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说苑》选段,回答⑴-⑵题。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⑴下列对选段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问于师旷”中的“于”是“为”的意思。
B.“安敢戏君乎”中的“戏”是“戏弄”的意思。
C.晋平公所说的“暮”的意思是“时间晚,迟了”。
D.师旷所理解的“暮”的意思是“天黑、傍晚”。
⑵文中师旷用了少年、壮年、老年学习的三个比喻,各比喻什么?意在说明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⑴A(“向”)⑵ 少年、壮年、老年的学习分别喻为旭日东升、丽日当空和蜡烛之光。说明道理: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
参考译文:
晋平公向师旷发问:“我已经七十岁,还想读书,恐怕已经太迟了。” 师旷答道:“为什么不点蜡烛?” 平公说:“哪里有做人臣的开人主的玩笑?” 师旷说:“我这个愚昧的臣子怎敢开主上的玩笑呢?我听说,少年好学,好像早晨的朝阳;壮年好学,如日中天;老年好学,好像点着蜡烛那么明亮。蜡烛的明亮也比昏暗好吧?”平公说:“好极啦!”
二、阅读下面的《战国策》选段,回答⑴-⑵题。
严氏为贼,而阳竖与焉。道周,周君留之十四日,载以乘车驷马而遣之。韩使人让周,周君患之。客谓周君曰:“正语之曰:‘寡人知严氏之为贼,而阳竖与之,故留之十四日以待命也。小国不足,亦以容贼?君之使又不至,是以遣之也。’”
⑴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严遂谋杀了韩相侠累,阳竖也参与其中。
B.“道周”,虽只有短短的两字,却省略了较多内容。
C.“十四日”与“四匹马拉的车子”,看出东周君远大志向。
D.当韩国派人责问东周君的时候,东周君因此忧虑不安。
⑵ 本语段字数不多,可是我们从中能感受到东周君的外交技巧,请具体分析。“寡人知严氏之为贼……是以遣之也”话语不多,却较有特色,请概括谈谈。
参考答案:
(1)C(“远大志向”无中生有)。⑵东周君在明知阳竖参与谋杀韩相的情况下,仍然收留了十四天,并且用马车将其放走。从道理上说,这是理亏在先。可是“让杨竖住了十四天”,却成了“留了十四天”,而且还“等待贵国的指示”,作为“国小力弱”的东周不敢“违抗贵国,接纳杀人凶犯”,可是“贵国的使臣又不来”。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如此计策可谓环环相扣,言下之意过错并不在周一方。
(2)语言特点:表意简洁,节奏紧凑,简洁强劲,理直气壮,滔滔不绝,势不可挡。
参考译文:
严遂谋杀了韩相侠累,阳竖参与其事。事后阳竖逃亡,经过东周,东周君收留了他,让他住了十四天,以后用四匹马拉的车子把他放走了。韩国派人责问东周君,东周君因此忧虑不安。有人对东周君说:“您就直截了当、毫不隐讳地对韩国使臣说:‘我本来是知道阳竖参与了严遂的谋杀事件的,所以把他留了十四天,等待贵国的指示。我们国小力弱,怎能违抗贵国,接纳杀人凶犯呢?可是,贵国的使臣又不来,所以就把他放走了。’”
三、阅读《战国策》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⑴-⑵题。
[甲]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乎?”曰:“不信。”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乎?”曰:“不信。”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乎?”王曰:“寡人信之。”庞恭曰:“夫市之无虎,今邯郸去魏也远于市,议臣者过三人,愿王察之。”庞恭从邯郸反,竟不得见。(选自《战国策•魏策二》)
[乙]昔者曾子处费(鲁国境内的地名),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选自《战国策•秦策》)
⑴仔细阅读甲材料,根据理解写出这是哪个成语,并结合材料内容写出其意思。你还能想出两个与之相近的成语吗?
⑵针对以上甲、乙两则材料表现出的共同特点,请谈谈你的感受。
参考答案:
⑴三人成虎。比喻谣言多人重复述说,就能使人信以为真。众口铄金,积毁销骨。⑵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散布、传播谣言,更不可信谣,不可做谣言的帮凶;另外,人在任何时候,也都要坚持自己的原则,要有自己的分析,不要人云亦云,千万不要被假象所迷惑。
参考译文:
[甲]魏国大臣庞恭,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邯郸去作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现在有一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 魏王道:“我不相信。”庞恭说:“如果有第二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魏王道:“我有些将信将疑了。”庞恭又说:“如果有第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道:“我当然会相信。”庞葱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议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希望大王明察才好。”庞恭陪太子回国,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他了。
[乙]从前曾子住在费,费有个和曾子同名同姓的人杀了人。有人告诉曾子的母亲说:“曾参杀了人。”曾子的母亲说:“我儿子不会杀人的。”若无其事地(继续)织布。过了不久,又有人说:“曾子杀了人。”曾子的母亲还是若无其事地织布。不久,一个人又告诉她说:“曾子杀了人。”曾子的母亲害怕了,丢下梭子跃墙逃跑。
责任编辑 桑实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⑴下列对选段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问于师旷”中的“于”是“为”的意思。
B.“安敢戏君乎”中的“戏”是“戏弄”的意思。
C.晋平公所说的“暮”的意思是“时间晚,迟了”。
D.师旷所理解的“暮”的意思是“天黑、傍晚”。
⑵文中师旷用了少年、壮年、老年学习的三个比喻,各比喻什么?意在说明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⑴A(“向”)⑵ 少年、壮年、老年的学习分别喻为旭日东升、丽日当空和蜡烛之光。说明道理: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
参考译文:
晋平公向师旷发问:“我已经七十岁,还想读书,恐怕已经太迟了。” 师旷答道:“为什么不点蜡烛?” 平公说:“哪里有做人臣的开人主的玩笑?” 师旷说:“我这个愚昧的臣子怎敢开主上的玩笑呢?我听说,少年好学,好像早晨的朝阳;壮年好学,如日中天;老年好学,好像点着蜡烛那么明亮。蜡烛的明亮也比昏暗好吧?”平公说:“好极啦!”
