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一件重大事情。著名的作家雨果说过:“大自然是善良的母亲,也是冷酷的屠夫。”《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更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学校是育人之地,语文学科的特点展现了语文教学在环保教育中的独有魅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对同学们渗透环保教育,使同学们感知现今社会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迫在眉睫。下面谈谈如何在语文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
一、环保教育渗透课堂教学
苏教版所编选的课文内容丰富,只要语文教师注重挖掘教材中的环保素材,便可寓环境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使环保意识像滴滴春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效,从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如我在讲述三年级下册《美丽的南沙群岛》时,我就把环境教育渗透于教学之中。文中的第一段概括介绍了南沙群岛,第二段着重介绍了南沙群岛物产丰富,第三段则以优美的语言描述了南沙群岛的美丽迷人。我紧紧抓住“天、海、海洋动物、浪花”等典型景物结合插图,在教学中以读为主,引导学生感悟南沙海天一色、鱼虾色彩斑斓、浪涛涌动如挥舞的花束的情景。在指导朗读时,我借助书本上和搜集的图片,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海天合璧,蔚为壮观;鱼虾海龟,五彩缤纷;浪花跳跃,犹如花束的绮丽画面,让学生真切感受南沙群岛是一个“充满魅力”的“迷人的世界”,让学生真正地的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以及保护环境的重要。在教学中除了通过朗读体会这点之外,我还让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思考:为什么现在我们已经很少能见到这么美丽的景象?原因是什么呢?通过这些问题调动学生的想像力,学生通过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模式领悟到了环保的意义,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师要号召学生行动起来,从身边的事做起,保护环境、减少海洋污染、保护大气层,让我们身边的大海永远都那么蓝、那么美。
二、环保教育渗透古诗教学
苏教版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情景交融、非常感人,加强朗读指导,能使学生与文章产生共鸣,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收到良好的环保教育效果。如在教学古诗词朗诵时,我曾让学生欣赏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杨万里的 “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等佳句。尤其是在教学叶绍翁的《游园不值》这首诗时,我曾设计这样的习题:课文中写作者去朋友家游春,结果友人不在家。他为什么怜惜地上的青苔,舍不得将脚印留下?他为什么单从一枝红杏探出墙来断定那里已是满园子的春色呢?这种练习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大自然的美,还能从诗人角度去体会诗句中所要表达诗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使学生懂得只有从我做起才能保护好自己生存的环境。在古诗教学中,我有针对性地联系教材,针对当今社会胡砍乱伐、随意捕杀的现象,对学生的环境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环保教育渗透在课外阅读中和实践活动中
语文教学除了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教育外,学生语文知识的积淀大多数来源于课外阅读的积累。每学期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我都会根据课文的编排安排好相关的课外阅读,和学生一起去完成。五年级语文教材后面有一个关于水话题的实践活动,我事先布置学生大量阅读有关环保内容的书籍,积累一些环保知识,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让他们在学生成长档案中办环保手抄报,写《只有一个地球》环保小文章。学生由于事先大量阅读了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书籍,不仅了解了环保知识,同时也知道了我们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尴尬处境和令人担忧的环保问题,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促进了学生保护环境的行动。
四、环保教育渗透作文写作
五年级上学期的习作中有这样一次练习:看图写话,先弄清前面两幅图意,再展开想像,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结果会怎样?把故事写下来。图上画的内容就是: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燕子在燕巢中,不小心被同伴们给挤了下来,刚好被主人家院子里的一只大花猫看见了,大花猫张开血盆大口向雏燕扑去。千钧一发之时,大花猫的主人小红出来看见了,接下来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像将故事续编完整。教学指导时,我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讨论:第一,当大花猫扑向雏燕时,小红会说什么,会做什么?第二,小红为什么会救那只雏燕?大家通过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讨论很快就得出了答案,那就是:鸟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保护鸟类,让鸟类与我们人类和平共处。这种习作,不仅开发了学生的智力,丰富了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而且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只要我们心中时刻装着环境教育这一理念,寓环境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不断挖掘语文素材,不断找准渗透点,不断引导学生开展语文活动,就一定能让环境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绽放异彩,开出美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使我们语文教学变得境界更开阔、内涵更丰富、课堂更生动,播下的种子也将更多、更真、更绿、更饱满。
