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顾这两年的课改情形,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及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与特点,笔者从热闹的课改进行中,感到了一种深深的忧虑与不安:尽管新课改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新课改仍困难重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其中的原因是复杂的,笔者粗略分析,英语新课改未取得预期的效果,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教材部分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
依据国家教育部颁发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改编的初中英语教材,不可否认它吸收并采取了美国人在教育方法和教学理念上的不少优点,但其中不少章节只是将美国教材的内容稍做改动,甚至是直接搬过来的。无疑编者的目的之一是想让新教材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使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从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动力。
初一的学生不可能有那么好的自制力使自己对毫不熟悉的东西非常感兴趣。又怎么进行任务型教学,让学生对于比萨饼进行各种调查呢 ?如果教师将其变为中国的饺子或面条,不就显得通俗易懂了吗?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如果教师仅领学生纸上谈兵,又怎么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学得牢固呢?因此,我个人认为,就教材内容而言,本套教材的某些章节只适合大中城市等各方面都比较发达的地区,而不适应于小城镇与广大农村。因此,“面向全体”也就成了一句空话,“以人为本”也就失去了意义。
二、新教材的操作难度大,加大了教师的备课与授课难度
新目标英语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具体的话题展开,有其一定的创新度,这也是它价值之所在。但毕竟课文里的具体的可操作的内容较少,教师在备课时需要自己精心编排方能授课,而教师手头又没有现成的资料或教学辅导材料可以利用,而且很多话题较新,教师处理起来确实有一定的难度,这一切增加了教师的备课难度。再加上每个单元相对独立,不象以往那样知识成体系,许多教师一时还不能完全适应。
三、小学与初中的英语教学严重脱节,是英语新课改的又一大障碍
“英语新课程标准将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纳入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小学毕业,英语知识目标要达到以下标准:
①语音:知道错误的发音会影响交际;知道字母名称的读音;了解简单的拼读规律;了解单词有重音;语音清楚,语调自然。②词汇:学习本级话题范围内的 600--700个单词和5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了解单词是由字母构成的。③语法:知道名词有单复数形式;知道动词在不同情况下会有形式上的变化;了解表示时间、地点和位置的介词;了解英语简单句的基本形式和表意功能。④ 功能:了解问候、告别、感谢、致歉、介绍、请求等交际功能的基本表达形式。 ⑤ 话题:能理解和表达有关下列话题的简单信息:数字、颜色、时间、天气、食品、服装、玩具、动植物、身体、个人情况、家庭、学校、朋友、文体活动、节目等。以上五个方面的知识目标实际上是将大纲中规定的很大一部分初中英语的教学内容放到了小学阶段。 ”
的确,目前初中已经实行了新课改,而小学真正实行课改的却没有几所,特别是农村小学就更不用说了。这就使好几级学生出现了 “课改真空”,因而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方面,双方已经脱节;加上许多人认为,小学英语学好与否没有关系,反正上初中以后仍要从头开始学。因此,以我区的实际情况来看,几乎没有一个农村学生小學毕业时能达到上述标准。这也就将英语教学的所有压力都留给了初中英语教师,使小学英语教育形同虚设。可见初中教师真是任重而道远;他们承受着来自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社会、学生家长、学生以及自身生存与发展等各方面的压力。不少学生升初中时英语水平几乎为零,而新目标英语词汇量大而难,话题范围广,且初中开设的科目众多,各科的压力大,时间紧,因此许多学生一接触英语就有畏难情绪;面对大班额,教师精力又有限,如果家长配合不好,孩子往往会落伍,以后再想弥补真是难于上青天。如此一来,“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岂不就成了一句空话?!
四、新教材的词汇量太大,不少单词拼写难
“新目标英语”初一阶段的词汇量就超过了一千,而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小学毕业时达到的水平在这里又无法实现,因而学生上初一后,仅仅是英语词汇量方面, 就成为他们学习英语的一大障碍,使他们对英语学习抱有畏难情绪。再加上不少单词的拼写太难,别说对于初一的学生,就是我们这些科班出身的英语教师,也有个别词打开课本时不认得或写不出的。
五、评价体系陈旧落后,使教师在新课改中缺乏积极性、创造性与主动性
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评价理念理顺了教学与评价的关系,使评价的内涵得到极大扩充,评价不等于考试,考试只是评价的手段之一。更主要的是要“注重过程评价, 促进学生发展”。但事实上,这里几乎所有的学校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都以其所教班级的考试成绩作为最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标准。其中的原因之一就在于这样的评价体系最易操作,简单明了。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接踵而至了,由于评价教师只看学生笔头考试的成绩,只重考试结果,甚至把这作为教师评先树优的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敢完全放开手脚,按照 “新课改实践建议”中所提倡的那样,“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的要求”,而只能想尽一切办法去提高学生的笔头考试成绩,这样一来,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也就难上加难了。上面评价教师的尺度又直接影响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教师在评价学生时,既不敢随便“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也不敢“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更不敢“注意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由于中国的考试体制的存在,学校便不能把“阶段性评价”作为主要评价标准,老师自然更无能为力了。