二、阅读下面的《战国策》选段,回答⑴-⑵题。
严氏为贼,而阳竖与焉。道周,周君留之十四日,载以乘车驷马而遣之。韩使人让周,周君患之。客谓周君曰:“正语之曰:‘寡人知严氏之为贼,而阳竖与之,故留之十四日以待命也。小国不足,亦以容贼?君之使又不至,是以遣之也。’”
⑴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严遂谋杀了韩相侠累,阳竖也参与其中。
B.“道周”,虽只有短短的两字,却省略了较多内容。
C.“十四日”与“四匹马拉的车子”,看出东周君远大志向。
D.当韩国派人责问东周君的时候,东周君因此忧虑不安。
⑵ 本语段字数不多,可是我们从中能感受到东周君的外交技巧,请具体分析。“寡人知严氏之为贼……是以遣之也”话语不多,却较有特色,请概括谈谈。
参考答案:
(1)C(“远大志向”无中生有)。⑵东周君在明知阳竖参与谋杀韩相的情况下,仍然收留了十四天,并且用马车将其放走。从道理上说,这是理亏在先。可是“让杨竖住了十四天”,却成了“留了十四天”,而且还“等待贵国的指示”,作为“国小力弱”的东周不敢“违抗贵国,接纳杀人凶犯”,可是“贵国的使臣又不来”。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如此计策可谓环环相扣,言下之意过错并不在周一方。
(2)语言特点:表意简洁,节奏紧凑,简洁强劲,理直气壮,滔滔不绝,势不可挡。
参考译文:
严遂谋杀了韩相侠累,阳竖参与其事。事后阳竖逃亡,经过东周,东周君收留了他,让他住了十四天,以后用四匹马拉的车子把他放走了。韩国派人责问东周君,东周君因此忧虑不安。有人对东周君说:“您就直截了当、毫不隐讳地对韩国使臣说:‘我本来是知道阳竖参与了严遂的谋杀事件的,所以把他留了十四天,等待贵国的指示。我们国小力弱,怎能违抗贵国,接纳杀人凶犯呢?可是,贵国的使臣又不来,所以就把他放走了。’”
三、阅读《战国策》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⑴-⑵题。
[甲]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乎?”曰:“不信。”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乎?”曰:“不信。”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乎?”王曰:“寡人信之。”庞恭曰:“夫市之无虎,今邯郸去魏也远于市,议臣者过三人,愿王察之。”庞恭从邯郸反,竟不得见。(选自《战国策•魏策二》)
[乙]昔者曾子处费(鲁国境内的地名),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选自《战国策•秦策》)
⑴仔细阅读甲材料,根据理解写出这是哪个成语,并结合材料内容写出其意思。你还能想出两个与之相近的成语吗?
⑵针对以上甲、乙两则材料表现出的共同特点,请谈谈你的感受。
参考答案:
⑴三人成虎。比喻谣言多人重复述说,就能使人信以为真。众口铄金,积毁销骨。⑵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散布、传播谣言,更不可信谣,不可做谣言的帮凶;另外,人在任何时候,也都要坚持自己的原则,要有自己的分析,不要人云亦云,千万不要被假象所迷惑。
参考译文:
[甲]魏国大臣庞恭,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邯郸去作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现在有一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 魏王道:“我不相信。”庞恭说:“如果有第二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魏王道:“我有些将信将疑了。”庞恭又说:“如果有第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道:“我当然会相信。”庞葱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议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希望大王明察才好。”庞恭陪太子回国,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他了。
[乙]从前曾子住在费,费有个和曾子同名同姓的人杀了人。有人告诉曾子的母亲说:“曾参杀了人。”曾子的母亲说:“我儿子不会杀人的。”若无其事地(继续)织布。过了不久,又有人说:“曾子杀了人。”曾子的母亲还是若无其事地织布。不久,一个人又告诉她说:“曾子杀了人。”曾子的母亲害怕了,丢下梭子跃墙逃跑。
责任编辑 桑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