一、环保教育渗透课堂教学
苏教版所编选的课文内容丰富,只要语文教师注重挖掘教材中的环保素材,便可寓环境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使环保意识像滴滴春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效,从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如我在讲述三年级下册《美丽的南沙群岛》时,我就把环境教育渗透于教学之中。文中的第一段概括介绍了南沙群岛,第二段着重介绍了南沙群岛物产丰富,第三段则以优美的语言描述了南沙群岛的美丽迷人。我紧紧抓住“天、海、海洋动物、浪花”等典型景物结合插图,在教学中以读为主,引导学生感悟南沙海天一色、鱼虾色彩斑斓、浪涛涌动如挥舞的花束的情景。在指导朗读时,我借助书本上和搜集的图片,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海天合璧,蔚为壮观;鱼虾海龟,五彩缤纷;浪花跳跃,犹如花束的绮丽画面,让学生真切感受南沙群岛是一个“充满魅力”的“迷人的世界”,让学生真正地的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以及保护环境的重要。在教学中除了通过朗读体会这点之外,我还让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思考:为什么现在我们已经很少能见到这么美丽的景象?原因是什么呢?通过这些问题调动学生的想像力,学生通过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模式领悟到了环保的意义,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师要号召学生行动起来,从身边的事做起,保护环境、减少海洋污染、保护大气层,让我们身边的大海永远都那么蓝、那么美。
二、环保教育渗透古诗教学
苏教版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情景交融、非常感人,加强朗读指导,能使学生与文章产生共鸣,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收到良好的环保教育效果。如在教学古诗词朗诵时,我曾让学生欣赏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杨万里的 “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等佳句。尤其是在教学叶绍翁的《游园不值》这首诗时,我曾设计这样的习题:课文中写作者去朋友家游春,结果友人不在家。他为什么怜惜地上的青苔,舍不得将脚印留下?他为什么单从一枝红杏探出墙来断定那里已是满园子的春色呢?这种练习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大自然的美,还能从诗人角度去体会诗句中所要表达诗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使学生懂得只有从我做起才能保护好自己生存的环境。在古诗教学中,我有针对性地联系教材,针对当今社会胡砍乱伐、随意捕杀的现象,对学生的环境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环保教育渗透在课外阅读中和实践活动中
语文教学除了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教育外,学生语文知识的积淀大多数来源于课外阅读的积累。每学期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我都会根据课文的编排安排好相关的课外阅读,和学生一起去完成。五年级语文教材后面有一个关于水话题的实践活动,我事先布置学生大量阅读有关环保内容的书籍,积累一些环保知识,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让他们在学生成长档案中办环保手抄报,写《只有一个地球》环保小文章。学生由于事先大量阅读了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书籍,不仅了解了环保知识,同时也知道了我们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尴尬处境和令人担忧的环保问题,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促进了学生保护环境的行动。
四、环保教育渗透作文写作
五年级上学期的习作中有这样一次练习:看图写话,先弄清前面两幅图意,再展开想像,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结果会怎样?把故事写下来。图上画的内容就是: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燕子在燕巢中,不小心被同伴们给挤了下来,刚好被主人家院子里的一只大花猫看见了,大花猫张开血盆大口向雏燕扑去。千钧一发之时,大花猫的主人小红出来看见了,接下来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像将故事续编完整。教学指导时,我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讨论:第一,当大花猫扑向雏燕时,小红会说什么,会做什么?第二,小红为什么会救那只雏燕?大家通过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讨论很快就得出了答案,那就是:鸟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保护鸟类,让鸟类与我们人类和平共处。这种习作,不仅开发了学生的智力,丰富了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而且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只要我们心中时刻装着环境教育这一理念,寓环境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不断挖掘语文素材,不断找准渗透点,不断引导学生开展语文活动,就一定能让环境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绽放异彩,开出美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使我们语文教学变得境界更开阔、内涵更丰富、课堂更生动,播下的种子也将更多、更真、更绿、更饱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