新课改的实施应多听一听下面基层教师的心声。新课改如果不多站在教师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这一角度看问题,不多站在贫穷、落后、偏远地区的角度看问题,不解决以上的种种问题与矛盾乃至更多表面的或潜在的问题与矛盾,要想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确非易事。因此,就目前而言,没有几个基层的教师,也没有几所基层学校的领导敢将新课改的步子迈得大一些快一些。英语新课改要想取得本质上的全面的成功,要想真正获得全体英语教师的积极参与,的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新教材部分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
依据国家教育部颁发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改编的初中英语教材,不可否认它吸收并采取了美国人在教育方法和教学理念上的不少优点,但其中不少章节只是将美国教材的内容稍做改动,甚至是直接搬过来的。无疑编者的目的之一是想让新教材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使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从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动力。
初一的学生不可能有那么好的自制力使自己对毫不熟悉的东西非常感兴趣。又怎么进行任务型教学,让学生对于比萨饼进行各种调查呢 ?如果教师将其变为中国的饺子或面条,不就显得通俗易懂了吗?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如果教师仅领学生纸上谈兵,又怎么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学得牢固呢?因此,我个人认为,就教材内容而言,本套教材的某些章节只适合大中城市等各方面都比较发达的地区,而不适应于小城镇与广大农村。因此,“面向全体”也就成了一句空话,“以人为本”也就失去了意义。
二、新教材的操作难度大,加大了教师的备课与授课难度
新目标英语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具体的话题展开,有其一定的创新度,这也是它价值之所在。但毕竟课文里的具体的可操作的内容较少,教师在备课时需要自己精心编排方能授课,而教师手头又没有现成的资料或教学辅导材料可以利用,而且很多话题较新,教师处理起来确实有一定的难度,这一切增加了教师的备课难度。再加上每个单元相对独立,不象以往那样知识成体系,许多教师一时还不能完全适应。
三、小学与初中的英语教学严重脱节,是英语新课改的又一大障碍
“英语新课程标准将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纳入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小学毕业,英语知识目标要达到以下标准:
①语音:知道错误的发音会影响交际;知道字母名称的读音;了解简单的拼读规律;了解单词有重音;语音清楚,语调自然。②词汇:学习本级话题范围内的 600--700个单词和5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了解单词是由字母构成的。③语法:知道名词有单复数形式;知道动词在不同情况下会有形式上的变化;了解表示时间、地点和位置的介词;了解英语简单句的基本形式和表意功能。④ 功能:了解问候、告别、感谢、致歉、介绍、请求等交际功能的基本表达形式。 ⑤ 话题:能理解和表达有关下列话题的简单信息:数字、颜色、时间、天气、食品、服装、玩具、动植物、身体、个人情况、家庭、学校、朋友、文体活动、节目等。以上五个方面的知识目标实际上是将大纲中规定的很大一部分初中英语的教学内容放到了小学阶段。 ”
的确,目前初中已经实行了新课改,而小学真正实行课改的却没有几所,特别是农村小学就更不用说了。这就使好几级学生出现了 “课改真空”,因而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方面,双方已经脱节;加上许多人认为,小学英语学好与否没有关系,反正上初中以后仍要从头开始学。因此,以我区的实际情况来看,几乎没有一个农村学生小學毕业时能达到上述标准。这也就将英语教学的所有压力都留给了初中英语教师,使小学英语教育形同虚设。可见初中教师真是任重而道远;他们承受着来自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社会、学生家长、学生以及自身生存与发展等各方面的压力。不少学生升初中时英语水平几乎为零,而新目标英语词汇量大而难,话题范围广,且初中开设的科目众多,各科的压力大,时间紧,因此许多学生一接触英语就有畏难情绪;面对大班额,教师精力又有限,如果家长配合不好,孩子往往会落伍,以后再想弥补真是难于上青天。如此一来,“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岂不就成了一句空话?!
四、新教材的词汇量太大,不少单词拼写难
“新目标英语”初一阶段的词汇量就超过了一千,而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小学毕业时达到的水平在这里又无法实现,因而学生上初一后,仅仅是英语词汇量方面, 就成为他们学习英语的一大障碍,使他们对英语学习抱有畏难情绪。再加上不少单词的拼写太难,别说对于初一的学生,就是我们这些科班出身的英语教师,也有个别词打开课本时不认得或写不出的。
五、评价体系陈旧落后,使教师在新课改中缺乏积极性、创造性与主动性
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评价理念理顺了教学与评价的关系,使评价的内涵得到极大扩充,评价不等于考试,考试只是评价的手段之一。更主要的是要“注重过程评价, 促进学生发展”。但事实上,这里几乎所有的学校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都以其所教班级的考试成绩作为最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标准。其中的原因之一就在于这样的评价体系最易操作,简单明了。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接踵而至了,由于评价教师只看学生笔头考试的成绩,只重考试结果,甚至把这作为教师评先树优的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敢完全放开手脚,按照 “新课改实践建议”中所提倡的那样,“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的要求”,而只能想尽一切办法去提高学生的笔头考试成绩,这样一来,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也就难上加难了。上面评价教师的尺度又直接影响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教师在评价学生时,既不敢随便“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也不敢“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更不敢“注意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由于中国的考试体制的存在,学校便不能把“阶段性评价”作为主要评价标准,老师自然更无能为力了。
新课改的实施应多听一听下面基层教师的心声。新课改如果不多站在教师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这一角度看问题,不多站在贫穷、落后、偏远地区的角度看问题,不解决以上的种种问题与矛盾乃至更多表面的或潜在的问题与矛盾,要想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确非易事。因此,就目前而言,没有几个基层的教师,也没有几所基层学校的领导敢将新课改的步子迈得大一些快一些。英语新课改要想取得本质上的全面的成功,要想真正获得全体英语教师的积极参与,的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