,民营企业普遍采用的是传统的金字塔式的权力型组织结构。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产品趋于多样化,以及信息技术的普及,从而对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提出了要求。调整企业组织机构,应遵循因事设职,因职设人,人事相符,权责相当的基本原则,其关键问题要合理设置企业内部各类业务部门,明确部门之间的分工与协调关系,处理好总部集权与部门分权的关系。
2.由“人治”向“ 法治”价值观变革,强化刚性管理
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造成民营企业管理上一直秉承的“人治”文化因素很难在现实中消除,我们需要把价值观的变革,把“依法治企”作为解开家族制中小企业管理紧箍咒的首要前提。在这个问题上,企业家个人的态度起到决定性作用。企业家个人应该认识到并教育家族成员,个人利益及家族利益是在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基础上才能得以体现的,没有企业,什么都是空谈,这是必须明确的,也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谈到建设现代企业制度及企业家使命和企业使命等更深层次的东西。
3.甄别淘汰与能力提升,提高企业家素质
家族制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过程,但在管理上可以从甄别淘汰与能力提升上入手。这里说的甄别淘汰是指在进行价值观变革和强化刚性管理的同时,盘点亲属员工,分出可用的与不可用的,对不能及时做出观念和行为改变,不能对企业发展产生积极作用的亲属员工及时淘汰,为中小企业内部建立合理的人才培育机制和从外部引进人才创造良好、开放的环境:而对可用的亲属员工进行教育和培训,使其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积极参与到对自身能力的提升上来,将其纳入企业的正常管理范畴,真正适应企业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中小企业对亲属员工的甄别淘汰与能力提升一定要形成统一的认识与公正的标准,排除情感因素和固有的平衡协调思维,以期产生实际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仁君.论我国民营企业的管理创新[J].中州学刊.2002
[2]李欲晓.中国家族企业的制度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3
作者简介:
张雪,女,汉族,河南省尉氏县,学士学位,管理学。
关键词:民营企业;家族制;管理创新
一、民营企业现状分析
1.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
首先,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最大企业群体——从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看,民营企业占近90%。其次,民营经济已成为增长主要动力,实际上,绝大多数乡镇企业已改制为民营,主要是私营,可以将乡镇企业从业人员90%以上归类民营经济。再次,民营经济成为自主创新的最大主体——占创新比重60%以上。
2.民营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作用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民营经济克服了基础薄弱和先天不足等劣势,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在国民经济GDP中所占比重已达到 61%,拥有的资产占全社会资产的比重已超过20%,并逐渐显露出它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以及维护供需平衡、扩大就业、稳定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为活跃的经济增长点。
二、民营企业管理模式成因的利弊分析
1.民营企业管理模式的有利因素
第一,成本最小化考虑。在市场范围有限的创业阶段,民营企业大都通过选择家族制管理模式回避较高的代理成本。家族制管理的最大优点是内部成本低。这是相对于高薪聘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来说的。以血缘与亲情关系为基础的家族成员更容易建立共同的利益和目标,从而更容易进行合作。这样使得家族制企业的内部成本较低。
第二,决策迅速可靠,执行力强。利益的一致性使得家族企业中各成员对外部环境变化具有天然的敏感性,外部尤其是市场变化的信息能很快传递至企业的每位成员:同时家长制的权威领导可使得企业的决策速度最快:在执行上,由于内部信息沟通顺畅,成员之间容易达成共识,在政策贯彻、决定执行上更加得力。
第三,传统文化的影响。家族制与中国社会的传统文化背景相适应,其内部依然保留着家族制本身的基本内容。比如“尊上”、“忠信”、“服从”等等,自然就形成了家长的权威,采取“人治”的管理方法。在我国农村和小城镇,家族制企业同周围环境的适应显得尤为重要。
第四,资产安全性方面的原因。民营企业在初创阶段,通过家族制管理,起着互助、协调的作用,能帮助经济力量薄弱的家族成员较快地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2.民营企业管理模式的不利因素
第一,企业家自身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如果按照企业家的标准来衡量我国民营企业的创办者,则他们的整体素质和自身能力是很低的,这就加大了决策失误的可能。
第二,企业制度不完善。在现代的企业理论中,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点是以产权清晰为经,以公司治理结构为纬的,同时这也是现代企业的两个基本特点。家族化经营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第三,企业的战略管理缺失。家族化管理模式使得企业领导者对非亲属的外来人员有着天然的不信任,故而会将很多关键权利赋予自己的亲信或是元老级人物,容易出现“任人唯亲”,过分依赖亲情,顾虑亲情,在处理公司事务时就会出现低效率现象。所以,家族式企业天然的战略管理理念缺失严重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第四,企业组织结构僵化。民营企业组织结构僵化,固定于某种单一的组织结构,不仅会使企业部门繁多,机构臃肿,效率低下,而且会造成企业内部等级森严,沟通不畅,信息传递慢,部门间协同性差等现象,这必然会导致员工士气低落,对企业失去信心。特别是在家族企业中,创业元老们常常以过去的荣耀与功劳为傲,在企业规模扩大时不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使企业后继乏人。
三、民营企业管理创新采取措施
从现状来看,民营企业的现状与变化了的外部环境已显得越来越不协调,实施管理创新已刻不容缓;从市场来看,市场的变化要求中小企业的管理能力与时俱进,突破家族制的管理枷锁迫在眉睫,只有解开家族制的管理紧箍咒,企业才能走得更远,更轻松。因此,无论如何,民营企业在管理上的创新十分必要。
1.完善产权制度,合理调整组织结构
民营企业实行多元化的产权结构不仅可以聚集更多的社会资本,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家族式企业资金瓶颈问题,使企业以较低的资本成本获得规模经济效益;还可以引入更多的外部智力,使企业的许多重大经营决策更加民主和透明,减少决策失误的概率。通过产权社会化来消除封闭式的个人产权对企业发展的制约,实现资源配置和管理模式双优化。目前,民营企业普遍采用的是传统的金字塔式的权力型组织结构。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产品趋于多样化,以及信息技术的普及,从而对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提出了要求。调整企业组织机构,应遵循因事设职,因职设人,人事相符,权责相当的基本原则,其关键问题要合理设置企业内部各类业务部门,明确部门之间的分工与协调关系,处理好总部集权与部门分权的关系。
2.由“人治”向“ 法治”价值观变革,强化刚性管理
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造成民营企业管理上一直秉承的“人治”文化因素很难在现实中消除,我们需要把价值观的变革,把“依法治企”作为解开家族制中小企业管理紧箍咒的首要前提。在这个问题上,企业家个人的态度起到决定性作用。企业家个人应该认识到并教育家族成员,个人利益及家族利益是在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基础上才能得以体现的,没有企业,什么都是空谈,这是必须明确的,也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谈到建设现代企业制度及企业家使命和企业使命等更深层次的东西。
3.甄别淘汰与能力提升,提高企业家素质
家族制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过程,但在管理上可以从甄别淘汰与能力提升上入手。这里说的甄别淘汰是指在进行价值观变革和强化刚性管理的同时,盘点亲属员工,分出可用的与不可用的,对不能及时做出观念和行为改变,不能对企业发展产生积极作用的亲属员工及时淘汰,为中小企业内部建立合理的人才培育机制和从外部引进人才创造良好、开放的环境:而对可用的亲属员工进行教育和培训,使其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积极参与到对自身能力的提升上来,将其纳入企业的正常管理范畴,真正适应企业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中小企业对亲属员工的甄别淘汰与能力提升一定要形成统一的认识与公正的标准,排除情感因素和固有的平衡协调思维,以期产生实际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仁君.论我国民营企业的管理创新[J].中州学刊.2002
[2]李欲晓.中国家族企业的制度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3
作者简介:
张雪,女,汉族,河南省尉氏县,学士学位,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